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4

圓滿如意妹
首页 > 论文问答 >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3000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丁凤1217

已采纳
需要费用的哦,不过质量保证的,如要可以咨询。
347 评论

内务府大总管

建筑学专业始于1987年9月,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建筑设计专业(大专),2002年起招收建筑学本科专业,学制五年,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至2011年底向全国8个省输送毕业生1800余人。已毕业学生428人,有26名同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学生参加由全国高等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建筑学专业院校作业观摩:2008 年获三年级“优秀作业”1项,2009 年获三年级“优秀作业”2项;3位同学获得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2006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奖(刊载建筑学报2007年第8期),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名。2007~2008年在榕高校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评比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9年福建省村镇住宅设计方案竞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鼓励奖5项。(图册资料来源 )建筑学专业获得福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构造》课程获得福建省精品课程称号,《建筑物理》和《建筑构造》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建筑学专业遴选为校级教学团队。《建筑创作与图像技术研究及实践》和《房屋建筑学》获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缘与源~闽台传统建筑与历史渊源》获第八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闽台传统建筑类型与文化特征》荣获福建省民政厅颁发的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论文二等奖。建筑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建设、管理、服务基层一线需要的具备良好的建筑师理论素养,掌握建筑学专业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主要课程有: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制图与表达、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与选型和建筑构造。 城市规划专业始于1979年9月,原福建建筑工程学校招生城市规划专业(中专),1984年起招收城镇建设专业(大专),2003年起招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学制五年,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至今向全国16个省输送毕业生3000余人。城市规划专业分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等2个方向,已毕业学生222人,有17名同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学生参加由全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城市规划专业院校作业观摩:2006 年获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作业“佳作奖”1项,2007年获规划设计作业“佳作奖”2项,2008年获规划设计作业“佳作奖”4项,2009年获规划设计作业“二等奖”1项,第五届景观毕业设计“荣誉奖”1项,2010年获规划设计作业“佳作奖”3项;2007~2008年在榕高校学生城市规划论文(调查报告)或城市规划设计作业评比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3份社会调查报告刊载在2009年第2期《福建建筑》。城市规划专业获得福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城市规划原理》和《测量学》课程获得福建省精品课程称号,《城市规划概论》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城市规划专业遴选为校级教学团队。《城市规划本科实践教学研究与创新》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特色探索与实践》、《城市规划专业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创新》、《我校城市规划设计课程组教学改革与实践》等4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五年制”不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唯一选项》获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以福建工程学院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创新平台,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办出特色。城市规划专业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城市规划理论素养、扎实的城市规划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景园设计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开发与房地产等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开设主要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风景区规划设计概论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基础是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和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2005年起招收(艺术类招生)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至今向全国4个省输送毕业生600余人。艺术设计专业分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2个方向,已毕业学生176人,有2名同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20余项。艺术设计专业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从事设计、管理、教育、科研、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参加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运用建筑装饰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能力。开设主要课程有:构成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思维与表达,设计概论,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壁画设计,环境雕塑设计,中国民间美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植物景观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

356 评论

坚持到底2011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市化 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农村城市化的新举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可以看出,“十一五规划的论述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实现农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化、企业化,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农民成为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身份的社会成员,这些都应该包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中。   实行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工业化、企业化,最终结果是大大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节约了劳动力,这样就会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要靠工业化和城镇化来吸纳。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传统农业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脱胎换骨,变成现代化的、社会化的、市场化的农业。一部分农民成为新型的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劳动者,一部分农民成为工业和其它产业的经营者、劳动者,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现代城镇居民。农村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这也正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包括基础设施的配套、城市功能的健全、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人口、用地规模扩张,城市化需要坚实的经济作基础,兴旺的产业作支撑。既有数量的扩大,又有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过程,更是逐步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艰巨的努力。   推进城市化要积极稳妥,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经济基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我国建国至今,在不同的时期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起步阶段(1949-1957年。这是我国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现的时期。围绕着156项重点工业项目进行的工业基本建设,吸引了较多农民进城镇和工矿就业,一批重点城市扩建,城镇人口增长极快,从1949年的5765万增加到1957年的9949万,平均每年增加523万人,城市化水平从建国时的6%增至4%,平均每年提高6%。   剧烈波动动荡阶段1958—1965年。这段时期国民经济大起大落,工业项目上上下下,这种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极大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使其呈现出动荡起伏的特征。   停滞阶段1966—1978年。这一阶段正处于政治动荡,极左思潮泛滥的“文革”时期。由于有效需求缺乏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使国民经济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城市停工停产,工业扩张无力,无法吸收城市自身的就业人口,非城市化的思潮达到登峰造极。   稳定发展阶段1979年-2002年。1979年至2002年,是我国城市化稳定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开始,由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人口增加较快。此外,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重新认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了巨大转变。农村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打工、经商,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2002年的十月,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向高潮。笔者认为,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明确写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更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独特的高速发展时期。   十六大之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眼光仅仅集中在城市的建设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方面,忽视了农村在城市化发展中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的推力更是不容忽视。十六大确定了大力发展农业、极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从而把城市化的发展重心转向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倡导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方面。这首先从理论上符合了城市化的定义:即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对城市化的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不断膨胀,城镇数目不断增加,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逐渐转化为城市性地域;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得以改善并逐步实现现代化。   因此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一致的,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城市化之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将带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质量的显著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城市化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第二、三产业就业,从而提高城乡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加强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容量和辐射力;改善农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的各种差距……而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既有来自于城市二、三产业的拉力,也有来自农村的推力,尤其对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忽视农村在城市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将给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要消除这种不良影响,使我国的城市化顺利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的建设。目前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正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这一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轨迹来看,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由不平衡发展趋于平衡的规律。在某种形态的城市化开始时,是在首先实现突破的地方取得发展,然后再向更多的地方铺开。当一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时,也是先从经济发达地区实现迅速发展,再逐步向经济后进地区铺开。例如英国于18世纪后半期首先实现工业革命,到1850年其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0%。1900年,当世界城市水平为3%时,英国则激增至78%。直到20世纪后半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才发展到与此相当的水平。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如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思想的全面实施,,这种东西部城市化水平的极度不平衡状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城市化也必将进入一个高速的、趋于平衡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城市化率要提高,就必须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到城市中来,从而提高城市人口的比例。而目前我国城市现有的吸纳能力和就业岗位根本不能满足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即通过推动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就地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并改变这些农村地区的面貌,使之成为城市地区;我国城市化的质量要提高,不仅要注重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必须保证农村地域在向城市地域转变过程中的质量,以及新转化为城市居民的那部分农民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而这些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要靠进入城市之后去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们必须在进入城市之前就得到培训。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N]学习时报,2006   颜昌成推进城镇化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N]中国建设报,2003   余戎,罗清萍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偏离以农民为本的表现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249 评论

lulu酱求好运

你认识刘茜茜吗?你是北建工的吗?

331 评论

TracyJunli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课题。现今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他们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 在消费时,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且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然而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们以个案分析的研究方式,主要通过电话访问和面谈方式,分别选取了70年代中期至今的大学生作了基本调查,并进行纵向比较。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他们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惟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运动、影音器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这样的种种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都是很沉重的负担。 然而,大学生消费也有其理想的一面。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因此,大学生们应该加强对自身的修养,以及纠正自己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习惯,多为父母,家庭,乃至社会考虑。当然,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形成足够的重视,需要社会对学生的消费给予关注。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3000字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爱吃肉的饭团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2000字

    需要费用的哦,不过质量保证的,如要可以咨询。

    AlpacaZhou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城市规划论文3000字

    请到我的空间来找,你也太懒了

    小豆包么么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城市规划论文3000字体

    从城市设计对城市整体环境改善而带来 的城市复兴来认识城市设计除空间塑造和规划管 理外的深层作用,并通过对英国城市设计应用实 例的介绍,力求在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进

    奇奇怪怪的lemon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城市规划论文3000字以城市来看

    有钱的话,请个外语家教,或上个外语班,没钱的话,制作英语卡片,看英语读物,电影,多读,多写,多练!

    骑猪去看海AA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