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8

kiss小妮妮
首页 > 论文问答 > 时政杂志封面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货和世界

已采纳
讲生活,谈感情的有《读者》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有《花季雨季》、《花雨》
119 评论

甜心派儿596

政治家登上杂志封面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时事、财经类杂志,曾经有许多大名鼎鼎的政治人物都登上过封面。而时尚杂志虽然鲜有政治人物登上封面,但也曾有过几次比较经典的案例。2008年,刚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便获选美国《时代》杂志当年的年度人物,从而登上杂志封面。在奥巴马登封的前一年,2007年的年度人物则是普京。而在时政杂志之外,奥巴马也曾登上美国版《GQ》和《Men’s Health》的封面。作为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也曾登上中国版的《时尚芭莎·男士》的杂志封面。

221 评论

鱼米芝香

TIME时代 美国1923年创刊即便是它在今年的美国“国家期刊奖”中一个提名也没有获得,话语惯性与品牌传统以及以红框构成的各式封面积累仍然维系着《时代》的地位。的确,品质沉淀是这本至尊杂志的最可贵底蕴,每年年底的“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也许永远都是其最荣耀的时刻。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 美国1888年创刊财力物力惊人并不是造就《国家地理杂志》殿堂的根本,不懈的职业态度与拓展性极大地推动了这本超级王牌杂志发展,国家地理频道以及众多衍生产品共同织造着其殿堂的不断扩充。新作“泳衣百年”特刊,显示其锐意改革切合时下市场的难得新派作风。Newsweek新闻周刊 美国1933年创刊相信没有人会忽视这本新闻杂志这两年在新闻报道上作出的富有开拓性的贡献,独家、周密、侧击、旁敲、独到、新知等各种报道模式层出不穷,市场上更积极地开拓着远东市场,学术上在美国期刊奖中屡有斩获,影响力正飞跃提升。DER SPIEGEL明镜 德国1947年创刊de德国最主流最代表德国的时事期刊,绝妙之处是,即便是老牌时事杂志,仍然会保持对新生领域报道题材关注的敏感,如今已是人们在感知美国时事期刊之外,另外一家最须知道的声音。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美国1948年创刊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由于其过于注重美本土事件报道及海外推广策略的失误,在外之影响力一直有限。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其每年耗尽心机制作的“美国最佳大学榜”,因其权威地位和切入美国教育业已成为每年的一件盛事。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纽约时报杂志 美国虽自称为《纽约时报》星期天的最佳搭配品,其实已经是一本独立于日报,而且操作得非常出色的时事生活杂志,把时事题材融合于生活中之功力惊人,每期在封面报道制作上便常常挖空心思,犀利之处是往往能在各类常规时事封面报道中出人意表。The Atlantic大西洋月刊 美国1857年创刊正因为是“美国理想的代言人”以及美国最受尊敬的杂志,这本月刊是“美国期刊奖”的常客,今年则再次获取“杰出杂志奖”(发行量50万到100万册类别)。只是除了美国地区及亲美派,这本杂志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毫无意义。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远东经济评论 中国香港这本财经杂志比较于《财富》、《福布斯》的唯一长处便是:它真正地扎根于亚太经济,对亚洲国家的财经政策发表的报道与言论不无影响力。杂志随着亚洲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增加其话语势力。Slate美国1996年创刊一本神奇的网络杂志。其编辑及专栏作者基于网络平台而进行的操作方式非常符合网络精神,如今已经建成全球独家最丰富的评论网络及时政漫画网络,尽管身为微软旗下一员,目前为止仍然显示其独立性,今年更以网络杂志身份获得“美国期刊奖”最佳网站奖。The Weekly Standard标准周刊 美国1995年创刊 美国保守派媒体旗舰,自称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保守主义的“理智继承人”,更因为共和党执政和小布什政府的推崇,在美国外交政策方面话语权极大,自恃是“美国外交主流策略”的《标准周刊》已经成为如今极有政策权势的杂志。The Nation国家 美国1865年创刊 令人印象深刻的简约型封面是它无约束的特质外表,带上自由派内核的它一直是美国无党派政治舆论的堡垒,2003年更以犀利语言的专栏击败《纽约客》夺取“美国期刊奖”最佳专栏奖。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纽约时报书评 美国1896年创刊一本在出版界和学术界享有盛名的刊物,凭借母体《纽约时报》的气质,继续以“公正无偏”的招牌开拓时报传奇,其在1942年便制定的“畅销书排行榜”实际上已经主宰业内命脉,1896年便创办的“百年传奇”更是这本已被人挖苦为“无味书评”的最珍贵资本。Focus焦点 德国1993年创刊de与《明镜》、《明星》并列德国三大时事新闻杂志,为弗戈媒体集团旗下拳头杂志。Focus在长期的“三国”竞争中积累了相当成功的经验:创立意大利Focus在欧洲建立声音同一通道,制作德国大学排行创办杂志奖学金等都是其妙着。New York纽约杂志 美国1968年创刊蜚声纽约并一直受落于纽约人和新移民,这本杂志唯一做的事情是“如何在纽约生存”,与纽约地铁的合作更显其眼光独到。《纽约》专注于城市导航所达到的登峰造极功力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同行引为楷模。Maclean's麦克林斯 加拿大1950年创刊a这本杂志是政治弱势国家打造新闻杂志品牌之榜样,在一定程度上,Maclean's充当着加拿大在时事杂志领域的门脸。定位于“关乎加拿大人的一切”的Maclean's在今年对SARS的报道上,便先于北美邻居的美国时事杂志同行,甚至还早于更早爆发的中国。New Republic新共和 美国1914年创刊带上自由派色彩的《新共和》是全美话语权力极高的“意见杂志”。可惜近年频频出现领导层更迭,更爆发副主编文章报道失实丑闻,不仅导致言论作家的流失影响杂志品质,名声亦在下跌。FORTUNE财富 美国1930年创刊为全球人熟知的两个杂志运营品牌“财富论坛”和“500强”仍然在继续维持着它们在财经领域的话语霸权。杂志本体操作得仍然让人看不出其有任何老态,即便是在前些年那些锐意改变一切的新经济杂志面前,《财富》仍然保持着可贵的新鲜。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 英国1843年创刊其严谨作风已使其成为这个时代最值得信赖的政经观察家。在全球范围内搭建的观察员队伍素质超群,并在其每年年初发布的全年预测中组成强大的战线;组建各种研究工作机构监测各个经济地区的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都在散布着这本杂志的话语权。WIRED连线 美国1993年创刊曾经被视为是新经济杂志一员的《WIRED》如今证明了它更重大的贡献在于培养了一大帮“技术派”,这本杂志崇尚无线技术及数码并长期坚持此道,实在值得大批数码热血青年的热烈追捧,文化评论家已经把它等同于1960年代由《滚石》带动的一代。Forbes福布斯 美国1917年创刊以人为报道造榜之脉的Forbes,一个“富豪榜”足以让这本杂志大吃四方。其近年最惹人注目的是在亚太地区声音的增强,热衷于“中国富豪榜”的发布及“全球CEO(首席执行官)会议”,瞄准香港更显示其司马昭之心。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 美国1928年创刊仍然是商业界最权威的声音,前几年最杰出的贡献是创造了“新经济”的“伟大”概念。《商业周刊》作为美国工商界的最权威刊物,不可避免地与工商界之命运联系起来共荣共辱,也许正是因为经济的低迷导致杂志自身声音的微弱。Time Out英国1968年创刊它与超级城市相互寄生,35年的创办历程,以实用、专业、权威与切入城市生活的命脉作风逐步占据全球超级城市的首席城市生活指南杂志地位。今年,Time Out杀入北京,更显示其影响力开拓的步伐。BUSINESS 0商业0美国1998年创刊“0”这个名字组合实在妙绝,难怪在当年会被评为“新经济媒体第一黑马”,2001年借以时代华纳并购机会与eCompany后,全新版本向传统商业报道回归,并以擅长传统企业与新技术企业之间的融合报道充当了中介角色,恰恰非常受落。y金钱 美国1972年创刊时代华纳在理财领域的唯一杂志,与同门《财富》专做知名人物明显区别的是,《金钱》注重报道普通人,提供最独到最合理的理财服务指南,在理财本领更显重要的今时今日,大玩股票、基金投资方略的《金钱》,话语权已不只存于荷包。

168 评论

爱多肉的milk

《读者》的魅力  《读者》,这样一本看似平凡的杂志,有着怎样的力量,可以打动世界百万读者呢。  核心竞争力 最初《读者》曾以美国《读者文摘》为效仿对象,如今,它已找到了外国作品与中国读者之间的沟通方式:选择外国作品时,以逗开阔眼界地逗反映人性美地为原则,以实用的信息丰富读者的知识,以感人的作品启迪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以中国人的价值理念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各种现象。  读者给它的评语是逗书淡如菊地,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读者》,的确显得淡漠而安静。正如戏剧家魏明伦评论道:逗《读者》不靠‘枕头’,不靠‘拳头’,却能超越‘两头’书刊的销量。靠的是什么看文学感染力,知识信息量,观赏趣味性,德育、智育、美育,多种维生素。地不媚俗、不炒作,清新淡雅的封面,温馨流畅的文字,自创刊二十三年来一直如此。  在一次研讨会上,《读者》总编彭长城总结杂志至今受欢迎的原因时说,不断创新与关注逗真善美地是《读者》成功的原因。逗杂志有一个口号,叫博彩中外、汇聚精华、启迪思想、开拓眼界,开放性的视野打开了外部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我们自身的文化根源。杂志的很多栏目跟人有实实在在的联系,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素养的提高和感情的释放。地  定价策略 这本创刊于甘肃的16开文摘性大众刊物,本着逗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地的宗旨一路走来。刊登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科技、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  《读者》一直秉承高质低价,64页黑白文字,20页彩色插图,售价3元,为同类、同等印刷质量刊物中售价最低。刊载文章全部来自读者的推荐,发表时刊出推荐者姓名。实行一稿三酬,原作者、原刊发媒体、荐稿者皆有稿酬。  平民化之路 有人说,《读者》好像一直隐藏在某个角落,静静地发出某种声音,那种声音不强大,却很有分量。让这种安静有如此分量的,是对读者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打开一期《读者》,在不那么沉重的凡人小事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人情味与对人生、人性的真切关怀。这种关怀散发着一种绵绵磁力,吸引着寻求温暖的灵魂。  有时,这种直指心性的关怀还能够摆脱不同文化背景的牵绊。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是畅行无阻的语言。海外《读者》已累计发行50多万册,读者遍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非典时捐款、教师节时赠阅、慰问戍边官兵,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读者》有一副热心肠。在甘肃刘家峡,有林地5000亩,名为逗读者林地,是《读者》在全国读者中募得钱款植建而成。而今,逗读者林地的规模已达2万亩。一位中学校长说,《读者》为人们种下的,既有今天就可以开放的花朵,也有明天才可以发芽的种子。(右图:《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所影响的生活》)  产业链延伸 《读者》的主编彭长城曾说,在市场竞争中,杂志的危机时时刻刻都存在着,要使这个特殊商品像常青树一样生存,既要把它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来兴办,又必须当成一个文化产业来经营。  为了方便更多的读者,《读者》盲文版、维文版相继推出;为了给农民办一份属于他们的杂志,《读者·乡村版》于2000年诞生;为了拓展海外市场——继2003年成功逗借河行船地打开北美市场之后,时值一周年,《读者》又成功进入欧洲和澳洲市场。正在筹划中的原创版、英文版也将很快面世。伴随着《读者》的忠实读者群的日益扩大,《读者》的事业也逗越做越大地,《读者》品牌的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加长和连接。中国期刊业 一个难解的棋局  读者的成功是中国期刊界的一个奇迹,然而也仅只是一个奇迹!我们在欣喜之余,不应忽视的还有很多:  在一篇题为《左边杂志,右边堕落——我的阅读品味是如何堕落的看》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真实的写出了目前期刊界的现状,逗大大小小的报摊上,摆满的是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超级模特、电影新星、流行歌手,搔首弄姿地占据着它们的封面;锦衣华服流行情报、欧美家居经典介绍、怪异名车强档出击、美酒咖啡倾情推介,挤眉弄眼地拥塞在它们的内芯。地  另一方面,美国的时代华纳,在上海建立了他们的院线系统,德国的贝塔斯曼在全国建立了书友会,新闻集团在广东落地了……这些一百亿美元以上的营业额的文化和媒体大鳄,携多种媒体跨国界而来了。他们虎视眈眈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报业,还有期刊这块回报最为丰厚甚至可以说暴利的逗蛋糕地。偏安一隅的中国期刊业又将如何同他们竞争呢看(左图:《读者》的封面也成为许多人的收藏)  面对内疾外患,我国期刊将如何加快发展步伐,迎头赶上呢看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中美期刊业窥得一二:  新闻期刊的彼尊我卑  相比较于美国三大新闻杂志位居整个杂志业前列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来说,中国却还没有一份具备真正强大影响力的新闻周刊,在中国杂志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的依然是妇女杂志、文摘杂志、娱乐杂志和健康杂志。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集中涌现了一批逗新生代地新闻周刊,除《三联生活周刊》外,《深圳周刊》、《新民周刊》、《新周刊》以及《中国新闻周刊》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但10年过去了,这批新闻周刊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停留在继续成长的阶段,在整个中国媒介环境中依然颇为尴尬处于弱势地位,充其量也还只是一种逗半主流地或逗准主流媒体地。  纵向来看,在时政新闻、评论与财经新闻方面比较突出的,目前只有《南风窗》、《嘹望东方周刊》和《财经》三本(当然,《财经》还不属严格意义上的时政新闻期刊);在社会新闻、文化报道方面,中国《新闻周刊》与《三联生活周刊》各具特色;在区域化方面,《新民周刊》、《深圳周刊》各霸一方;《新周刊》则是在这些领域之间游走,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不同盈利模式下的价格悬殊  从《读者》的经验可以看出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低价位。尤其是在目前中国期刊的整体价格均普遍偏高的情形下。一位旅居美国、曾是《三联生活周刊》专栏作家的娜斯在其随笔集《东看西看》中形象描述了中美两国杂志价格的巨大差异:逗说到杂志,我对中国杂志的第一大感受就是:贵。美国杂志靠广告挣钱,又靠读者数量去吸引广告商,所以订阅杂志本身是一项极便宜的消费。地  中美期刊的巨大价格差异和各自不同的盈利模式有关:中国期刊靠发行维持收支平衡,而美国则基本上依靠大量广告赚取利润,并不单纯依靠杂志的发行收入,采取发行与广告经营并举的战略,使杂志获得全方位、综合性的成长。许多杂志的经营甚至更多地倚重广告。而在中国,由于杂志还不是主流媒体,所以目前大多数杂志的广告页数远远少于编辑页数,目前的中国期刊依然主要是靠发行赚钱维持生计。  中国期刊的高价格制约了读者数量,而读者数量少的杂志自然不会吸引投资人和广告商的目光,在广告投放量稀少的情况下,期刊又只能以相对较高的上市价格维持自身经济平衡,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产业化、集团化程度的巨大差异  让我们来看看这组数字:目前,我国已有39家报业集团,但期刊集团却只有《家庭》1家;美国出版三本以上杂志的期刊集团有500个。中国9000本期刊分散在5000多家杂志社中,平均每家杂志社运作6种杂志;中国刊物最多的期刊社拥有12种刊物,而西方大期刊集团拥有60到80种刊物。(右图:《时代》每期的封面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典型的例子是《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起,时代公司连续成功推出了《生活》、《体育

228 评论

枫糖17苹果派

《中国新闻周刊》——以“影响有影响的人”为口号。其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是我国两大通讯社之一。由中新社整合的来自全世界、全国各地的广泛资讯和各种新闻产品是它得天独厚的资源,对于它作为一本有公信力的主流时政周刊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全面、精准的选题策划是这本刊物的一大特色,刊物的内容涉及时事、社--会、科技、经济、文化体育、收藏等领域,这使得它比起过于严肃,并且没有了首任总编秦朔这一灵魂人物的另一本时政半月刊——《南风窗》,具有了更好的亲和性和可读性。 《三联生活周刊》——号称“中国第一周刊”。它着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凸显文化意味和生活底蕴。应当说,它仍算是一本小众杂志,其读者对象为30岁左右的白领。其稿件均源自自己的编辑、记者之手,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它的优点是“很文化”,缺点可能是“太文化”。 《新周刊》——封面语: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的另类。从其开设的栏目看,在时事与生活之间,它更关注生活;在生活与时尚之间,它更在意时尚;在时尚与观点之间,它更忙于表达观点。但它更像是一本趋势杂志。其内容的定位始终不甚分明,唯一分明的是其“新锐”的风格。《新周刊》推出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概念,如“飘一代”、“第四城”、“她世纪”、“知道分子”等等,其推出的人物、企业、电视节目、生活方式、城市魅力等榜单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北大商业评论》——办刊理念:中西融贯,知行合一。办刊宗旨:植根本土实践,提供中国企业成长的思想动力。其主编为大名鼎鼎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编委全部是北大教授。它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国内外一流商学院的学术智慧,以及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丰富的原创案例资源,针对中国企业实际需求,精选最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为中国企业成长提供思想动力,堪称中国第一本高端管理评论刊物。其内容涵盖:既具有创新性和理论深度,同时又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学文章;富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管理领域中新出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管理技巧;国际上最新兴起的管理理论和国际工商管理界的最新动向。刊物定位于决胜未来的管理理念创造者、经营决策的参考、随身的MBA课堂、企业内训的教材、馈赠客户的好礼。虽出自名校,但文章绝不学究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此外,它设计精美,用纸精良,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80元一本的价格甚至比《哈佛商业评论》的中文版还贵10元,但的确物有所值。 《商务旅行》——封面语:世界是平的。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杂志有很多,且各有所长,看上去都很美。这本新创刊不久的杂志独辟蹊径,欲意打造中国第一本“商务+旅游”杂志,体现“全球化观念、东方人视角”。其文章独特广泛的选题角度、深入精彩的文字描述、精美大气的图片选择,传承了南方报业集团的优秀传统,使其堪称一本商务精英的良好出行指南。 《心理月刊》——封面语:更好地生活。在这个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沉重的时代,谁能说自己没有心理问题呢?据说,中国目前有超过2600万名抑郁症患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大。这本杂志每期刊登心理学家撰写的专栏文章,栏目内容涉及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两性关系、心理测试、职场技巧、美容与饮食保健、心理新书推介等。文章篇幅都很短,设计清新典雅,每期的封面女郎令人赏心悦目,是一本给读者的身心以良好抚慰的精品读物。 《男人装》——有人说,《男人装》是中国内地最具情色意味的杂志。其每期封面女郎专题大片不断挑战着内地传媒情色图片的底线,并不时引发争议。它的可贵在于深知男性读者的需求,并透过以轻松方式传递的时尚资讯予以满足,八卦、音像、数码、服饰、化妆、汽车、健康、两性等等栏目都做得饶有趣味。同是出自《时尚》之门,但比起充斥着过量广告的《时尚先生》的华而不实,显然,这本杂志的可读性要强得多。 《时尚健康·男士》——中国最具实力的高档期刊出版集团《时尚》杂志社旗下的一本男性时尚健康刊物,是与美国男性杂志《Men’s Health》进行国际版权合作的产物。其内容从身心健康、性与两性、时尚生活、运动健身到消费指南无不涵括,是一本让男人把日子过得更好的生活指南。曾被媒体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男性杂志。《男人装》的现任主编瘦马是它的首任主编,所以,两本杂志相互间会看到对方的影子,但《男人装》看上去做得更到位一些。这本杂志的现任主编是来自台北的林明谦。 《大科技·百科探索》——《大科技》杂志是一本以开拓思维、丰富想像力为宗旨的科普刊物,起初的月刊叫做《大科技·科学之谜》。去年开始每月又分化出这本《大科技·百科探索》,但其封面上更突出的字样是“新人文”3个字。就如同此前这本刊物把“科学之谜”弄得比“大科技”更突出一样,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期刊更名是件很困难的事,许多杂志只好在封面上通过字样的鲜明与否做文章。这本杂志以爱因斯坦的“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为指导思想,主要介绍最新的、经典的人文科学理论、各种科学假设和人文科学成就,揭示各类奥秘,展现科学前景。其选题新颖、内容有趣,加之以有好奇心的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其实这本“新人文”也很适合成人读),因此文字通俗易懂,而这恰恰是好文章的要素之一。相对于其每本仅8元售价,称其物超所值是恰如其分的。 《发现》——办刊宗旨:传播最新观念,引发头脑风暴。追求“新精实活,有益有味”的办刊理念。由于其独特的发行方式,这本杂志在市场上还不多见(可以通过邮局订阅),但很多接触过它的人会产生相见恨晚之感。这是一本以文摘为主的杂志。国内像《读者》那一类的文摘杂志有很多,但以忙人——高层管理人员、知识分子为目标读者,集他们最为关心的管理、经营、科技、生活四大内容于一体的,独此一家。其定位在于替忙人读书,站在他们的视角,从报刊图书的海洋中发掘最新观念。其封面的郑重承诺“本刊保证每期至少有一篇文章令您终身受益,您阅读后如觉名不副实,1月内退刊退款”,可谓领国内期刊之先,彰显了它的自信与个性。如果你没有时间读俺推荐的上述杂志,而只想看一本杂志,那么,看《发现》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

179 评论

风吹萧萧

你要什么类型的 花花公子 就很好嘛

314 评论

徐珊珊11

看你年龄决定吧,如果还是个学生建议你去看格言啊,充满青春活力的读本哦!

209 评论

相关问答

  • 时政杂志封面

    看你年龄决定吧,如果还是个学生建议你去看格言啊,充满青春活力的读本哦!

    告别了以前 6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党政杂志封面

    《求是》、《党建文摘》、《领导科学》等等。

    味增汤君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政治杂志封面

    这个封面暗示着美国正在遭受严重新冠疫情病毒影响,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面引起国家高度注意,能够停止一切党派斗争,团结合作一起共同对抗新冠肺炎。

    黄紫完美搭配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时代杂志封面

    GOOD

    吃蛋糕的鱼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时代封面杂志

    其实还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次的封面确实是比较新奇的,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小不点yys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