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1

耗耗和妞妞
首页 > 论文问答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好发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y2009Jason

已采纳
真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我看“大树树干”不了解真相就不要往下结论,混淆视听,蛊惑观众。试问,你对济南大学了解多少?就你第一句话,你就说错了!不瞒你说,我就是从现在叫做“济南大学”毕业出来的,十几年前,我校叫做“山东建材学院”,是原国家建材局直属四所建材院校之一,为我国的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培养了大批人才。无论走到祖国的各个角落,都有我的校友,尤其是近年水泥行业实行上大压小政策,新型水泥企业各地开花,人才短缺的很!有些地方水泥办厂,出现找不到专科毕业生,就拿学冶金的来顶替,这说明什么,说明你说的完全错。 鉴于此,建议你发表言论前,仔细调查和研究,不要胡说和乱说!
284 评论

午夜的咖啡香

出版著作(1)《行动科学方法论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出版;(2)《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2004年10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3版;(3)《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4)《博弈思维——逻辑使你决策致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5)《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二作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6)《合作之道——博弈中的共赢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参与翻译:《逻辑学导论》(柯匹、科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发表学术论文约70篇。其中: (1)《结构节点的“弗晰”精化处理》,《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89年第3期。(2)《罗蒂哲学终结观评析》,《社会科学动态》1992年第2期。(3)《评库恩的非理性主义哲学》,《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4)《费耶阿本德的“传统平等主义”述评》,《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5)《术的时代与术的异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6)《弗洛伊德与韦伯的文明观比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7)《论人工客体》,《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7期(《哲学动态》摘登)。(8)《科学哲学中正统派科学合理性思想》,《暨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9)《对话与科学合理性》,《齐鲁学刊》1994年第3期。(10)《征服自然还是征服人?—评莱斯著《自然的控制》》,《学习与探索》1994年5期。(11)《技术科学是何意义上的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3期。(12)《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解》,《北方论丛》1995年第1期。(13)《后现代主义的背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14)《论技术规则》,《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年4期。(15)《存在社会技术吗?》,《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10期(《中国哲学年鉴(1996)》年摘登)。(16)《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编辑学研究》,《编辑学报》1996年第3期(《中国编辑学1997》转载)。(17)《评库恩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18)《论高校学报“双重标准”下的有限开放原则》,《广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19)《技术与行业——对技术的一“科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1期。(20)《技术知识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4期。(21)《知识经济实现的制度环境》,《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2期。(22)《对技术时代人的行动的思索》,《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11期。(23)《编辑合理性问题初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24)《技术研究的三种路向》,《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2月22日。(25)《赏罚机制的建立与博弈结构的调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26)《经济学何以预测?》,《经济学家》2001年第5期。(27)《技术革命的新解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4期。(28)《博弈论能解释所有社会现象吗?》,《广州日报》2002年1月13日。(29)《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29日。(30)《弗雷格逻辑观评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二作者)。(31)《“游戏理论”将一统天下吗?》,《社会学家茶座》2002年第1期。(32)《博弈行为中演绎与归纳推理及其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3期。(33)《群体对一个命题的可能的知道状态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0期。(34)《博弈论中理性人假设的困境》,《经济学家》2003年第4期。(35)《技术的边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5期。(36)《战争型博弈》,《社会学家茶座》 2003年第3期。(37)《空城计的博弈论分析》,《社会学家茶座》2003年第4期。(38)《从评价到决策——科学逻辑的一个可能转向》,《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39)《建立在笛卡尔公理上的一个怀疑逻辑系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03 评论

乱世you佳人

是核心期刊的而且他还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并且都是核心级的具体的你可以去中国鸣网看下

145 评论

Cora菱角

1《谓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载《汉语学习》1993年第4期。  2《动结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兼论句子格式意义的概括》,载《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转载于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1期。  4《论〈马氏文通〉“字类假借”理论产生的原因》,载《语文新论》(《语文研究》创刊15周年纪念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5《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载《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  6《汉语“规范过度”现象产生的认识根源》,载《语文建设》1998年第11期。  7《动趋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载《语言研究》1999年第1期,又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动词的特征与“别V了1”的歧义指数》,载《语文研究》1999年第3期。  9《动结式述补结构在“把”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载《语文研究》2001年第1期。  10《粘合补语和组合补语表达差异的认知分析》(与郭继懋合作),载《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  11《语义特征及其分析的客观基础》,《汉语学习》2002年第6期。  12《“把”字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语文研究》2003年第2期。  13《关于若干语法理论问题的思考》(与马庆株合作),《南开语言学刊》第3期,2004年,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5期。  14《框架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  15《功能语法指称分类之我见》,载《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  16《名称名词的句法表现》,载2005年第一期《对外汉语研究》,又载《刘叔新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17《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汉语学习》2006年第1期,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5期。  18《指称不确定性产生的条件》,《语文研究》2006年第3期,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12期。  19《施受歧义产生的条件》,《语言研究》2006年第4期。  20《论无指成分》,《语言学论丛》(第35辑),2007年,商务印书馆。  21《“当作”与“看作”》,《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1期。  22 在《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主持“网络语言”笔谈,并与张薇合写其中的《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23《“是”字句的话语功能》,《语文研究》2010年第3期。  24《“指称”的含义》,《汉语学习》2011年第6期。  25《不定指成分出现的语境条件》,《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1期。  奖励  1.1997年12月获山东省第12次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  2.2000年12月获山东省第15次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  3.2000年12月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项目  2003年度天津市社科项目“现代汉语非指称成分研究”(已结项)  2006年度南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指称研究”(已结项)  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现代汉语指称研究” (已结项)  2007年度天津市社科项目“现代汉语指称研究”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句法中的指称问题”

247 评论

夏萱萱大人

说实话呢,暨南大学其实也比较一般的我觉得但是,那个人说的未免有些过于刻薄了,太夸张了。没所学校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啊

227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