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6

糖仔食糖仔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民俗论文800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ueena兜兜

已采纳
民俗民风  “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少数名族中被称为“马背名族”的——蒙古族。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其意为“永恒之火”。  说到蒙古,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蒙古族那美丽的姑娘。它们五官精致,眼睛大而深邃,长发乌黑,瞧上一眼就能被深深地迷住。蒙古族的姑娘性格豪爽直接,敢爱敢恨,天真又直率。而蒙古小伙子也是十分俊朗,热情奔放。除了蒙古姑娘小伙的美貌,蒙古族的服饰也让他们锦上添花。蒙古族人民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蒙古族服饰除长袍外还有腰带、靴子、首饰等,更显示出蒙古人服饰的与众不同。  而蒙古人所住的蒙古包也是别具一格。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蒙古包还有两大特点:适合自然环境、适应游牧搬迁,十分的方便。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常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这些纯天然奶招待客人,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在蒙古遨游一番,定能品尝到不少新鲜天然的奶。  看啊,看那草原上放任不羁的脱缰野马;看那热情奔放的姑娘小伙们;看那驰骋在草原上的热情豪放的蒙古人!  蒙古族的风情,让我为之一爽!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有着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我希望大家也能多多了解其他民族地方的特色,让我们好好的感受中国的多姿多彩!
157 评论

纯洁的毛灾灾

民俗利弊的800字论文?

220 评论

蜜桃红茶

饮食小吃】  山东菜,又叫鲁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但却是最默默无闻的菜系,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山东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山东的特色小吃主要有:蒙阴红烧兔子头、沂水油炸山山牛、广饶肴驴肉、沂水豆油炒姜芽、临沂油炸知了龟、沂水大锅全羊、沂水塌煎饼、沂水塌包、沂水油煎白鳞鱼、清油盘丝饼、油旋、八批果子、玫瑰糖炸糕、五仁包、春饼、鸡丝馄饨、长清大素包、民众煎包、银丝卷、炸鸡丝春卷、济南米粉、济南甜沫、福山拉面(抻面)、景芝金丝面、单县和枣庄羊肉汤、蛋酥炒面、鱼肉水饺、豆汁粥、鸡丝伊府面、鸡汤饸饹、临沂糁、枣庄糁、朝天锅、荷叶粥、枣庄菜煎饼、八宝茶汤、瓜答、石子旋饼、六角旋饼、糖酥杠子头火烧、泰山豆腐面、蓬莱小面、梨丸、龙凤炒饭、龙口肉盒、芙蓉烧麦、潍坊火烧,鸡鸭和乐,朝天锅。德州扒鸡、禹城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莱芜方火烧热豆腐、莱芜香肠、博山酥锅等。

229 评论

年少无知23

中国传统节日内涵  文化学认为,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  ①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②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③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另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如祭神神词、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宝库。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精神层面  ①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美满:贵和尚美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此外,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清明折柳,端午采艾叶,重阳遍插茱萸,这些驱恶辟邪的习俗也显露出尚美的意愿。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文明。几乎每个节日都是一个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而逐渐产生的。在节日的选择上体现了人顺应自然的理念,让民众依照自然节奏、适应气候周期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而对节日的庆祝体现了人们祈盼农业生产的风调雨顺。这一点很好地阐释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另外,在节日中,人们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如: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清明踏青娱乐,端午节划船竞赛,中秋节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等等。这些节日活动都可以让人们亲近大自然,感觉到“天人合一”的氛围,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与大自然的和谐。  ③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贵人伦  “伦理本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比如合家团聚是春节和中秋节最显著的特点。另外,贵人伦还体现在对孝道的重视。每个节日几乎都有对祖先的祭祀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孝思之情。重阳节注重敬老孝亲;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妇女回娘家,女婿看望岳父母等。这些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关心和孝道。  还有不可不提的是,中国传统节日还具有协调人际、增强成员凝聚力的道德功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各种礼仪、仪式,这些礼仪、仪式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约束。而这些约束又会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伦理道德的一部分。所有的人都要遵循此种伦理关系,遵守其内含的道德要求

335 评论

快乐花蛇

《清明时节情最浓》文/张西宏(更多小说请百度作者)  等待了一冬的人们,在微风细雨中,体会春的生命力,唤醒心底久违的情意。  桃红柳绿梨花白,总抵不过向阳处的苜蓿。多年的生长,田鼠拱起的土包,野草丛生,特别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白草,杂生其中。无论草势多么肆意,也强不过苜宿的绿色。一丛,一片,到整片地里的苜蓿苏醒,像听到号角的士兵,列队生长!  苜蓿由几根饱满的芽子催生着,渐渐从地面抬头,奔着阳光生长。这,并不能逃过人们的眼睛。妇女带着小孩,描着腰,撩起衣襟,采摘着鲜味。竹篮不满不回家。地面,你被镰刀挥过一样齐整。  整个村子,一般仅有养牛的几家人才在地里种苜蓿这玩意儿,为的是在农忙时节给牲口加夜草。  人,图的是口新鲜,村人有清明吃苜蓿明目的说法。于是,就有了人畜相争苜蓿的场景。  人,畜之争,决定权在于苜蓿的主人。  脱离了农业社,人们都在为自己积累财富,对于自己家的东西,看的和胁骨一样重要。面对村人明目张胆的采摘,往往是大声地开玩笑:怎么和牛走过去一样,将苜蓿吃的这样干净?  苜蓿到手,天下我有。下面条,做菜馍,都有了原料。一家人的生活添加在了这绿油油的菜色上。  待到二茬苜蓿,吃的人少了,毕竟,好生活不缺那一口。鲜味过了,谁还馋那口?  当然,清明时节,除过苜蓿,上坟自然不能少。家人糊纸衣,蒸献品等。这些,都不是我们孩子所关心的事情。  我关心的,是印冥币。  在家乡,大人叫印钱,小孩称呼为印鬼票子。  木匠刻好印,用手笔涂上墨汁,或是沾上墨汁,轻轻一盖,一张票子就诞生了。“哗——哗——”地一路盖过去,心里那个爽啊,简直和吃了炒鸡蛋一样美!  不过,印好票子后,用剪刀剪,那活是活受罪,我才懒得理,一个字,遇到这样的活,逃!  上坟,最好玩的莫过于抢坟上花圈上的纸花。家人在小孩的哭闹声中,将色彩鲜艳的花朵丢给他们。偏那些花有红有绿,色彩不一,少了哪一样都不开心,恨不能抱个花圈回家。  当然,时间久了,小孩的兴致淡了,落满灰尘的纸花才会回到另一个世界的主人身边。  清明,馋虫起床,一直到第二年清明,年年如此循环,直到生命终结。看着满树杏花,那口酸水直冒到胃里。  杏子由绿到淡白,由淡白到黄,再到红,那是成熟的色彩;甜瓜,小麦,梨子,或淡黄,或粉白,都让人喜悦。也许是受这种情怀影响,我对白色情有独钟。喜欢白色的衣服,喜欢白色的食物,更喜欢肤色白的人。特别是白色连衣裙,白色的皮肤,白的让人喜欢的炫晕。  对于白色,我痴迷到了心爱的程度。  发果遇到肤色白皙的女孩,我会念念不忘好几天。心里想自己是否可以娶到一位这样的女孩为妻;如果遇到肤色如奶油般的男孩,我在想他们是吃什么东西长大的,竟然长的如此白嫩?好像《红楼梦》中宝玉见到王宝钏及秦钟后发的感慨:一半是惊讶,一半是忌妒。而后,结果是自形惭愧。  不过,虽喜欢白色,但对于服装,我是忌讳的。麦肤色,虽不是十分的黑,和白色的衣裳一配,活脱脱一个“包公”。对于在舞台上自信飞扬的黑人,我是打心眼里佩服。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得不到,那种心情,像足了鱼缸旁边的猫,心神俱伤。  白色,也许在大人眼中是恐怖的色系吧。家中有丧事,才见白色孝服穿起,不然,穿出来会遭人痛骂。不过,有一件事例外,六一儿童节,全部统一的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十足的过瘾。  大人不这么看。清明,正是青黄不接时分,贫困人家,和圈里养的牛羊一样,加青裹肚。大人小语出惊人,拎着篮子去田地里或是山上,或挖或采,野菜一篮篮回家,变着花样吃,或蒸蒸煮,都是可口的味儿。当然,也有晒干了冬天备用的,白色,就是那太阳色,天一黑一亮,人一饱一饿,饥饿让人日子过的忧愁。别的不说,就是看着一家老小那白乎乎的脸上没有血色,心也冰凉冰凉的。  往事如血液般,瞬间流向全身,爱恨交加。漫步于蒙蒙细雨中,漫步于岁月的记忆,漫步于漫漫人生路。

19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民俗论文800字

    《清明时节情最浓》文/张西宏(更多小说请百度作者)  等待了一冬的人们,在微风细雨中,体会春的生命力,唤醒心底久违的情意。  桃红柳绿梨花白,总抵不过向阳处的苜

    冷暖自知66暖暖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800字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

    郑小包允在 1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论文800字

    厉害800个字。一天到晚好词和好句多一点就就更好了。

    宾格砖家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论文800字

    33333333333

    qq1138566105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中国民俗论文2000字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文化与生活特性的词语概括,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文化人出于各自的语境,对“风俗”进行着不断地解释与评论。在社会变革期,“风俗”尤其成为人

    风中传音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