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0

美羊羊小P
首页 > 论文问答 > 对四川方言研究的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mmazhaoyang

已采纳
四川方言的来历: 四川方言是四川省境内所有汉语方言的总称,共有三大汉语方言。一是四川官话,一般称之为四川话;二是属于客家方言的“广东话”,一般称之为“土广东话”;三是属于湘方言的“永州话”,一般称之为“老湖广话”。简而言之,四川省境内的四川汉语方言有三大类,即四川话、客家方言和湘方言。这三大类方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一、元末明初的移民 古代的巴蜀地区,由于邻近的地缘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与楚国与秦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言方面,与楚国、秦国相近,如陕西治中地区与蜀地“梁益之间”的语言相近,川东与楚接壤,“巴蜀多楚人”。在以后的历代战乱中,如五胡乱华、黄巢起义、金兵南侵等,都有一些外地人迁入四川境内,语言上与当地人融合。对现今四川方言的形成起着深远的影响的是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战乱中,移民入川的有四部分人: 一是“避乱入蜀”或“避兵入蜀”。湖北罗田人徐寿辉率领的红巾军在长江中上游起事,当时称之为湖广(即今湖北、湖南和广西的一部分)地区的居民逃亡入蜀。 二是义军入川留居的。红巾军由巫峡入川占领川蜀留下的义军,特别是明玉珍、明升父子建立“大夏”农民政权15年,其入川部下,多数是湖北人。 三是避祸入川的。明朝官军占领湖广之后,一些与红巾军有牵连的人,为躲明朝官军捕杀之祸,从湖广逃亡入川,投到明升部下留居之处。 四是明军入川留居的。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汤和、廖永忠率明军分别从北面和东面进川攻打明升农民政权,因傅友德、汤和均是安徽人,其部下也多为安徽人,有的留居四川。 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多年前就重庆、合川、南溪、广安四地的58份族谱作了研究,清朝以前入川的118户,其中湖广占85户(85户中有65户来自麻城)。 总之,元末明初的数十年战乱,大批湖广籍乡民和部分安徽籍、陕西籍军民留寓四川,带来了他们家乡的方言,随着世代人口的衍生,他们的乡间与四川住地的语言相融合。由于湖北籍人为多,故楚语影响大,为清前期移民入川后,以湖北话为基础的四川官话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清前期的移民与四川方言的形成 清朝前期的移民,有朝廷号召与民间自发移民两种类型,移民时间相继一百余年。朝廷号召“移民实川”具有强制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其强制就如民间传说的是捆绑入川,时间在移民填川初期,子民被成群结队的强制入蜀。民间自发性的移民,多是由于原籍天灾人祸,难以生存,闻西蜀沃野千里,是求生存的好地方,故举家、举族入蜀,这种自发移民的时间持续到乾隆末年。无论是官方号召移民还是民间自发性的移民,都具有地域集中、群体性强的特征,在入川落业以后,同籍而居、聚族而居十分突出,因而在相当一段时期仍保留在原籍的语言乡音。 1.四川汉语的第一大方言——四川话的形成 清代前期入蜀的移民以两湖、广东、陕西等地的为多,其中以湖北籍的为最多。如方言学家论述,早在六百年前,官话方言就从东面和北面渗入四川;到清代前期,以湖广为主(特别是湖北)的大批移民入蜀,在与原四川民众的共同生活中,互相融合,经过一个历史过程,以湖北话为基础形成了今天四川官话的体系,一般称之为四川话。四川话的代表是成都话,就是说,四川官话是以成都话为标准的。四川官话的地域很广,遍及全川,其如汪洋大海。这便是四川汉语方言的第一大方言的形成。 2. 四川的客家方言 四川的客家人绝大多数是从广东迁来的,时间在康熙、乾隆年间,入蜀后落业于四川各地,全省共有三十多个客家人聚居地。由于客家人祖先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族民系,历史上有五次大迁徙,进入四川的客家人是第四次大迁徙时从粤北、粤东迁来的。他们保持了祖宗传下的语言,在四川境内的三十多个客家人聚居地形成了客家“方言岛”(这与汪洋大海的四川官话相对应),人口约一百万以上。客家人虽然移民入川两百多年,老年人的客家话仍与粤北、粤东的客家话相一致。但随着四川经济的开发,交通的发达,客家“方言岛”今后将越来越小。现今客家方言在四川方言中占第二位。 3. 四川的湘方言——“永州腔” 四川的湘方言,是由于清康熙年、雍正至乾隆年间,湖广省湘语区的乡民迁蜀,定居在沱江中上游的丘陵地区和边远的山区,语言方能保留至今。湖广省湘语区入蜀的移民主要来自永州府、宝庆府,也有来自长沙的。这种保留在四川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的山乡中的湘语,以永州话为代表,被称为“永州腔”,也就是通称的“老湖广话”。人口约90万。在经济较发达、交通较为方便的城乡落户的潮语移民,经过长期与四川居民的互相影响,被汪洋大海的四川官话所融和,未能保存完整的湘语。但这些被融合的湘语移民的后代,他们所说的四川话中,又带有原籍的余间或变间。现今湘方言在四川方言中居第三位。
219 评论

Cathyshenzhen

汉语言文学分语言和文学两块,具体到每一类又有很多细的方向划分,你具体想考什么专业? 2011年的招生目录招生单位 院系所名称 专业代码 名称 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1)文艺学 (01)文艺美学 (专业)16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1)文艺学 (02)文艺与传媒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1)文艺学 (03)中国文论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1)文艺学 (04)西方文论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1)文艺学 (05)写作美学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1)文艺学 (06)写作思维与写作文化学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1)文艺学 (07)新闻及文学写作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现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教学与研究 (专业)19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2)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4)文秘语言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新词新语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上古汉语研究 (专业)14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2)中古及近代汉语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3)现代汉语及四川方言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4)西南少数民族语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古籍整理与研究 (专业)8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2)巴蜀文献整理与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3)中国文化史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中国文学批评史 (专业)20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2)中国古代文学的断代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3)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4)巴蜀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中国现代文学 (专业)16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2)中国当代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3)中国现当代诗学与文论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4)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与版本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5)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媒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专业)4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2)民俗与民间文学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3)方言识别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4)民族宗教文学与文化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比较文学 (专业)7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2)比较诗学 四川师范大学 (002)文学院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3)欧美文学 这是今年的明年的还没出来

112 评论

霸王V风月

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四川话的简介: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蜀语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 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4] 。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

288 评论

总迷路的熊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是流行于中国四川省及重庆市境内的语言,属汉语西南官话,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巴蜀语的成渝片及灌赤片。和湘语、赣语、淮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不像广东人将广州话作为粤语标准音,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方言截然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 四川省行政区划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蒙古人和女真人两次北方民族的入侵, 给四川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人口剧减。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从1671年开始大规模移民,到1776年为止,105年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623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现代四川方言,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形成的。编辑本段名称  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在四川民间各地旧因“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事件,而通称其为“湖广方言”,但现已不常用。民间亦简称四川方言为“川语”、“川话”。四川的客家人由于四川方言的通用语地位和其处于被四川方言包围的土广东话方言岛的缘故,而称四川方言为“街腔”(威远、隆昌)、“四外话”(西昌)、“四邻话”或“四里话”(仪陇)。四川的老湖广话使用者则称四川方言为“贵州腔”(乐至)、“四平话”、“平话”或“四平腔”。而四川的羌族称四川方言为“汉话”。除此之外四川各地方志中还曾以“蜀语”、“蜀方言”、“普通话”等来称呼四川方言。而学术界往往称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语言为“蜀语”或“巴蜀语”,以区别于明清后由巴蜀语和各地移民方言融合而形成的四川方言。编辑本段四川方言分类  四川方言大致分为七个小片:川中小片、川东小片、川西入归阳平小片、川西入归阴平小片、川西入声独立小片、川南入声独立小片、川南入归去声小片。川中小片  大致包括南充。川东小片  大致包括广安、达州。语音特点:声调起伏;吐字硬朗;儿化丰富。川西入归阳平小片  大致包括成都、德阳、绵阳。语音特点:鼻化元音丰富。川西入归阴平小片  大致包括雅安。语音特点:入归阴平;鼻化元音丰富。川西入声独立小片  大致包括乐山。语音特点:入声独立;鼻化元音丰富;儿化未作保留。川南入声独立小片  大致包括泸州、宜宾。语音特点:入声调值偏低;保留鼻音;声调起伏稍大。川南入归去声小片  大致包括内江、自贡。语音特点:入归去声;保留舌尖后音。编辑本段历史  四川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非华夏族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方言的原始层中仍 四川方言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之后四川方言便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巴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方言。

158 评论

fanfanwing

《萧山方言俗语》即将出版 作者:孙 罕 颖

191 评论

相关问答

  • 对四川方言研究的文献

    《萧山方言俗语》即将出版 作者:孙 罕 颖

    神级的男子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对四川方言研究的文献综述

    你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

    最真的poor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对四川方言研究的文献有哪些

    《萧山方言俗语》即将出版 作者:孙 罕 颖

    玉皇小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四川方言研究论文

    一 称 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 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巴子----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

    好心坏丫头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四川党史文献研究

    党报:人民日报党刊:《求是》

    好吃鬼玲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