•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6

幽幽百合香sj
首页 > 论文问答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外审时间多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angyue514悦兔

已采纳
审稿3-6个月 发行周期:季刊先等着吧,估计还得等个两三个月
357 评论

我是你的大白

[图文]金审学院领导简介 院 长蒋建华 女,生于1964年,江苏省溧阳市人,金融学教授,在读博士。 1986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同年分配至南京审计学院任教。历任南京审计学院财金系金融教研室主任,金融学系系主任助理,金融学系副主任,金融学院副院长,金审学院副院长,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现任金审学院院长。先后在印度审计长公署、英国国家审计署、南京大学、天津财经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省委党校进修学习。 蒋建华同志为江苏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人人选;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等科研课题10多项,在《财贸经济》、《审计研究》、《投资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科学研究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办公电话:025-58318799 电子邮箱:)党总支书记阮星光 男,山西平遥人,副教授。先后就读于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思政教育专业,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和河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班。曾在人民日报新闻中心、省委党校培训学习。历任南京气象学院团委书记、系副主任;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兼宣传部长;南京审计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现任南京审计学院党委委员、金审学院党总支书记。 阮星光同志长期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宣传思想与党务工作。任省思政研究会理事,省高校校报协会常务理事,校报主编。在全国社会媒体书刊刊发文字、图片稿一千多篇(幅),多项作品获新闻和艺术奖。主持完成省和教育厅课题两项,发表论文20多篇,曾获中国共青团“五四”奖章,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市人民政府“共建先进个人”,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奖项。 (办公电话:025-58318788 电子邮箱:)副院长 王品正 男,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金融学副教授,从事教学、教学管理与研究二十余年。历任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处副处长,金融系副主任、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现任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副院长。 王品正同志曾主持或参与完成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在《经济问题探索》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编写金融类教材多部。其中,主编或参编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货币银行学》的编写。(办公电话:025-58318777 电子邮箱:)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副院长)吴中春 男,1965年生,江苏建湖人,博士,会计学副教授。曾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从事会计及内部审计工作多年,曾任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教研室主任、会计系主任助理、国际审计系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会计学院副院长、金审学院副院长。现任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理论专题、会计学、财务审计和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并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了财务会计研究课程,教学效果好,曾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2次获得南京审计学院青年教师和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2次被评为青年骨干教师,并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作为主要参研人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教学改革课题2项和学院重点课程建设1项。研究问题涉及到会计信息披露基本问题、财务报告基本理论与实务、内部审计基本理论、价值评估和财务规划与控制等内容。研究方向:财务报告与分析、企业财务规划与控制。(办公电话:025-58318786 电子邮箱:)

348 评论

Dianayaoyao

南京工程学院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本科大学。学校是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是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中国电力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在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校企合作、注重实践、产学研相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10多万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学校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主,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改革,相关研究与实践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同类高校公认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学校历史机专历史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建;1922年,改名为同济大学附设中等机械科;1926年,改名为同济大学附设机师学校;1933年,改建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1935年,更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0年11月,该校划归华东工业部领导;更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1951年,由上海迁往南京;1953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在机械科的基础上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土木科迁出组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58年,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改建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1983年,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1993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转江苏省管理;电专历史1946年,江苏省立苏州工业学校创建(“苏高工”);1953年,更名苏州电力学校;1954年,更名南京电力学校,校址由苏州迁往南京;1986年,南京电力学校升格南京电力专科学校,江苏电力职工大学创建(合署) ;1992年,更名为“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工程学院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2001年3月,原核工业部直属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南京工程学院。                                    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637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比9%。其中正高217人,博士学位教师706人,学校在职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116人次;获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4月,学校设有19个教育教学单位,70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机械、电气类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获批江苏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产品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省级特色专业(9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2个):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学术科研截至2016年8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首批江苏高校“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2005-2007年,学校共承担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95项,“十五”以来,产业依靠学校的支撑,充分发挥产学合作的优势和产业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申请并获批准专利项目61个,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3项,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3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截至2015年7月,学校有科技产业7个,其中,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门系统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康尼新技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企业,另有两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12月,图书馆有馆舍面积85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3500多席,累计馆藏纸质文献200万余册,中文现刊1300多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86万余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5万余种,各类数据库68(含子库)个。南京工程学院学报有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江苏省一级期刊,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社会科学版为省二级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合作交流学校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办学的力度,在加强同国内高校、企业交流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宽渠道加强同国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了与国外高校、企业间多层次的国 际合作交流关系。截至2016年8月,学校先后与德国、英国、爱尔兰、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 10 所高校建立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19世纪 80 年代,学校就与德国康斯坦茨工业技术大学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互派。2004年以来,学校又先后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学院等高校就学分互认等问题达成一致,按照“2 + 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联合办学,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辟了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南京工程学院多年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十分注重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台湾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了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实验中心或培训中心,以“学以致用”为校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特色,不断探索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是学校的直属教学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验室、实验中心。截止2008年,学校先后与八家企业进行九个项目的合作。已建成的实验室有:GE-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西门子先进自动化示范实验中心、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三菱电机激光加工机实验室、威诺斯汉数控机床实习中心、斯沃数控仿真实验室等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227 评论

士多啤梨cake

南京工程学院不是211院校

15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