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9

爷很忙2
首页 > 论文问答 > 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文献综述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辉帅LED照明

已采纳
去中国知网,维普这些网站一搜一堆的
121 评论

嗷哟嗷哟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的影响问题日益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是继旅游的经济影响之后又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研究初期,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旅游开发对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引起了文化的变迁,许多学者为此痛心疾首,将旅游称为21世纪的“新殖民主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从而对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必然带来当地社区社会文化的变化,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变化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开始着手撰写这篇毕业论文。 本文从文献综述开始,揭示了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资料搜集、问卷设计、问卷发放与当面访谈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针对云南省的典型村落之一——仙人洞村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旅游开发会对当地社区的社会文化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伴随着其他因素如媒介宣传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人们外出务工的增多等共同出现的。但为了讨论的方便,本文未考虑其他因素对社区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将旅游这一影响因素与其他影响因素相剥离,单独讨论旅游开发对社区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了旅游开发后对当地社区社会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当地的文化今后可能会带来哪些变迁,并对许多学者所提出的“旅游开发会导致社区与旅游之间的冲突”这一论断提出了质疑,通过实例论证了这一现象在中国不会发生。 全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缘起与意义,说明了作者选择该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原因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综述,重点指出目前我国有关旅游对社区社会文化影响这一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三部分,总结了与本文相关的重点概念和基础理论,并以此为依据立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部分,分析了本研究中选定的调查村落——仙人洞村的区域背景,并介绍了该村落的基本情况,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第五部分,针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重点讨论旅游开发对社区社会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并就“旅游开发是否会导致社区与旅游的冲突”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第六部分,理论上的总结及对策研究。通过上文案例研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并针对仙人洞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最后,指出本文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307 评论

别惹阿玉

一、旅游业对接待地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 近年来,旅游业促进了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步伐,丽江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是举世闻名,成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旅游点之一。但旅游业对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一)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随着成千上万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入,带来了多方面的尤其是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得到复苏,并已融入旅游市场,得到了重构和新生。例如:许多人文景观得以修复;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的保护被提到了法制化的高度;东巴造纸技术被恢复;打铜、打银、制陶等传统手工业获得新生;民间的传统饮食凉粉、发糖、粑粑、酥油茶等都成了颇受游客喜爱的风味食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巴文化,作为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涵盖了纳西族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但随着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急剧变迁,自20世纪50年代后东巴文化便逐渐陷入全面衰落以至消亡的深重危机之中。直到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形势的日趋好转,尤其是当地旅游的开发,给东巴文化的恢复带来了契机。原本仅限于学术界研究而被人们视为神秘深奥的东巴文化,现已飞速步入市场,成为当地一道最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发展为推动丽江旅游大潮的主要文化因素。 (二)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当地居民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自己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消除了过去面对所谓主流文化的文化自卑感,越来越倍加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由衷地产生了维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传统文化正以各种方式得以保护和传承。如丽江的地方政府、民众、企业通过旅游增加了收入,又把一部分旅游收入返还于古城修复、文化保护和抢救、整理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还有在纳西族知识精英大力呼吁和倡导下,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为东巴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建立的学校。如纳西族知名学者郭大烈先生在黄山镇宏文村开办的“东巴文化传习院”、和力民先生在金山乡组织的“纳西文化研习馆”以及东巴文化博物馆和东巴文化学校等等。1999年、2001年又先后成功举办了99中国丽江国际文化艺术节和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旅游节,更使东巴文化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重新焕发璀璨的光芒。 二、旅游业对传统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两重性一样。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旅游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较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更加深入,进而将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受到我们的更多关注。 (一)传统民族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在异质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风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衣着、建筑及生活方式到语言文字等都与外来者日益趋同,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冲淡、同化甚至被扭曲而变形”。 [1]如作为一种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民族语言。由于旅游所引发或加速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其功能在不断地被减弱,并逐渐走向消亡。与10年前相比,现在丽江城区和坝区,讲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从小就教小孩学说汉语已成为风气。约70%的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已不再说纳西语。在街头巷尾或公共车上,随处可听见父母之间讲纳西语,而父母同子女之间却讲汉语的怪现象。如今,讲纳西语已不是“纳西族”的识别标志,而成了“农村人”的一个识别标志,就是在那些会讲纳西语的青年人中,大量的纳西语词汇也正在消失,故而出现了“用母语能妙语连珠地向后代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智慧的祖父母一辈,现在只能与仅会讲汉语的孙辈结结巴巴对话的况”。 [2]旅游的开发使大批游客持续不断地长期涌入,每个游客所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旅游目的地民族——纳西族人来说,每天都在接待游客。因此,这种接触与冲击是持久的。“一般而言,来自文化强势地区的旅游者对相对处于文化弱势地区的接待地居民会起一种示范效应,其所带来的思想及文化由于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争先效仿的对象。而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在改变了他们的日常行为及价值观,从最初仅在装束打扮及娱乐方式上的盲目模仿,发展到后来的刻意追求,并开始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到厌倦,以至发展到最终的完全抛弃”。 [3]如世居云南省宁蒗县的摩梭人,是当地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其独特的摩梭文化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随着旅游的开发,古老平静的摩梭社会也发生了震荡,汉化现象逐渐严重。他们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穿着轻便灵巧的汉族服装,操着普通话,古朴苍劲的摩梭民谣与现代流行的汉族歌曲同时回荡在泸沽湖上。母系制的婚姻家庭也遭到冲击,外出打工的人愿意在外安家,摩梭少女也愿意嫁出村寨。诸如此类的例子还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旅游接待地中,建筑、服饰、语言、饮食、节日甚至风俗习惯等汉化现象日益严重,“令人直把边寨当杭州”。 (二)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游市场上,因片面追求旅游效益,而不顾当地社会人文资源的特性,进行完全趋从于旅游者口味的运作,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族文化,将其传统的舞台艺术化、商品化是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虽然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能有效刺激游客,使之产生旅游消费的作用。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日益商品化。大多数旅游者对接待地发生兴趣往往不是真正的关注那种文化的价值,而是受猎奇心理驱使。对游客来讲,有新鲜感的、令人称奇的、来之不易的、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也就是他想要的。他趋近什么,购买什么,就在它们中间选择。“接待地内但凡一切能吸引游客的事与物均被标上价格‘待价而沽’,传统文化也仅仅只是简单地为经济服务,而真正的内涵却常常被人为地肢解、阉割甚至伪造或假冒,原有的文化价值完全被商业价值所取代,出现了一个个专为迎合旅游者而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所谓‘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礼俗’等,原本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及场合,并按传统的内容和方式才能举行的各种礼仪、礼俗,屡屡应邀打破规矩而频频登台亮相,一切都变得那么有模有样,气氛热烈甚至场面壮观,但从实质而言已毫无特殊意义与价值。仅仅只是一种舞台化、程式化、商业化的表演而已”。如放河灯本是纳西族人民祭奠亡灵的一种民俗形式。现在已被改造成许愿寄托美好祝福的游戏,天天给经营者带来财富。从表面上看,接待地传统文化依然存在,至少在外部形式上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其存在的目的与过去已有了根本的区别。 就拿纳西族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典型代表东巴文化的复兴来说,已经不是也不可能是“原汁原味”的东巴文化的恢复。昔日的以东巴教为重要载体的东巴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纳西族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构筑着纳西族的精神世界,是纳西族神圣的灵魂所在。而现在的东巴文化的复兴,已不再是为了满足纳西族精神生活的需求,面向的是形形色色的国内外游客,而游客并不信仰东巴教,只是想了解东巴教,甚至有的游客只是出于好奇的心理。于是就缺少了那种宗教信仰赖以存在的至关重要的情感基础。所以“东巴文化的复兴,其实质只是一种文化产业的兴起”。东巴文字被誉为“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极富装饰性,所以许多人把东巴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山里的农民伐木做成木盘,卖给城里的匠铺,工匠再把成品批发给商贩。木盘上所雕刻或绘制的蛙神、鹰神以及东巴文字,在传统社会都被视为神圣的信仰对象,如今却被排成行地悬挂在古城的大小店铺中,等待着游客们购买。由于缺乏对文化产品的权威认证机构,街头卖得红火的各种东巴文化衫,壁挂等饰物谬误百出,甚至连店主都不知所云。这样不仅造成众多游客上当不说,还直接导致东巴文化的肤浅化、庸俗化,从而给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三)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以丽江古城为例) 举世闻名的古城承载着丽江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纳西人民智慧的象征。但在旅游浪潮的冲击下,古城不得不迎合游客的需要,变得日趋商品化。丽江古城仅仅8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竟然囤聚了1600多户商家。门市林立、人声嘈杂,破坏了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而且70%以上的店铺或客栈,都被外地生意人租赁经营。尽管外来人员的涌入给丽江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古城那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些身着纳西族服装的外地商客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吆喝着,竞相招揽游客,毫无民族特色的外来商品则摆满了古城街巷。古城居民祥和恬静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而导致原住居民不愿在古城内生活,带着留恋与无奈迁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 利益的冲突,生活和需求空间的被掠夺,纳西人生活的家园悄然在置换。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文化主体的转移和失落,丽江古城就完全失掉遗产申报时的文化优势。丽江古城可以另辟新址按原来的模样复制和建设,但缺少纳西人这一道风景线,无形的传统文化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并不可再生。离乡数载归来的游子在惊叹古城的繁荣时,也感觉少了些什么,一样的五彩石板小巷,一样的小桥流水,却再难寻回儿时记忆中的古城。一个不是旅游区,而是家园的地方。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走在复制的古城街道上,身着纳西族服饰,操着各地口音的人们。让我们看到的将会是一幅与真实纳西生活无关的经过包装和处理怪异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纳西学者杨福泉指出:‘古城的灵魂,不在小桥,不在流水,而在人家,以及存在于这一民族的文化’”。 (四)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甚至遗失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虽然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很大,但各民族仍有共同的价值观。如热情好客、淳朴善良、重义轻利等。但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游客的大量涌入,有意无意地带来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引起了以往相对封闭的接待地居民价值观念上的急剧变化。其中也有进步的积极因素,但也引起了当地居民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甚至遗失,从而导致一些诸如传统失落,道德失范的现象发生。极大的损害了接待地原本良好规范的旅游氛围,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丽江人把水视做生命,爱护水、珍惜水、保护水、合理利用水。上游的水烧茶煮饭,中游的水淘米洗菜,下游的水搓衣洗脚是不成文的规矩。不准往河里丢杂物,倒脏水,不准在上游洗衣服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些爱河护水的公约不知沿袭了多少年。可是随着丽江声名大振,大量人流的进入,也带来了陋习。往河里扔垃圾,倒脏水、吐痰等现象随处可见。丽江上了年纪的居民痛心的说“过去我们可以从河里取水喝,现在不行了,明天怎么样?更不敢想象。” 在商品交易方面,纳西人民一贯注重坦诚无欺,公平交易的伦理道德,可是在游客蜂拥而入购买旅游产品的刺激及外地商人经营方式的诱导下,有些纳西居民开始背离本民族的道德规范,将伪劣工艺品高价出售给游客,牟取暴利甚至出现了坑蒙拐,强买强卖等事件。这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损害了当地的名声,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有的外地商户制作劣质的丽江粑粑,使得游客以为丽江粑粑就只有这样的水平,严重影响了纳西族的名声和古城的形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赌博、色情等违背传统文化观念,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非法招揽活动,大大恶化了当地的社会风气,使各种犯罪率有所上升,进而严重影响了接待地社会秩序的安定。 纳西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可是随着旅游的开发,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妨碍和干扰,使其产生排外情绪。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从起初的友好热情转为不满甚至怨恨,他们在心里竖起了一道墙,把自己和游客隔开。三年前的游客可以任意走进古城的任何一座小院子,欣赏主人的园艺,跟主人攀谈,而现在居民对这样的交往已经不感兴趣,很多人家为了安全和不被打扰的需要,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白天不关门的习惯,用禁闭的大门把自己和外界隔开。 (五)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 纳西族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据云南省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纳西族文盲、半文盲41%,低于汉族7%。纳西族是每万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高于汉族的5个民族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教育的进步并没有成正比,现实是纳西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而相对降低了,表现在初高中学生辍学情况较严重。与前几年由于收入低,不能负担教育费用或家庭劳动力不足所致的失学不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业机会的增多。因为旅游经济所创造的服务性就业岗位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不受更高的教育也能很容易地找到打工的机会,致使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及支持程度削弱,学生厌学后即弃学,或完成一阶段的学业后不再升学,或干脆弃学打工。据笔者在丽江白沙乡了解的情况,近几年小学、初中、高中第一次升学失败后再次应考的人大大减少,大都能直接就业。从岗位来看,集中于旅游景区的打跳队,餐馆、酒店的服务员等,其中女性占大多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将不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保护传统文化的对策及思考 传统文化是促进丽江旅游发展的催化剂,纳西族的人文精神是吸引全球目光的亮点。丽江保存了完整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世界级的人类文化财富。文化资源是丽江最大的优势资源,丽江最大优势也就是文化优势,如果丧失了这一点,丽江旅游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将会名不副实。因此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一)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纳西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保护传统文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是加强民族传统教育,增强纳西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纳西人民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使传统与现代整合,怎样才能使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发展和传承。但只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必须唤醒纳西人民的保护意识。首先,在各机关单位、农村和学校加强民族传统教育,培养纳西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加强农村学校的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更加丰富自己的母语词汇,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三是通过社区的教育,鼓励家长主动承担起向子女传承文化的责任,鼓励人们以讲纳西话为荣,以维护传统文化为己任。四是通过有关部门开发和规范民族传统节日和服饰、歌舞、饮食等,使纳西族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二)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严控无度的文化开发 旅游业波及的地区,作为旅游资源的地方文化不可避免地要被商品化。虽然丽江依托文化创出了品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引来了更多的外来开发商打文化的主意,使当地文化商品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文化也就被大量的涂改,变得面目全非。作为纳西人,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开发商以优势文化的习惯整理、加工、包装民族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舞台艺术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这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掠夺式开发,已成了一种假造的民族文化,从而破坏了民族文化的变迁轨道,极不利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化开发必须严格控制,有关部门应该作好以下工作:一要规范旅游市场,坚决杜绝短期行为的所谓“文化”开发。二要正确引导,让当地人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旅游之中,自觉担当起维护传统的使者。三是继续发挥好民族研究专家和学者的作用,为政府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献言献策。 (三)保护古城,保护古城的人文景观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传统聚居地,是纳西族传统文化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载体。数百年来,纳西人世世代代在此居住,享受着宁静安详的生活。这座“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是由世代以古城为家的居民们创造出来的,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构成了独树一帜的“活”的古城文化。因此保护古城文化最重要的是留住当地的土著居民。之前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都是较有效的,但这项工作必须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动员社区参与,把社区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将社区的环境、社会和文化背景都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之中,使旅游发展的整体目标和重点与本地居民的目标和重点相互协调一致,正确引导当地居民在依靠旅游获得利益的同时,自觉维护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主动参与到维护传统的行列中。二要关注古城居民的生活状况,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果对古城居民的要求和困难视而不见,让大多数居民眼睁睁看着旅游经济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自己不能从中受益,反而还要忍受由于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承担旅游发展的各项成本(包括环境、社会成本等)。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抵制、消极和敌对情绪。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愿望、要求、态度、看法和权利,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尊重当地的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通过运用当地的知识,吸纳当地的做法,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与民俗旅游开发相结合,使推出的旅游活动能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同与支持。不断地征询并采纳当地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使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居民都能从旅游收入中体现出在古城居住的优越性,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人,而非旁观者或受害者。三要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商品经济意识,逐步增强他们适应市场和保护自己文化的能力。 (四)宏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传统道德教育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使纳西族传统道德伦理体系受到了强烈冲击,导致一些诸如传统道德失落、秩序失控的现象发生,给人一种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消极印象,极大地损害了丽江原本良好规范的旅游氛围,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大力发扬民族精神,使纳西族传统道德得以恢复,使纳西族的优良传统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在弱小民族面临强大主流文化进入而处于困惑时,宏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应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用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纳西人的形象。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同时也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了信仰危机、道德危机、情感危机、家庭危机。纳西社会却是一个重视情感生活的社会,老人受到爱戴,亲情与友情是维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手段,它营造的温情笼罩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使他们从生活中找到幸福。人伦与亲情是人类存在的精神支柱,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人类永远的精神财富,而纳西文化却恰巧具备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品质,是对现代文明的重要补偿。因此,发扬民族精神并不是回头路,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将会有利于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重视教育,不断提高纳西族的整体素质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古以来,纳西人民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的杰出人物和“天雨流芳”的牌坊,给我们留下的不是吃祖宗饭,走回头路,而是一种警示和激励。在所谓纳西族先进、文明的赞誉声中,我们应该多关注农村教育,重视各中学的辍学现象。一是进行升学教育,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二是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档次,提高用人的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长效投资与现实经济利益的认识。

117 评论

纳殇誰鯟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的影响问题日益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是继旅游的经济影响之后又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研究初期,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旅游开发对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引起了文化的变迁,许多学者为此痛心疾首,将旅游称为21世纪的“新殖民主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从而对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必然带来当地社区社会文化的变化,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变化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开始着手撰写这篇毕业论文。 本文从文献综述开始,揭示了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资料搜集、问卷设计、问卷发放与当面访谈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针对云南省的典型村落之一——仙人洞村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旅游开发会对当地社区的社会文化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伴随着其他因素如媒介宣传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人们外出务工的增多等共同出现的。但为了讨论的方便,本文未考虑其他因素对社区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将旅游这一影响因素与其他影响因素相剥离,单独讨论旅游开发对社区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了旅游开发后对当地社区社会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当地的文化今后可能会带来哪些变迁,并对许多学者所提出的“旅游开发会导致社区与旅游之间的冲突”这一论断提出了质疑,通过实例论证了这一现象在中国不会发生。 全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缘起与意义,说明了作者选择该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原因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综述,重点指出目前我国有关旅游对社区社会文化影响这一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三部分,总结了与本文相关的重点概念和基础理论,并以此为依据立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部分,分析了本研究中选定的调查村落——仙人洞村的区域背景,并介绍了该村落的基本情况,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第五部分,针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重点讨论旅游开发对社区社会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并就“旅游开发是否会导致社区与旅游的冲突”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第六部分,理论上的总结及对策研究。通过上文案例研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并针对仙人洞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最后,指出本文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152 评论

相关问答

  • 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文献综述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的影响问题日益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是继旅游的经济影响之后又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研究初期,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认

    好多好多猪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

    [1] 王琳 从旅游产品的特点看青岛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1) [2] 孙梅 奥帆基地:青岛旅游新坐标[J] 招商周

    美味童鞋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文化旅游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

    俺是陆军PLA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旅游文化文献综述

    同学 你是天府的吧

    贝克街流浪猫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世界旅游旅行大会(WTTC)是全球旅游业的商业领袖论坛组织,其成员包括全球旅游业中近百位最著名企业的总裁、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作为全球范围内代表世界旅游业界企业

    诗涵百草兔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