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6

youjinjuan
首页 > 论文问答 > 收藏敦煌文献数量最多的四个国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成都安美

已采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世界四十七个国家的二千多个博物馆中,流失的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多数都是战时掠夺品。北京的一些收藏家谈到,在国外参观时,看到数不清的中国文物,其中有不少是圆明园中的文物。在法国巴黎东南七十公里郊外,有一座建于一一三七年的法国国王的行宫——枫丹白露宫,宫内有一个“中国宫 ”,里面的陈列品全部来自圆明园。宫内最大的一间展室屋顶上,有三幅巨大的工笔重彩佛像,画上清干隆的鉴赏御印清晰可见。大厅正面是镶嵌珠宝的屏风、宫扇,左侧是两个大多宝阁柜,透过玻璃可见珊瑚、田黄石、白玉等雕刻文物,还有战国青铜器、各代瓷器、清皇帝戴的皇冠。在一架木托碧玉插屏上还刻写着记录清干隆六十六大寿举行百叟盛事的文章。展厅的另一侧是几个展柜,里面全是大型器物。一件雕绘有双龙图案的景泰蓝瓶的足边上,镌刻着“大清乾隆年制”。挪威西部有一座叫伯尔根的城市,那里有一个实用艺术博物馆。其中一处展厅摆放着几千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仅出自一人的捐献,他是挪威人蒙茨。蒙茨一八八七年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以后又担任了袁世凯的骑兵团长、参谋长多种职务。蒙茨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收集了二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多是散落在民间的圆明园遗物,包括石雕、玉器、青铜器、陶瓷、绘画、丝绣等,其中许多是价值连城的珍品。瓷器中有来自清朝宫内的祭蓝天球瓶、青花梅瓶、斗彩笔筒、瓷雕;收藏的丝绣更是堪称极品,有一件仿宋徽宗 “旭日初升图”的刺绣,色彩鲜艳如新,技法高超,如同原画一般。该馆藏品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在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海宴堂铜版画。从上面还能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在欧洲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里也收藏有圆明园文物,《圆明园全景图》现保存在巴黎博物馆内。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所绘《圆明园四十景图》的原画,和郎世宁所绘的西洋楼透视图铜版画现保存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内。英国大英图书馆收藏着原藏于圆明园文源阁的《四库全书》部分图册,还有众多的来自圆明园的瓷器、金器、玉器等。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内到底保存有多少圆明园文物?私人手中又收藏有多少圆明园文物?具体的数字谁也说不清,可能永远是个不解之谜。为了进一步说明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事实,兹列举部分国外博物馆重要中国文物的收藏如下:大英博物馆该馆东方艺术馆,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大英图书馆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波士顿美术馆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芝加哥美术馆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引人入胜的是一件战国提梁盉。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唐代周颉的《贵妃出浴图》、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该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该馆收藏相当数量的中国壁画、石雕、青铜器、玉器、绘画等珍贵文物。此外,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日本有上千座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其中尤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最丰,设有五大展厅展示中国文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品著称,尤其是汉魏隋唐石刻更是首屈一指,“昭陵六骏”中的拳毛马和飒露紫就在该馆。此外海外私家收藏也盈千上万,难以计数。面对如此光彩夺目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我们在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如此众多的无价之宝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民间企业积极在全球各地追索和赎买流失海外的文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流失在海外上百万、数百万的祖国文物相比较,能够回到祖国的文物实在少之又少。
205 评论

我是怖怖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中,最璀璨夺目者当推“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族史的重要研究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由于敦煌遗书分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地,至今缺乏一个完整的联合目录,藏经洞内究竟有多少遗书,至今仍无从确切统计。有人推测总数为三四万至十万件不等。敦煌遗书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6000余件;英国图书馆藏13000余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5700余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0800余件。另外敦煌研究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都有收藏,总数在5万件以上。清末从敦煌运京的那批敦煌遗书成为现今国家图书馆敦煌馆藏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陆续将散藏于全国各地及散佚于民间的敦煌遗书调拨或收购后移交国家图书馆集中保管。如大谷探险队所得敦煌遗书长期由旅顺博物馆收藏,1954年由文化部调拨北图收藏。不少社会人士出于繁荣祖国文化的爱国之心,也纷纷将个人珍藏的敦煌遗书或捐赠或转让给国图;国家图书馆亦四处搜求购买到部分零散的敦煌遗书。凡此种种,日积月累,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收藏,使其总数达到一万六千余号,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对所藏敦煌遗书分批、分阶段进行了大量整理、编目和修复的工作。开始编目时,最初的编号按照《千字文》的顺序,逐一用字排号,编纂出国家图书馆第一部敦煌遗书目录——《敦煌石室经卷总目》。1922年,陈垣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后,编纂出敦煌学界第一部分类目录——《敦煌劫余录》。二十年代,北京图书馆成立写经组,1935年编纂成更为完备的分类目录《敦煌石室写经详目》及其《续编》。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避战火,1935-1936年北京图书馆将馆藏敦煌遗书装箱南运。八十年代初,国家图书馆编纂成《敦煌劫余录续编》。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和中华大藏经编译局的支持下,涵盖全部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的总目录编纂工作开始起步。国家图书馆极其珍视所藏敦煌遗书,但敦煌遗书都是公元五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及印本,是被长期废置的中古文献,年代悠远达千年之久,大多残阙支离,或粘结或脆碎,若不加细心修复,则根本无法编目、拍摄,更谈不上借阅使用。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和善本部图书修整组,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在修复工作中严格贯彻“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保持遗书原貌,妥善处理了保护与使用的矛盾,达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从而使大量从前无法使用的残破经卷获得新生,重见天日,能够为广大敦煌学研究者有效利用。在国家图书馆的精心维护保管下,修整一新的敦煌遗书这份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会完好无损地流传给子孙后代。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社会上乃至学术界一直流传着一种误解:认为敦煌遗书之精华部分已然被外国“探险家”们搜刮殆尽,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者皆是价值不大之弃余糟粕,正所谓“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异国,即秘藏于私家。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唾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这种看法大谬不然。三十年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曾经列举大量事例,着重批驳了这种不实说法,指出:“取质、量二者相与互较而平均通计之,则吾国之八千余轴比于异国及私家之所藏,又何多让焉!”几十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有散落的敦煌遗书回归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中不乏大量珍贵文献,如《尚书》、《毛诗》、《春秋》、《老子》、《庄子》、《文选》等抄本;如公元417年(西凉建初十二年)写本《律藏初分》,是馆藏敦煌遗书确切纪年最早的一件,历经近1600余年仍完好如初;《舞谱》、摩尼教经典等为国内硕果仅存之资料,其珍贵稀有不言自明;《辩亡论》、《姓氏录》、《法华经玄赞》、五代前蜀大复二年的血书《观音经》等皆为敦煌遗书中之稀世精品。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不但在文物或文字的绝对数量上占据世界第一位,而且在内容质量方面与世界上任何一所敦煌遗书收藏机构相较毫不逊色。

294 评论

天堂的阶梯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中,最璀璨夺目者当推“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族史的重要研究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由于敦煌遗书分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地,至今缺乏一个完整的联合目录,藏经洞内究竟有多少遗书,至今仍无从确切统计。有人推测总数为三四万至十万件不等。敦煌遗书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6000余件;英国图书馆藏13000余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5700余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0800余件。另外敦煌研究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都有收藏,总数在5万件以上。清末从敦煌运京的那批敦煌遗书成为现今国家图书馆敦煌馆藏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陆续将散藏于全国各地及散佚于民间的敦煌遗书调拨或收购后移交国家图书馆集中保管。如大谷探险队所得敦煌遗书长期由旅顺博物馆收藏,1954年由文化部调拨北图收藏。不少社会人士出于繁荣祖国文化的爱国之心,也纷纷将个人珍藏的敦煌遗书或捐赠或转让给国图;国家图书馆亦四处搜求购买到部分零散的敦煌遗书。凡此种种,日积月累,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收藏,使其总数达到一万六千余号,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对所藏敦煌遗书分批、分阶段进行了大量整理、编目和修复的工作。开始编目时,最初的编号按照《千字文》的顺序,逐一用字排号,编纂出国家图书馆第一部敦煌遗书目录——《敦煌石室经卷总目》。1922年,陈垣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后,编纂出敦煌学界第一部分类目录——《敦煌劫余录》。二十年代,北京图书馆成立写经组,1935年编纂成更为完备的分类目录《敦煌石室写经详目》及其《续编》。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避战火,1935-1936年北京图书馆将馆藏敦煌遗书装箱南运。八十年代初,国家图书馆编纂成《敦煌劫余录续编》。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和中华大藏经编译局的支持下,涵盖全部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的总目录编纂工作开始起步。国家图书馆极其珍视所藏敦煌遗书,但敦煌遗书都是公元五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及印本,是被长期废置的中古文献,年代悠远达千年之久,大多残阙支离,或粘结或脆碎,若不加细心修复,则根本无法编目、拍摄,更谈不上借阅使用。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和善本部图书修整组,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在修复工作中严格贯彻“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保持遗书原貌,妥善处理了保护与使用的矛盾,达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从而使大量从前无法使用的残破经卷获得新生,重见天日,能够为广大敦煌学研究者有效利用。在国家图书馆的精心维护保管下,修整一新的敦煌遗书这份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会完好无损地流传给子孙后代。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社会上乃至学术界一直流传着一种误解:认为敦煌遗书之精华部分已然被外国“探险家”们搜刮殆尽,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者皆是价值不大之弃余糟粕,正所谓“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异国,即秘藏于私家。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唾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这种看法大谬不然。三十年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曾经列举大量事例,着重批驳了这种不实说法,指出:“取质、量二者相与互较而平均通计之,则吾国之八千余轴比于异国及私家之所藏,又何多让焉!”几十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有散落的敦煌遗书回归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中不乏大量珍贵文献,如《尚书》、《毛诗》、《春秋》、《老子》、《庄子》、《文选》等抄本;如公元417年(西凉建初十二年)写本《律藏初分》,是馆藏敦煌遗书确切纪年最早的一件,历经近1600余年仍完好如初;《舞谱》、摩尼教经典等为国内硕果仅存之资料,其珍贵稀有不言自明;《辩亡论》、《姓氏录》、《法华经玄赞》、五代前蜀大复二年的血书《观音经》等皆为敦煌遗书中之稀世精品。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不但在文物或文字的绝对数量上占据世界第一位,而且在内容质量方面与世界上任何一所敦煌遗书收藏机构相较毫不逊色。

340 评论

相关问答

  • 收藏敦煌文献数量最多的四个国家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中,最璀璨夺目者当推“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时

    王子麻麻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收藏敦煌文献数量较少的国家是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

    cuteorange290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敦煌文献四大收藏单位

    敦煌写卷,即敦煌下寺窟“藏经洞”的手抄本经文,诗歌等手写文物书卷。“写为卷”与“印为本”,合称为“书籍”。当代人统称“敦煌遗书”。敦煌写卷是研究“藏经洞”晋,十

    娜是阵疯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哪些国家收藏了敦煌文献

    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

    阿富汗小海参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目前敦煌文献主要收藏在哪个国家

    这9件写经是从敦煌石窟密室流出的国家级文物,距今1500多年;9月10日前可去湖南图书馆免费观赏用副本古籍换来敦煌真经 2011年9月8日昨日,湖南图书馆展出的

    MichaelShaoer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