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5

挑剔的嘴
首页 > 论文问答 > 油气资源与国家能源战略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柠檬草的味道11

已采纳
一,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一)我国能源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战略考虑 首先,能源问题是我国自身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仅是用多少油,用多少煤的问题,而是涉及到采取什么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问题,是如何对待环境和文化发展的问题,最后归结起来也是政治的问题因为从国际关系上讲,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了,目前已经涉及到的,如南海的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的关系,东海的中日关系,海洋石油资源供应等,这些都已是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战略问题了因此,能源安全问题从本质上讲还是政治和经济相互联系的问题,偏废哪一方面都不恰当 其次,存在一个矛盾关系:即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冲击按照通俗的理解,和平崛起就是不搞掠夺,以和平共处的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制定切实可行和高瞻远瞩的能源战略,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是实现和平崛起的基本保证但是既要求能源安全又保证"和平崛起"只是我们的一个愿望,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和矛盾现在全世界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总数大约有7亿,这是全世界200多年工业化进程发展到现在所积累的人口规模;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要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后的中国人口可能会达到15亿;目前的7亿工业化人口再加上未来的15亿新工业化人口,显然会使整个地球上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因此,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所必然发生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幅增长的趋势,会与世界资源与环境发生尖锐的矛盾当然,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出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变国内发展的增长方式,要依靠技术进步和观念进步,同时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工业化的实现但即使是这样,资源消耗的总量仍会继续增长,并足以构成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冲击 再次,能源安全战略涉及国内外政治与经济关系综3上所述,我们不必讳言中国和平崛可能产生的能源紧缺和能源安全问题现在要认识清楚的是,应该把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放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战略框架之下,而不应该把它们相互对立起来我们既要实现能源安全,也要实现和平崛起;既要一如既往地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在对外的舆论宣传方面,应当突出我国能源安全与世界各国实现利益共赢的格局所以说,我国的能源安全是一个涉及国内外政治与经济的战略问题 (二)实现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其他考虑 第一,从社会发展综合战略出发的考虑英国有一个汽油消费税,政府征收消费税用于社会福利支出,既限制了能源消耗又获得了公共财政的能力我国也可以考虑这样的做法,使得能源战略具有综合发展的功效 第二,研究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情景下,也就是一个工业化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如何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制度优势"保障实现新技术革命如前所述,技术进步是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手段,回顾技术进步的历程就是这样一个动力进步的历史过程从蒸汽动力到内燃动力到电力,从煤炭能源到石油能源到核动力从核电的技术方向来看,我国的核电生产大概只占到整个电力的不到百分之一,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百分之十说明我国核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动员我国的制度资源,迅速改变能源技术结构,同时运用我国的市场力量,来激励和推动能源方面的技术进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和能源安全问题 二, 对我国能源需求及能源安全的分析 (一)对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的分析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高增长周期,日益显著的重化工业特征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耗将迅速增长2002年以后,我国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并且超过了60%(2002年,2003年这一比例分别达到了9%和3%)4 由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形成机制主要归因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因素,这就意味着重化工业时期将持续较长时间,同时也意味着今后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将比轻纺工业时期高得多 城市化进程加快也是能源消耗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5-60%当前,城镇人口年均消耗能源为农村人口的5倍,本世纪头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即使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也将增加至少1300万城镇人口,相应地将产生大量的新增能源需求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能源消耗比重比较大由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低端位置,形成了进口多为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而出口多为一般制造业产品的国际贸易结构单位价值的进口与单位价值的出口消耗能源不同,事实上造成了国际间能源需求的转移在这一进出口结构下,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能源需求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我国的技术水平决定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国目前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据统计,我国八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水平高47%,而这八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3亿吨标准煤 (二)对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分析 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从1993年到2002年的十年间,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11%,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年均增长37%,以及OECD国家年均增长06%的水平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净进口增长量不到1000万吨;而到了2000年以后,尤其近两年,每年净进口增长量达到了大约2000万吨以每年增长2000万吨来看,国内再怎么勘探开发也弥补不了这个缺口因此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提高已经成为必然5的趋势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量9112万吨,对外依赖程度达到38%;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4%;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 (三)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已经构成国际政治问题 国际环境的变化使我国的能源需求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关系的因素中国也同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将经历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石油需求比例上升)的过程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这个基本国情与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环境保护加强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我们面对的情况和挑战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曾经历的时期都要复杂得多一个显而易见的形势是,在当今世界能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中,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能源问题也远远超出了供需平衡的范畴,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的重大问题尽管有些媒体对所谓"水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等等这些问题的宣传有"炒作"之嫌,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问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威胁是客观存在的 换言之,我们必须承认:(1)国内石油的需求缺口不断加大,对外的能源依赖度会不断增加;(2)世界石油市场油价不稳,而且油价不断走高;(3)中国石油进口中80%或者80%以上要经过海运,运输安全问题十分严峻;(4)面临国际竞争的制约,有些竞争的制约是现实的,有些是潜在的这些因素的发展均可以构成国际政治问题 解决问题的机遇仍然大于挑战尽管存在着某些外部势力企图使用"能源武器"遏制我们的可能,但是问题的实质还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关键在于,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实力在不断增强,而且由于我国正在逐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能源战略目标,包括节能,技术进步,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与能源生产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实现资源供应的多元形式等因此解决我国的能源6 问题,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三,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地缘政治分析 (一)现代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的特点 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的关系出现新局面无论是OPEC还是OECD,任何一方想垄断和长期控制国际市场,决定石油价格,都已很难实现;双方既有利益的争斗,也需要互相依赖和互相渗透 供需格局复杂化非OPEC组织的石油输出国作用增强,出现了更多的石油勘探热点和出口国,出现了亚洲的新消费热点,全球石油贸易和流向更趋复杂化,消费国和石油输出国都在使输出(入)国多元化以保持稳定的供需关系和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 跨国公司成为控制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财团相结合,成为控制国际市场的主要力量 (二)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存在着国际石油供应暂时短缺的可能由于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因而加大了对我国石油供应的风险;国际上可能出现的短期或局部供应短缺,以及某些敌对势力对我国石油供应的控制,都可能对我国构成威胁 此外,国际石油价格有可能出现短期的较大波动石油价格过高可能导致我国GDP增长速度降低;而价格过低则将使国内石油行业亏损 同时,国内油气生产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内的资源勘探技术还在进步,新的油气资源可能被不断发现,但是开采难度会不断增加尤其是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风险因素很大,并且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另外,自然灾害对我国油气的生产和运输(尤其对天然气输送),可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7四,我国能源来源的多元化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必须形成国家统一的能源安全战略 能源安全战略的制订是源于能源不安全危害的存在所谓能源不安全就是外部能源供应出现突然中断,短缺并引起价格迅速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危害的程度取决与国民经济对外部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对价格暴涨的应付能力事实上,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是完全依靠本国资源的我国的工业化前景和能源资源条件也决定了必须依赖外部能源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建立在开放条件下适应资源外向特点的资源持续,安全供应的新机制;第二个是平衡好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因此,必须形成国家统一的能源安全战略 我国的能源来源多元化已经成为既定方针,但是在开发外部能源的战略实践中,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增加了许多比如俄罗斯输油管道的事件,我国在东海,黄海采油与韩日发生的矛盾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国在相当长时间里持续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正在改变着现有石油分配和利用格局,其影响已经引起有关主要石油输入国和输出国的警惕,他们要采取措施来干扰,阻挡中国,并且已经发起了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实施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方针,不是简单的局部政策调整或者局部策略的设计,或者只是对某些能源生产企业的要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国家层面上完整设计一套包括外交政策,贸易政策,境外投资政策,远洋运输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等在内的能源政策在这种较完整,系统的政策设计中,还应有一套有利于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国别的政策,地区开发的政策用一个笼统的大能源政策去处理不同地区的资源问题十分困难,必须对不同地区,如中东,非洲,亚洲,俄罗斯和海洋大陆架有一个战略性的统一协调 (二)以多种方式推进海外油气资源开发 8 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贸易进口,一个是到海外勘探开发后者作为国内产业链的延伸,到国外建炼油厂,加工厂,最终把油弄回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利用国外初级原料,通过产业投资形成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为中国国内消费所用,而且也受到资源国的欢迎这比单纯地强调在国外搞原油,拿原油,难度可能会小得多尤其像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大国,现在对本国资源越来越重视,拿他的原油资源很困难,但如果投资,通过合作生产一些东西并把最终产品拿过来,对双方都有利我们加强与俄罗斯的多种方式合作,就可以减少对中东地区的依赖 海外勘探开发这种投资行为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好处据目前估计,经过努力到2002年我国国外勘探开发能拿到7000万吨份额油这部分资源的意义在于,第一,对能拿到的份额油有支配权;第二,这些份额油价格随国际油价波动,可以部分抵消国际油价的冲击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中能真正获得的石油实物量是非常有限的,真正对我国石油安全起作用的还是多元化的贸易渠道,海外油气开发只能是必要的补充 此外,利用海外油气资源还有多种机会例如,我们与哈萨克斯坦的成功合作,就是因为它强烈需要开辟新的石油通道由于要求避开来自伊朗和俄罗斯的通道约束,哈萨克斯坦利用我国作为通道符合其根本利益,而我们则可以根据对方国家的利益需求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不能简单地强调人家必须给我们石油,或者必须让我们在人家那里拿一块油田 中国在海外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很容易被看作是国际政治问题,国内有的媒体也参与了不恰当炒做,比如提出在国外建立"海外资源战略区",就是在激化问题能源问题的实质还是经济,而不是政治,即便有政治色彩,也要淡化 (三)"走出去"实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几个具体行9动领域 要走向海洋和走向国际石油集团今后的石油战略如何向海洋倾斜,这是国家要统一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有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今后一定要把包括东海,南海在内的海洋资源考虑在内怎样走出去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直接投资,投资加工业以及资源贸易等;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渗透到海外一些大的石油集团里面去从中获益,或者逐步增加在国际石油体系里面的分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要建立国际能源政策联盟即在充分利用本国资源的同时,通过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与周边资源国形成稳定的石油贸易关系,这样的能源政策联盟可以降低本国石油供应的安全风险实际上美国这几年就是这样做的,它与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了能源政策联盟,提高了石油供应保障水平 要形成统一对外的海外油气开发管理体系这个措施旨在克服国内各个企业都到同一个地方去抢同一个能源产品的开发项目,避免出现大家竞相降价,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 要有效保障我国能源航路的安全能源问题与中国军事层面上的互动关系越来越明显例如我国能否提供有效的能源航路保障,是一个尖锐问题事情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军事实力和部署以及参加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深国际分工等许多方面,与我国外交上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原则均有关联 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的定价体系如果我们仅仅作为初级能源或能源产品的进口国,还不足以使我们在国际定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如果我国把能源进口定位在制造业的耗能产品环节上(比如钢铁工业的钢坯),就既可以对整个国际能源市场产生影响,又可以降低国内一次能源消耗和减少资源环境压力我们不能总是等别人把"国际规则"定好了,再来定我们自己的"国别策略" (四)能源贸易仍然是基本战略 10 如前所述,真正对我国石油安全起作用的还是多元化的贸易渠道,海外油气开发只能是必要的补充如中国所需的海外油气资源三分之二还要靠国际贸易;而且即使是上面所说到的我们已经拿到的7000万吨海外份额油,也要通过国际贸易把它运回来归根结底,所有的能源缺口最终要靠贸易解决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多元化的海外国际贸易框架显得非常必要日本上个世纪70年代就搞了一个海外投资计划,企图使海外份额油达到进口量的三分之一,但经过20多年的时间,到现在也只达到了15%今天国际油价高涨,资源空前稀缺,各个资源国高度警惕资源流失,所以我们更不能对拿到海外份额油寄予太大的希望,应主要还是依靠国际贸易框架来根本解决问题 (五)"立足国内,开源节流"应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理念 从"能源战略"的角度观察,有几种不良倾向必须引起注意,即,更多着眼于能源总量扩大,而不是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更主要着眼于向外开拓,而不是在内部挖潜;更多着眼于政府解决问题,而不是调动市场和企业的力量如果我们的能源战略只是考虑数量的扩大,全球能源总量绝对不够,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能源消耗系数太大与其着眼于能源数量的扩大,不如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如果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世界水平,我们的能源需求或许根本就不用在海外找出路因此一定要认识到,"开源节流"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理念 "立足国内,开源节流"的关键环节是政府推动和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包括: 第一,将节约资源作为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应将节能放在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必须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二,加强政府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表明,节能同环保一样,政府11必须起主导作用节能具有公共事务的性质,市场机制的作用很有限 第三,建立和完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建议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以及政府价格调控的科学化;节能投资项目实行税收减免或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生产节能新产品的企业,应视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开征燃油税或提高汽油,柴油消费税率 第四,调整节能战略重点,在继续推进工业节能的同时,加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必须在这两个领域高速成长的时期严抓节能工作,万不可再坐失良机,否则将难以纠正 五,关于国家能源储备 (一)借鉴法国石油储备体制的经验 法国经验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它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法规和法律,同时建立了企业义务储备这样全国性的储备机制,从而为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法国制定的国家石油储备战略的目标非常明确:第一,要保证国家能够应对经济危机;或者是突发意外事件出现时,能够使其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尽快消除第二,在这样的目标下,国家相关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划分非常明确,用法律形式来规定不同部门各自的作用第三,为保证石油安全,明确国家和企业两级管理和运营,使国家机构的储备和企业储备相结合 在法国,企业储备和商业储备是两回事法国政府规定的企业储备不是商业储备,而是国家完全控制的石油储备,也叫义务储备法国的有关法规规定:在法国海外和本土省份从事石油产品分配,从而要缴纳国家消费税的人,或者给飞行器提供石油产品的人,其所涉及的产品被列入战略储备石油清单的,应该为石油产品储备的组成和战略储备做贡献 12 实际上,法国所谓的企业储备,并不是真正由企业去投资兴建储备石油的设施,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真正有能力投资兴建储备石油设施的,还是国家储备机构所谓企业储备机制,就是指上述法规中包括的企业,有责任和有义务必须向国家购买或者租用这种能力;即国家帮企业储备能源,企业支付租费和储备管理费法国的这套体制,是解决能源战略储备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如何解决企业能源储备机制的一种重要的制度设计 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国家可以稳固地获得一部分不断增强的储备能力,而且不需要花太多资金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那种在炼油加工领域和石油批发领域盲目上项目的顽症这种制度设计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企业要为国家承担能源储备义务;承担这种义务除了获得国家所给的一定优惠外,所有的成本由企业承担 在储备结构上法国很明确,那就是储备成品油如企业无法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成品油储备的,可以通过将原油折算为成品油的办法解决 (二)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面临的几个问题 包括国家要不要建立这种实体性的能源储备设施;怎样利用社会力量建立能源储备设施;怎样兼顾战争因素和常规经济利益以及应付突发事件 法国在法律上对企业承担储备的义务做出规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现在最困难的是储备体系的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特别是国家要拿出很大一部分钱来而储备产品的生产者或者储备产品的使用者在这方面似乎没有义务,好像是可以无偿地享受国家储备,这样就使得国家的投入被认为是国家的事,与使用者,生产者,经营者无关 我们也应该通过制订一定的法律法规,解决一部分稳固的资金和稳固的发展储备能力的投入例如企业必须承担储备义务,要保证一定的储备量;企业经营者或炼油厂应按照上一年度的经营业绩,折算相应的储备量;企业加工量越大,承办能源储备的能力和数量也应该越大;经营13者业务量越多,为国家储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必须越多 此外,企业或经营者的能源储备设施,必须按国家要求保证建设,而且要在国家监管下进行能源存储,费用企业自己承担;如果能源存储库容不足,或者一时建不起存储设施可以租用社会上能够提供的符合储备条件的容器,从而也鼓励企业节约能源 加油哦。可以照着这个写一个以小见大的比较实用。
90 评论

会飞的猪lucky

一、部署重点(一)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开展全国油气资源定期评价、动态评价和重点领域油气资源评价,完善国家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在2010年和2020年,系统开展一次全国范围的油气资源评价;跟踪油气勘探最新成果,建立国家层面油气资源动态评价体系;跟踪油气勘探重点领域勘探最新进展,建立不同类型油气勘探领域的资源评价流程,围绕南海南部、青藏、东海大陆架、南方碳酸盐岩、华北前古近纪地层区开展深入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探索油气资源重点领域勘探前景,提出进一步勘探的建议。(二)典型盆地油气资源及相关矿产综合调查与评价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与煤、煤层气、钾盐、砂岩型铀矿等相关矿产分布关系和赋存特点,对已有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与解释,寻找相关矿产分布规律;运用地质、地震、钻井、测井等手段,同时进行油气资源与相关矿产的勘探,实现相关矿产资源的新发现。(三)全球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开展全球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以及全球大油气田储量与产量增长潜力分析;建立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和储量、产量预测信息系统。(四)油气化探全国扫面开展重点盆地示范和专题研究,试验从地球化学填图—普查—详查—勘探阶段的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及找油气效果。针对不同大小的盆地,采用不同的密度采样;并编制全国油气地球化学图、主要盆地地球化学图、油气远景预测图等基础图件。(五)我国油气资源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未来20年拟开展四次全面的油气储量、产量趋势预测研究工作。总结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规律,分析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影响因素,分类型建立预测模型;建立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方法体系;依据我国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结果,分阶段提出未来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将对国家科学制定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合理布局能源结构,保障国内油气供应发挥重要作用。(六)油气资源评价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以油气勘探理论新进展为基础,研究总结适合我国石油地质特点的资源评价理论,形成适合我国石油地质特征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以大型坳陷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沿海大陆架、深水含油气盆地、非常规油气为重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客观、全面地认识国内油气资源潜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七)全国主要沉积盆地油气基础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建设系统收集整理全国主要沉积盆地、主要油气田基础数据,分层次建立全国主要沉积盆地知识库及搜索引擎系统,建成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评价数据类比模型体系,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评价和资源潜力分析提供全面、系统、高效的工作基础和工具。二、部署建议(一)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与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工作目标及时跟踪重点盆地勘探进展,总结油气地质新认识,完成油气资源年度动态评价,掌握重点领域油气资源变化,分析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勘探开发前景;总结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和分布规律,研究有针对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完成重点地区与重点领域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年度动态评价;依据年度油气资源动态评价结果和油气储量产量变化,完成盆地或重点领域油气储产量增长预测,对全国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进行动态修正;2010年、2020年系统开展全国范围的油气资源评价,完善油气资源评价机制,提交客观科学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工作任务(1)跟踪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最新进展,分析油气勘探理论与勘探技术进展对资源的影响,确定动态评价目标区,及时开展油气资源潜力评价;(2)对南海南部、青藏、东海大陆架、南方碳酸盐岩、华北前第三系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入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3)及时跟踪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新进展,总结地质新认识,开展有重要勘探发现地区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和潜力分析;(4)分析油气储量产量增长主控因素,完善趋势预测方法、技术规范和研究流程,建立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盆地预测模型,完善2030年预测结果,开展2050年趋势预测;(5)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的原则于2010年和2020年开展全国范围油气资源系统评价;(6)以评价成果为基础,指出有利勘探方向和领域,提出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程度分析与政策建议。(二)全国主要沉积盆地油气基础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建设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分层次建立全国含油气盆地数据库,建成全国含油气盆地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和信息搜索引擎系统;建设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开发集成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的油气资源评价软件系统和储量产量预测系统,为国家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十二五”期间:建成含油气盆地基础地质数据库、资源评价数据库与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完成信息搜索引擎系统与含油气盆地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建设工作,实现类比模型系统的基本功能;完成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系统与油气储量产量预测系统建设,形成权威的油气资源评价可视化与信息发布系统;完成油气资源管理与能源保障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十三五”期间:完善全国含油气盆地基础地质数据库、资源评价数据库与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实现信息搜索引擎系统与地质数据类比模型系统的全部功能;完成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与储量产量趋势预测系统的更新与维护;完善资源系统;完成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丰富完善油气资源管理与能源保障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油气资源评价与决策支持信息的定期发布。工作任务“十二五”期间:系统收集整理全国含油气盆地基础数据、勘探开发历程数据、油气成藏指标数据、油气田储量产量数据资料;开发全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基础数据库,建立全国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库、模型库和参数库;开发信息搜索引擎系统与地质数据类比模型系统,开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全国常规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立全国油气储量与产量增长趋势预测模型;建成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开发油气资源管理系统、战略调查综合评价系统、能源供需形势分析系统和能源保障决策支持系统,完成系统的调试和应用。“十三五”期间:补充完善全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基础数据库内容,优化信息搜索引擎系统和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应用全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基础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开展潜力分析;补充全国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数据库内容,对数据库和评价系统开展定期更新,丰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定期更新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对油气资源管理系统、战略调查综合评价系统、能源供需形势分析系统等定期更新,向社会及时公布研究成果,发挥国家油气等能源矿产研究的智囊作用。(三)油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研究工作目标总体目标:以油气勘探理论新进展为基础,研究总结适合我国石油地质特点的资源评价理论;通过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的对比研究,形成适合我国石油地质特征的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在充分考虑非常规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研发有针对性的评价技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客观、全面地认识国内油气资源潜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十二五”期间:形成适合我国油气地质特点的资源评价理论和评价技术体系,与国际接轨;开发出有针对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为客观、科学、全面地认识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十三五”期间:更新完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并推广应用。工作任务开展大型坳陷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沿海大陆架、深水含油气盆地、油页岩、油砂、煤层气、页岩气等油气资源评价。(四)油气化探全国扫面工作目标用3~5年的时间进行重点盆地示范,经过打普查钻提交可能成为大中型油气田的远景区,制定出油气化探全国扫面技术方案,培训油气化探技术人才,修改油气化探规范,同时解决全国油气化探扫面面临的技术问题。用极低的密度快速覆盖全国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油气盆地,研究盆地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为盆地评价、区带评价提供地球化学建议;筛选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为油气远景评价提供战略靶区;结合地质、地震和其他资料对油气异常进行优选,提供大型油气田的勘查靶区。工作任务(1)重点盆地示范和专题研究试验从地球化学填图—普查—详查—勘探阶段的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及找油气效果,为全国扫面做准备。解决全国油气化探扫面面临的技术问题。包括陆上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和微生物勘查技术研究、特殊景观区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地质条件复杂区油气资源地球化学评价技术研究、油气化探标准物质系列研究、国内外盆地油气资源对比、地球化学评价、全国油气化探数据库、遥感技术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综合解释推断方法的研究。(2)全国扫面针对不同大小的盆地,采用不同的密度采样,并编制全国油气地球化学图、主要盆地地球化学图、油气远景预测图等基础图件。(五)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提高全球基础地质、油气地质研究水平;掌握全球油气资源分布规律,优选出一批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有利区;完成重点国家和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环境研究,为国家制定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政策、促进国际油气合作提供依据和支撑。全面完成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工作。掌握全球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和主要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优选出16~20个有利目标国和重点区域。编制完成项目总报告、分项目成果报告和图件、图册,建成全球油气资源数据资料信息集成系统。工作任务开展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工作,开展全球基础地质、油气地质研究及资源潜力分析;研究主要油气资源国投资环境;开展综合研究、图件图册编制、数据资料集成系统建设。全面开展全球主要油气区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研究。全面开展全球重点地区重油、油砂等非常规石油资源潜力分析与研究。(六)全球重大油气地质问题对比研究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对全球重大油气地质问题进行综合对比研究,掌握全球油气地质理论发展动态,形成新的认识,借鉴国外油气地质主要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指导国内油气地质调查和国外油气勘探开发。“十二五”期间:完成全球板块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盆地(群)发育控制作用、全球不同构造域地质特征、全球含油层系发育及主控因素、国内外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对比研究等四个课题研究。启动其余五个对比研究项目。“十三五”期间:完成国内外主要裂谷盆地油气地质、国内外主要前陆盆地、国内外主要克拉通盆地、国内外典型深水区油气地质、国内外逆冲推覆带油气地质对比研究工作。工作任务“十二五”期间:开展全球板块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盆地(群)发育控制作用、全球不同构造域地质特征、全球含油层系发育及主控因素、国内外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对比研究工作。继续开展国内外主要裂谷盆地油气地质、国内外主要前陆盆地、国内外主要克拉通盆地、国内外典型深水区油气地质、国内外逆冲推覆带油气地质对比研究工作。“十三五”期间:深入开展国内外主要裂谷盆地油气地质、国内外主要前陆盆地、国内外主要克拉通盆地、国内外典型深水区油气地质、国内外逆冲推覆带油气地质对比研究工作。(七)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和编图与资料数据系统建设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汇总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项目各类资料、数据和图件,分析总结和发布研究成果,编制完成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全球重大油气地质问题对比研究成果报告和系列图件,建成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等数据资料集成系统。“十二五”期间:总结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项目基础地质成果和油气地质等成果,建立项目技术标准;编制综合图件、图集;建立项目成果共享平台;实现项目资料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十三五”期间:汇交所有相关项目最终成果和基础资料,总结项目基础地质资料、地质成果和对比研究成果;完善项目综合图件、图集,适时发布项目重要成果;完成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工作任务“十二五”期间:编制全球项目综合成果和基础图件;进行数据汇总,建立综合数据资料集成系统;总结分析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适时发布。“十三五”期间:全面分析总结全球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编制并提交全球项目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和图件。(八)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系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健全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的工作规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编图规范和预算定额标准及安全环保措施等规范。建立立项论证、项目评审、过程管理、技术指导、监督检查、项目验收、资料集成、成果利用的管理程序。加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技术质量和预算管理,及时跟踪和评估投资效益,提高成果质量和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项目管理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软件,开发项目报盘系统,采集项目基本信息,及时汇交项目信息及资料。不断更新完善报盘系统及管理系统软件,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建立项目公共信息管理、进度管理、经费管理、绩效管理、质量管理模块,实现基于web客户端的公共信息浏览。对项目基础数据、文本报告、数据图表、地质图件等多类型图文信息进行管理、共享展示。(九)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资料和成果集成与研究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资料数据库和实物资料保存制定地质资料及图件的汇交格式规范,开发数据报盘系统,建设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数据库。采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项目的原始地质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资料及成果资料,建立资料专题库,实现资料查询、提取等功能。实现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汇交各项目的数据资料,更新完善报盘系统及数据库,及时汇交项目获得的资料,开发项目资料的查询、发布系统,持续开展系统维护、数据更新,实现项目资料的及时、高效、便捷服务。集中统一保管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实物资料,通过资料管理服务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油气地质数据资源信息共享。存放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原始油气地质资料和重要实物油气地质资料,主要保管重要实物油气地质资料。开发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以及观察、取样、测试等功能。具备与国内外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功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综合和转化应用研究汇总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各类资料、数据和图件,开展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综合研究,分析和总结战略调查项目成果,编制完成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综合成果报告和图件,适时发布重要成果,研究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方式、途径等。(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战略和规划研究开展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油气资源经济形势分析、油气资源优化配置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规划编制等研究。重点研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油气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油气矿业权、储量、勘探开发等管理方式,探索和完善油气勘探开发监管体系,为油气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339 评论

阿哥丶WLy

车长波 丁锋(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5)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物资,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已经达到40%以上,成为现代工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各方面研究认为,天然气将会在21世纪逐步逼近和取代石油而成为第一能源。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全球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家相继建立了石油储备制度,并从此加强了石油政策和能源战略的探索与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高,各国争夺油气资源进入白热化状态。1993年以来,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为此,关注石油安全,加强油气资源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油气资源发展战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并举,积极推进能源多样化和进口多元化,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逐步建立境外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积极开发石油替代产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是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运输、加工、储备、贸易、化工和消费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分析,回答其带有全局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方针、政策、策略和规划等,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保证石油供应安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成立了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能源办公室,提出了能源领域开展研究的工作要点,为系统、科学和适时开展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国内外油气资源现状(一)我国油气资源现状我国油气资源总的特点是总量丰富,质量一般,分布不均,人均不足,油气比接近。据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全国石油、天然气可采资源总量超过200亿吨和20万亿立方米,其探明程度分别为33%和13%。截至2004年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可采储量34亿吨,其中剩余可采储量46亿吨,居世界第11位;天然气累计探明可采储量76万亿立方米,其中剩余可采储量3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4位。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域共发现油气田616个,先后建成大庆、胜利等47个油气生产基地。1950年原油年产量仅有12万吨;1963年大庆油田开发,1965年实现国内原油自给;1978年原油年产量突破1亿吨;1993年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生产原油75亿吨,生产天然气408亿立方米。到2004年,全国累计生产原油43亿吨,累计生产天然气61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勘探投资逐年增加。1992年以来,全国油气勘查总投资每年都在100亿元以上,1995年达157亿元,2000年为200亿元,2004年为250多亿元。油气资源对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1982年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开展了四轮海上油气资源对外合作区块招标和不同形式的双边谈判,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180个石油合同,引进勘探开发资金100多亿美元。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对外开放始于1985年,累计吸引外资约20亿美元。3大石油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全球50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81位,营业收入99亿美元;中国石化86位,营业收入88亿美元。中国石油利润居23位,21亿美元,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最赚钱的公司之一。表1 美国《财富》杂志2000年以来全球500强排名(二)世界油气资源现状世界油气资源总的特点是油气资源总量丰富,潜力巨大,分布不均,海域勘探程度低于陆域,油气比接近。随着人类对地下石油资源认识能力的提高,世界油气资源总量的评价结果将会不断升高。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探明剩余储量为999亿吨,约占世界7%左右。中东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83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的6%左右。根据BP公司资料,截至2004年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0亿吨,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53万亿立方米。2004年世界原油产量68亿吨,天然气产量69万亿立方米,目前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采比分别约为5和7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拉美、西非、中东地区的非欧佩克国家以及中国的原油产量份额逐步增长。同时,非欧佩克国家已探明的储量稳定增加,目前非洲特别是几内亚湾地区存在巨大的资源潜力。近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石油投资不断增加,非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又一个竞争高地,已引起世界广泛关注。非洲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同时,非洲石油产量、出口量较前10年也有大幅度上升。目前,世界正处在天然气取代石油而成为世界首要能源的过渡时期。国际能源界普遍认为,今后世界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将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20年以后世界天然气产量将要超过煤炭和石油,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21世纪将是天然气的世纪。同时,未来石油需求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造成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拉动石油需求增长;第二是大国操纵并利用油价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三是投机因素影响,大量游资转向石油期货市场,投机炒作加剧,造成油价居高不下;第四是突发因素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最近国外有些机构散布“中国石油威胁论”,认为国际油价飙升主要是由于中国石油需求增长过快而引起的。事实上,虽然近两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长比较快,石油净进口量逐年加大(2003年进口石油9700万吨,2004年增加到5亿吨左右),但仅占同期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4%~5%。现在全球一年石油出口贸易总量23亿吨,其中美国去年进口石油1亿吨,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5%。因此说,在世界石油市场上,不存在中国石油威胁论的观点。总之,今后20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供给增长因素明显多于需求增长因素,总体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二、世界各国石油战略特点未来十几年,在可替代能源未出现时,仍依赖常规能源。鉴于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状况,预计2015年以后,世界各国对常规能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为此,各国都从长期战略出发,根据本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和能源储备、能耗效率、未来能源需求预测、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综合制定了本国的能源战略。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战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1)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美国,能源消费占世界能耗的8%,故从战略上考虑,大力发展海外,近年来对亚非地区能源投资额高达280亿美元;日本进口能源占能耗的95%,也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欲将西伯利亚建成其能源供应基地。(2)促进国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美国,视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适当促进国内原油勘探和开发,提高原油产量,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欧盟在积极保障境内能源供应稳定安全,能源生产消费适应环保要求,仅有煤炭资源的德国则积极发展核电,降低能源的进口。(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燃料,实行“碳税”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美国有《清洁燃料计划》;德国实行地下煤气化和煤的液化;英国煤液混合物燃烧;丹麦煤灰利用;国际能源组织(IEA)的温室气体捕获、贮存和利用等。(4)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美国以天然气代替汽油;丹麦发展风力;英国的核燃料循环技术;挪威水力发电的高效能源系统等。(5)增加战略储备。第一次能源危机后,美国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最初为1亿吨,1993年扩大储备量34000万吨。(二)发展中国家能源战略(1)加强国内能源资源的勘探和开发。(2)加大对能源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强能源利用研究。(3)大力开展节能活动,用经济手段促进能效的提高。(4)吸收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5)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快完成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进程。(6)采取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履行国际公约,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发展。(7)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环境与能源的宣传教育,促进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主要仍将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以及薪柴、农作物秸秆、动物烘干粪便等非商业燃料。据预测,未来20年,经合组织之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将占全球能耗增长的69%。为此,发展中国家从现在起每年需投入500亿美元发展能源。发展中国家既要尽量利用有限的资金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又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发展中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三、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一)总体思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在我国能源供应和安全总体战略指导下,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应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的发展方向,沿着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面向全球,充分开拓和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配置和灵活配置石油、天然气资源,积极调整和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不断提高石油、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立石油、天然气安全保障应急体系,为保护环境和生态,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安全创造必需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保证。(二)基本方针坚持国内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石油、天然气并举的方针。国内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既要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又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建立境外石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石油、天然气贸易,实现油气来源多源化、进口方式多样化、进口品种多元化。石油、天然气并举的方针是在加强石油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气。既要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又要加快天然气的开发;既要加快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积极开拓天然气利用市场;努力把天然气产业链培育成一个独立的能源支柱产业。要深化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规范市场行为,引入竞争机制,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形成并完善我国统一、开放、有序的石油、天然气市场,实现与国际石油市场的接轨。总的来讲,实现我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抓住“三个关键点”和“三个突破口”。三个关键点:一是增加国内供给。我国探明油气资源总量丰富,探明程度低。要加强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加大油气资源的勘探投入,提高勘探开发技术水平。要继续深化东部老油田勘探,加速中西部和海域油气资源勘探部署,积极促进天然气资源快速开发,不断加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增加供给总量。同时,鼓励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替代资源。二是深化国际合作。我国油气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长期依赖进口已成定局。要积极开展国际油气资源合作,通过各种合作投资途径,参与境外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增加海外份额油,并稳步开放下游市场,实行进口多源化和多元化,有效降低进口风险,达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目的。三是积极引导消费。我国石油保障程度逐年下降,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有效引导消费迫在眉睫。要通过优化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要尽快开征燃油税,建立原油、成品油期货市场,实现原油、成品油滞后价格向实时价格转变。三个突破口:一是安全获得境外油气资源。国内油气资源产量增长空间有限,消费需求的满足主要取决于进口的安全性和可能性。要下大力气建立稳定的油气资源进口基地,采用快捷、安全和经济的运输方式。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获得原油、成品油和石油制品,把油气资源进口安全的各种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二是积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大力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是减缓我国油气资源进口长期增长势头的重要举措。目前,世界能源消费已完成了由煤炭向石油的转换,正在朝着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仍将以煤炭为主。因此,建议适当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同时,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和利用。三是将节能列入基本国策。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节能必须纳入基本国策,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一)战略目标油气比1:1的目标我国天然气丰富,加快发展天然气工业,实现油气比1:1,改善和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洁净能源,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环境。石油持续稳产20年的目标2004年,我国原油产量为75亿吨,在今后20年,原油产量能持续稳产在8亿吨/年。走出去的目标2004年,我国3大油公司的海外份额油为2000多万吨,用10年的时间,境外份额油争取达到8~0亿吨。发展海洋石油勘探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缺口越来越大。陆上能源的开采趋于饱和,于是海洋油气能源的探索成为人类寻求新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专家认为,海洋储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加快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已势在必行,这是一个强国目标,用5~10年的时间,使我国成为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强国。降低能耗目标,节约用油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2倍。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4%,天然气占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难以改变。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今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必将对我国的能源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节约用油和开征燃油税需加快步伐,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陆上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战略坚持“深勘东部、加强西部、开拓新区”方针,促进陆上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新局面。依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东部老油区新层系、新领域的勘探,增加后备储量,继续将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及其外围盆地作为主攻方向,将新层系和隐蔽油气藏作为勘探重点对象,重视华北前第三系和东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石油资源评价工作。不断创新工艺,提高采收率,增加最终可采储量,减缓东部产量递减。建立全国油气资源定期评价制度,实现油气资源的5年周期性评价和重点地区的随时评价,通过定期评价和重点评价,提供权威的油气资源数据。以寻找经济储量为目标,以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和柴达木等大盆地为勘探主战场,进一步加强油气勘探工作,不断增加探明储量。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快新区产能建设,强化老油田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开发难动用储量,开发边际油藏,充分利用资源。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战略要坚持自营开采与对外合作并举,进一步提升海域油气的战略地位,使海域成为我国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大力提高海域油气的比重,全面开创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局面。加强海域基础调查评价工作,为海域划界提供基础依据;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采取灵活的合作政策,吸引外国石油公司,促进南海南部、黄海和东海的勘探开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整合现有力量,打造一支独立、有规模、技术先进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队伍,为开展我国领海的勘探开发创造条件,为全球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奠定施工作业能力的基础。渤海要坚持勘探开发并举,进一步扩大已有勘探成果,加快蓬莱19—3等油气田开发建设,加强伴生天然气回收利用,使渤海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接替区。黄海要进一步加强调查勘探,努力发现商业性油气田。东海要加大勘探工作力度,加快对外合作步伐,加强春晓气田群的开发利用,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勘探,稳步增加油气产量。南海要加大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边际油田和莺歌海盆地的勘探力度,扩大勘探范围和程度,增加油气资源储备,重点开发建设北部湾油田、东方1-1气田。促进海域深水和争议海域油气勘探,充分利用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机制,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和办法,加强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切实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发展天然气战略立足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柴达木、琼东南、莺歌海、东海7大盆地,以寻找大型气田为目标,培育竞争性勘探市场,切实加强国内天然气勘探工作,为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简化政府审批程序,放宽审批权限,实现国家授权经营、项目备案制度。形成与项目备案制度相协调的外汇匹配制度和投融资制度。完善工资分配管理制度,继续分离企业社会职能,分流企业富余人员,为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运作规范、富有活力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供应稳定性和灵活性,实现输配网络化为目标,加紧推进俄气南下、哈气东输的管网论证和建设。加大政府对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扶持,完成西气东输和沿海天然气管网建设,构筑全国性基干管道网络。引进LNG技术,开发小型边际气田,发展LNG运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天然气市场开拓,打破垄断,促进天然气下游竞争性市场发育,鼓励天然气消费,促进竞争,开放市场,总量调控,加强监管,实现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合作战略坚持互惠、互利、互换、互补原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方式,利用符合游戏规则的办法,加强对资源的控制。俄罗斯、中亚国家以经贸——资源交换关系为主,中东国家以市场——资源交换关系为主,非洲国家则以投资——资源交换关系为主。正确处理油气资源“走出去”和整个石油工业“走出去”的辩证关系,依托油气“走出去”,促进其他行业产品、技术、装备和劳务走出去。一是尽快建立我国石油工业开展国际合作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我国石油工业开展国际合作战略的顺利实施;二是建立国家海外石油风险勘探基金,由政府参与承担一部分勘探风险,改善融、投资机制;三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四是对参与境外石油、天然气投资的企业实行资格审核制;五是积极参加国际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六是鼓励国家石油公司海外份额油优先返销国内;七是综合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为我国扩大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安全供应战略实行境外油气资源进口渠道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样化战略,扩大进口国别选择范围,通过参与现货、期货、产权等多层次的国际市场竞争,通过大量、反复交易去主动影响价格,学会驾驭市场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积极利用周边国家的炼油能力并进口成品油。通过市场采购、市场换资源和合作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以构建多元化石油运输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我国油轮队伍。国家可以对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国海上运输总公司以及招商集团的油轮船队运力资产进行整合,并对油轮船队建设所涉及的金融、海关、税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国家也可以考虑由货主、船东以及港口三方投资组成大型油轮船队。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以国家储备为主,企业储备为辅的战略储备结构,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选择石油、油(田)井、石油资源储备以及技术储备方式,形成布局合理、管理集中、调度统一、反应迅速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国家制定油气战略储备管理法律法规,设立石油战略储备建设专项资金,明确储备种类和指标、经济政策和动用规则,安排储备专项预算和年度储备计划,确定收储、动储方案,组织并监督实施。国家还应以法律形式规定并以优惠政策鼓励石油企业在正常的周转库存外,建立和增加商业储备,作为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重要补充,在国家统一管理和集中调控下,由企业自行安排。储备目标为2005年达到1600万立方米,2010年达到44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10年进口90天的储备量。节油增效战略我国人口众多,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匮乏。节约油气资源是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加入WTO挑战的现实选择。加大节油力度,制定节油规划,贯彻落实节能法,建立全国性节油监控网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建立节油型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抑制不合理的石油消费。大力促进交通运输业的节油,抓紧燃料油节约和替代技术的开发,在电力、石化、冶金、建材、化工等5大重点行业创办示范工程,实施“气代油、煤代油”项目,力争到2020年,工业节油的五大重点行业形成节约和替代石油能力4500万吨。作者简介[1]车长波,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2]丁锋,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

248 评论

相关问答

  • 油气资源与国家能源战略论文题目

    车长波 丁锋(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5)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物资,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影响。从20世纪

    摇滚小青蛙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油气资源与国家能源战略论文

    车长波 丁锋(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5)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物资,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影响。从20世纪

    37856552ah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论文题目

    1、XX公司劳资关系问题及改善探析  2、基于员工满意度的M公司激励机制探析  3、A公司EAP体系实施设计  4、基于心理契约的X企业员工满意度探析  5、X

    家有一宝C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油气资源与国际形势论文题目

    1,没钱人不敢花钱2有钱花钱如流水3国家问题

    敏芳在上海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油气资源与国际形势论文题目有哪些

    近年来,迫于美国的压力,欧佩克国家增加了石油产量,使得世界石油供应基本保持稳中有升。中东地区、东欧和独联体地区是世界上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另外美洲地区的加拿

    悠然逸轩 3人参与回答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