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7

尛小尛111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国际关系史的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DSGGS南都

已采纳
是论中东北非动荡局势对我国石油的影响要求要有5000字,最好不要抄袭哈!其实能 可以百度一下关于这些的五千字确实有点多然后自己再想点应该不是很难完成哈楼主加油
159 评论

满堂红李娜

“试析从‘九一八'到武汉沦陷前日本的对华政策” , 《历史教学》 6 期;“来自另一方的记录——《岸信介回忆录》”,《世界史研究动态》 4 期;“简论从 1894 — 1905 年的日俄关系” , 《历史教学》 5 期;《增补日本外交史概论》简介,《世界史研究动态》 4 期;“中日第四次贸易协定的终止及影响”,《外交学院学报》 2 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国际环境”,北京《理论信息报》 5 日;“关于清末英国驻华使馆建立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 4 期;“中国国际法学会召开光华寮问题座谈会”,上海《社会科学报》;“从二二六事变到七七事变”,《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1 期;“理论超前刻不容缓”,上海《社会科学报》 1 月中旬;“简论建国后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展望出版社《中日文化与交流》 3 期;“可贵的理论探索——简评《国际关系理论问题》”,《世界史研究动态》 6 期;“试论岸信介内阁的对华政策”,《历史教学》 11 期;“ 国际关系的演变和日本的作用 ” , 上海 《社会科学报》 年 11 月 24 日;“试论八十年代国际关系变化的新特点”,《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3 期;“试论今后二十年国际格局的变化(上、下)”,《广西外事》 8 — 9 期;“访日观感点滴”,《外交学院学报》 3 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历程述要”,《历史教学》 11 期;“东京人的交通观”,《外国问题研究》 4 期;“关于今后十年中日关系的思考”,《中日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建国后中日关系史分期问题概述”,《历史教学》 11 期;“在第一届世界环境发展会议上的斗争”,《河北外事》 3 期;“香港回归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 月版;“警惕印度 ---- 评印度核试验对军备控制和安全格局的影响” ,《军事展望》 6 期;“克林顿如何面对中国 --- 中美日安全关系分析”,《军事展望》 7 期;“试论邓小平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外交学院学报》 4 期;“美国炸我使馆的险恶目的”,《外交学院学报》 2 期;“新中国外交 50 年会议综述”,《外交学院学报》 4 期; “当代世界的三大矛盾”,《学习时报》 13 ;“关于外交决策研究的几个问题”,《国际论坛》 4 期;《人大资料—中国外交》 7 期转载;“台湾问题的演变及前景”,《国防科技》 2 期;“ 21 世纪初的亚太安全”一文收入《国际安全与安全战略》,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6 月;“ 21 世纪中国挺立全球化潮头”,《粤港信息日报》, 2001 年 1 月 1 日;“试论 21 世纪初中国的全球亚太战略和对日政策”, 《河南大学学报》, 3 期;“世纪之交的亚太安全形势”,《外交学院学报》, 2001 年 2 期;“ 20 世纪历史的真实写照”, 《国际观察》, 3 期;“ 21 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国防科技》, 6 期;“世纪之交的亚太形势和对日政策”,《外交学院学报》, 2 期;“团结合作,深入探讨”,《外交学院学报》, 2002 年 4 期;“新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与研究”,《外交学院学报》, 3 期;《人大资料——中国外交》2003 年 12 期转载;“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看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外交学院 2002 年度科研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 9 月;“温总理美国之行表现执政新风”,《新京报》社论, 2003 年 12 月 13 日;“萨达姆被捕,布什支持率上升”,《南方都市报》 2003 年 12 月 15 日(首发);《新京报》评论, 2003 年 12 月 16 日(二发)“为中法关系发展再添新动力”,《新京报》社论, 2004 年 1 月 28 日;“纪念一国两制发表”,《南方都市报》, 2004 年 2 月 20 日;“切尼访华为何受到特别重视”,《新京报》社论, 2004 年 4 月 15 日;“中国外交理念的新发展”,《参考消息》 2004 年 6 月 3 日;“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国际论坛》 2004 年 4 期;“要面对发展的现实思考中日关系”,(香港)《中国评论》 2004 年 82 期。

198 评论

骨头杀手

你首先要论文老师同意啊 一般是不会的 一般就只指导英语文学,语言学,教学法,翻译之类的想写这个还是一句话就是老师肯不

243 评论

金色年华119

如何写好历史论文  写作的过程,我们练习写作,须先拟定计划了解范围内的史料及其有关的问题其方法有二:一、先知材料而后引起写作的兴趣,例如唐人李延寿参修晋、宋、齐、梁、陈、周、隋诸书,熟悉南北朝时期的史料,而后决定作《南史》二、先有意作书,而后从事于搜集史料例如徐梦莘欲作《三朝北盟会编》,而后搜集徽钦、高三朝与金人和战的史料自古以来的著作家,皆无不出此二法我们写作论文,固然也是这样,更必须先有理论基础,并能运用且在写作动手之前,必须了解社会上对于这书的编写,是否需要,前人写作有何缺点,计划写作的史书将有何补充或贡献等问题否则徒耗精力和时间,所谓劳而无功若作为锻炼,则无不可  著书或撰论文,或练习写作,必掌握材料,并先有一概念,作为写作的起始概念的来源,或从实际斗争出发,或由于读书引起某种疑问,而欲作进一步的研究,或有心得,改正前人的错误,或比较某一事件各种不同的记载,而求得真相,或受师友的启发,而深入研究我们有了概念,才能草定内容的大略及编制的形式著作价值的高下,固决定于它的内容,而编制是否适当,也有一定影响所谓编制,属于著作的外形,如章节的分配及组织的适宜等皆是编制的重要,可从《汉书》见到,班固所作《汉书》,文笔变化不及司马迁《史记》但《汉书》编制整齐,过于《史记》,是世人的公论故著作如能编制合宜,读者常感觉便利,古人或不注意今人必须重视,我们初从事于写作,更当这样  关于初学写作,我们应注意的,共有五项:一、选定题目;二、拟定大纲;三、搜集材料;四、抄写笔记;五、写作论文这是历史写作的主要程序至于史料的考证,及史料与史观的统一,还未提及,仅单纯的就写作而言程序似很简单,但应用并非易事,兹作说明于下;  一、选定题目写作成绩的高下,常与选题有密切的关系题目的范围,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狭它的材料太多,将不易处理,太少将不够应用所以选题之先,须先了解情况,例如预计材料的有无及工作的难易,更当了解前人已做成那些工作,有何成绩和缺点,是否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若有疑问或不够了解,宜商于师友这样的慎重考虑,才能选定合宜的题目,进行研究  二、拟定大纲定题后草拟大纲,将为主观的想象,可能后来全不适用最好对于范围内的材料,有相当的熟悉,并了解前人的工作,才拟定大纲大纲既不可太详,也不可太略,只能作为努力搜集材料的临时计划我们阅读的材料增加,了解事迹的情节较为深入具体,对于前人工作的估价将有不同,对于自己的工作重点,也将不同,当有修改大纲的必要故可利用大纲而不可拘守初学者,草拟大纲,宜请师友阅看,由其提出意见,供自己参考,修正  三、搜集材料材料有相当的分散,例如关于太平天国的记载,江苏各大城市都有一些收藏,不能满足于一二图书馆材料丰富的图书馆,对于搜集材料最有帮助,但不可抹杀其他图书馆书籍的检查,常依靠目录一般情况,目录只有书名、著者、卷册、出版单位、年代及版本等,而书中内容,读者并不知道,南京图书馆库中有关太平天国的资料,十分之七以上,都是没有什么声名的人的著作而这些人的著作,却保存了更多真确的和重要的材料详细目录和专题目录常有助于读者解决问题,还有稿本书籍及未经宣布的文件等,如有机会利用,当不可失去,我们不可以目录知识为满足  四、抄写笔记阅读史料,其中所记情节,常为读者所不知,为避免读后遗忘,或便于重查,皆有抄写笔记的必要笔记或由读者用自己的文字,撮要记录下来,或抄录记载内的重要文字,专供读者个人的参考,形式和内容,当由他自行决定一般的说,摘录资料,宜于采用卡片,亦有用纸本者,为建立长期工作基础,每条资料宜自成独立单位,既不冗长,也不断章取义,并注明原书的页数,将来编立标题,即可归纳门类,便于查用张穆作《癸已存稿·序》称俞正燮为学说:“理初足迹半天下,得书即读,读即有所疏记,每一事为一题,巨册数十,鳞比行笑中,积岁月,证据周遍,断以己意,一文遂立”理初为俞正燮字,平日积累材料,需要时便写文章,当不困难  五、写作论文历史工作者搜集各种材料后,进行选择合宜的材料,用论点加以联贯,并将其安排在适当的地位,成为有组织的整体,然后写成论文或书籍著作的长短,将决定于题目的大小及材料的多少,这是从形式而论其实著作可分为二种:一、低级著作,抄袭前人所述,成为拼凑而成的写作,价值不高二、高级著作,发前人所未发,或为前人所不知,利用一切能得的材料,有新的观点或看法,并非好奇立,实欲根据真实可贵的材料,改正前人的错误,求出史迹过程的真相我们初学立固当立大志,但不必期求在短期内写成一鸣惊人的著作,惟当实事求是的练习写作,积久自必能有所成  我们更当说明历史著作,不是堆积许多事实而成,事实之外,还有史观及史迹前后相互的关系,即所谓内在联系史学家为不同的阶级服务,有不同的史观我们是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必须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解释史迹,并能贯穿于著作整体之内,成为全篇的论点,无论引用的事实多少,皆以证明论点为主另一方面,作者应当注意因果的联系,在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人类社会各种事物的发展,也不能离开彼此的关系和相互制约,世上没有单独事物的存在我们叙述历史事迹,无论引用多少事实,皆以表现联系为主如能处处注意全文的论点及前后的联系,便成为有组织的著作要之,著作为一整体,以有关的事实组织而成,绝不是堆积事实我们搜集材料,必先辩别何项事实能为整体的部分及何项不能为整体的部分,适搜集事实足用之后,必须研究如何运用各部分,成为前后有联系、有组织的整体  应注意的事项:历史著作必须说明材料的来源,古人多未做到章学诚于《文史通义·史注篇》称:“人心日漓,风气日变,阙文之义不闻,而附会之习且愈出而愈工焉在官修书,惟冀塞责私门著述,苟饰浮名,或剽窃成书,或因陋就简,使其术稍黠,皆可愚一时之耳目,而著作之道益衰诚得自注以标所去取,则见闻之广狭,功力之疏密,心术之诚伪,灼然可见于开卷之顷,而风气可以渐复于质古”敷衍成书,古今皆所不免章学诚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厚古薄今,但著作既须慎重,也当说明材料出处,却是重要的建议司马光《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及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皆附著考异,表示材料来源及去取的标准,为作史者的正轨,乾嘉学派对于引用书籍,注明编卷我们现当注明页数,及出版地点、年月费林论及此事,并分为二类,兹介绍如下;  甲:附注指列在每页下者,可分三项:一、引用书籍的篇页;二、引用史料的原文;三、讨论的证据  乙:附表指附在篇末或书末者,共有三项:一、参考书目;二、关系文件;三、重要的评论  费林根据西方近代著作习惯而有这建议马士所著《中华帝国国际关系史》,既有附注,也有附录,占有相当多的篇幅,是书籍中的一例,论文往往有附注而少附录,每一类未必尽有三项,当视需要而定,更有将附注列在论文篇末的,形式有种种的不同,但说明材料出处,实有必要  书中若有表图,对于读者将更方便表的种类很多,作者把许多事实或数字列入表中,读者阅读费时少而收获大,印象深刻,而又具体,过于文字形容图有图象及地图等文字记载,对于文化物品形状,多不能详,若有图象,便有帮助地图为读史不可缺少的工具,应当插入又如古人著作,把目录列在书末,《史记》、《汉书》都是例证后人始将目录放在书首,便于读者检查书的内容前人不知道的,还有索引,近代西方著作,书首必有目录,书末必有索引,且有详细目录及详细索引,前者谓目录每项下又分细目,后者指索引每项下,又分细注之类,尤便于检查最近我国刊印的书籍,也有末附索引的  如何写历史论文  历史论文的写作和其他论文的写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特定的一些要求,今天和你讨论的就是历史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  一、历史论文的写法及要求  最重要的是确定主题,根据主题列出写作提纲,根据历史论文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使用所掌握材料,有计划的依次成文  文章以提纲为构架却不为提纲所割裂,它应是史事完整、气势贯联,浑然一体的一个整体  写好历史论文要注意以下问题:  (1)力求寓理论于叙述之中,做到史观与史料的有机联系与内在统一要既防止空洞理论而缺少史实,流于社会学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无理论分析更要力避史论、史料两张皮,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规律性、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2)历史逻辑与语言逻辑的统一,历史论文的语言应服务于、服从于历史的真实性要在保证史实正确、准确的前提下,讲求语法修辞历史发展有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客观的历史规律反映在人们的头脑里,用历史论文或著作表达出来,这就是历史逻辑;体现这个历史逻辑的实践,是通过运用词、句、文章的语言文字手段来完成的但,“史实真、道理正”占第一位,“文章好”居第二位,要重视 历史论文的语言、文辞方面的质量,但不能因词害义,本末倒置在内容真实丰富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语言文笔的风采这样,才能成功地达到言以声其心之所得  (3)文章要通畅、质朴、简洁,在史学文章里,为了能“真实、凝练、生动”地表达人、事,也可以适当地“文白兼用”或所谓“半文半白”事实上,一点儿“文言”词与词组没有是不可能的  (4)准确地使用引文,历史论文中出现“引文”是必然的,它使立论可靠,有利于提高文章质量,反映作者知识,认识的深度、广度但也存在着一个引什么、怎么引的问题首先,经典作家的教导和革命领导人的重要言论可以引用再次,现行的法定的历史教科书内容可以引用因为它是依据最可靠的资料,参考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最为公认的论点,使用最规范简洁的文字写成的对一些非历史作品,指历史小说,X X 演义、X X史话之类,它们以历史为素材,为原料,可能有文艺价值及教育意义,但非历史,我们不能随便引用  (5)历史论文的层次与条理,在一般历史论文中,要注意段落划分,引文形式,注释种类这三点四、五千字以上的较长历史论文,依史事种类或历史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大段,加上小标题,使全文结构严整,每题内涵明确历史论文引文的使用应力求简短、贴切、有份量;恰当地嵌合在整个行文之中,但切忌截头去尾,断章取义  二、历史论文的范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  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  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  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二 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  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  在我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著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国图志》,无疑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①,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

8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国际关系史的论文题目

    如何写好历史论文  写作的过程,我们练习写作,须先拟定计划了解范围内的史料及其有关的问题其方法有二:一、先知材料而后引起写作的兴趣,例如唐人李延寿参修晋、宋、齐

    鱿鱼女王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关于国际关系史的论文选题

    实验高中准高二的吧? 几班的?

    大桥鸭子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题目

    试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使用,是什么含义上使用的,目前无法

    潘潘吃吃吃啊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关于国际关系史的论文

    是论中东北非动荡局势对我国石油的影响要求要有5000字,最好不要抄袭哈!其实能 可以百度一下关于这些的五千字确实有点多然后自己再想点应该不是很难完成哈楼主加油

    吃那么一天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

    哈哈 我也是实验高中的 就知道大家都在找论文 我来帮帮你吧~从8年间对国人主观感受的跟踪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负面感受有所增加。令人困惑的是,

    威斯东wisdom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