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2

麦当当5188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文科研论文中以讹传讹的故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使宝贝的

已采纳
以讹传讹 [yǐ é chuán é] 生词本基本释义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贬义出 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例 句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就是喜欢听小道消息,并且不加思索的传播这些消息,以致~,无事生非。近反义词近义词耳食之言反义词衣钵相传
168 评论

瑷逮云暮

【解释】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出处】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古文宋①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③其家穿井④,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⑤,闻之于宋君⑥。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⑦。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⑧,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本文 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①宋:春秋时,宋国。②溉汲: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③及:等到。④穿井:打井,掘井⑤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⑥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⑦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⑧使——使用,指劳动力。译文宋国的丁家庭院里没有井,于是只能出门打水,经常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院子里打好井之后,这家人就告诉外人说:“我打井(就如同)得到了一个人(一般)。” 听到了这话的人互相转告说:“丁家人打井,挖出来了一个人。”国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说了。国君派人去问丁家的人。丁家的人回答说:“我的意思是说我得到了像一个人那么多的劳力,不是说我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啊。”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注意实地调查,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对道听途说的传言,必须进行考察分析,不然就会是非不分,以讹传讹,把事情搞错,甚至上当。(或:眼见为实,不要以讹传讹;或:讲话要讲清楚。)

179 评论

谦谦妈妈2015

以讹传讹yǐ é chuán é【解释】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出处】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结构】偏正式。【用法】含贬义;略带讽刺意味;多用来形容那些不调查研究道听途说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正音】讹;不能读作“huà”。【辨形】讹;不能写作“恶”。【近义词】三人成虎、谬种流传【反义词】衣钵相传、一脉相承【例句】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就是喜欢听小道消息;并且不加思索的传播这些消息;以致~;无事生非。

81 评论

哆咯哆咯咯

听话要讲事实,说话要讲依据。三人成虎,不确切的消息不外传不只是维护了别人的自尊和隐私,也是个人良好自我修养和家庭教养的表现。

29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文科研论文中以讹传讹的故事

    听话要讲事实,说话要讲依据。三人成虎,不确切的消息不外传不只是维护了别人的自尊和隐私,也是个人良好自我修养和家庭教养的表现。

    我爱吃土豆儿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中文科研论文中以讹传讹的故事有哪些

    以讹传讹yǐ é chuán é【解释】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出处】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

    汉朝文帝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中文科研论文中以讹传讹的故事怎么写

    回答 亲,您好!您的问题我这边已经看到了,正在努力整理答案,稍后五分钟给您答复,请您稍等一下~ 提问 三个短小的以讹传讹故事 回答 您好很

    小天使006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中文科研论文中以讹传讹的故事是真的吗

    这些故事并不是真的,都是想象出来的,都已经被神化掉了,所以都是虚假的。

    济南李大妈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中文科研论文中的以讹传讹的现象

    不能因为别人在好的学校读书就认为他的人品也好,北大的论文当然也会有抄袭造假的嫌疑。

    Nightwish阳光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