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5

咚董董动
首页 > 论文问答 > 证券投资论文2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嘉怡别墅

已采纳
中国近六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摘要]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2005年我国实现了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本文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今后财政政策的取向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财政政策;中国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一个国家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何种财政政策,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宏观经济运行千姿百态,但概括起来讲,也就是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总水平下降。应对通货紧缩局面,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第二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第三种类型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但在结构上有矛盾,冷热并存,发展不均衡。此时应采取稳健财政政策,即在总量上不做太大的动作,但在结构上有保有压,加强薄弱环节,压缩过热行业的投资。 我国自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就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2005年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现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作用综述如下。 一、积极财政政策 1、实施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进而演变为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世界经济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作为亚洲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亚洲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冲击。从当时国内经济情况看,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出现不足,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失业压力增大;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了我国出口不振.大大降低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发展阶段。面对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做出了实施以增发国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刺激消费、扩大出口为主要内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二是调整税收政策,刺激需求增长。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四是规范收费制度,减轻社会负担,推动扩大消费。五是支持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 2、积极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近七年的时间里.在促进经济增长、调节供求关系和克服通货滞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大规模的国债投资不仅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而且抑制了通货紧缩。1998-2006年间,国债建设资金年均拉动经济增长为1.5-5个百分点,GDP年均增长56%,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2)优化经济结构。积极财政政策着眼于短期需求管理和长期供给管理有机的结合,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国债资金的直接投入、税收政策等措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一些符合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3)增加就业。七年来,国债资金支持的一大批新项目及其配套项目的建设共增加就业岗位800万-1200万个,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刺激作用。 (4)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通过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倾斜性财政资金安排,进行了诸如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六小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投资经营环境,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使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之,作为一项反周期宏观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基本上是恰当的,它对中国经济社会相对平衡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负面效应 但积极财政政策毕竟是宏观“反周期”操作,是适用于经济低迷阶段的一种政策。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开始逐步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2003年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迷向稳定高涨的拐点,GDP增长速度跃为9%以上。此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有所加剧,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并带来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的供应紧张局面。 二、稳健财政政策 1、实施背景 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一是经济增长接近潜在水平。2003年GDP增长3% ,2004年增长5%,部分行业瓶颈约束或资源约束的出现,表明GDP增幅已接近潜在产出水平。二是物价趋于上升。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和1%,2004年则分别上涨9%和8%。三是失业率升势趋缓。2003年全国城镇就业增加8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四是出现局部投资过热。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比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高了6%个百分点。当年投资率上升到3%,比2002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接近于1993年经济严重过热时的水平(当时投资率为43.5%)。为此,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货币手段(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等)和行政手段等,以逐步控制经济局部过热的迹象。虽然2004年5~6月在宏观调控影响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在2004年7~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又出现明显的反弹迹象,增长率分别为4% 、3% 、9% 、4%。在国民经济已发生经济周期阶段转换和出现局部过热的形势下,如果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同时,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更加尖锐。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5%、79% 、42%、18%和3%,特别是2003年中国GDP占世界的4%,但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4% ,原煤为31% ,铁矿石为30%,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说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项紧迫任务。二是国内经济和社会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投资占GDP的比重过高,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下降。此外,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226 评论

小石在青岛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在2014年3月29日由瀚亚资本和《中国企业家》杂志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地产金融论坛上发表“金融改革及其对房地产金融的影响”的主题演讲”中文名赵锡军国 籍中国民 族汉职 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成就2009,《依靠政策配合拉动农村需求》,《中国金融》第2期目录1个人资料2教育背景3工作经历▪ 学术和社会兼职▪ 讲授课程▪ 科学研究方向▪ 代表性学术成果▪ 论文1个人资料编辑姓名:赵锡军 籍贯:无锡 职位: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副所长。曾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McGill University 、Sherbrooke University、 Nijenrode University。分别供职于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中国证监会、JP Morgan 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Price Water House会计公司,并担任多家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兼职专家、顾问,参与国内、外多个融资项目、培训项目的工作。主要从事国际金融市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研究。曾撰写、翻译过《金融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西方公共财政》、《投资学》等多部专著,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国期货》等刊物上发表多篇金融、证券、投资、财务方面的论著。曾主持和参与亚洲开发银行、国家教育部的课题及中国――欧盟高教合作研究项目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监管、公司财务2014年3月29日由瀚亚资本和《中国企业家》杂志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地产金融论坛上发表“金融改革及其对房地产金融的影响”的主题演讲”[1] 并提出“市场多元化、丰富化影响房地产金融[2] ”、“金融市场体系与地产金融密不可分[3] ”、“定价机制的改革影响房地产金融”观点。2教育背景编辑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 1989年至1990年university of Sherbrooke 和McGill University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 1995年 至1996年于Nijenrode University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3工作经历编辑1987-1988,中国人民大学助教; 1990-1994,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讲师;1995-1999,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2002-200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学术和社会兼职1990-1994,北京长城资信评估公司企业部项目经理,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财务总监,深圳天极光电实业公司高级金融顾问;1994-1995,中国证监会国际部研究员;1997-1998,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融顾问;1996-1997,JP Morgan 银行北京代表处External Consultant,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金融顾问;1997-1998,普华会计公司金融专家,亚洲开发银行金融专家。讲授课程国际金融;金融投资学;金融英语;国际收支研究;金融市场运行分析;科学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监管、公司财务代表性学术成果著作:2007,《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亚洲金融一体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公司财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国际结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证券投资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2003,《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证券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证券投资学》,人大出版社2001,《现代公司财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国际金融管理》(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主要作者),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金融市场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企业成长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论文XiJun Zhao and XiaoLin Song (2009),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 THEORY AND POSSIBILITY,ISTP,N 774-7772008,Impacts of Capital Regulation on Credit Growth of Commercial Banks,《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2008,《金融衍生工具的税收问题探析》,《税务研究》第3期2008,《人民币国际化坎坷前行》,《资本市场》第5期2008,《赵锡军:金融改革与发展需要整体规划》,《银行家》第6期2008,《寻找中国的“金融优势”》,《中国报道》第7期2008,《赵锡军:商业银行将面临宏观经济变化三方面的挑战》,《银行家》第8期2007,《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历史演变及中国的选择》,《中国金融》第1期2007,《亚洲货币合作:理论与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2007,《必须遏制“偏快”转向“过热”》,《现代商业银行》第1期2007,《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财贸经济》第7期XiJun Zhao (2007), Co intergation Analysis of Evaluation Series among Domestic and Inetrnational Stock Markets,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N2007,《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政策浅析》,《经济日报》第9期2006,《<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第2期2006,《Research on Asian stock Market Znfegration》,《国际管理工程学年会》第5期2006,《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oporation in Asia: Retrospect and Fu》,《国际管理工程学年会》第5期2006,《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进程、挑战与推进策略研究》,《财贸经济》第5期XiJun Zhao(2006),Report on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 2005,《QFII:2004年的实践》,《中国外汇管理》第1期2005,《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走势》,《中国金融家》第2期XiJun Zhao (2005),Empirical Research on RMB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ISTP,N 1468-1474XiJun Zhao (2005),China s Securities Market: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ISTP,N 3-162005,《金融业综合化经营趋势》,《中国外汇》第5期2005,《个人财产对外转移风险的税收防范》,《中国税务》第5期2005,《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推出背景、效用及策略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7期2004,《QFII:启动正当时》,《中国外汇管理》第1期2003,《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经济导刊》第8期2003,《综合经营是趋势 金控公司唱主角》,《投资中国》第8期2002,《中国保险产业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经济导刊》第10期2002,《适时推出卖空机制》,《中国证券报》第5期2002,《流通之际话欧元》,《科学中国人》第2期2002,《入世后中国银行卡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信用卡》第3期2002,《卖空机制应先于股指期货推出》,《证券导刊》第4期2002,《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风险分析》,《证券导刊》第5期2002,《适时推出卖空机制》,《中国证券报》第5期2002,《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分析》,《经济日报》,2002-07-01刊2001,《再融资呼唤进一步规范》,《上海证券报》,2001-08-01刊2001,《跨入WTO后中国证券业的路该怎么走》,《经济日报》,2001-11-24刊2001,《融资要有全球视野》,《国际融资》第1期2001,《规范和发展我国B股市场的理论思考》,《金融科学》第3期2001,《B股沉浮》,《国际融资》第4期2001,《美国银行业:一个世纪的变迁》,《经济导刊》第5期2001,《资本市场带来的银行创新》,《决策咨询》第8期2001,《巴赛尔协议及其发展》,《经济导刊》第9期2000,《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效率》,《经济导刊》第4期2000,《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金融研究》第3期2000,《外汇储备增幅有可能放缓》,《中国证券报》,2000-02-26刊2000,《股票期权的几种实现方式》,《人民日报》,2000-02-01刊2000,《谁能挡住日元走强》,《北京晨报》,2000-01-27刊2000,《美元升、日元跌、欧元降中趋稳》,《北京晨报》,2000-02-17刊2000,《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效率》,《经济导刊》第4期2000,《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光明日报》,2000-04-20刊1999,《一埸世纪未的金融战》,《中国经贸展望》,香港亚太经贸出版社1999,《建立证券市场动态信息披露机制》,《了望》第11期1999,《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问题》,《改革内参》第6期1998,《我国股市的风险结构分析》,《宏观经济管理》第1期1998,《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国际金融研究》第1期1997,《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因素》,《97中国证券市场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奖励 《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37 评论

maymay552000

证券投资议论文"浅谈创新金融管理以及服务融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目前,金融业面临着各种复杂交错的风险,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原因分析,以下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浅谈创新金融管理以及服务。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指一种行为既可能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那么,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说,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的概率”。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金融活动都隐藏着金融风险,这种风险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一旦风险过大,金融风险便会爆发出来,甚至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那么,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第一,从金融业的布局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在我国,实行银行改制以来,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仍然处在绝对支配地位而没有什么改变。资金链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控制,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广大群众缺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以及面临着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选择的是宁愿把钱存于银行中。与此同时,企业要发展,则必须对外部资金具有很高的吸纳能力,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限制,直接融资不能够获得自由的发展,百姓的投资渠道缺乏,企业只有靠向商业银行借贷方能生存发展。这就形成了融资渠道的单一和结构的僵化,使得银行风险处于高水平地位。第二,从操作从面来看,金融机构存在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表现在金融业中,就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种操作风险又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风险;其次,业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无规章可循。金融活动是一种多主体互动性质极强的经济活动,他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利益诉求的不同,这就导致了金融活动操作的异化。第三,从利率的变动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着愈来愈高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由于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各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利率的变动受到统一的系统性调度,由此而带来了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的今天,银行利率的波动将会变得频繁,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这样以来,在利率市场化的前进中,由于金融机构自身应对利率波动能力的不足,将会带来利率风险。第四,从信用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时刻存在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这是因为银行普遍存在着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过度借贷的冲动,因为贷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着业务做得越大,最终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这就存在着盲目借贷的风险。因为借出的资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极易形成呆账、坏账,这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从借贷者来看,他们也在寻求各种手段满足自身利益,从而千方百计逃脱还贷的义务,向银行转嫁风险,使亏损的由银行来承担。于是,各种转嫁风险、贷、拖欠贷款等现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第五,从金融的自由化层面来看,各种金融机构的泛滥,形成了自由化的风险。随着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人也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散在的资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场,而一些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寻求这种地下金融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需要获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从事那些大风险的活动。通过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以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浅谈创新金融管理以及服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7 评论

相关问答

  • 证券投资论文2000字

    证券投资议论文"浅谈创新金融管理以及服务融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目前,金融业面临着各种复杂交错的风险,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原因分析,以

    奕彩彩绘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证券投资学论文2000字

    证券投资分析的结课论文我还可以给!

    fomeca刘勇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证券投资分析论文2000字

    [2] 罗鸿、王忠民.ERP 原理 设计 实施(第二版)[M] 。 [3] 吕祥、周国华、姚建明.ERP实施中的过程再造与案例分析[J]管理科学与研究,2

    偶是吃货范范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论文2000字

    请自己写!不然判你不及格!

    最爱黄冕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论文2000字

    公开。。。。。。。太公开了胆子好大啊。我就是你老师

    吾色真人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