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7

喝茶的樱桃
首页 > 论文问答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偶是透明哒

已采纳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思想武器。近几年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掌握,正在成为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力量。党和国家业已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科教兴国战略,言不及义、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者有之,言不拟行、行不识途者有之、决心实行而不能行者亦非个别,是故言而难见于行,行者步履维艰,何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不甚了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未真知,或略有所知而未把握其真蒂;二曰未正其位。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有所认识,然而仅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未将其放在应有的战略位置上发挥作用;三曰机制不顺。特别是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实际上,最重要的或者说首先要解决的,则是如何进一步深化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并用这一伟大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二、科技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当今一个最普通而又最混乱的概念,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的含义,就无法正确理解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谓科学技术,就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财富。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一种探索活动,一种知识加工过程,一种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再不能按传统的理解来认识它的崭新内涵了,应该重新来研究它,究竟科学技术包含什么?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按照它的认识和改造对象可划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科学。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认识自然界各领域各层面的本质、规律及如何进行改造的科学;二是社会科学。它以社会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本质规律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科学;三是思维科学。它以思维活动为对象,是研究其本质、规律及对其改造与开发的科学;四是哲学。它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总概括,探讨世界整体的本质、规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按照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同层次或环节,可分为三类:一科学,是认识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思维现象客观规律所形成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它们分别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二技术,它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针对工程技术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方法、手段和知识,其知识体系就是技术科学;三工程,它是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技术理论、方法与经验,在社会生产等实践中产生的设计、工艺、装备和控制等专门知识与技术。 按照科学技术的表现形态与作用形式则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硬科学硬技术;二是软科学软技术。所谓软科学技术,是相对于硬科学技术而言的,它是关于决策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以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科学学、预测决策科学等等多学科构成的学科群,是世界科学技术之林中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群落,是大科学、大生产、大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这一切综合交织在一起,构成当代科学技术的完整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应是这种涵义的科学技术。 三、第一之所由 重新认识科学技术,把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是要深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含义。“第一”主要是指:一、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它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之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因为: 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知识和智力的劳动者之所以是“首要的生产力”,首先在于他们能动地掌握与运用科学技术;在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是具有决定作用的,而任何生产工具都是一定科学技术的结晶,都是物化的科学技术;劳动对象也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造,不断扩大,并将逐步实现按照人们的需要,设计制造出各种指定的结构和性能的材料。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要素。 现代科学技术是驾驭生产力诸要素的关键要素。在大科学大生产大经济的条件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诸要素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合理配置、合理组合的。这种组合,如果要及时有效实现最佳效益,不仅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而且需要实际的科学管理。因而如果没有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科学学、预测决策等软科学,生产力诸要素就无法实现这种合理的配置,就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生产力就无法获得新的解放、新的发展。只有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才能合理有效地驾驭生产力诸要素。 现代科学技术是影响社会生产力性质、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决定性要素。社会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方向,是由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是由科学技术所引导的。因而,社会的科学技术结构,是社会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首先带动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革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社会关系。这就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推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等的变革,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推动着科学技术新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这样获得不断的解放、获得不断的发展。这就是说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驾驭生产力诸要素的要素,而且是促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伟大力量。 总之,从根本上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没有现代化管理,就没有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振兴。过去,人们常讲经济是基础,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实,科学技术是这种基础的基础,是这种基础形成的先导。 四、崭新的阶段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要真正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必然要求确立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科学的必然;是否自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遂成为是否真正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思想理论基础;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则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根本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其重要作用在于: 使科学理论变为国家战略。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确立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一个飞跃。现在,许多同志没有认识到这种飞跃,仍受认识惯性支配,仍然把科教兴国战略当作部门战略,因而严重影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决全面有效实施,这是当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认识上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因而,首先要明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或决定全局的战略,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是国家战略的观念。国家以及各级各地各行各业必将以这一国家总战略为指导,重新制订自己的发展规划和计划,藉以动员组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振兴经济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把科教意识变为国家行为。过去,把科教放在什么位置,人们往往会说是由于某人某组织的科教意识强弱。而今,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是国家行为。如何对待科教兴国战略,如何对待科学技术和教育,对一个干部来说,已经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觉悟问题,而且是一个组织问题、一个政治原则问题。 使科学技术自身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从仅作为工具性的措施性的角色,变为导向性、关键性的、战略性的、决定性的、首要推动力量的角色。在实现科学从资本的奴婢地位解放出来的进程中迈出了辉煌的一大步。 使我们的党和国家在依靠什么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决策上,从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发展到逐步完善的新阶段。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一种社会革命,解放生产力要改革,发展生产力也需要改革。然而,这种社会革命只有同技术革命结合起来,才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才能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现更大的飞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恰恰是有效实现这种结合、实现这种飞跃的战略。 只要坚定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们的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就将永远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春天!
155 评论

rachelkong

:疑难问题解析--回到目录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否具有理论前提?  如何正确界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关系的“四分法”与“三分法”及其关系  历史发展的“五形态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决定作用吗?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异化?  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定义与人的本质的多维性  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  历史上的统治阶级参与历史的创造吗?  如何正确界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根据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和科学的关系,最早明确提出自然科学具有生产力的属性,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1页)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论述过这个问题。他在1963年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的巨大变化,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自此论断一出,到底该如何准确界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学界研究成果,有几点认识比较明确:  首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并高度评价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怎样改造世界?当然不是仅仅凭借人的体力,还得需要智力的参与。智力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力量,其最高的表现形式是科学。可见,除了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外,科学技术自始至终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根据19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所起的作用,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的力量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进入生产力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办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都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突破引起的。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列加明显,先后经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总之,科学技术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科技与生命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世界生产力的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因此,哪一个国家抓住了科技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大大落后于时代潮流。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已明显地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力中包括科学技术因素,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已讲清楚了。但是,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是历史地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本身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含量也越高,作用越大,到现代,已经上升到了“第一”的地位。关于这一点,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作出具体的论述。因此,邓小平根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的“生产力论”。1988年9月,他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邓小平一方面充分肯定马克思的“生产力论”,说它是非常正确的;另一方面又指出,从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提出了“第一生产力论”。说非常正确是因为“生产力论”是一个普遍真理,科学技术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是生产力的一部分。说它不够,是因为这样的规定还不能充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确切地位和作用。“第一生产力论”弥补了这个缺陷,使其更符合现代的实际。“第一生产力论”是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规定。这个“第一”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1)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由于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某一历史时期,总会出现一个占主导地位并起决定统率作用的要素,即“第一生产力”。在历史上,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工具都曾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表现。而在现阶段,从主流和本质上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其他生产力因素相比,已经占据首要地位。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电器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是“乘数效应”,那么,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就是“幂数效应”。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而到20世纪末已经上升到75%以上。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2)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灵魂。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智能性要素,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不是独立的、实体性生产力,但它可以通过渗透到生产力实体性要素中去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从而成为影响生产力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劳动者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在现阶段,生产力诸要素,无论是劳动者、劳动工具,还是劳动对象,越来越以科学技术作为自己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和灵魂。在现代化生产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主要来自科学技术的武装;劳动对象中越来越多样化的人工合成材料,都是科学技术的物化;至于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更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科技的进步不能离开人的能动性,任何科学技术都是靠人去掌握和驾驭的。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排斥“人的因素第一”。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质就是强调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即“科技一人”是第一生产力。  (3)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先导。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虽然也很重要,但科学研究主要是依靠总结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对自然的直观。所以,科学的发展一般地说,是落后于生产,跟在生产的后面。在科学与生产的矛盾运动中,一般是生产在先,科学在后,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科学的发展水平。但是,随着近代科学向现代科学的过渡,巨大的、复杂的、独立的科学实验应运而生。有了独立的科学实验,科学研究就不必处处依赖生产、跟在生产后面,有可能走到生产的前面,在时间上先于生产。一门新学科的创立,一个新理论的发现,往往带出一批新的技术,催生一批新的产业,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先导。事实也正是如此,近40年来,现代自然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技术上的重大创造、发明,无不先于生产。正如邓小平所言:“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对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科学家们用他们习惯的公式描述为:由生产一技术一科学,变为科学一技术一生产。两个公式的起点和终点正好调换了位置,说明现代科学在先。技术的位置不变,仍然是科学和生产相联系的中间环节、桥梁、条件,但也有变化跑到了生产的前面。总之,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矛盾运动中,科学在先,先有科学的进步,然后才有技术、生产工具的变革、劳动者技术素质的提高,最后才有生产的大发展。科学技术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动力。  最后,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而且是“关键的第一生产力”。科技力量是人们通过自然科学技术来控制和支配自然力,但自然因素要进入生产过程则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通过劳动的组织和管理。可见,自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必须由社会科学来参与解决。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而且影响到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的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出现了彼此渗透、相互交叉的一体化趋势,已经没有完全不和社会科学发生关系的自然科学技术。总之,社会科学不仅包括于科学技术当中,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把社会科学排斥在科学的范畴之外,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吏就彼此相互制约。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注释2)马克思还科学地预见到了未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必将逐步走向统一,他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0页)邓小平更明确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科学是生产力,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为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进一步重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291 评论

雪梨的天空shelly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284 评论

相关问答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文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

    tiankongch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议论文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

    lulu酱求好运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文500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

    七月小太阳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

    chocolate宸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文题目

    1988年,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第一,现代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增长的第一位因素;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

    那个啥来着呢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