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4

萤火虫BB
首页 > 论文问答 > 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比赛通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pril841002

已采纳
给你个样板参考:  关于在我院本科生中开展历史学术论文比赛的通知  为了更好地加强我院在读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我院浓郁的学术氛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我院将举行历史学术论文征文比赛。  一、征集作品内容或要求  历史专业学术论文或者历史知识研究的作品。  二、作品征集对象  xxxx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本科生。  三、注意事项  1、应征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2、作品格式必须用普通学术论文格式提交。  四、评审方式  1、本次征文比赛评审机构组成:本院各个教研室的老师(共九人);  2、评审程序:分初评和复评;  3、应征作品以下情况视为无效:  (1) 提交的作品不符合本次征文比赛的要求;  (2) 作品经专家评审组鉴定属明显抄袭;  (3) 逾期上交作品。  五、奖励办法  1、本次征文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各三名;  2、获奖作者分别获得获奖证书、奖品各一份和奖金分别300元、200元、100元;  3、优秀作品将优先推荐发表;  4、比赛获奖者将在学年评优中获得相应的加分奖励。  六、截止日期、评选结果公布  1、应征作品应于2006年9月16日前提交;  2、作品评审时间:9月17日-9月30日;  3、评奖结果将于9月30在学院和学院网页上公示一周。  七、应征作品提交方式  1、稿件原则上要求电子版,邮件主题为“论文评比”,并发送至学工办邮箱  2、稿件请交到文科楼四楼学生工作办公室;  3、应征作品上交时一并提供以下资料:作者姓名、所在班级、联系方式。  历史文化学院  二00六年四月七日
231 评论

aeiou24680

通 知各县(市、区)科技局、教育局、公务员局(人事局)、科协,各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高校、企业科协、民办非企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反映科技工作者在自然科学创新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科技创新,为建设创新型漳州多作贡献,漳州市科协、漳州市科技局、漳州市教育局、漳州市公务员局经研究决定,共同开展漳州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机构漳州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委员会由漳州市科协、漳州市科技局、漳州市教育局、漳州市公务员局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学会部。二、评选时限本次活动将评选2010-2011年度的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评奖办法按照《漳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选奖励办法》进行(见附件一)。四、申报时限各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高校、企业科协、民办非企业单位、各县(市、区)科协向市评委会申报的截止时间为2012年8月4日。逾期或不按要求报材料者,不予受理。漳州市科协学会部地址:漳州市大通北路62号邮编:363000联系人:蔡余峰联系电话:2663501有关评奖资料可登录下载(进入漳州科协网后,点击通知通告,在文件栏目中下载。)附件:1、漳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选奖励办法2、漳州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表 3、漳州市第八届优秀论文推荐情况统计表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漳州市科学技术局漳州市教育局漳州市公务员局

83 评论

尛嘴亂吃

第一条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二条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第三条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第四条 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五条 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第六条 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第七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第八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第九条 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评审委员若干名。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第十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第十一条 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在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时成立,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名、评审委员3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主办单位各1名代表、全国组织委员会高校委员中抽签产生的10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第十二条 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职责如下:1.授权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在预审开始至终审决赛结束前接受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2.在终审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应召开会议,对被质疑投诉的参赛作品的作者及所属学校进行质询;3.投票表决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第十三条 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单位予以保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资格评判委员会开会时,到会委员超过2/3方可进行表决;表决时实行回避制度;若参加表决委员中有2/3以上认为该作品不具备参赛资格,则评委会对该作品不予评审,其参赛得分随之取消。全国组委会秘书处不受理匿名质疑投诉。终审决赛结束后,对作品的质疑投诉继续按本章程第三十三条执行。第十四条 主办单位根据团体总分优先原则,确定上届竞赛总分前70名的学校为联合发起高校,并可根据终审决赛规模、地区平衡、学校类别及代表性、承办地区等因素作部分调整。第十五条 各省(区、市)、各高校应举办与全国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联合设立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省(区、市)竞赛的组织协调、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作品初评等有关工作。 第十六条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第十七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第十八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第十九条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第二十条 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第二十一条 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限报一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l件。参赛作品须经过本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统一确定。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3件作品(含在6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 第二十二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第二十三条 全国组委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并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挑战杯”竞赛的活动第二十四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在终审决赛期间,举办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第二十五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全国组织委员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的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二十六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第二十七条 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全国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视情况颁发相应的奖金。参加各省(区、市)预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进入全国竞赛的,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第二十八条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一座。第二十九条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全国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第三十条 竞赛设10个左右省级优秀组织奖和进入终审决赛高校数30%左右的高校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省份和高校。省级优秀组织奖由主办单位根据《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评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高校优秀组织奖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参照《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提名,主办单位确定后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第三十一条 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第三十二条 竞赛联合发起高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发起组织费。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作者所在学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参赛费。发起组织费、参赛费主要用于竞赛的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经费的补充。第三十三条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领导小组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校、该省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成员单位;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所在学校取消下届联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的处罚。竞赛组委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十四条 承办竞赛的高校应按当届组委会通过的申办办法,申请承办下一届竞赛活动;获得历届“挑战杯”和“优胜杯”的学校具有承办下届竞赛的优先权;当届组委会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下届承办单位。第三十五条 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全国组织委员会名义寻求赞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助。

152 评论

相关问答

  • 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比赛通知

    第一条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

    fishmoon00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比赛

    完全不懂这些

    念念花语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比赛通知怎么写

    通 知 XX同志(单位)你好: 恭喜你(单位)获得了我们XX比赛初赛的第一名并顺利的进入了决赛 我们的决赛将于几月几日几时于何地举行,请你准时参加 联系人:XX

    派飞凯特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比赛通知

    1995-1996年 日本高崎原子力研究所 访问学者  8-10 日本千叶放射线医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10-4 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辐射生物研究所

    Bohollsland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比赛结果

    常年于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的基础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1)裂隙岩石力学特性的试验与模拟研究;(2)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

    薇宝儿521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