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1

维基先生Wiki
首页 > 论文问答 > 财政学税收论文3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哈哈2974

已采纳
论法治与依法行政论法治与依法行政体现了与时俱进,承前启后和开拓进取的理论品格,渗透着注重世情,注重国情,注重党情,注重民情,紧扣时代脉搏的求实精神;通篇闪烁着顺应时代,顺应时势,顺应民意,注重民本,注重现实、注重生活的理性光辉,无疑是领导和指引中国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分,为我国在今政水平,提升党的领导艺术,加设进程,为实现础,勾勒出了民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提,同时也是法制建设和法制健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主的思想,充分抒发人民的愿望、意志和要求,充分发挥人民富、勇于创新的聪明才智,才能丰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巩固和壮大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序,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党的主张,政府的行政,宪法与法律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相吻合。也只有这样方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之基,扩大力量之源,改善执政水平,提升执政艺术,同时也为党领导的政府依法中既宏观、又微观,既综合又具体,既概括又可操作的科学规划,值得民民主为己任,历来以重视和积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坚证,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一)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政治参与,保证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员的结构,特别是来源的代表性,知识结构的现代性,人员素作,防止立法腐败,防止名为.依法立法,确保立法工作的透明-遍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并造成’公开行政权力的真空,出现政策、‘行政命令胜过法律、法规的现象,.府依法行政,更不用说其他依法。(二)依法决策。决策程序的.决策有利于实现科学决策,科学决·分割、区域分割,实现决策权与实‘施和监督相分离,充分发挥社会公·制度,实行决策的依法性,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部门化、个’主化、专家化、程序化的依法决策,(三)依法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全局性作用。要做到依‘法执政,关键是执政党要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组织上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进行思想宣传,发.宪法和法律的模范作用;基础是党‘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构和工作机制,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并使这种关系依法界定,使之规(四)依法行政。在今后一个和战略规划,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好各项应对入世的工作,最关键的一环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实现依法行政。为做好依法行政的工作,还必须重性工作,如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展的体制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弊端都要坚决革除”的要求,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按照精简、统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加大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能按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事业部门,如文化和教育单位,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改(五)依法用权。任何党政机有的权力,也不可自己派生权力,更不可能出现“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是裁判员,又是监督人”人民赋予、委托的,所以就必须建机制,从决策、执行和裁判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依法配置和监督,民谋利益,为社会提供最优的公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用权,并尽快走向社会主义配置权力资源,有效制约权力应用,必须在制度建设方面加以完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定程序;二是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比较完善的巡视制度;三是大力发挥能部门的作用;四是实行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和民主评议制度;五是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确保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的透明度;六是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社会舆论的道德监要通过依法立法,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用权的法治建设,实现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国家,还应在依法司家安全等方面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做好相应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在民为因果的状况下,形成相互补充、良好关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新环境、新形势,加快全 请采纳
232 评论

小珠珠123999

1990,《税收支出简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税收支出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财政赤字经济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现代西方财政政策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当代西方税收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税收与经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比较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公司税制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财政政策导论》,(台湾)五南出版公司1999,《财政理论与政策:当前若干重大问题探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公共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世界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科教兴国的财政政策选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定位》(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优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译著:1996,《税收归宿── 一般均衡方法》(凯乐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资本所得课税与资源配置》(斯恩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寻求发展的税收》(小刘易斯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杰克逊主编),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格雷纳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003,2007,《社会问题经济学》(夏普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经济政策原理》(阿克塞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美国税制改革的经济影响》(艾伦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005,2007,《经济学》(斯罗曼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公共部门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世界宏观经济学》(弗兰克尔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货币经济学》(汉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财政学》(罗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宏观经济学》(威廉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政治经济学百科全书》(奥哈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家级教材2002,《财政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财政理论与政策》(教育部研究生推荐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公共经济学》(普通高教“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1983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主要论文有:1986,《试论我国税制的目标模式问题》,《财经问题研究》第4期1988,《无偿性仍是社会主义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财经问题研究》第1期1988,《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制的问题及其改革》,《外国经济管理》第2期1988,《关于外部冲击的财政对策思考》,《经济纵横》第11期1989,《附加福利及其课税》,《财政研究》第1期1989,《税收支出及其控制》,《外国经济管理》第4期1989,《日本财政投融资制度初探》,《现代日本经济》第6期1990,《卡尔多经济增长模型述评》,《财经问题研究》第2期1990,《日本的预算制度初探》,《现代日本经济》第4期1991,《论税收支出的特性》,《财经问题研究》第2期1991,《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分析》,《当代经济科学》第5期1992,《污染课税问题初探》,《当代经济科学》第5期1992,《试论财政不平衡的客观性》,《财政研究》第9期1993,《排挤效应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第2期1993,《论间接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财经问题研究》第5期1993,《财政赤字学说述评》,《经济学动态》第8期199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制改革》,《财贸经济》第10期1993,《论财政赤字对资本形成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1期1994,《实现最优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论》,《财政研究》第4期1994,《减税、搞活国有企业与提高财政收入比重》,《财经问题研究》第6 期1994,《论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0期1994,《论税收与收入分配公平》,《财经问题研究》第12期1995,《最适课税论:所得课税与商品课税的比较》,《财经问题研究》第7期1995,《最适所得课税》,《财经问题研究》第8期1996,《论公债对总需求的影响》,《财政研究》第4期1997,《论公债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贸经济》第2期1997,《最适商品课税》,《财经问题研究》第6期1997, China:Tax Sharing Reform and Its Impacts,Asia-Pacific Tax Bulletin(IBFD),N1998,《李嘉图对等定理的分析》,《财政研究》第5期1998,《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财贸经济》第11期1998,《公共财政论质疑》,《财政研究》第11期1998,《论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财贸经济》第12期1999,《论我国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财贸经济》第6期1999,《政府储蓄的经济分析》,《管理世界》第6期1999,《促进经济稳定与长期增长的财政政策》,《财政研究》第8期1999,《公共财政论再质疑》,《财政研究》第12期2000,《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贸经济》第3期2000,《现行税制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税务研究》第10期2000,《论公债管理政策》,《财贸经济》第12期2001,《世界性税制改革的现实思路》(上、下),《涉外税务》第2、3期2001,《最适课税理论及对我国税制建设的启示》,《财政研究》第5期2002,《中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与作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2期2002,《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研究》,《税务研究》第3期2002,《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深层次思考》,《税务研究》第10期2003,《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吗?》,《财贸经济》第8期2003,《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实证分析:协整方法》,《财政研究》第9期2003,《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1期2004,《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经济研究》第5期2004,《中国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的估算》,《财贸经济》第6期2004,《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管理世界》第7期2004,《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财政研究》第8期2004,《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增长的影响》,《涉外税务》第9期2004,《十年来税制运行的基本特征分析》,《税务研究》第11期2005,《论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2005,《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财贸经济》第4期2005,《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世界经济》第5期2005,《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估算:1979-2004》,《经济研究》第6期2005,《积极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的影响》,《中国软科学》第7期2005,《中国省份经济周期的动态因素分析》,《管理世界》第11期2006,《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因素贡献分析》,《财贸经济》第2期2006,《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2006,《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管理世界》第5期2006,《稳健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及其可持续性》,《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2006,《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分析》,《经济研究》第7期2006,《资本性支出分权、公共资本投资构成与经济增长》(第二作者),《经济研究》第12期2007,《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及捌点识别分析》,《财贸经济》第6期2007,《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情势转换视角》,《管理世界》第5期2007,《中国传统文化信念、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经济研究》第8期2007,《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第三作者),《经济研究》第11期,《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世界经济》第9期 2008,《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地区增长效应》(第二作者),《经济研究》第6期2009,《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经济研究》第10期2009,《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管理世界》第10期2009,《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第12期2010,《财政分权、政府组织结构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经济研究》第11期2010,《市场权力、财政支出结构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第二作者),《经济研究》第4期2010,《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效应与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财贸经济》第11期2011,《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2011,《论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研究》第6期2011,《财政规则、经济增长与政府债务规模》,《世界经济》第1期2011,《传统文化信念、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第8期2011,《财政分权、政府治理结构和县级地方政府财政解困》,《管理世界》第1期2011,Mix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Rules and inflation Dynamics in China,Journal of China & World Economy, V N 47-66 2012,《论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第12期2012,《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的测算》,《经济研究》第10期2012,《地方政府投资竞争与经济周期波动》,《世界经济》第5期2012,《财政支出类型、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世界经济》第11期2012,《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特征及其制度根源》,《管理世界》第2期2012,《有关税收公平收入分配的几个深层次问题》,《财贸经济》第8期 1994,《财政赤字经济分析》,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实现最优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论》,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5,《当代西方税收学》,国家税务总局第一届税收类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998,《税收与经济发展》,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8,《论公债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公共经济学大辞典》,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财政理论与政策》,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8,《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论文奖2012,《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优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成果文库》2012,《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中国财政学会第五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

114 评论

功夫肥豬

近年来财政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由于中国转型期财政支付改革成本不断增加,支持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以及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因而伴随积极财政政策而来的公共风险也在加大,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增长很快。 由此可见,积极财政政策已完成其历史使命,财政政策的调整、转型势在必行。 2、可行性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它的可行性。表现在: (1)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带动了投资、信贷增长偏快,结构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势必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发展,如果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而且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对此,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不合时宜,应当适时转向。 (2)从规避风险的迫切性看,也需要加快调整现行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主要是通过政府大量发行国债进行基础建设投资而实现的,一方面使得经济的增长过份依赖于国债的发行,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债的规模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仅长期建设国债累计额就达到了9100亿元之巨,而且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经济中积累了大量的或有负债,增加了财政运行的压力。 (3)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使得我国经济已基本上走出通货紧缩期,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期,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上已有大量的资金在涌动,人们的投资意识在逐渐增强,足以缓和由于政府减少投资而带来的对经济的波动。 3、目标 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其目标的确定必须服务服从于国民经济宏观的总体要求。稳健的财政政策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和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趋势的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因此,稳健的财政政策必将有助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4、主要内容 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控制赤字、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 (1)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但又不明显缩小,松紧适度,重在传递调控导向信号,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紧缩趋势的重新出现,体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 (2)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资金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规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公平和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3))调整结构,就是在对总量不做大的调整和压缩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等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 (4)增收节支,一方面,在总体不增税负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通过严格依法征税,堵塞各种漏洞,把该收的收上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应收尽收本身就是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特别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体现配合宏观调控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总之,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中央确定了财政政策的取向,做出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以代替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符合现实的科学选择。   三、展望  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仍将处在高位运行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不宜实施以扩张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但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解决,特别是加快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技、消费服务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政策力度,尤其是财政面临支持各项改革、支付改革成本的压力较大。因此,也不宜实施全面紧缩的财政政策。因而“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前期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应用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公共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制度。 2、运用税收手段对企业科技创新、环保、循环经济等项目加大税收扶植力度;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低层次重复建设等项目的企业进行重税。 3、放开针对限制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行高科技、环保、旅游等的投资。 4、及时推出物业税、加大地方政府的经济实用房的规模,切实控制房地产的投机,减轻居民的支出压力,稳定社会,提高其他领域的消费。 5、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稳定粮食最低收购政策、坚决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继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6、转变城市居民就业观念、通过培训、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引导民资、吸引外资投资实业,努力降低失业人口率,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海涛,冯海燕积极到稳健财政策的转型分析中国林业企业,2005,72(5):37-39    2、金人庆关于财政政策的几个问题维普资讯http// ,2-12    3、苏明,陈少强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及趋势上海经济研究,2005,9:15-20    4、曹紫辉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及实施的相应措施集团经济研究,2005,177:98    5.陈爱东 制度变迁中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及对稳健性财政政策的建议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37-4

347 评论

相关问答

  • 财政税收论文3000字

    初中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因此我们用多事写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两三事,如若超过四五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让人生厌了,因为写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笔带过

    女儿我爱你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财政学税收论文3000字

    近年来财政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由于中国转型期财政支付改革成本不断增加,支持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以及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因而伴随积极财政政策而来的公共风险也在

    无敌小肉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财政与税收论文3000字

    初中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因此我们用多事写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两三事,如若超过四五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让人生厌了,因为写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笔带过

    queenielove多儿 1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财政与税收论文2000字

    实现我国税收制度绿色化的政策建议  一、开征系列环境税  我国在环保方面采取的税收措施很少,生态税收严重滞后于环境和资源保护对税收提出的要求。严格地讲,我国目前

    独孤道兵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财政税收论文

    税收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税收,是支撑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经济支柱。按时交税,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义务。纳税光荣,逃税可耻。自从新中国成立

    陌茉默墨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