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4

怀疑本身
首页 > 论文问答 > 贵州民俗文化论文3000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秤座dan

已采纳
我以前写过这个方面的,要帮忙吗?理论结合实践,突出你论文的亮点,若是工科类的突出应用性 若是文科就突出思想性 关键性,关键是找你论文的亮点。尤其是文科和理工科的论文要求相差很大。
98 评论

岁月静好oO

1、,《苗学研究》(一),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2、《苗语中的汉语借词要规范化》,《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3、《谈谈汉语文的苗文翻译》,《民族工作》,1990年第2-3期合刊。4、《从江县地名谈》,《黔东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5、《苗语生态与苗文字的统一》,《黔东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6、《苗语状词在汉译苗中的运用》,《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7、《反切表意文字的初步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该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5期。8、《反切表意文字是汉藏语系诸语言的新一代理想文字》,1993年第1期。该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6期。9、《苗族传统集市在当代市场中的价值》,《贵州省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第8集,1993年12月。10、《数词与苗歌》,《苗语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11、《古驿苗寨话烧灵》,《苗学研究》(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2、《苗语地名的文化内涵发微》,《苗学研究》(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3、《对当代原始农业的再认识》,《中国农史》,1995年第1期。获贵州省第三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四等奖14、《民族教育困境的实质》,《怀化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15、《<苗语古音构拟>补正:以甲定点为例》,《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第4期。该文被Colby Information Center of Science and Cultures收录。16、《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实质及其操作释解》,《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该文转载于《高校文摘》,1999年第3期。17、《关于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思考》,《民族教育》,2001年第3期。18、《苗族交鱼纹图案象征意义剖析》,《吉首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19、《云南丘北县冬瓜寨苗族服饰纹样制作工艺调查》,尹绍亭主编《田野调查报告》(中、老、泰、越苗族/蒙人服饰制作传统技艺传承国际研习班),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文化重构犹如凤凰涅槃:论传统文化利用的难点及化解手段》,方铁主编《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1、《历史民族学多学科整合研究规范的初步探索》,《思想战线》,2002年第1期。转载《高校文摘》2002年第2期。22、《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苗图〉整理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23、《历史人类学与相关学科对话》,周大鸣主编《二十一世纪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24、《从〈百苗图〉所载婚俗看婚姻自由》,周大鸣主编《二十一世纪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25、《启动族际制衡是落实退耕还牧政策的关键》,《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26、《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7.《古今“杨黄”异同考》,《贵州世居民族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28、《论婚姻理论歧义性之由来》,《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29、《婚姻的理论建构与遮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77页—88页。30、《人类学理论的批判、反思与自觉》,《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1、《民族调查通论》,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40余万字),独著。2、《〈百苗图〉疏证》,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30余万字),独著。3、《人类学的理论预设与建构》,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28万字),合著。 1、《贵州省岑巩县注溪乡岑王村老屋基喜傩神调查报告》,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出版,1995-10-00,30万字,合著。2、《贵州省晴隆县中营镇新光村硝硐苗族庆坛调查报告》,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出版,1996-06-00,40万字,合著。3、《贵州省黎平县永从乡侗族九龙村寨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8万字,主编及作者。 1、非经济因素对民族教育的制约作用分析,鉴定验收合格,1994-07-05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持人。2、经济转型条件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体制的模式研究,鉴定验收合格1997-12-19贵州省教委 主持人。3、武陵山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与多元文化互动研究,湖南省社科联1999-2000,主持人。4、《百苗图》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1年,批准号:01BMZ007,李汉林主持,本人为主要参与者之一。5、全国民族村调查:侗族调查,2003年—2004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云南大学211工程建设,子项目组组长。6、苗族调查基地,2004年—200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云南大学211工程建设,子项目组组长。7、晚清以来地方文化资源与乡村权力运作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2006年,批准号:06BMC026,主持人。

147 评论

木姑娘Zara

中国民俗文化 ——风水文化和风水建筑  风水一说被大多数人视为无稽之谈。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风水之说并不是一无是处。大多数人也将其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 《黄帝宅经》曰:地善,苗旺盛;宅吉,人兴隆。短短十个字就完全道出风水学的精髓。风水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是流动的空气; 水是大地的血脉, 万物生长的依靠。  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了空气与水和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所以,风水一说也有正确所在,正因如此,在建筑中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风水一说。  在中国有许多风水建筑,人们在建造房屋,选择家宅的时候会注意风水的好坏,讲究环境方位问题。人们也常以山水俊秀,地灵人杰等词语来赞美自己所在的地方。风水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那么,何为风水文化?它究竟是迷信还是科学呢?  《葬书》最早提出风水一词,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所谓的风水学便是:太极生两仪(阴阳、正负) ,两仪生四相(五行) ,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二十四山。通常人们将风水分为:龙、穴、砂、水、向、意、形、天。所有高等的风水师,都是按这些理去做,但要结合人命理,本性去计算;以前风水大师们的一句发家名言便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可以将其连起来读做:堪舆风水地理——堪(观察天) 、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 、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  在地球上, 水、 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也是风 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风、 地。 (空气)、水、地(土地)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风水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可见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根据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老子曾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就是水。翻成白话文便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 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 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  《简易经》里记载: “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 ”这里所指的风水应该就是风水的原义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 指住宅基地、 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在《辞海》中也是如是解释: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但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准确。其一,它将风水等同于一种迷信,没有肯定其科学的内涵;其二,没有把风水与风水术区别开来。风水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从表面上讲,它是一种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从本质上讲,它是古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 、的一门学问。简略地说,它与现代的“人类聚居学”“环境地理学”有些相似,但二者之间仍有本质的差别: 后者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 而前者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与实验基础, 夹杂着许多唯心主义的说法和迷信的内容, 以至于我们还不能将它作为一种科学,只能作为一种“术数” 。  近年来,由于对传统文化研究不断深人,中外学者对风水的看法渐趋一致。他们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为寻找建筑物吉祥地点而提出的一套景观评价系统, 是古人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处理的方法与布局的艺术。风水的范围包含住宅、宫院、寺观、陵墓、村落、城市等许多方面,其中涉及死人葬地的称“阴宅风水” ,涉及生人居住地的称“阳宅风水”。风水有糟粕也有精华,不能简单地采用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它。有的学者还认为,严格地讲,风水与风水术是有区别的。风水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本体是自然界;而风水术是主观对客观的活动,其本体是人。  中国风水学是宇宙星体学、天文学、天体运行方位学、地球物理学、地磁方位学,水文学、地质地貌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社会伦理学、美学、人体信息学、气象学、空间选择学、时间选择学、民俗学、做人哲学、玄学、易学、预测学、阴阳学、五行学、形气学、理气学、日课学等等一门庞大的综合类学科。这是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后人所应学习继承,应大力发扬光大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人都熟知的风水建筑可能非故宫和明十三陵莫属了。 北京有一条龙脉,贯穿故宫和明十三陵。 古代君王身前居住之所与身后安息之地皆在龙脉之上,受天神庇护。 故宫,距今已经有了 600 多年的历史。故宫的龙脉与昆仑山相通,而昆仑山与天上元气相通。故宫中的交泰殿是故宫的龙穴也是北京城的龙穴,同时也是全中国的龙穴。从静态风水来看,故宫后有景山,前有金水河,位于山水之间,镇山金水,处于山水的环抱之中,为延年穿宅之格。从后宫后寝分析,以前宫前三殿来论,主体建筑太和殿、中永殿、保和殿皆占吉星位置,以后寝、后三宫来论,朝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亦处于吉星位置,尤其是延年吉星得位,更主长久稳固。整个故宫是完全按照风水这个大体的格局来建造的。  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十三陵亦是如此,它始建于永乐七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在昌平境内找到了这一片山地, 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以后的十二代明朝皇帝也相继把陵墓建造在这里,十三陵周围层峦叠嶂,秀美天成。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神道两侧的两座小山,为“龙山”和“虎山” ,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 “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 (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 ,着实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地。这次在去北京的旅游途中,我还听说了北京另一特别知名的风水建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大厦。此建行位于北京西二环金融街 25 号。  “金融街”在元代被称为“金城坊” ,明、清两代是金铺、银号聚集之地;清末至民国,我国的大部分银行也多设于此,是历代各种金融机构垂青的风水宝地。“现在的‘金融街’始建于1993 年 8 月,至 2005 年全部完工。南起复兴门, 北至阜成门,东临太平桥,西沿二环路,占地总面积 103 公顷。这里云集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中行总行、农发行总行等国家级银行总部,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保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一大批著名金融保险证券单位和电信企业入驻。马来西亚丰隆集团等国外的著名银行机构等 200多家国内外金融及非金融机构落户此地, 成为我国掌握国际最新金融信息, 了解世界金融动态的国家级金融中心。” 虽说在此块“风水宝地”之上,但建行总行却是“地处不兴” 。建行门前天桥斜去,呈虚水而走遇“天桥煞”,而其西北角又面对十字路口遭“路冲煞” ,皆为泄财之象。相传时任行长周小川为此请来了香港著名的风水大师为建行的设计出谋划策, 力图化险为夷。于是便有了这幢为北京人所津津乐道的“风水建筑” 。金融街上的建行大厦通体黑色,在世界建筑史上实属罕见,在风水学中,黑色属水,水亦表财,黑色不仅催财力量强而且可以化煞;在西北角的煞重之位,大厦被设计成两把尖刀状的化煞布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顶部,为四个形如水闸放水的旺财设计, 意为财源滚滚;十字路口与天桥的西北角也有一对号称中国最大的汉白玉貔貅来招财镇宅;在貔貅的正中,竖立三根旗杆,意为三根高香表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在如此风水建筑的庇佑之下,这几年来,建行蓬勃发展,成为了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楚翘;原行长周小川也官升三级,从总行行长之位扶摇直上至证监会主席、央行行长之高位。  真正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应该是一种古代人类繁衍生息,治国安民等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生存知识;是一种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 是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是一种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是一种由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技术;是一种由中国古人的唯物唯心学术混杂而形成的博大学派; 是一种科学与玄学相提并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超越于现代科学的的系统理论;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风水可以改天命而夺神功,这是古人对风水学的高度肯定。风水学告诉人们要能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要优化自然环境,这样就有了好的阴阳宅,有了好的风水地的吉气感应与荫庇,自己和后人即可以平安昌盛,所以丁财贵秀,百福臻临,如果人人家家都能获得好风水地而吉祥, 社会就会因人人平安幸福而和谐,民族国家也就会因人人有为家家发达社会和谐而兴旺,这就是风水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所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风水不是万能的,风水也只是影响人生的一种力量。中国风水学虽博大但杂乱,虽精深但虚玄,虽可验证但少数据,虽有作用但多无科学根据,尚存在很多局限性,广而无边,深不见底,艰以学习,难以操作,尚泥古不化,裹足不前,为此,但愿风水同行们能摒弃成见,在考古践今的同时,努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完善它,提升它。是所至望!

226 评论

董小小小姐

我心目中的贵州文化 摘要:贵州一个神奇的地方,早在二十四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贵州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南蛮地区的大国。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明代,贵州建省。清朝,贵州疆域基本行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9年11月15日,贵州县贵阳解放。同时,贵州是一个三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会。 关键词:心目 中 引论:作为一名贵州人明明知道贵州是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一块宝地,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充满发展情景的山区省份。那为什么我们不去了解、查阅、论证我们的家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我们一起了解贵州的文化、民族、美食、旅游吧! 一、 贵州的历史文化 贵州一个神秘而历史悠久的地方。尽管贵州有“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里平。”的记载,后来又有“人无三分银”之说, 但是贵州有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大家知道贵州的八大名产:仁怀茅台酒、安顺腊染、镇宁波波糖、威宁火腿、大方漆器、独山盐酸、玉屏筲笛、都匀毛尖。就说仁怀茅台酒,那是世界闻名的名酒。仁怀茅台酒的著名不仅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更因为他被国际一致认为与“白兰地”,“威士地”比肩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 同时,贵州的文化以多元包容著称,贵州本土的苗、布依、侗、彝等十多个民族, 大多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音乐、舞蹈、刺绣、蜡染、傩戏、水书等等,都曾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看好。 这就是贵州,美丽神奇的贵州。 二、 贵州的民族文化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贵州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居住着汉、苗、布衣、侗、彝、仡佬、水、穿青人等共18个民族。 各民族共同繁衍,共同生效息,为贵州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都通晓汉语普通话,并以其作为民族交流的工具。 同时,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亲家”等,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特别是舞姿古朴、矫健、惊奇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曾多次出国演出获得好评。此外,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也别具特色,令人赞叹。 就说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生而不原始,粗犷而不粗俗,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原生态展现,更不是猎奇和迎合时尚,它是一种人性本真意义上的艺术升华,为贵州本土文化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出名。也因如此它具有许多荣誉,如1990年9月,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誉为“贵州省高原明珠”; 1992年6月,随贵州省民族民间艺术团,赴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先后到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等国演出,受到空前赞誉;1994年4月,参加在贵州省大方县举行的百里杜鹃花节,之后又于10月参加在贵阳举行的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第一名,获一等奖,11月应国家民委邀请到北京进行对外接待文艺表演; 2011年9月10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第一名等等。 《滚山珠》就是这样原滋原味的东西,让人们耳目一新,久久难忘。 因此, 2006年纳雍县《滚山珠》经申请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并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三、 贵州的城市美食文化 众所周知,贵州的城市美食文化非常丰富。 辣香是贵州菜的主要特点,著名菜点大多与辣椒密切相关,如宫保鸡丁、各类火锅、肠旺面等,都需要用辣椒来调味,黔菜带辣味的菜肴更是口感各异,又分为油辣、糊辣、青辣、酸辣、麻辣、蒜辣等几大系列,有的辣而酸、有的辣而香、有的辣得令人张口咋舌、大汗淋漓。 贵州的风味小吃着实令人垂涎。 贵阳有花溪牛肉粉,肠旺面,青岩豆腐,卤味,丝娃娃,洋芋粑,青岩卤猪脚,青岩鸡辣角,清镇黄粑,青岩玫瑰糖,息烽阳朗辣子鸡; 遵义有羊肉粉,豆花面,豆腐皮火锅,赤水竹笋,绥阳空心面条,遵义鸡蛋糕 ;兴义有刷把头,兴义鸡肉汤圆,安龙凉剪粉,贞丰糯米;兴仁有兴仁盒子粑;安顺有安顺镇宁波波糖,安顺荞凉粉,安顺裹卷,鸡肉饼, 毕节汤圆,威宁火腿,威宁荞酥;黄平牛肉干一品大包等等 。 贵州菜主要属于川菜系列,但贵州菜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云南为甜辣型,而贵州主要是鲜辣、酸辣为主要特色。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风味。吃不惯的朋友可以提出少放油和辣椒。贵州的干锅系列再加上农家自酿的米酒,农家风味地道醇厚。贵州菜的酸不像山西靠醋来调味,而是酸汤。酸汤是苗族饮食的一大特色,为火锅系列,尤其以酸汤鱼最为好吃。 终而言之,贵州的食文化非常丰富的。如果你来贵州可别错过哦! 四、 贵州的旅游文化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风光尤其著名。在里有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就坐落在安顺境内。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川、河流、溶洞、瀑布众多,北部有国家历史名城遵义,以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娄山关等遗址形成了独特的黔北的红色之旅,省会贵阳打造避暑之都,毕节市的草海以及百里杜鹃,铜仁地区的梵净山,黔西南地区的马岭河峡谷,安顺的黄果树瀑布和龙宫,黔东南和黔南地区的侗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都独具特色,近年来,贵州的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 结语:随着西部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完善,亟待揭谜的是西部人文景观。为了寻求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古朴的民族人文风情、旅游景观,我们不妨一同踏上这方热土,一起去感受这个花的世界、鸟的天堂、人类的天堂的多彩的贵州吧!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贵州,一个神奇美丽的家园,正如广告上说的:“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

265 评论

柚柚滴溜溜

贵州最具有特色的民族:苗族,侗族,布依族。贵州的黔东南一带是最集中地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定会让你流连忘返,有敬酒歌,拦路酒,在酒这方面如果你酒量不是很好那可得小心。少数民族得服装也定会让您感受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得魅力,在贵州民族家中做客基本上没有很繁琐得注意,只要你记得少数民族是很豪爽得,酒就是一个很好得说明。还有屯堡文化,那是展现了几百年前明代得活生生得文化。很值得欣赏。在贵州安顺,看看屯堡文化,感受600多年前明朝得文化内涵

358 评论

相关问答

  • 贵州民俗文化论文3000字

    贵州最具有特色的民族:苗族,侗族,布依族。贵州的黔东南一带是最集中地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定会让你流连忘返,有敬酒歌,拦路酒,在酒这方面如果你酒量不是很好那可得

    苏州小熊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贵州民俗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

    中国民俗文化 ——风水文化和风水建筑  风水一说被大多数人视为无稽之谈。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风水之说并不是一无是处。大多数人也将其看做中国传统文

    美林小姐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贵州民俗文化论文2000字

    杭州的民情风俗 杭州的民情风俗,是随着杭州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地由广大人民所创造、所丰富而逐步衍变而成的。它为杭州增添独特的江南风情。 从距今四

    北方小渔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贵州民俗文化论文1500字

    楼主你好: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

    快乐的陆小晶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贵州民俗文化论文

    我心目中的贵州文化 摘要:贵州一个神奇的地方,早在二十四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贵州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

    爱尔兰咖啡啊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