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9

战斗鸭鸭
首页 > 论文问答 >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hilips1111

已采纳
你没给题目~这个是离子反应的~高一学的~  离子反应说课  离子反应是现行高中新教材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教学内容。前一节刚学过物质的分类,可自然过渡: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的三个分类标准:⑴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可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后两种分类在初中化学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⑶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在实际教学中,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贯穿于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习,渗透在各种题型中,诸如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检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等,学生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 说教法  拟采用温故引新、实验促学、启发归纳、讲练结合等教与学的方法。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其主要思想就是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他提出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由学生初中以及前面一节学过的与本节相关的旧知识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
313 评论

Kiwi琪薇

《现代教育的综合功能与效应》(6千字),收入《中国教育大系·现代教育理论丛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版,(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社《教育学》全文复印转载)。《教育的改革开放与传统文化教育》(8千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教育学科的改革与建设》(5千字),《中国高等教育》1992年第3期。《论教育社会价值的多重性》(7千字),《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论现代教育与科技生产力的一体化》(6千字),《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5期。《学校公共关系的调适》(5千字),《教育评论》1992年3期。《教育过程辩证法》(5千字),《教育科学论坛》1992年4期。《论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改革》(7千字),《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5期。《教育与科技生产力》(5千字),《重庆教育论丛》1993年1期。《论学校班级群体的文化冲突》(5千字),《教育科学论坛》1993年5期。《论毛泽东的群众办学思想》(7千字),《渝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4期。《对新形势下德育转型的思考》(7千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年6期。《论高校科技的产业化与市场化》(5千字),《江苏高教》1993年6期。《社会现代化与教育改革》(7千字),《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5期。《教育改革与传统文化》(6千字),《教育科学论坛》1993年1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转型》(6千字),《教育科学论坛》1994年3期。《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改革》(7千字),收入中国教育学会编《三个面向与深化教育改革》一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版。《论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改革》(6千字),《江苏教育研究》1994年2期。《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效应》(6千字),《重庆教育论丛》1994年4期。《论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的综合效应》(5千字),《江苏高教》1995年5期。《高师培养职教师资的模式》(5千字),《江苏高教》1995年10月专刊。《师范大学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综合优势》(7千字),《高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班主任工作的实习》(11千字),《高师学生实习指南》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办好高师教育,竭诚为基础教育服务》(7千字),《西南教育管理研究》1995年3期。《面向基础教育,大力办好高等师范教育》(12千字),《西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论高师教育实习的协同效益》(7千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3期。《论走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6千字),《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2期。Toward a New Century : on the Reform of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in Normal Universities,The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ino-American Teacher Education Consortium (Shanghai),June 23,《教育现代化:传统与现代整合》(7千字),《教育研究》1997年6期。《论面向21世纪的文科教育改革》(7千字),《江苏高教》1997年4期。《严格考试管理,确保高素质师资的培养》(7千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当代文化冲突与文化素质教育》(7千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2期。《走向新世纪的文科教育改革》(7千字),《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4期。《浅论罗素的儿童教育思想》(10千字),收入《儿童成长与家庭教育》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论文化冲突中的文化素质教育》(6千字),《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6期。《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8千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1期。《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8千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3期。The Contribution of School Partnership to Practice Teaching in Tertiary Teacher Education,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Vol 32,noI January/February 1999,PP40—《全面修订教学计划为新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编入教育部高教司组编《构建21世纪人才培养新体系》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中学师质》(6千字),收入《提高文化素质,培育创新人才》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论面向当代文化冲突的文化素质教育》(7千字),《西南师范大学报》(社科版)2000年1期。《加强教学改革与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千字),收入教育部高教司编《改革、奉献、再创辉煌》论文集,地质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论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价值观的更新》(6千字),《中国农业教育》2000年6期。《论走向新世纪的教育创新》(7千字),收入《重庆市高教管理研究会98’学术年会论文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创新素质教育的意蕴及其主要研究问题》(10千字),《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1期。《论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论文),《医学教育探索》2002年第1期。《论创新教育过程的特征》(论文),《教育评论》2002年第6期。《试论创新教育过程的规律》(论文)。《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2期。《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同补性教育》(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公共课教育学知识结构优化的思考》(论文)。《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机制的创新》(论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公共课教育学知识结构的优化》(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5期。《军队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及意义》(论文)(合作),《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年第6期。《军队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原则》(论文)(合作),《Journal of Education》(亚洲教育)。2003年4:92-93。《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收入《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一书,海南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论教育理论破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论文),《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创新教育价值论》(论文),《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论加强学校产权之法律保护》(论文)(合作),《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5期。《论当代教育学的学理纠缠及其主体性重构》(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69 评论

福尔萝卜丝

很急吗?如果不急的话,推荐你写高分子降解的速度快慢与它们的单体的关系。比如,找到聚烯(薄膜袋),聚酰胺(尼龙绳),聚酯(有机玻璃)等材料,埋到土里,测量它们损毁(即降解)的时间。然后,你就可以根据降解时间的长短,判断哪些单体的高分子更容易降解,哪些更难。(比如,烯>酯>酰胺,这个是我猜的)如果很急,可以问卷调查身边的人的化学常识,可以出几道基本常识题,比如一氧化二氢是什么东西,下列物质有毒的是(A,B,C,D), 这样统计一下正确率,分析人们化学常识的误区,还可以出略地判断身边的人的化学常识是否充分。

146 评论

wanguofang

哥们,10分,太逗并且连个实验名字都没

27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