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2

治愈系小精灵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际比较文学杂志电子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透明的黑布

已采纳
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学理关系及其三种类型的意义  文学研究包含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两个方面,研究客体是指从事学术研究之学者所研究的对象,如中国文学与汉族文学等。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民族文学或两种国别文学之间的学理关系,或是介于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学理关系。  法国学者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是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美国学者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还包括文学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比较文学是超出一个特定国家界限之外的文学研究,一方面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信仰领域之间的种种关系,另一方面包括艺术(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学、宗教等等。”美国学者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不局限于事实联系,应该从美学与批评的高度对毫无历史关系的文学现象进行类型的平行比较研究,追问二元之间的美学价值关系。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在前苏联特定的学术语境下把比较文学释义为“历史一比较文艺学”,也认定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历史一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简而言之,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关系”,这一点在国际比较文学界已经得到了认同。  把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定义为是介于两种民族文学或两种国别文学之间的学理关系,或是介于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学理关系,这仅仅是向初涉比较文学者介绍关于比较文学研究客体之理论的第一步。下面还需要进一步介绍的是,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关系,还应该涵盖三种不同的类型: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理关系是依凭学派理论的不同而划定的。  所谓材料事实关系,指的是在文学交流的历史过程中,各个民族文学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结果是在它们各自的文学中,都可以找到种种外来的影响。比如,中国古代文学与日本古代文学,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与中国现代话剧,《圣经》与弥尔顿的《失乐园》等等之间,都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亲缘关系、因果联系之类外来影响的印记。早期的比较文学研究者用实证的方法,探微索隐,以实实在在、无可辩驳的事实,来分析和论证这种历史联系。例如,莱辛的《汉堡剧评》将伏尔泰的悲剧《墨洛珀》和意大利剧作家马菲的同名剧作比较,剖析了他们对希腊神话的彻底改造,从而指出了一出戏的来龙去脉,成为后来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探索渊源的最早范例。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作家所受的外来影响与各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把“精细和准确的考证”规定为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卡雷和基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明确地把比较文学视为文学史的一支,强调研究国际文化与精神的联系,研究不同作家和作品间的各种事实联系,探索文学的渊源、媒介、影响等。比较文学也因这类研究实绩而站稳了脚跟,得到学术界的首肯,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举例] 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文学,一方面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中外文明碰撞下的产物。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虽然也曾出现过魏晋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于中土文化的渗透和改造,但不可否认,外来文化真正对中国固有文化构成强烈震撼和冲击,并由此引发中国文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艰难蜕变的,却是20世纪头几十年里发生的事实。在这短短的数十年中,不仅西方的自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以历时态发生的各种文艺思潮以共时态的形式一起涌入中国,而且东方的日本、印度等国的文明也在中华大地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如此众多的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与中国的固有文明和当下现实相互交融与碰撞,其涉及范围之广,相互碰撞之激烈,以及延续时间之持久,不但为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所绝无仅有,即便是放眼整个世界文化史,这种情况也是不多见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在中国数千年文学发展史中只占有几十年的时间,但这几十年恰恰是中国文学置身于中外文明的撞击中,通过对众多外国文化筛选、吸收、容纳、改造,最终创造性地再造出中国崭新的现代文学传统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应该说,异域文化的渗入与影响是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显著标志。这一点已经为中国现代文学近半个世纪的发生发展历史所印证。  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进行历史实证研究呢?首先,我们必须重视搜集第一手的材料,从中探测到一个作家对另一个他所感兴趣的外国作家作了怎样的评述,其中又。含着怎样的理解或误解。其次,我们也不应忽视其他相关材料的价值,如作家对外国的印象记、日记、书信、口头材料乃至图片材料等。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必须从科学实证的角度出发,甄别、遴选材料,去芜存菁,去伪存真,从而将立论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有效地一开文学对话的历史维度。  所谓美学价值关系,指的是在各民族文学之间,有些文学现象并不存在历史实证关系,然而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又具有某些契合相通之处,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的文学审美特征。产生这些契合相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如前所述,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维•马•日尔蒙斯基指出,在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同一阶段上,会出现大量类似的文学现象。正如受到同一历史时代相类似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制约而使欧亚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关系出现过很多类似的特点一样,在意识形态——特别是文学艺术领域里,统一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不同民族问,尽管在缺乏直接联系或影响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些类似的文学现象,如各民族的英雄史诗:中世纪日耳曼语系和拉丁语系民族史诗,俄罗斯人的壮士歌,南斯拉夫人的英雄歌,以及突厥和蒙古语系的史诗创作等等的相似。当然,这些相似性特点又是伴随着各个民族、国家社会历史的差异而同中有异的。由于各民族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学传统的差异,各种思潮和流派在不同国度形成和延续的时间是不同的,并且形成不同的民族特色。比如,19世纪的现实主义在英国和法国表现得就比在德国更经典些、辉煌些。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本身内在的品质来认识。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思想感情的交流方式,正如高尔基所言的“文学是人学”。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心、文心又有契合相通之处。世界上的人虽然千差万别,但他们又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经历了大致相似的历史发展过程。近代以来,特别是到了现当代,各个民族、国家之间已经处于相互关系日益密切的状态,他们面对着同一个客观世界,有着共同的需要、感受和困惑,即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者像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序里的两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而这些都会表现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之中,产生相类似的文学现象,同时又由于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区别而各具个性。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它有自己的一套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有自己的特性。这些规律和特性在不同的时空中会表现出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比如,各民族的文学在体裁上,大致都形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它们的形式功能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  〔必须强调另一面〕许多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是为了最终发现文学的一些普遍规律。因此,他们往往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寻求异国或异族文学的相似点上面,这是一个误区。恰恰相反,我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研究异族异国文学的差异方面。一些学者往往不加区别地认为自然科学的法则在原理上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法则即使不是同构也是同向的。自然科学的某些法则确实和人文社会科学法则相通,但在某些特殊领域,自然科学法则和这些领域的法则是不相容甚至恰好是相反的。例如文学领域。在文学上,一部作品和另一部作品相比,其艺术形式和技巧相似点越多,其艺术价值越低。当某两部文学作品几乎完全雷同时,在逻辑上,其中的某部作品的价值必然趋近于零———因为它极有可能是抄袭。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相对于其他作品的特殊性,或者说独特性。然而,理论家们,在研究比较文学的时候,却又莫名其妙地强调异语异族异国文学间的相似点,而不是强调它们的独特性,这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西方文学理论界总是天真地热衷于寻找那些能够统摄、解释一切文学现象的所谓普遍规律(对“同”的研究),这在哲学上来说倒有些意义,但对于文学研究而言,普遍规律的意义就相应要小得多。许多学者不明白,在文学艺术领域,最有价值的不是抽象的一般规律而是若干较为具体的特殊规律。  所谓学科交叉关系,指的是文学和其他学科、文学和人类其他知识领域、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我们如果以文学为中心,考察一下它的生产过程和生存环境,就会发现它在各个层面上与多种事物发生的复杂联系:它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与人(作者、读者、评论者等)的联系,与文化背景、文学传统的联系,与姊妹艺术的联系,与人类其他认识成果的联系,等等。以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为例,最早的人文主义者大多从不同学科出发切人艺术,最后构成了融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文艺等综合学科为一体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这点上,现代派艺术表现得最为突出,现代派艺术作品大多数是多学科的结晶。此外,对《圣经》的学科划分亦可以作为一个显著的例子,它既可以是文学,也可以是宗教;既可以是历史,又可以当作神话来读;甚至可以说它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只是文本。  因此,我们对文学的研究也必须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把文学放在多种关系之中,从各个层面加以考察,也就是在比较之中来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其他知识领域的关系。否则,就不足以全面地本质地认识文学。其实,很早以前,就有学者来这样认识和研究文学。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就认为“诗为乐心,乐为诗本”,说明了诗歌与音乐的密切关系。18世纪德国学者莱辛著有《拉奥孔——论绘画与诗歌的界限》,论证了诗歌与雕塑的异同。  在考察科际整合关系的具体实践中,首先应做到以文学为中心,立足于文学这个“本”,由此渗透到各个层面去探讨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再从各个层面回归到文学“本体”。因为文学毕竟属于人文学科,与“人”和“人们的活动”有关,它反映人性、人的成就,因此,文学具有一般人文科学的特点。在人文科学内部,研究文学与哲学、宗教、音乐、绘画、戏剧等的关系,有助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但是,无论文学与其他任何学科的关系怎样密切,科际整合研究仍必须以文学为中心,强调文学性(1iterariness)。同时,也通过对各门艺术的鉴赏和比较,发现文学与其他各门艺术在审美形态、审美特征、审美效果以及表现媒介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揭示文学与这些艺术门类的内在联系,最终站在总体文学的角度,总结出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规律,进而丰富和完善文学研究本身的学科理论建设
147 评论

瘦子你好

好投。软件杂志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天津电子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12-1151/TP,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1003-6970。软件杂志复合影响因子04,期刊综合影响因子71,所以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期刊。软件杂志目前为普通刊物,因此软件杂志的投稿时难度相对大一些,但由于软件杂志为半月刊发行,以此软件杂志的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软件杂志稿件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观点新、方法新、富于创造性和学术性、文字精练。全文一般不超过6000字(综述文章除外),题目不超过20字。来稿应有题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及相应的英文对照,并随稿件附寄该文章的创新性说明。凡以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为内容的论文,应该在首页注脚用“基金项目”来进行标识,并注明课题代码编号,将优先刊登。来稿文责自负(包括政治、学术、保密等方面)。

120 评论

周小米jiang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已成为国际人文学科显学之一的新兴学科,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如今,它在全世界的影响正日益扩大,欧美国家的许多大学都早有了十分正规的比较文学系,在我国,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许多著名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也先后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所。这一切,表明了这门学科在世纪之交和21世纪来临之际的勃勃生机。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确立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地位将其列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并列的二级学科,定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无疑更为这门学科注人了生命活力。 世纪之交,比较文学又迎来了它三年一度的全球盛会。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16届年会于2000年8月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隆重召开,来自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学者,欢聚一堂,共同探讨21世纪比较文学的走向与发展。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每三年一次的年会,是国际比较文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年会,它要求与会学者必须提供最新的论文,经审核筛选启发出与会邀请。我国这次与会的8位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外外国语大学和我校。他们在会上宣读了各自的论文,并参与了-些专题讨论与圆桌会议发言。 南非会议的中心议题,紧紧围绕着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学术走向及学科本身的未来发展展开,着重讨论当今及未来多元文化主义时代比较文学如何适应时代与社会条件,向着纵深方向掘进。会议在“多元文化广义时代的比较文学”主题下,包容了多层面、多方位的内容踌越大洋洲界域的文学比较,跨越文化界域的文学比较,跨越性别界域的文学模式,传统与疆域、界限之辨别,文学的过去与未来,文类的越界与转变,越界、转折与信息社会,等等。毫无疑问,这些专题内容不仅涉及了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内涵,更包含了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前沿课题,充分体现了比较文学跨学科、跨文化、跨时代的鲜明特征。与会学者比较集中的话题是面对全球化 浪潮的冲击与文化研究的挑战,比较文学学者如何坚持学科定位下的横向开拓与全球视野。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即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学科结构必须打破,代之以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度、跨学科与跨文化,这就要求比较文学学者不仅具备比较的意识与眼光,还要将视野从文学领域拓宽到全球范围的文化界域,从而对整个人文学科及人类文明作出科学的理解与诠释。 南非会议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它乃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在非洲大陆召开的年会。虽然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本身毫无疑问是面向全世界的国际性学术组织,但长期以来由于西方中心论、欧洲中心主义的严重影响,处于亚、非、拉美的国家和地区,始终是中心圈外的对象,这种现象,到1991年时有了打破,年会第一次在亚洲的日本东京召开,而2000年这一次更有了大的突破,在历来被视为贫穷、落后的非洲大陆召开,这表明,西方中心论及欧洲中心主义将逐步被淘汰,全世界范围的学者可以平等地在同一起跑线上探讨人们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正因此,会议专门安排了“世界与非洲”、“非洲与世界”的专题研讨,前者着重讨论世界文化与文学对非洲的影响,后者专门探讨非洲文化与文学对世界的影响,相辅相成,传播反馈,让人们在比较与鉴别中,深λ地了解非洲的历史、传统、文化与文学,以及它与世界(尤其是欧美)双向交互关系。 中国学者在世纪之交也曾提出过建立中国学派的问题。应该说,这种主张本身,确乎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科的需要,因为所谓中国学派,首先是冲着代表西方中心论的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而来的,其目的乃在于打破西方中心论,让研究中心由西方转向东方;其次,这个学派的核心主张,是适应新世纪时代条件的跨文化研究,而这正是比较文学发展到今夭所必定要达到的新阶段作异质文化之间的文化与文学比较。但是,我们也实事求是地指出,研究本身是一回事,研究学派的形成义是一回事,前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而后者则需赢获他人首肯即学派的形成与确立不是自封的,它必须得到学界的承认。 毫无疑问,21 世纪的比较文学,必定是以跨文化研究作为重要内容与努力方向,因为21世纪必定是多元文化的时代,这个多元,预示了文学研究不可能局限于一种文化之中,必定安跨越文化界限,彻底打破历来所谓的西方东方界限。 由此,笔者也就想到了新世纪条件下我校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应该承认,复旦的比较文学学科在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曾经有过位于国内比较文学界前列的历史,那时,中文系与外语系携手并进,有一支比较整齐的队伍,有老、中、青三代学者,在贾植芳先生带领下,为复旦曾赢得过声誉。但如今情况已有所变化,贾植芳先生已86岁高龄,一些中青年学者或出国、或改行,一时间似很难重整旗鼓。不过,笔者相信,只要校、系两级充分重视,重显复且比较文学雄风的时日应该不会太遥远。 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采纳~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际比较文学杂志电子版

    danding

    悠闲小猫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国际比较文学杂志电子版下载

    你想看当期的并且定期更新的杂志电子版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你所说的这几本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他们都还是以平面杂志为主打的,怕如果做免费的电子版会影响纸质平面杂

    liushuangr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国际比较文学杂志电子版官网

    利用两部或多部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研究,例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都可以 给个例子你看: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百年孤独

    南宫亦忆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国际比较文学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欧洲文学史(套装共2册)》(杨周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_aKvA2GRklBGYJBg 密码:n124书名:欧洲文学史(套装共2册)作者:杨周翰

    开着拖拉机飚车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电子版

    现在是在大学里读吗?你可以充分利用一下大学的学习资源呀?去图书馆的阅览室,有专门的比较文学杂志,或是进学校的电子阅览室,进中国知网,查比较文学,就会出现一线硕士

    123丶路亽曱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