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7

乐乐captain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土石坝论文5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ovember1985

已采纳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208 评论

Joyce@静艳

著作: [1] 孔宪京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抗震性能[M] 科学出版社,2015[2] 孔宪京,邹德高 紫坪铺面板堆石坝震害分析与数值模拟[M] 科学出版社,2014论文:已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30余篇次,代表性论文如下: [1] Jingmao Liu, Huabei Liu, Degao Zou, Xianjing K Particle breakage and the critical state of sand: By Ghafghazi M, Shuttle DA, DeJong JT, 2014[J] Soils and F 2015, 54(3), 451– (SCI收录)[2] Ping Yi, KaitaoWe, Xianjing Kong, Zuo Zhu, Cumulative PSO-Kriging model for slope reliability analysis [J] 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5, 39: 39- (SCI收录)[3] Bin Xu, Degao Zou*, Xianjing Kong, Zhiqiang Hu, Yang Z Dynamic damage evaluation on the slabs of the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 with the plastic-damage model,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5,65:258– (SCI收录)[4] 孔宪京,张宇,邹德高等超高面板堆石坝面板地震应力改善措施研究[J]水利学报,2014,45(4):419- (EI收录)[5] 孔宪京,余翔,邹德高等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三维有限元静动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54(2):197-[6] 孔宪京,刘京茂,邹德高等紫坪铺面板坝堆石料颗粒破碎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35(1):35- (EI收录)[7] 孔宪京,张争超,邹德高等核电厂泵房直立墙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54(1):78-[8] 孔宪京,徐斌,邹德高等混凝土面板坝面板动力损伤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4,36(9):1594- (EI收录)[9] Jingmao Liu,Degao Zou,Xianjing K A three-dimensional state-dependent model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for monotonic and cyclic loadings[J]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14,61:166- (SCI收录)[10]Liu Jun,Liu Fuhai,Kong Xianjing,Yu L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s of aseismic measures for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s[J] Soil Dynamics and Eerthquake Engineering,2014,61-62:152– (SCI收录)[11]Liu Jun, Yu Long, Zhou Hui, Kong X Bearing Capacity and Critical Punch-through Depth of Spudcan on Sand Overlying Clay[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14,28(1):139-[12]张树茂,周晨光,邹德高,孔宪京 地震波倾斜入射对土石坝动力反应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4,32(8):72-75,[13]Zou Degao,Xu Bin,Kong Xianjing,Liu Huabei,Zhou 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Zipingpu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Based on a Generalized Plasticity Model[J]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13,49:111- (SCI收录)[14]孔宪京,邹德高,徐斌等紫坪铺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弹塑性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3,32(2):213- (EI收录)[15]孔宪京,林皋核电厂工程结构抗震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13,15(4):62-[16]孔宪京,许诏君,邹德高等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心墙与基座模型抗震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53(4):559- (EI收录)[17]孔宪京,张宇,邹德高高面板堆石坝面板应力分布特性及其规律[J]水利学报,2013,44(6):631- (EI收录)[18]孔宪京, 刘福海, 刘君 地震作用下面板堆石坝面板错台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2): 258- (EI收录)[19]孔宪京, 周扬, 邹德高,徐斌 汶川地震紫坪铺面板堆石坝地震波输入研究 岩土力学, 2012, 07: 2110-(EI收录)[20]徐斌, 邹德高, 孔宪京等 高土石坝坝坡地震稳定分析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01): 139-(EI收录)[21]Zou, De-, Zhou, Y, Ling, HI, Kong, Xian-, and Xu, B Dislocation of face-slabs of Zipingpu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 [J] Journal of Earthquake and Tsunami, 2012, 6(2), 1-17(SCI收录)[22]Xu Bin, Zou Degao, Kong Xianjing, Zhou Y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a 200 m High Concrete Faced Dam Based on a Generalized plasticity M The 15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 S 24-27, 2012, Lisbon, P[23]Xian-jing Kong, Yang Zhou, De-gao Zou, Bin Xu, Long Y Numerical Analysis of Dislocations of the Face slabs of the Zipingpu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1, 10(4), 581- (SCI)[24]孔宪京, 周扬, 邹德高, 等 高面板堆石坝面板应力分析及抗挤压破坏措施[J] 水力发电学报, 2011, 30(06): 153-(EI收录)[25]孔宪京, 周扬, 邹德高, 等 汶川地震余震记录及紫坪铺面板堆石坝余震反应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05): 673-(EI收录)[26]ZHU Ya-lin, KONG Xian-jing, ZOU De-gao, LI Yong- Shaking table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effect of reinforcement on the seismic safety of dam slope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1, 8(4), 132- (EI收录)[27]邹德高, 徐斌, 孔宪京, 等 基于广义塑性模型的高面板堆石坝静、动力分析[J] 水力发电学报, 2011, 30(06): 109-(EI收录)[28]邹德高, 徐斌, 孔宪京 瑞利阻尼系数确定方法对高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11, 32(3):797-(EI收录)[29]邹德高, 徐斌, 孔宪京, 赵阳 降解度对城市固体废弃物残余变形的影响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1, S2: 152-(EI收录)[30]邹德高, 周扬, 孔宪京, 徐斌等 高土石坝加速度响应的三维有限元研究[J] 岩土力学, 2011, S1: 656-(EI收录)[31]孔宪京, 朱亚林, 邹德高等 土石坝坝坡模型振动台破坏试验的数值验证[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S1): 2938-(EI收录)[32]朱亚林, 孔宪京, 邹德高, 李永胜 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9): 1362-(EI收录)[33]孔宪京, 邹德高, 周扬等 汶川地震中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震害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 49(5): 667-(EI收录)[34]孔宪京, 李永胜, 邹德高等 加筋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 2009, 28(5): 152-(EI收录)[35]邹德高, 徐斌, 孔宪京 饱和砂砾料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及参数确定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2(5): 117-(EI收录)[36]邹德高, 徐斌, 孔宪京 钉结护面板对高土石坝坝坡地震稳定性影响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 49(5): 675-(EI收录)[37]邹德高, 孔宪京 液化土中管线抗上浮排水措施数值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 50(3): 379-(EI收录)[38]邹德高, 尤华芳, 孔宪京, 徐斌 接缝简化模型及参数对面板堆石坝面板应力及接缝位移的影响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S1: 3257-(EI收录)[39]邹德高, 徐斌, 孔宪京 边界条件对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08, S1:101-[40]邹德高, 孟凡伟, 孔宪京, 徐斌 堆石料残余变形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6): 807-(EI收录)[41]潘建平, 孔宪京, 邹德高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砂土液化概率评价[J] 岩土力学, 2008, 29(9): 2567-(EI收录)[42]孔宪京, 孙秀丽, 邹德高 垃圾土蠕变-降解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08, 29(2): 337-(EI收录)[43]孔宪京, 潘建平, 邹德高 尾矿坝液化流动变形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8, 48(4): 541-(EI收录)[44]孙秀丽, 孔宪京, 邹德高, 娄树莲 城市固体废弃物应力–应变模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05): 726- (EI Pageone收录)[45]Xu Bin, Zou Degao, Kong Xianji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consolidation Volumetric Behavior Of Sand-Gravel Composites Due To Dynamic L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 October 12-17, 2008, Beijing, C[46]孔宪京, 邹德高, 邓学晶, 刘莹光 高土石坝综合抗震措施及其效果的验算[J] 水利学报, 2006, 37(12): 1489-[47]Liu Jun, Kong Xianjing, Lin G Formulation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4, 3: 270-[48]孔宪京, 刘君, 韩国城 面板堆石坝模型动力破坏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1): 26-[49]Kong Xianjing, Liu J Dynamic failure numeric simulations of model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 [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 2002, 22(9-12): 1131-[50]孔宪京, 贾革续, 邹德高, 娄树莲 微小应变下堆石料的变形特性[J] 岩土工程学报, 2001, 23(1): 32-[51]孔宪京, 娄树莲, 邹德高, 贾革续, 韩国城 筑坝堆石料的等效动剪切模量与等效阻尼比[J] 水利学报, 2001, (8): 20-[52]Kong Xianjing, Zhu Tong, Han G Effects of Measures for Enhancing Dynamic Stability of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 [J] Journal of Japan Society of Dam Engineers, 2000, 10(2): 93-[53]孔宪京, 刘君, 韩国城, 倪汉根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的剪切梁法[J] 水利学报, 2000, (7): 55-[54]孔宪京, 韩国城, 张天明 土石坝与地基地震反应分析的波动-剪切梁法[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4, 34(2): 173-[55]李俊杰, 孔宪京, 韩国城 面板堆石坝动力破坏计算方法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3, 33(5): 576-[56]倪汉根, 孔宪京 地震时坝面散粒体跃移距离的估计[J] 岩土工程学报, 1993, 15(3): 88-[57]田村重四郎, 孔宪京等 コンクリ—ト表面遮水壁ロツクフイルダムの破坏性状に关する基础的研究Ⅰ-型式がことなるロツクフイルダムの破坏试验[J] 生产研究, 5, 44(5)[58]田村重四郎, 孔宪京等 コンクリ—ト表面遮水壁ロツクフイルダムの破坏性状に关する基础的研究Ⅱ—破坏性状に及ほす断面形状の影响[J] 生产研究, 6, 44(6)[59]田村重四郎, 孔宪京等 コンクリ—ト表面遮水壁ロツクフイルダムの破坏性状に关する基础的研究Ⅲ—破坏性状に及ほす铅直地震动の影响[J] 生产研究, 6, 44(6): 31-[60]孔宪京, 龙冈文夫等 碎石材料の变形系数に及ぼす缲り返し载荷の影响Ⅰ~Ⅳ(四篇), 生产研究, 1992, 44(6-8)[61]孔宪京, 韩国城等 关门山面板堆石坝二维地震反应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2, 32(4): 434-[62]韩国城, 孔宪京等 面板堆石坝动力破坏性态及抗震措施试验研究[J] 水利学报, 1990, (3): 61-[63]F Tatsuoka, et al, X J K Discussion on the Use of Hall Effect Semicon ductors in Geotechnical Instrumentation[J],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 1990, 13(1)[64]韩国城, 孔宪京等 关门山面板堆石坝现场弹性波试验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0,30(5):559-568,[65]孔宪京, 韩国城, 李俊杰, 林皋 防渗面板对堆石坝体自振特性的影响[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89, 25(5): 583-[66]孔宪京, 韩国城等 粒径对动剪切模量的影响[J] 东北水利发电学报, 1988, (4)[67]孔宪京, 龙冈文夫等, 极低压下での砂动的变形特性Ⅰ~Ⅲ(三篇), 生产研究, 1986, 38(2-3),[68]Xian-jing Kong, Yang Zhou, Bin Xu, De-gao Z Analysis on Seismic Failure Mechanism of Zipingpu Dam and Several Reflections of Aseismic Design for High Rock-fill Dam [C] Earth and Space 2010: Engineering, Scienc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in Challenging E Hawaii: 2010, 3177-[69]Xianjing KONG, Degao ZOU, Hoe I LING, Hengchun MA Experiment Study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Pipeline Buried in Saturated Sand Foundation [C] The Fourth China-Japan-US Trilateral Symposium on Lifeline Earthquake Engineering, Qingdao, China, [70]孔宪京, 田村重四郎等 Numerical Analysis on Model Vibration Tests of Concret-faced Rockfill Dams [C] 第9次日本地震工程讨论会论文集, 东京, [71]韩国城, 孔宪京等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Properties of Rockfill Dam on Deep and Nonhomogeneous Overburden Layer[C] 第9次日本地震工程讨论会论文集, [72]罗休, 孔宪京等 モルタル板と碎石の接触面のせん断实验について, 日本土木学会第47回年次学术讲演会论文集, [73]田村重四郎, 孔宪京等 コンクリ—ト表面遮水壁ロツクフイルダムの地震应答特性, 日本第21回地震工学发表会论文集, [74]田村重四郎, 孔宪京等 コンクリ—ト表面遮水壁ロツクフイルダムの固有振动数について, 日本土木学会第46回年次学术讲演会论文集, [75]韩国城, 孔宪京等 天生桥面板堆石坝三维整体动力模型试验研究[C] 全国第三届地震工程会议论文集, [76]孔宪京, 韩国城等 考虑竖向地震动的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C] 全国第三届地震工程会议论文集, [77]S Shibuya, XJ Kong e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avels subjected to Dynamic and Static Loadings [C] P of the Eight Japan Earthquake Symposium, [78]韩国城, 孔宪京, 田村重四郎 T表面遮水壁ロツクフイルダムの动的模型试验と数值解析, 日本第8回地震工程シンポジウム论文集, 11[79]韩国城, 孔宪京等 Dynamic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odel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C] 第九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论文集, [80]孔宪京, 龙冈文夫等 Dynamic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Sand at Extremely Low Pressure[C] 第七次日本地震工程会议论文集, [81]韩国城, 孔宪京 Study on Dynamic Experiments of Embankment Dam Models [C] 地震与坝国际讨论会论文集,

300 评论

cindydaniel

工程地质论文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词: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时期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中国特设的学科。举世瞩目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以及三峡水电站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267 评论

相关问答

  • 土石坝论文5000字

    工程地质论文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更

    MIssinGLess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土石坝施工论文

    保证坝体防渗体与其他边界相结合部位的施工质量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

    特力小屋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土石坝毕业论文

    土石坝毕业论 比较对好了解的好大

    langlang0802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关于土石坝的论文

    一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学生控制一定的科研技艺的表现(如研讨设计,数据搜集,数据剖析,将已有的文献与研讨结论综合剖析并得出本人研讨结论的缺乏)。其实这个很简单啊,我给

    异次元2015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关于土石坝的论文题目

    请参考下面2篇:【题名】:水利工程【摘要】: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特性;受漩涡作用的水下块石的起动流速;复式河槽流量计算方法比较与

    sanmoyufeng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