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1

孙先生孙太太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文学与时代议论文素材高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想文文静静

已采纳
有苏洵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贾谊的《六国论》都是议论文的典范之作。。值得借鉴学习
278 评论

艾薇喵跑

——中国写作学史的几点补充看法  从写作学史的角度分析,应该是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谢志礼教授,提出并创建了“智能型写作学理论体系”。  从写作学史的角度分析写作学理论流派的文章并不多见,记得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万奇先生,对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研究情况有过一篇分析文章(文章题目记不大清楚了,发表时间是1998年11月,刊物似乎是“文艺理论”?)  万奇先生在其文章中认为“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经历了四个时期:世纪初:传统写作理论的集大成时期;20年代至40年代末:白话“文章作法”时期;50年代至70年代末:“写作知识”时期;80年代至2000年: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  万奇先生的文章中对前三类写作学理论体系的分析,应该是较为中肯的,但是由于某种局限,一是没有涉及到“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二是对“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的分析于史实有出入。  在中国写作理论界,有传统写作学理论体系、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之分。传统写作学理论体系从时间分野上看,大约为1950-1979年,即如万奇先生所说的“写作知识时期”,其著作或教材的编撰体例一般为:上编是基础理论,如材料、主题、结构、表达方式;下编一般为各种文体,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小说等。代表人物是北京师大的刘锡庆先生。  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从时间分野上看,大约为1980-2000年,即如万奇先生所说的“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其代表著作应该为为《现代写作学》,主编为华中师范大学朱伯石先生,此书1987年8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现代写作学》的编撰人员主要为二十世纪80年代由教育部、中国写作学会、武汉大学三家合办的“写作助教班”学员,因为以后的若干年内,这些学员对于写作学理论研究中众多方面的深化、拓展,以至于被社会誉为“写作界的黄埔一期”,谢志礼教授就是第一期“写作助教班”学员之一。  至于万奇先生所说的南京大学裴显生先生的《写作学新稿》,最早的版本应该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1987年版,出版时间可能不会早于《现代写作学》一书;武汉大学周姬昌先生的《写作学高级教程》,出版时间就更晚一点,第一版是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  更主要的是从理论角度分析,《现代写作学》确实是开现代写作学理论研究的先河。  根据有二:  一、动议较早。据我所知,《现代写作学》一书的编撰动议是在1985年,诱因一是当时的“写作助教班”的开设,当然最主要的诱因是当年给“写作助教班”上“基础写作”的重庆师范学院(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董味甘先生,董先生把自己多年来在写作学理论研究中引入“三论”的心得、以及四川写作界(董先生当时为四川省写作学会会长)同仁的研究心得带进课堂,使得“写作助教班”的学员们大开眼界,才有了“写作助教班”的学员编撰《现代写作学》的构想。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这样说,董味甘先生才是“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的先行者、大力倡导者。可惜许多人并不清楚这些史实,误认为是华中师范大学朱伯石先生,事实上朱伯石先生不过是“写作助教班”的学员编撰教材之后,出于某种考虑,请了一个名誉主编而已(当其时朱先生已经70有余,而且患有白内障,严重失明;这样说,似乎对朱伯石先生有点失敬,不过事实确实如此)。  二、教材内容真正体现了“现代写作学”的特点。  《现代写作学》的内容:一是借鉴、引入“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二是引入“接受美学”的部分内容;三是把上述理论与传统写作学理论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套崭新的写作学理论,当年一度被誉为“中国写作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其编撰体例分为三编十三章,第一章为“序论”式的导言:写作与写作学;上编“客体论”(写作的外部研究)主要内容为:语言、文章、读者等方面的研究;中编“主体论”(写作的内部研究),主要内容为:感受、情感、思维、想象、构思计五章;下编为“总体论”(写作的综合研究),主要内容为:宏观决策、写作过程的动态考察、写作的基本规律、写作技法及其辩证艺术计四章。  之后,由当时的中国写作学会会长、“写作助教班”的创始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写作学副教授周姬昌先生主编了《写作学高级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9年4月)。  《写作学高级教程》在理论方面又有所拓展,其主要内容分为:绪论、上编、下编。  上编为九章:规律论、作者论、感知论、运思论、技巧论、文采论、读者论、附一源流论。下编为文体写作,计13章,涉及多种文体,具体内容略。  2000年,由董小玉主编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写作教程》,理论方面又有所变化,但是基本属于“现代写作学”范畴;由于我个人见识有限,我认为如果说裴显生先生的著作中有“现代写作学”意味的,可能是其“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  传统写作学理论体系、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也可以包括裴显生先生主编的“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存在的共性误区:1、局限于理论探究,缺乏鲜明的写作学学科特色,难以解决“究竟如何写作”的问题;2、未能深入分析作者应该具备的各种素养,尤其是作者应该具备的智力素养,所以说其理论是跛脚的;3’理论难以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可以说是这二种理论体系的致命伤。  正因为如此,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几乎与“现代写作学”理论同时,谢志礼教授就着眼于“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的构建。  谢志礼教授创立“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的诱因之一是敏锐地看到传统写作学理论体系、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存在的共性误区,诱因之二是钱学森院士“思维科学”(1984)理论的提出。  1987年,谢志礼教授发表第一篇关于写作学中引入思维科学理论的文章,题为《议论文三步九阶系列思维技巧》,是由当时的上海教育学院《中文自修》发表;1997年,谢志礼教授发表论文《冲破当前写作理论体系误区,实行新的目标重构》(《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3期),明确提出建构“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的观点;较为系统地形成“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的,是其1998年出版的《写作思维训练学》(语文出版社,1998),在这一著作“后记”中,谢志礼教授明确提出“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并以自己的理论体系、训练体系践行了自己的构想,而且获得专家、学者的好评;2000年8月,谢志礼教授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上海·21世纪中国写作学论坛”,提交了会议论文《写作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定位问题初探》,再次重申建构“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的问题;《应用写作》杂志于2000年12期、2001年1期,分上、下二篇全文发表了谢志礼教授的会议论文《写作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定位问题初探》。  所以说,在国内是谢志礼教授第一个提出建构“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并且以自己的理论探讨、教学实践扎扎实实地真正建构起一套完整的“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  如果说谢志礼教授的《写作思维训练学》,是“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在议论性文体写作中的具体体现,那么谢志礼教授2005年出版的《高师写作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则是谢志礼教授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实际对“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的具体阐述。  《高师写作学》的编撰体例分为四编:第一编“本体论”包括:序论、写作要素论、写作运动系统论、写作规律论计四章;第二编“主体智力素养论”包括:认识机制、情感机制、审美机制、思维机制、心理机制计五章;第三编“主体能力素养论”包括:观察与感受-主体能力素养的传统阐释(一)、艺术观察与艺术感受-主体能力素养的当代解构(一)、叙述与描写-主体能力素养的传统阐释(二)、客观写实型表达方式-主体能力素养的当代解构(二)、抒情与议论-主体能力素养的传统阐释(三)、主观写意型表达方式-主体能力素养的当代解构(三)、写作技法与技巧分析,计七章;第四编“文体论-写作教学论”,作为师范院校的教材,鉴于师范院校的特点,同样是一些常见文体的教学,这一编的特色也并不明显。  但是,如果从谢志礼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分析,《高师写作学》中的前三编可以说是谢志礼教授对“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的全面分析,而《写作思维训练学》则是谢志礼教授“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在特定文体中的具体运用,这二本著作不仅充分说明谢志礼教授提出、建构起了中国写作史上的“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而且可以说这二本著作真正体现了“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的价值所在。  有专家评论认为:“《写作思维训练学》(谢志礼、李德龙著,语文出版社1998年第1版)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B a型教材”、“ 最适合大学写作课教学”;作为大学写作学教材“《写作思维训练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  “B a型教材的各章节融入相关学科的高深理论,将使学生占据要津,高屋建瓴,胜任愉快地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在这方面,《写作思维训练学》可说是一本上乘教材。书中的理论阐述,启人深思,催人创造。理论使人气象高旷,目光远大”。  《新论大学写作课的教学宗旨与教材采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3) 作者:东北财经大学 邵龙青 宋广法

148 评论

海螺拍客

素材二历史文化名人篇高考作文素材 例文(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人物事略 疑杀华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废除寒食节 “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提倡薄葬 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望梅止渴 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 煮酒论英雄 一日,曹操与刘备边喝酒边评论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于是从容俯首拾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意即连圣人对迅雷烈风都会失态,我怎能不怕呢?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曹操于是不疑刘备。 裸足迎才 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 东临碣石 公元207年,统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气爽,曹操亲率威武之师,满怀胜利豪情,长驱东进。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灵秀独钟,曹操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沧海,歌以咏志。于是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观沧海》。 滥杀无辜 董卓败乱朝纲,曹操带领儿个人逃回乡里,经过友人成皋吕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个儿子。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误以为是想谋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杀了他们。而且还凄怆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曹操阴险冷酷的权谋。 曹操焚稿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出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为己能。”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 生性多疑 曹操死后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一方面为了防止盗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邮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名家点评 (晋)陈寿: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梁)钟峡: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卷下) (宋)苏轼: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魏武帝论》)曹操阴贼险艰,特鬼蜮之雄者耳。(《孔北海赞》) (清)刘熙载: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艺概•诗概》) 章太炎: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魏武帝颂》)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昔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毛泽东:殷纣王(通常称之为“暴君”)精通文学和军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 郭沫若: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据史书所载,他能够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毁灭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复私仇,讳不避权贵,举能扬侧陋,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被人称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沈伯俊:文学形象曹操不是历史人物曹操的真实复制品,但他却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演绎,既有雄才大略、志在统一的杰出政治家的一面,又有极端利己、残民以逞的封建统治者的一面:既有精通韬略、长于用兵的一面:又有忌贤妒能的一面。

209 评论

大力非水手

“巍巍呼高山,汤汤乎流水。”飞涧旁这段以诚相待,曲论相和的一瞬定格为千古佳话。知音难求,伯牙奏琴为子期,摔琴亦为子期。这情意如何不令人感动。“巍巍呼高山,汤汤乎流水。”飞涧旁这段以诚相待,曲论相和的一瞬定格为千古佳话。知音难求,伯牙奏琴为子期,摔琴亦为子期。这情意如何不令人感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洗不尽内心的怅惘与无奈。“既生瑜,和生亮?”草船借箭,借法东风,赤壁之战的熊熊烈火烧去了周公瑾诸多的自矜和倨傲。浩浩江水,川泽迂回,何似这百转之肠? “天下之柔莫过于水。”昼夜不舍的滴坠去赋予水无穷的力量。因渺小而被忽视,因忽视而暗中积攒着力量,直到将万年磐石一点点磨蚀,在世人惊叹的注目中有了穿石的壮举。少年喜欢喝汽水,它甜、变化多,因为少年不知愁滋味;青年喜欢喝咖啡,苦而甜、香而涩,有极成熟的刺激感;中年人爱喝茶,它幽香、恬淡;老年人爱喝白开水,因为它极淡。 水,越品越醇,越品越甜。那种醇美甜香,清清淡淡,超脱尘世……遥望那向东流去的河水,让人们感受到了似水流年,时光飞逝。古人对此也有不少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这些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前人对后人的期望:要珍惜时光。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唐•杜甫《佳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185 评论

yyh心随我动

1、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加里·斯奈德适用主题:无私的奉献,大爱无疆,善良等主题,如2015年全国卷II《谁更具风采》。语出加里·斯奈德的《禅定荒野》。在深海,营养成分通常很稀少。于是,一头死去的鲸鱼,可以用死亡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可维持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态系统,成为孤独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这就是鲸鱼给予生养它的海洋最后的温柔。生物学家赋予了这个悲壮的过程一个优美的名字,叫做“鲸落”——巨鲸落,万物生。2、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围城』适用主题:可用于信息爆炸时代的谣言问题、流言可畏等立意。如2016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2008年辽宁卷《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讨论》。语出钱钟书的《围城》。原句为:“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让人心力交瘁。”谣言千遍成真理。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流言的传播速度和变化更是令人生畏。3、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柳宗元适用主题:对揠苗助长式教育的反思,对家庭教育的感悟,对“都是为你好”的思考等作文立意,比如2016年全国卷I《看图写作(奖惩之后)》,2007年全国卷I《看图写作(摔疼了吧)》。语出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大意为:虽然说是喜爱它,实际上是害了它。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过度焦虑只会拔苗助长,“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以上内容摘自作文纸条,如果你觉得有帮助想积累更多类似的素材也可以去软件商店下一个

15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