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99

小鱼爱嘟嘟1206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华书局总编辑在开讲啦节目中介绍二十本中华书局好书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ana鬼鬼

已采纳
中华书局的书,大头多半是耗时日久套装系列,比如新编诸子集成,肯定比所谓的“典藏”和“译注”有更多的学术价值,但让一般人去看肯定吃不下。把几大版本列一列,按需求购买就是了。中华书局的书确实比一般出版社的贵。确实如前面一个人所说买的人少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买的人多了,也不会让中华书局“垄断”了古籍书市场,其他出版社肯定会一拥而上。
345 评论

super阿狸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未删节版)》(王伯祥宋云彬)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19wu书名: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未删节版)作者:王伯祥宋云彬豆瓣评分:4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6页数:382内容简介:《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是开明众多课本和讲义的重要一种,由文史研究大家王伯祥和宋云彬先生合编,共七十讲,内容从三皇五帝到中华民国成立。三十万字写尽中华五千年历史。宏观方面写意勾勒,细节处采用工笔手法,情节丰满,有料有趣。书不受当时政治倾向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摒弃假大空的说教和预设结论,发乎人文,忠于历史,对有争议的人物和事件立论公允,识见独到。本次再版精装本,将平装本删除的部分文字重新收录,完整呈现八十年前老开明读物的全貌。更加便于读者阅读,精装本也适合读者收藏。作者简介:王伯祥(1890-1975),名钟麒,著名文史学者。1922年初,任北京大学中文系预科讲师;后和叶圣陶同时被聘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1925年,与匡互生、丰子恺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32年春,就职于开明书店;1953年,在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编著《史记选》《增订李太白年谱》,参与古籍《四库全书总目》的整理。作品主要有《我国三千年来地方制度的演变》《古史辩与经今文学》《三国史略》《四库全书述略》《清史稿述肊》《辛弃疾的生平》《郑成功》《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日战争》等。宋云彬(1897—1979),著名文史学者。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负责整理校订《辞通》;主编《国文讲义》与《中学生杂志》;1947年赴香港,后任文化供应社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浙江省文史馆馆长、文联主席;中华书局编辑,参与点校《二十四史》,并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任教。作品主要有《东汉之宗教》《王守仁与阳明理学》《中国近百年史》《中国文学史简编》《明文学史》《玄武门之变》《康有为》《玄奘》《鲁迅语录》《宋云彬杂文集》等。

80 评论

花栗鼠花栗鼠

<<白话版资治通鉴>> 柏杨著,本书由台湾作家柏杨用现代语言译成。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读《资治通鉴》有一定的难度,文言文并不是一般读者能理解透彻或了解其中神韵的。柏杨先生先将《通鉴》吃透,反刍之后再呈现给读者 九辑36册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曾在1985年被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时隔22年,这套书的最新修订版最近由北岳文艺出版社陆续推出,并将于明年北京的春季图书订货会完整呈现。 在《资治通鉴》原著中,作者司马光曾附加“臣光曰”来阐述他的心得,而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天从出版方获悉,柏杨的翻译版效仿的“柏杨曰”,也真实记录他的读史心得。 柏杨曾把中国文化称为“酱缸文化”,读者可以想象柏杨将会用什么样的笔调来评论历史或评论司马光的“臣光曰”,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阅读趣味亮点。 据悉,新修订版除了对原书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一次全面校订,并纠正了不少差错外,也对不适合大陆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词语、叙说方式作了相应变通,以有利于阅读的流畅性。另外,由于《资治通鉴》所记千余年间山川地理形势有不少改变,比如黄河大的改道就有上十次,海岸线也有不少变动,书中的历史地图、图表在重新绘制中参照了《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更符合历史原貌。 以往读者在阅读史书时,几乎一碰到年份或皇帝名号就像踩到一个地雷,以谥号为例,愈到后代,谥号就愈长。据《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编辑介绍,在阅读该书时,这些玩意通通不用看了,刘彻就是刘彻,不称汉武帝,刘恒也不称汉文帝。在年份上则采用公元、年号作为配件,使读者的时间概念不至于被混淆。其他诸如:古代官名配上现代官职来譬喻说明、古代地名搭配现代地名互相对照等写法,都有助于读者脱离工具书,轻松地阅读这本《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以历代君臣事迹、各朝兴衰为主,呈现了中国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缩影,因为是用文言书写,这部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图书却让大多数现代人望而却步。1983年到1993年间,柏杨以个人的卓越史识和独特史观,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白话文翻译工作。译写的十年,几乎成为他的另一场牢狱生涯。据说当时柏杨曾特意在书房前悬挂“297”狱囚编号以志坎坷的写作生涯,每晚连做梦都梦见《资治通鉴》。

358 评论

huzhanghua88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差别很多。但是历史上的刘备确实也是仁德为怀,感人至深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给读者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自罗贯中把三国历史写成小说以来,文人纷纷效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164 评论

sophiabian

历史古籍类很多,中华书局属执牛耳,其它还有人民文学、上海古籍、江苏古籍(现在叫凤凰)、三秦、黄山书社、巴蜀书社、浙江古籍、浙江人民美术、天津古籍等等。但在当下治愈系、网文、成功学等各类书籍的冲击下,古籍需求少了很多,很多专家学者也不愿意搞古籍(做古籍没什么钱啊),所以,到现在,还有名气的就是:1、中华书局:有点校二十四史系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国学文库系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系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理学丛书系列等。2、上海古籍:有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系列(类似中华书局,不过古籍参考的底本不同)、中国史学要籍丛刊 、王阳明全集简繁系列、国学经典系列、唐诗学书系、历代笔记小说系列、明清小品丛刊等。3、凤凰:系列书比较少,我买过的只有“名家精注精评本”,更多还是单独出版的,如《李太白全集校注》、《郑板桥全集》、《赵翼全集》等。4、人民文学:也是系列较少,算得上系列有“中国古代名家集”、中国古典文学雅藏系列,以及“红楼梦古抄本”系列,包括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蒙古王府本、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本等。其他的单独出版的也很多,比如四大名著、《杜甫全集校注》、《聊斋志异》(简繁皆有)、《清人诗集叙录》等。5、浙江古籍:系列较多,如浙江文丛、浙江文献集成、浙江历史人文读本等。其他的单本也有《渭南文集校注》、《于谦集》等。6、巴蜀书社:巴蜀书社现在也是力不从心了,每年的精品有限,但也一直在专心做古籍,精品有佛典丛书、日本藏巴蜀珍稀文献汇刊、地方志、《苏轼文集编年笺注》,以及古籍研究。7、浙江人民美术:把这个单独拉出来是因为这个出了两批好书,一是平装版的“艺文丛刊”三辑,共六七十册,也不贵;二是精装的“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这个品种少些,但也更贵,不过质量上乘,我买了《长物志 考槃馀事》和全二册的《弇州山人题跋》,非常不错。8、其他。其他的古籍在古籍方面都在走下坡路,比如黄山书社、三秦,以前也出版了《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元稹集编年笺注》、《资治通鉴》、《三言二拍》等,现在基本也没什么精品古籍了,黄山书社都开始卖儿童读物了,三秦虽然也出古籍,但水平太次。

257 评论

二月的小桃子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尤其是历史类型的书籍,散文,诗句,每日报纸,和每日电视新闻,加上从小就喜欢的篮球,打发我平时的业余时间。要问我平时是借书,还是买书看,我说二者都有吧,每每看见到市场上有我乐读的书,我必买,朋友之间互借也有,总之买书看占多数,必竞家中书多了,可以培养下一代爱看书的条件。搜索提升自己的10本书爱读书的朋友圈文案十本顶级思维的书十大真正免费看书软件一生必读的10本书听书100部经典名著

18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华书局总编辑在开讲啦节目中介绍二十本中华书局好书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尤其是历史类型的书籍,散文,诗句,每日报纸,和每日电视新闻,加上从小就喜欢的篮球,打发我平时的业余时间。要问我平时是借书,还是买书看,

    小麻烦ly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中华书局总编辑

    [编辑本段]中华书局总编辑  籍贯江苏扬中,1961年生。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北京中华书局编辑部工作,历任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编审。1

    panasoniccz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到上海与父母亲重聚。1947年以同等学历考入苏州市有原中学高中部,1950年入燕京大学国文系。因家庭问题,想辍学就业,遂于1951年4月

    今天天很蓝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中华书局总编辑周

    1912年1月建局之初,奉行“开启民智”的宗旨,发表于1912年1月25日的《中华书局宣言书》中称:一、养成中华共和国国民。二、并采人道主义、政治主义、军国民主

    柏林熊77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中华书局编辑

    这是业内历史最悠久的出版单位,只是编辑待遇可能会让你汗颜。

    我爱鸡爪啊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