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2

夏天天夏天
首页 > 论文问答 > 刑事法律评论文章标题大全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上善若水maggie

已采纳
百度一下,网上不是有很多的么
340 评论

一人一兀

专著:1.《诉讼证明原理》,(合著:吴宏耀、魏晓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获第五届中国诉讼法学会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刑事审前程序研究》,(合著:宋英辉、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版。3.《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参著,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该书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司法部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4.《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合著,第四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译著:1.《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原著:[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合译:吴宏耀,魏晓娜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参著: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第六章“诉讼认识”),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版。江伟主编:《统一证据法建议稿及理由书》(证据法“一般规定”的条文及其论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宋英辉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第八章“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第十章“ 公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第二编“证据”:第102条至第204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论 文:《对设立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质疑》,载《法学论坛》1997年第4期 。《简论刑事诉讼法学中的主要证据的概念与范围》(周士敏、吴宏耀),载《法学》1998年第7期。《论疑罪从无原则的理论基础》,载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编《中国政法大学优秀论文选集》(1998年卷)。(该文获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校庆优秀论文一等奖。)《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2000年全文转载;被美国耶鲁大学全文翻译并收入“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YALE UNIVERSITY RIS Publishing Center Course Materials Packet (LAW21179_Pkto9) ]。该文获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回顾与前瞻》(樊崇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12期。(《法学复印资料-诉讼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获《人民检察》杂志社1999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与特色》(樊崇义、吴宏耀),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1期。《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使用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载《法学文稿》2000年创刊号。《刑事自诉制度研究》,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不起诉裁量权研究》(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刑事证据前言问题研究》(樊崇义、锁正杰、吴宏耀、陈永生)(上),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建构》,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2期。(该文获《人民检察》杂志社2001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外国证据规则的立法及发展》(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第3期。《刑事证据前言问题研究》(樊崇义、锁正杰、吴宏耀、陈永生)(下),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联性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第4期。《传闻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6期。《意见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英国逮捕制度新发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酌定不起诉决定的实体效力》(樊崇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8期。《侦查讯问制度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5期。《刑事证明标准研究述评》,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月版。《论证据裁判原则》,载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法律应用研究》2001年第六期。《论刑事证据规则极其制度构建》(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司法审判论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诉讼证明论纲》,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杂志》(第十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诉讼认识之结构分析》,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五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社会认知背景下的诉讼认识》,载王敏远主编《公法》(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试论裁判事实的客观性》,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口供问题的真相》,载樊崇义主编《中国诉讼法判解》(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论证据的自由评价》,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论丛》(第八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现代法视野下的刑事诉讼》,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三期。《刑事侦查中的事实发现》,载郝宏奎主编《侦查论丛》,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刑事公诉制度的定位与改革》,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四期。《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六期。《事实与规范之间》,载 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吴宏耀、张燕),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12期。《双重视角下的案件事实》,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第二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6.《刑事诉讼致力于事实真相么?》(托马斯·魏根特著),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十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短论《刑事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载《检察日报》2000年10月19日第5版。2.《完善刑事证据规则的原则和要求》,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1月13日第3版。3.《权利行使的限度》,载《中国妇女报》2000年12月2日第4版。4.《刑事诉讼证明解析》,载《检察日报》2000年12月7日第3版。5.《我国证据立法势在必行》,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2月11日第3版。(《法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6.《权威性知识与诉讼证明》,载《法制日报》2000年12月17日第3版。7.《证言的可信性与证人出庭作证》,载《中国妇女报》2001年2月10日第4版。8.《质疑“私自录音不得作为证据”》,载《中国妇女报》2001年4月7日。9.《刑事证明标准的基点:程序正义抑或实体正义》,载《法制日报》2001年4月15日。10.《我国应当确立行政简易裁判程序》,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4月22日。11.《刑事证明标准与非至上性》,载《检察日报》2001年5月1日。12.《刑事证明与检察责任》,载《检察日报》2001年8月10日。13.《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论争》,载《检察日报》2001年10月12日 。14.《包公断案中的臆断》,载《深圳法制报》2001年10月15.《证明标准的立法视角》,载《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6日16.《证明标准与现实中的刑事裁判》,载《检察日报》17.《法律真实与人权保障》,载《检察日报》 2001年11月13日18.《证明标准与裁判事实》,载《人民法院报》 2002年2月19.《刑事证明标准的背面:无罪裁判》,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3月20.《证据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载《法制日报》2003年7月17日21.《法律平等保护的两张面孔》,载《法制日报》2004/12/322.《如何准确理解诉讼法学意义上的案件》,载《检察日报》2004/12/1523.《关注少年刑事司法制度》,载《法制日报》2005/6/124.《北京规则检讨》, 载《法制早报》2005/625.《监狱不是完整意义的侦查机关》, 载《检察日报》2005/826.《开庭审理前,检察机关可以撤诉》, 载《检察日报》2005/9/15日三版

253 评论

婷婷1029

刑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 论犯罪成立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异同 犯罪本质特征新说 “犯罪客体不要说”之检讨——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 关于犯罪客体的若干问题思考 论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之争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的新解读 论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 试论不法侵害的认定 现代刑法中报复主义残迹的清算 我国法治视野下刑罚目的的理性选择 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之对峙及调和 论刑法中危害结果的概念 论刑法中的行为对象 试析刑法中行为对象与犯罪对象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 论犯罪构成的情节要求 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 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研究 论定罪情节与情节犯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情节犯研究 量刑情节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论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以刘海洋案为视角的考察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司法 罪行法定原则下的刑法解释及其发展趋势 罪刑法定原则在实践中的得与失 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 善待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与自由裁量权 犯罪“故意”的学理分析 从主观要件中对“明知”的认定问题的探讨 明知必然发生能否放任? 违法性认识在我国犯罪成立中的地位 违法性认识在故意犯罪中的地位 复合罪过形式理论之合理性质疑 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 论刑法适用解释 司法解释之刑法谦抑性的背离 狭义刑法解释若干问题探析 刑事政策在刑法有权解释中的功能 中国刑法司法解释体制演进过程之检视与反思 论司法解释的法律监督 我国刑法立法解释性质问题初探 刑法有权解释主体辨析 间接故意犯罪的中止 犯罪中止若干问题思考 论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范围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立法的缺失、成因及其完善 结果加重犯基本理论研究 结果加重犯刑事责任根据及其合理性问题探讨 论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类的完善 共犯的停止形态研究 共同正犯的若干问题研究 实行过限问题研究 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 片面共犯若干问题思考 过失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思考 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 激情犯基本理论研究 过失危险犯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刑法上的新类型危险犯 论危险犯的危险状态 危险犯犯罪形态研究 刑法中的危险及其判断:从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出发 数额犯中“数额”概念的展开 犯罪数额研究 不纯正数额犯略论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关于“单位累犯”问题的思考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 论单位犯罪停止形态 论单位犯罪主体消亡后刑事责任之承担 试论单位犯罪的主体结构——“新复合主体论”之提倡 论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单位共同犯罪的几个疑难问题探究 关于被害人承诺的若干问题思考 事后承诺与阻却犯罪成立 被害人的宽恕与死刑适用 被害人承诺成立要件比较研究 建立“受害人谅解”相关制度的设想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 试论刑法中的被害者过错制度 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 试析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立法之不足 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亲亲相隐”刑事立法化之提倡 “不认为是犯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对不能犯处罚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论未遂犯的处罚范围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若干问题思考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及其制裁的新理念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浅析 完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刑事司法制度 将未成年人责任规则扩大适用于青年人 身份犯研究 共同犯罪与构成身份新论 论胁从犯不是法定的独立共犯人 吸收犯之生存空间论 论想象竟合犯——兼与法条竟合犯相区别 再论牵连犯 我国刑法溯及力若干问题研究 完善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立法的思考 我国刑法属人管辖权存在的缺陷和立法完善:兼论海外华侨的刑法保护 浅析刑法条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 刑法上的不作为研究 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 "重大"道德义务应当成为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 “见死不救”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兼评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论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 先行行为可以为犯罪行为 法益状态说——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区别标准新探 论作为犯罪客体的法益及其理论问题 针对中国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罚相应立法的完善 中国络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 计算机犯罪之犯罪客体再研讨 论我国中国络犯罪的界定:兼论我国中国络犯罪的立法现状 论计算机中国络犯罪 试论中国络共同犯罪 关于中国络空间中刑事管辖权的思考 论“黑哨”的立法定性 我国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再思考 我国刑法未设立无限防卫:对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定性 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论“假想防卫” 业务过失犯罪研究 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研究 论家庭暴力中的正当防卫 刑法竞合论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论死刑的具体适用——兼对新旧刑法中的死刑适用作一比较 论死刑罪名与死刑限制 试论死刑适用应设年龄上限的合理性 死刑不引渡原则探讨——以中国的有关立法与实务为主要视角 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的思考 行刑社会化及其理论基础探讨 试论非监禁刑及其执行体制的改革 保安处分的理论与实践 保安处分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运用 大陆、台湾刑法中保安处分制度比较 大陆与台湾刑事责任年龄之比较 教唆犯罪的理论与实践 论未遂的教唆的可罚性 陷害教唆若干问题研究 间接正犯研究 论转化犯 我国刑法中的转化犯及其价值趋向 转化犯与结果加重犯——兼论刑讯逼供的立法完善 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困境与诠释 期待可能性事由在刑法规范中的具体适用 认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 特别自首若干问题思考 对“以自首论”的理解和适用 余罪自首成立要件解析 单位累犯、数罪累犯及未成年人累犯问题 论量刑中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的适用 论剥夺政治权利刑内容的改革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如何处罚 减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论我国的缓刑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论累犯制度的立法完善 论我国短期自由刑的改进 浅议我国刑法中的财产刑 刑法中没收财物之分类研究 论赦免的刑事政策意义 论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若干问题探讨 论数罪并罚的根据:兼论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论酌定从轻情节 刑法中关于保护国有资产的立法不足与完善 惯犯问题研究 初犯的刑法学界定 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紧中国避险限度条件的

130 评论

『刻骨銘心』%

最简单的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等,我也自考法律,但我选陪审员制度,先选一个题目,然后下载同一题目20篇左右的论文和文章,把这些文章拼成一篇论文,实际上拼10篇论文也没问题

85 评论

.芒果pai

如果你只研究这一项具体罪名的话,就应当将该罪名完整引述,专业论文题目太长没关系,只要能准确反映文章内容便可。法律方面的文章和文件题目大多都很长,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190 评论

哇小妹夫

浅析侵犯个人信息犯罪 ——以刑法修正案七为研究对象这样的两个标题,即简明,又好看啦。

240 评论

相关问答

  • 刑事法律评论文章标题大全

    浅析侵犯个人信息犯罪 ——以刑法修正案七为研究对象这样的两个标题,即简明,又好看啦。

    布鲁凡迪克思琪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刑事法律评论文章题目大全

    自己去看下(法学)吧,看下别人的论题是什么,你参考学习下

    冷夜寒池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刑事法律评论文章标题格式

    写法律论文,特别是有关具体罪行的最好是把整个罪名写清楚,不能简写,不然会引起法律上的误会,再者针对现在的法律,罪名是足以形容一个罪行的特别称谓,不能简写。

    毒师999999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刑事法律评论文章标题怎么写

    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关于法学论文写作的一些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刘南平博士说:  简单地讲,它(命题)应该是贯穿整个博士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你试图在论文中探讨或论证

    燕子138158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刑事法律评论文章题目有哪些

    1、《“郎顾之争”的法律分析》;2、《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3、《论民事纠纷证明责任》;4、《论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与完善》;5、《论民事诉讼的

    为爱浪漫1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