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9

星不所在
首页 > 论文问答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教学成果奖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嘎嘎希尔

已采纳
一、招生工作2012年度研究生招生规模稳中有升,达2680名,其中:招收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2117名(硕士生1740名、博士生377名);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563名(工程硕士496名、MPA55名、MBA12名)。二、培养工作2012年度进一步加大对优秀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扶持奖励力度,本年度先后奖励和资助286人次,包括:创新性科学研究资助55人,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资助35人,优秀科研成果奖励70人,优秀学位论文奖励126人次(校级123人、北京市优博2人、全国优博1人)。无论是资助额度还是广度,均达历年新高。进一步探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完善硕-博贯通式培养的选拔机制;分别进行了本-硕-博和硕-博贯通式培养的研究生选拔工作,2012年度共选拔产生本-硕-博和硕-博贯通式培养的研究生88名。在校博士生的生源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创建地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为高层次地学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科研与工程实践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地大研究生培养的空间资源、延伸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探索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2012年度继续实施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新建“地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个(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为创新性地学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科研与工程实践的重要平台。三、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促进研究生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改革。为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满足社会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需求,进一步贯彻学校“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加强研究生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2012年度组织实施研究生教材建设与教改立项工作,共立项资助21项,其中:教改项目11项、教材建设10项;并对各类项目进行了定期检查验收。四、交流合作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拓展国际视野,大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分别采取“练内功、请进来、走出去”的系列措施,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拓宽学术视野,大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练内功:组织实施全校性的“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和“研究生学术报告会”,2012年度的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共有1848名研究生进行了学术报告(博士生362人、硕士生1486人)。请进来:开设“研究生名师讲堂”,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2012年度举办研究生名师讲堂113场次(专题学术报告96场、专家授课17门)。走出去:开设“国际学术交流”专项,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35人次;联合创办的“中-日研究生论坛”,2012年发展为“中-日-韩研究生论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2012年分别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研究生教育合作关系。大力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公派留学项目,成功选拔公派留学研究生规模创历史新高。为提高学校研究生外语水平,2012年组织选拔了100余名研究生参加英语托福班强化培训,促进选拔高质量的研究生公派留学。2012年地大共有48名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其中:其中攻读博士学位21名,联合培养博士生27名;研究生公派留学规模创历史新高。五、质量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完善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与管理,确保培养质量。从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与管理,分别推进实施:研究生招生环节的巡视检查工作,研究生教学与培养环节的督导工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行为规范监测工作,以及博士学位论文的匿名评审工作。切实加强研究生的学风建设,重视过程管理,严把学位出口,建立健全淘汰制度。2012年检测博士、硕士学位论文2000余人次,对其中300余份论文提出整改建议,对18位研究生做出延期整改和推迟毕业的处理决定。2012年度全校共授予研究生学位总人数1739名(博士学位282人、硕士学位1457人),创历史新高。六、获奖成果大力实施研究生科技创新扶持奖励计划,2012年度(12月31日统计)在校研究生发表SCI检索论文175篇(全校348篇),其中:学术榜刊论文44篇、国际SCI论文70篇、国内SCI论文61篇;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总数和在外刊发表SCI论文数快速提升,并有2名博士生(张凡、孟俊)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刊发2篇学术论文,取得历史最佳成绩。2012年度学校又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蒋小伟、李淼),另有1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二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彭国华)。同时,加强研究生教学成果与教育管理经验总结,推广宣传与交流,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60周年,组织编著出版了98万字的“中国地质大学60年研究生培养文集”—《根深叶茂》。针对地大近些年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组织开展学校“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机制创新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总结与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获得2012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申报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七、附录表1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一览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
165 评论

美酱老师

马费成,男,1947年8月生,1975年开始从事科技情报研究工作,1983年武汉大学科技情报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至今,长期从事情报学理论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他担任首席科学家,先后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突出成果,具有广泛影响。出版《网络信息序化原理—W0机制》、《IRM—KM范式与情报学发展研究》等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他指导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2年12月当选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评审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管理科学部评审组成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信息系统学会(AIS)中国分会(CNAIS)副主席。国际权威杂志《信息科学学报》(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编委。《图书情报知识》杂志主编、《情报科学》杂志编委、副主任、《情报学报》、《情报杂志》、《情报探索》、《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等杂志编委。

232 评论

绿桑坊蚕被店

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法学家》、《法律适用》、《判解研究》、《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学术报刊发表教育法学、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论文近百篇,其中数十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编。2004年以来发表和被转载的文章如下:21、“中美商业性助学贷款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载《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期,第58-61页,合著(第一作者),9千字20、“走向社会生活的教育法——中国教育法律的适用状况分析”,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5辑,第175-185页,独著,2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1019、“论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监督和制约”,载《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06第1辑(总第一辑),第1-21页,独著,24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18、“管理行为的合理与合法--高校纠纷中的学生权利保护”,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4辑,第17-48页,独著,7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717、“学术权力--一个无法回避的制度性现象”,载《宪政论丛22: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第218-240页,独著,5千字,北京大学出版社,51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评体系的系统分析”,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新进展》,第356-379页,合著(第一作者),7千字,高等教育出版社,615、“论教育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其法治推进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原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14、“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论点摘编,原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13、“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新华文摘》2005年第24期全文转载,9千字,原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12、“法治社会中的高校管理应合乎人文精神和法治原则”,载《中国教育热点问题透视》,第181-190页,独著,6千字,安徽教育出版社,1111、“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第55-58页,独著,8千字10、“论教育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其法治推进作用”,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第73-76页,独著,8千字9、“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第75-81页,独著,5千字8、“以法治精神建设校园和谐关系”,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8期,第20-22页,独著,6千字7、“高校校园和谐与法治原则、人文精神”,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5)》,第166-178页,独著,8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96、“关于‘独立学院’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第55-58页,合著(第一作者),8千字5、“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解读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原则”,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3辑,第1-40页,独著,39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124、“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外延性扩张中‘独立学院’法律地位之探讨”,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第43-46页,合著(第一作者),2千字3、“法治的精神仅仅是教唆词讼吗?”,载《新教育》2004年第2期,第5-9页,独著,9千字2、“构筑化解高校纠纷的完善机制”,载《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第30-32页、62页,独著,4千字1、“依法治校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特征”,载《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4期,第11-13页,独著,5千字 独立撰写、主编或与他人合作编写著作5部。代表作:《走入教育法制的深处--论教育权的演变》,秦惠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该书获奖:1、 2000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 2000年7月获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3、 2000年12月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以来出版著作如下:1、《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900千字,陈学飞、秦惠民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年9月。 1、2006年12月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获奖项目(论文):“学术管理中的权力存在及其相互关系探讨”2、2004年10月获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获奖项目(论文):“研究生院法律地位的变迁及相关问题探讨” 目前正在主持:8、2008年教育部资助“APEC教育研究项目”一项7、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课题1项6、2007年教育部资助聘请外籍教师重点项目1项5、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1项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1项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2、政府委托项目2项1、机构委托项目3项 1、1990年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2、1993年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3、200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4、2001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5、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24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教学成果奖

    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法学家》、《法律适用》、《判解研究》、《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大熊二的小熊大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审核比较严格投稿方式可以百度搜中国月期刊网咨询客服

    秋风扫落叶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论文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只需要五步就可以搞定:  第一步:定题选材---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教育论文的题材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

    lostangelus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

    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法学家》、《法律适用》、《判解研究》、《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qiaochu168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区别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集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指导、理论研究、经验介绍和信息传播于一身的综合性高等教育学术刊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专业

    天天考古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