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2

雨樱花ran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传媒科技属于什么期刊类型的书籍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馋猫儿星星

已采纳
中国传媒科技(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半月刊,出版地在北京市。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国传媒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
257 评论

自由的红枫叶

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基本要素,自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祟奉:中国的图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文化的结晶,对我们民族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而,中国的图书是研究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专题。 中国的图书不仅有自己独特的内容,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形态、完整的体系、多舛的命运,形成了许多与别国图书不同的特色。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曾较大规模地开展了对图书的著述、收集;整理、分类、编召、校勘等活动。可谓:“官有其守,世有其学”、后来又逐渐形成了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考据学、辑佚学、辨伪学等名目繁多的治书之学。’我们在这里探讨归纳中国图书的特点,用通俗的语言介绍这些与治书之学有关的基本知识,使网络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图书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图书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图书的概念 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 “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萧相围世家》,刘邦攻入咸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里的“图书”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是有区别。进一步探求“图书”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这个典故上来,它反映了图画和文字的密切关系。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和文字确实是紧密相连的。古人称各种文字形态为“书体”,写字的方法为“书法”“书“字还被作为动词,当“写”讲,如“罄竹难书”、“奋笔疾书”、“大书特书”等等。以后,“书”便进一步被引申为一切文字记录。如“书信”、“文书”“刑书”、,“诏书”、“盟书”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图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到了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把一创文字记录都称作“书”了。例如文书、书信、诏书、盟书,虽然都带有“书”字,但已不包括在图书的范围之内。古文记载,其内容多是记事性质的,如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其作用主要是为帮助记忆,以便需要时检查参考,其性质相当于后世的档案。以后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些记录的材料可以改变成总结经验、传授知识的工具。于是便出现了专为传授知识、供人阅读的著作。这样,图书一词便取得了较新而又较窄的意义。到后来,凡不以传播经验、传授知识、供人阅读为目的的文字记录就不算图书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有意识她运用文字来宣传思想,传播知识,同时也逐步地形成了一套书籍制度,而处理日常事务的文件又形成了一套文书制度。于是,图书与档案就逐渐被区分开了。 在我国古代,人们曾对图书下过不同的定义。例如:从图书的内容方面出发的就有:“百氏六家,总曰书也”(《尚书·序疏》)。从图书形式上出发的则认为:“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解字·序》)。显然,这些定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的,不可能对以后的发展作全面的概括。但上述定义已经正确地揭示了当时书籍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并且把“书”看作是一种特指概念,把它与原始的文字记录区别开来。经过了长达数千年演变,作为图书内容的知识范围扩大了,记述和表达的方法增多了,使用的物质载体和生产制作的方法发生了多次的变化;因而也就产生了图书的各种类型、著作方式、载体、书籍制度以及各种生产方式。 所有这些,便促使人们对图书有了较系统而明确的概念。 直到今天,图书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迟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对于“图书馆”和“图书情报工作”等概念来说,“图书”是广义的,泛指各种类型的读物,既包括甲骨文、金石拓片、手抄卷轴,又包括当代出版的书刊、报纸,甚至包括声像资料、缩徽胶片(卷)及机读目录等新技术产品;而在图书馆和情报所的实际工作中,人们又要把图书同期刊、报纸、科技报告、技术标准、视听资料、缩微制品等既相提并论,又有所区别。在前者与后者有所区别的时候,图书所包括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这是狭义的“图书”。 这里所讨论的图书是广义的,而且侧重于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 (二)构成图书的要素 从竹木简牍到今天的各类图书,不管其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只要认真地加以考察和分折,就可以看出它们都具有下面这样几个要素: 1.要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传播知识信息是图书的基本职能,知识信息是构成图书的基本因素。图书的内容是伴随着人类对自然与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整个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史都可以在图书的内容中得到反映。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进步,图书的内容也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系统;例如,世界各民族所留存下来的远古时期的文献,大都属简单的“记事”、“记言”之类的资料,而后来的鸿篇巨制的杰作却是社会文明充分发展的产物。农业、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的文字记载,几乎是从人类刚刚走向文明时期起就开始出现的,而文摘索引之类的二、三次文献只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各种知识急剧增长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图书所具有的传播知识的目的性也越来越明确,其社会意义也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按照图书内容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它传播的知识信息划分为:①情报性知识信息。它需要快速的更新和传递,并且有较强的针对性,②教育性知识信息。它既要求及时更新,又要有一定的稳定性,需要反复传递,传播面也比较广。②娱乐性知识信息;它的传播范围大小与时间长短,取决于社会时尚的变化,情况较为复杂。 2.要有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信号。人类很早就把有声的语言作为传递与交流知识的工具,但语言的传播要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人们也曾先后使用了结绳、契刻等方法来帮助记忆,但这一方法只能助记,不能直接表达复杂的事物,而且在传播上也受限制。只有使用图画和文字,才能较精地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人们共同理解与接受,因而才能跨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来路播知识。 要有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光是有了文字和图像,而没有载录它的物质,也是无法成书的,因而人类就选择和创造了种种文字、图像的物质裁体。由于文字、图像是平面显示的符号,所以图书的物质载体也都是平面的书写材料。从我自古代书史来看,最初是在甲骨、青铜等器物上记录文字,同时也把文字写到经过整治的竹木材料上,或写在丝帛上,接着又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重要产品纸张。纸张薄而轻便,便于书写和印刷,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而逐渐成为人类生产图书的重要原料。 图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产生图书的基本条件。图书的生产技术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把文字符号转移到载体之上的复制技术;一是把载体加工成便于使用的装帧形式的技术。我国古代发明了造纸技术后,图书的装帧形式就逐渐由简策式发展到卷轴式。后来以抄写为手段的复制方式,又被我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技术所取代,于是装帧形式又由卷轴式发展为册页式。图书生产技术上的进步,使图书大量产生的理想变为现实。 传统的传播学专著中提到过六种传播媒介,即书籍、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书籍 是其中惟一不具备新闻性质的非新闻媒介。也许有人会提出某些时事性小册子反对上述观点, 但是时事性小册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籍。什么是书籍?书籍是非新闻性质的印刷媒介,是语言文字、图像及符号的载体,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起着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作用。书 籍的传播作用主要分为三方面:传播思想、普及知识、积累文化。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书籍是一种标价的商品。 书籍是六大媒介中历史最悠久的媒介,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5世纪。埃及人曾用纸草写书。 我国在公元前8~2世纪用简、帛写书。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为书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唐代盛行的刻版印刷为书籍的传播打开了门径。书在那时已经成为一种商品。19世纪中叶印 刷机的发明使书籍的生产从手工过渡到机器,标志着书籍从小规模的传播过渡到大众传播。 20世纪计算机的发明在排版技术上引起了重要改革,大大提高了书籍出版的速度。 在现代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介中,书籍的性质是非新闻传播媒介。它的形式已从印刷媒介扩展 到电子媒介,但仍以印刷媒介为其主要形式。书籍的出版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形成了出版印刷 产业。根据2000年第3期《出版经济》发表的《199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报纸消耗纸张比例为03%,书籍为89%,课本为15%,期刊为7%,图片为23%。 报 纸中只有日报的新闻内容较多,占报纸总种数的84%;期刊中只有综合类期刊的内容会涉及到新闻,占期刊总种数的86%。这样算下来,报纸用纸中有84%用于印刷新闻内容较多的日报,16%的纸张用于印刷非新闻性报纸;期刊用纸中有86%用于印刷与新闻有关的期刊,14%的纸用于印刷非新闻性即各种专业类期刊。据上述分析可得出报纸中 非新闻性报纸用纸量约为全年总用纸量的47%,期刊中非新闻性期刊用纸量约为全年总用纸量的19 %,再加上书籍和课本这两种非新闻媒介的用纸量89%和15%,就算出了1999年全国用 于印刷非新闻类出版物的用纸量约占总用纸量70%的数据(图片除外)。既然印刷媒介中大 部 分内容都属于非新闻范畴,在研究传播学时就应该加强对非新闻媒介领域的探讨和研究 。书籍在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中,是只具备非新闻媒介特性的媒介,就值得专门提出来加以 研究与探讨。 四、书籍在大众传播中的影响 我国出版社都讲求出版书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察这两大效益,就可得知书籍在大众 传播中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书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传播思想、普及知识、积累文化具有重大影响。根据上述统计公报,1999年我国共出版课本20 755种,总印数08亿册,总印张77亿,用纸量83万吨,占用纸总量的15%,课本用纸总量仅次于书籍,书籍的用纸占总量的 89%。这两个数字说明,书籍和课本在大众传播中的比例约为1∶1。在我国大部分城乡,恐怕只有极少数人不知课本为何物。能读书的人都要先从学习课本开始,从识字到扩充知识直至能读懂各类专业书。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受教育的经历很相似。从学龄前开始,就读 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或参与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都要接触各种类型的课本。由此可见,课本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起到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还对人们的思想、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文化氛围下熏陶出的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因此,各国政府对本国课本宣传的内容都要严加控制。书籍除了具有传播思想、普及知识等作用之外,还沉淀与积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优秀文化成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文字产生起,人类就有了记载自己历史的能力,几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人类社会经历的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社会形态。人类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并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与改造中不断发现、发明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人类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都是靠书籍将其记载、传播并留给后人的。书籍在沉淀、传播、积累人类文明和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 书籍的生产形成了具有规模的出版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出版社经济状况报告》(《出版广角》2000年第8期),1998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总销售收入为6亿元,实现利润5亿元,销售利润率达6% 。 出版社系统销售收入为9亿元,实现利润7亿元,其销售收入占新闻出版产业总量的2%,实现利润占总量的2%,销售利润率达2%。从以上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产业已具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与工业经济相比较,我国出版产业总规模量(总销售收入)在37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34位,利润排名第12位。目前,我国出版产业利润率是全国所有产业中最高的。除工业外,建筑业资产利润率为2%,国内贸易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 3%,销售利润率为1%,而出版产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销售利润率为2%。可见出版产业不仅在新闻出版产业而且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资本有极大的吸引力。 出版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也是全球性的趋势。根据2000年《中国出版》、《出版参考》 、《出版经济》等期刊提供的材料,1999年美国出版物交易量是1989年的9倍多,达到0 2亿 美元。英国1998年图书销售总额为38亿英镑,图书市场增长7%。俄罗斯也是出版大国,近十 年图书出版呈下降趋势,但目前新书平均印数仍为9 000余册,与美国每种书的平均印数在10000册左右相差不大。德国仅贝塔斯曼集团在1999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就达到83亿马克 ,比上一年增长28%。该集团通过兼并国内外出版社而日益强大,其支柱部门贝塔斯曼图书 俱乐部在德国的会员已超过450万,在世界各地的会员人数已超过2 500万,该俱乐部在中国也很活跃。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鉴1998年版公布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书报刊进出口数据,1980~1995年的15年间,世界书报刊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1980年书报刊进出口总额为74亿美元,其中图书99亿美元,报刊75亿美元;1995年书报刊进出口总额为12亿美元,其中图书进出口66亿美元,报刊进出口46亿美元。回顾上世纪,展望新世纪,图书出版业作为知识产业的一大支柱,仍会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

82 评论

嫣雨飘零

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一般期刊。

236 评论

王小虎呦

新华社编辑出版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日报)、《新华社外文电讯稿》(英、法、西、阿、俄)、《参考消息》(日报)、《经济参考报》(日报)、《中国证券报》 (日报)、《上海证券报》(日报)、《了望》(周刊)、《半月谈》 (半月刊)、《环球》(半月刊)、《中国记者》(月刊)、《 摄影世界》(月刊)、《证券投资》(周二刊)、《农村大世界》(月刊)、《中国图片》(季刊)、《中国年鉴》(中、英文版)等。其中《参考消息》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半月谈》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新华社所属的新华出版社每年出版以新闻和时事政治为主的各类图书400余种。

142 评论

老余popopxm

中国传媒科技 , 但是作者仅限限电视台、广播站的科技传播 ,国家级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新闻文化建设,新媒体研究,审核时间比较长,如果不着急,可以投稿试试中国报业,也可以收到的,国家级收录的杂志,刊期比较快,不过可以加急

279 评论

厚德悟远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维普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8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传媒科技属于什么期刊类型的书籍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维普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龙宝宝lovyle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中国传媒科技属于什么期刊类型的书

    中国传媒科技 , 但是作者仅限限电视台、广播站的科技传播 ,国家级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新闻文化建设,新媒体研究,审核时间比较长,如果不着急,可以投稿试试中国报业

    卓木木收藏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中国传媒科技属于什么期刊类型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维普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灰灰poppy 4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中国传媒科技属于什么期刊类型啊

    是国家级普刊杂志,不是中文核心,可以在知网上查是否是中文核心期刊

    妩媚的撕纸座 4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传媒属于什么期刊类型的

    中国传媒科技 , 但是作者仅限限电视台、广播站的科技传播 ,国家级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新闻文化建设,新媒体研究,审核时间比较长,如果不着急,可以投稿试试中国报业

    不计较的心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