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5

幽幽百合香sj
首页 > 论文问答 > 论传统与现代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ppleApple是苹果

已采纳
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手机、流行音乐、选秀,一切流行元素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和双耳。当现代化的浪潮袭面而来,发展迅猛的大众传媒使文化日益世俗化、娱乐化,我们能否紧紧抓住传统文化的手,执子之手,与子共生?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执起传统文化之手,与子共生,流行文化才具有扎实的根基和深厚的底蕴。流行文化是以追求感官的享受和刺激为主要特征的,当它与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相背离时,它只能带来思想的浮躁与浅薄,沦为“快餐文化”,只能流行一时、昙花一现。譬如市面上一些改编的刊物和影视作品,其内容竟是贾宝玉与众姐妹进行多角恋,唐僧与众妖女谈情说爱,庸俗得不堪入目。还有某些包装华丽内容空洞的书,同样是缺乏价值的。流行文化只有与经典和传统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文化大餐上的主菜,而不是甜品和开胃酒。执起传统文化之手,与子共生,只有这样,流行文化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成为明日的经典传统文化不可抛,忘本是没有前途的。只有执起传统文化之手,流行文化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真正促进民族和个人的发展。当网络的发展一日千里,传统文化也能借此契机再次流行;当手机成为最平常的通讯工具,言简意赅的“红段子”也能随之成为时尚;当学者的课堂从校园搬到屏幕,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论语》《庄子》《史记》等经典著作的再次火热;当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并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效果,我们不能不被传统音乐的美妙所吸引这便是传统与流行相结合的魅力!执子之手,与子共生,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共同散发着令人醉心的魅力。新潮能与经典结合,流行能与传统共生,在愈演愈烈的现代化背后,我们必须能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假如将其束之高阁,流行文化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我们钟情于流行文化之时,切莫忘了传统文化。让我们共同执起传统文化之手,让流行与传统共生!
195 评论

妖娆176991534

(一)著作《媒介经济与中国经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文化体制改革与传媒集团经营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待出版)3.《中国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7;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获得上海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得二等奖。《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经新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8(二)论文1.中国受众与传媒议程设置功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中国社科文摘受众议程、媒介议程与真正现实关系检验,现代传播4人大复印资料6转载3.我国传媒组织发展的目标、路径和策略研究新闻界 1、新华文摘欧美传媒产业规制及模式,当代传播 2006-09-1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系统工程研究新闻界 构建广电内容产业的ERIM系统创意模式,新闻界2008-12-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趋势, 当代传播 2004-03-描述传播内容特征 检验传播研究假设──内容分析法简介(上) ,当代传播 1999-12-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新闻大学2005-09-描述传播内容特征 检验传播研究假设──内容分析法简介(下),当代传播 2000-01-植入式广告的运用和处理研究——以2007年央视春晚为例,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08-议程设置思想渊源及早期发展,当代传播,2003-05-行为变量对议程设置敏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现代传播2004-02-中国传媒“议题设置功能”现状分析——我国首次就传媒“议题设置功能”进行抽样调查,新闻记者2001-06-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成长机制,财贸研究,2004-02-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路径、目标及措施,新闻界,2006-02-上海网络受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市民与媒介生态”抽样调查报告(之三) 新闻记者 2000-09-基于共同利益的上海汽车工业跨文化管理模式,软科学 2005-08-中央与地方党的机关报议程的实证分析——《人民日报》与《解放日报》个案研究,新闻界 2003-04-心理变量对议程设置敏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议程设置敏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新闻大学2003-09-党的机关报与晚报议程的对比研究——《解放日报》与《新民晚报》个案研究,当代传播 2005-09-我国报业集团的协同治理结构, 当代传播 2005-01-中国传媒业投融资策略政府决策的博弈分析,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日本新闻与传播研究述评,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0-03-坚持党性原则 实现历史转折——我国三次新闻改革的对比研究,中国记者,1999-11-“新闻策划”的界定及性质,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0-08-描述受众特征 揭示因果关系─—调查研究法简介,当代传播 2000-05-对《对国内有关“硬新闻”和“软新闻”界定的质疑》的质疑,国际新闻界 1999-04-构筑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新闻界 2005-08-日本新闻法制:冲突与和解,新闻记者 2000-02-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3PC模式构想, 现代传播 1999-06-描述受众特征 揭示因果关系──调查研究法简介(下),当代传播 2001-01-论大众传媒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技管理研究 2007-08-新闻与宣传辨析,新闻爱好者2000-04-新闻商品属性新论,探索与争鸣 1999-07-我国报业集团三维绩效均衡治理模式,中国报业2005-09-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 2002-06-学习型组织的L—OIC系统耦舍及互动,经济管理 2004-01-纠正中国汽车工业主体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的错位,经济管理2004-04-基于共同利益的中德汽车工业跨文化管理研究软科学宣传管理与决策, 中国记者2000-11-三次改革三个不变的话题 ,军事记者 2000-08-抢占市场制高点——《青年报》发展策略评析,中国出版2000-07-运用宣传规律 提高宣传质量——谈宣传及其性质和功能 ,记者摇篮 2000-10-学术成果·论文 行为变量对议程设置敏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1/党报重大事件报道中议程设置艺术评析——以《解放日报》为个例,东南传播,2009-04-30

100 评论

哆啦瞄瞄

即便是今天的我们也还不能说是完全认识了西方思想的真谛不必说鲁迅的时代还不是从本质上理解西方思想的时代,而且鲁因而我们就不应回避和搁置鲁迅的精神至上观与传统文化的深层联系 一面在倡导学习圣德英雄,一面却在提醒防备恶德小人刚刚播完各种先模事迹,便是接二连三的防盗门广告作为平民百姓既不能做英雄,也不愿丧失钱财或生命,便只能时时处处提高警惕:不要让陌生人进家,不要吃陌生人东西,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帮助等等这样,当我们用警觉的眼睛打量世界提防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时时被警惕的眼睛监视着我们就这样无奈地生活在一个(被假定为)”小人”世界里因此,当我在瑞士乘公交车发现无人验票时,当我在日本退旅馆发现无需查房时,我心中好一阵感动我体验到作为大写的人的尊严,体验到(被假定为)”君子”社会的愉悦中国需要多久才能步入这样一个人与人不设防的时代,要到多久才能不按防盗门窗,我无法预测但相对说来,今天国人已经能在航空旅行中,在餐饮购物时,享受到规范化的职业道德服务了这给了我们希望,脚踏实地的职业道德建设,正在延伸到其它常德领域,提升着我们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准当然,我知道,即便如此,我们要走的路依然长之又长 中国传统美德,往往是与现代常德对立的 我之所以强调常德建设的艰巨性,是因为它对我们民族是一项”创新工程”,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支持现代常德的伦理元素:若干所谓传统美德,在现代生活实践中与常德规范恰好是对立甚或逆反的;而作为现代常德的核心理性元素又是传统道德所稀缺的这便涉及到对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伦理的重新认识与评价问题限于篇幅和本文题旨,其下只做简要阐述 长期来,我们对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传统道德采取一分为二态度,认为可以扬弃其封建糟粕,继承其美德精华,忽视了儒家道德与现代道德的本质差异笔者认为, 儒家纲常伦理,也是以圣德(”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标榜的封建道德体系,它的部分规范固然可以被现代家庭伦理所承继,但却难以直接移用到现代道德体系中来,更无法作为常德规范当然,这里需避开符号陷阱,不能象某些学者那样将传统的良知、诚信、正直、仁爱等概念抽象拿来,赋予其现代内涵,然后大谈儒家的当代意义,称之为”美德伦理”、”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人道精神”等等我们必须依据传统美德的传统固有内涵进行讨论,才能发现其负面效应譬如说诚信吧在儒家文化中,诚者,圣人之本,信者,君子之德问题是,诚信作为儒家伦理规范,只是服从于忠孝仁义这些纲常伦理规范,在”六亲”或”五伦”之内为巩固差序社会结构服务的换句话说,在人伦亲情关系之内,中国人是讲诚信的,欺君欺上无信无义罪莫大焉但离开特定人情关系,欺”六亲”之外的陌生人,则不一定受到道德谴责明恩浦以来,来华的西方人都发现中国人缺少诚信的”素质”有人认为这属丑化国人形象的殖民话语,实际上,这正是国人诚信的另类表现:因为在国人眼中”洋鬼子”那根本不叫失信这种系于情缘的”诚信”,显然有违现代常德所讲的诚信如前所述,中国人种种徇情失信枉法行为便是由此获得道德庇护的--譬如向亲人透露案情那不正是”诚信”吗? 这当然并非笔者新见,梁启超早就发现中国人”公德殆阙”、”偏于私德”的现象只是若按他”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的定义,中国人是”私德”也不具备的,因为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国人是难以”独善其身”的譬如当某单位人集体外出乘车时,人人皆君子,大家相互谦让,惟恐争先但当这些人分别同陌生人乘车时,君子之风则荡然无存,人人争先抢座,惟恐落后更典型的例子是农民农民一旦离开乡土乡亲,其道德约束几乎全部失效,在良民与刁民双重身份自由转换中毫无障碍只要兔子不吃窝边草,别说小偷小摸制假售假行为了,就是人口贩子汪洋大盗回到村里,也是不受道德舆论谴责的因此,严格地讲,国人所具备的只是一种在人伦关系中存在的”群德”(宗法道德)这种”群德”在情缘关系内,美轮美奂,仁爱绵绵,情义无限但这种仁爱、情义却是内外有别有边有界的《礼记》云:”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而亲毕矣”亲既毕,爱即止,道德即失效明恩浦曾描写过百年前国人真实道德状况:一人落难,众人观看鲁迅也曾对国人冷漠的看客行为,表示出极大愤慨而今天,国人”进步”了,已由默默看客变成大声鼓励别人自杀的帮凶!因此,当我新近看到某市因围观者起哄叫好导致神经病人跳楼死亡的消息后,只能感到悲愤莫名这里的关键,是起哄者与跳楼者没有情缘关系;如果看客中有一位是跳楼者的亲属,就可能唤起众人的同情心,这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美德伦理”,与现代常德是格格不入的,彼此间没有承传关系 深入探究下去,为什么从儒家美德中推不现代常德呢?这就涉及到对道德文化深层结构的认识了与传统文化的君本主义(字面上是民本主义)相适应的儒家道德, 没有个人价值概念,是一种维护纲常礼教的义务本位的道德体系,强调的是”克己复礼”而现代常德则是建立人本主义基础上,承认个人权利合理性,是一种维护公共契约的权力本位的道德系统,强调的是”自律守法”尽管现代常德也讲良知与诚信,但这种良知与诚信并不只是对人的信诺,更是对共同遵守公共游戏规则的承诺各种游戏规则,划定的都是利益界限;自律守法,就是在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的同时维护自己的利益,包括体现自己利益的集体与国家的利益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侵权冲动总是难免的,因此,便又逻辑地产生出公平、公正等常德规范,通过维护法的正义尊严来捍卫公民及集体、国家的合法利益显然,这与复礼为仁的儒家道德理念是截然对立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礼教及法律维护的都是君贵民贱的等级制而不是个人权益,因此,也就难以形成自觉维护社会契约的”自律”、”守法”、”公正”、”正义”等等理性道德规范或价值规范明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后,何以会产生现代常德缺位的问题了,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这些规范!那种将道德滑坡笼统归咎于儒家传统中断,完完全全是把错了脉,新儒家开出的药方,是自欺欺人的 正因如此,当代中国人的常德建设,是需要伴随教育普及、改革深化、市场经济发展而逐步 追问: 能不能是500字的啊,我想要具体些,突出节日 回答: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其传

218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传统与现代议论文

    即便是今天的我们也还不能说是完全认识了西方思想的真谛不必说鲁迅的时代还不是从本质上理解西方思想的时代,而且鲁因而我们就不应回避和搁置鲁迅的精神至上观与传统文化的

    chongyanyuan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传统与现代的议论文

    �C1Gw0D5e98j�

    小路要减肥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传统与现代文化议论文

    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手机、流行音乐、选秀,一切流行元素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和双耳。当现代化的浪潮袭面而来,发展迅猛的大众传媒使文化日益世俗化、娱乐化,我们能否紧紧

    julystar77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传统与现代议论文提纲

    天津市津南区 双港实验小学 五年四班 袁德惠 中华传统美德中国已有悠久的传统美德,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德,它

    匆匆来匆匆走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传统与现代结合议论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围绕家书兴替的讨论就此展开。学生甲认为家书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认为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当然不

    jhaiyun888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