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7

秀之美--艳梅
首页 > 论文问答 > 西藏研究期刊2004年第四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美吻臭臭

已采纳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3, Number2-June, 42、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81 评论

miumiu大酱

苏辙佚文二篇:《诗说》、《春秋说》辑考,《文学遗产》2004年一期。敦煌遗书伯3382号《孝经注》作者雏议,《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一代文献巨编,百世学术典范,《文学遗产》2007年第二期。李白生卒史料新证,《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三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6年第四期全文转载。晚清“蜀学”的地位与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论宋代的《古文孝经》学,《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谈谈《儒藏》编纂的分类问题,《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四期。试论《儒藏》“史部”的分类体系,《史学集刊》2005年第四期。再论李白的生卒年问题,《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五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辑2006年第一期。《儒藏》笔谈,《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苏氏易传》特色小议,《大易集奥》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孝经》名义考―兼论《孝经》的成书时代,《西华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儒藏》总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论《儒藏》“论部”的基本类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1期。《〈儒藏〉:中华学人的神圣使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孔子儒学与现代中国大学》,《中国文化报》2006年11,25。谁是《中华儒藏》编纂一人-湖湘学人孙羽初,《儒藏论坛》第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谈谈《孝经》的现代价值,《寻根》2006年第4期。《苏辙<诗集传>新探》序,《诗集传新探》卷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儒藏》“史部”分序,《儒藏论坛》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儒藏》“孔孟史志”、“儒林碑传”、“历代学案”三序,《儒藏论坛》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宋代《古文孝经》的流传与研究述评,《宋代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6。《宋集珍本丛刊》总序,《宋集珍本丛刊》第1、108册卷首,北京:线装书局,2004。《宋集珍本丛刊》跋,《宋集珍本丛刊》第108册卷末,北京:线装书局,2004。《儒藏》“史部”编纂的基本构想,《儒学与当代社会》中册,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儒藏》“论部”编纂的基本构想,《儒教儒学儒商对人类的贡献》,香港:孔教学院出版,2006。“王弼传郑学”驳议 《史学集刊》 2001年第3期。《易》墨“义利观”比较研究,《周易研究》1996年第2期。《周易》、金文“孝享”释义,《周易研究》2002年4期。试论宋人恢复《古周易》的重要意义,《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苏轼《东坡书传》述略,《四川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苏轼《论语说》辑补,《四川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苏轼《书传》叙录,《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苏轼《论语说》流传存佚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论日本传《古文孝经》决非自我国隋唐时期传入,《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试论大足石刻《古文孝经》的重要价值,《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青城论道 古堰颂德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今传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合编之时代与编者考,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2、3。宋代“古易五家”恢复《古周易》的重要成就,《大易集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今传《古文孝经指解》并非原本考,《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第2期。《续修四库全书》收“汉孔安国注”《古文孝经》辨误,《李衡眉先生纪念文集》泰山出版社2002。《孝经》释名,《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苏氏易传研究》序,巴蜀书社2002。从先秦早期文献看“孝”字之本义,《中华孝道文化》巴蜀书社2001。大足范祖禹书《古文孝经》校正,《宋代文化研究》第11辑,线装书局2002。司马光指解本《古文孝经》的源流和演变,《烟台师院学报》2003年第1期。敦煌遗书“唐封国写本”并非《古文孝经》祖本考,《遯亨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巴蜀德孝传统与《古文孝经》之学述论,《儒家德治思想探讨》线装书局2003。宋邢昺“《孝经》章题”始于玄宗说驳议,《宋代文化研究》第12辑 线装书局2003。《孝经》名义考―兼论《孝经》的成书时代,《西华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三苏后代补考,《宋代文化研究》第7辑 巴蜀书社1998。宋人“王弼传郑学”说辨正,《宋代文化研究》第8辑 巴蜀书社1999。“推明上古之绝学”的《东坡书传》,《宋代文化研究》第9辑 巴蜀书社2000。《三苏全书》叙录,《宋代文化研究》第10辑,线装书局2001。《毗陵苏氏宗谱》宋代部分事迹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11辑 线装书局2002。苏过年谱(修订本 15万字),《宋人年谱丛刊》第6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苏籀年谱(修订本 5万字),《宋人年谱丛刊》第7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马廷鸾、马端临父子合谱(修订本 2万字),《宋人年谱丛刊》第12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骊戎考,《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15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儒家儒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儒家德治思想探讨》线装书局2003。《金景芳学案》序,《金景芳学案》上册 线装书局2003。谢无量先生传略,《金景芳学案》上册 线装书局2003。《易学集成》序,《易学集成》第一册卷首,四川大学出版,1999。

240 评论

自飘自落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94 评论

相关问答

  • 西藏研究期刊2004年第四期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

    Charleswpf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当代期刊2004年第4期

    学术论文:2 《以立体化运营模式在多元竞争中突围——从〈居周刊〉看专业杂志生存之道》,载《新闻记者》(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11期,后由中国人民大学报

    Rainbow蓓 2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广西铁道期刊2004年

    1951年8月1日“铁道部人民铁道出版社”成立。当月出版第一部图书——《如何改善流动资金的运用》。1952年4月扩充出版机构。设立编辑部、出版部、办公室、会计组

    花花的老妈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第四纪研究期刊2003年第23卷第2期

    陈骏 教授,南京大学校长。  1954年11月生,江苏扬州人,1973年参加工作,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南京大学获矿床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

    冬眠的羽毛 2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当代期刊2004年第4期邮票

    普通邮票,低面值的,1元左右就能买到

    疯哥觅食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