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93

小柚子好啊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及特点论文2000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睡神熊猫

已采纳
一、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原始人类使用兽皮和树叶等来遮盖自己的身体,穿戴动物的皮毛用于保暖。石器时代后期,人类逐渐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约5000年前,中国产生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于是人们开始用麻布做衣服。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养蚕业,丝绸就出现了。  二、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指夏、商、周和战国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至前3世纪。先秦时期的服饰实质上是统制者的工具。周朝时期出现了冕服,其制度的确立,是周朝国家意志的具体反映,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深衣制”,即上衣下裳连接在一起的形式也出现了,并逐渐普遍地被采用。战国时妇女普遍穿宽边缠绕式的肥大曲裾深衣。衣服的左襟展开时呈三角状,穿时将其环腰部一圈,再用腰带扎好,配上横线与斜线并用的镶边,总体表现出静中有动、动中带静的装饰效果。  三、秦汉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服饰日益讲究,着装也渐趋华丽。女装方面有作为礼服的深衣和日常之用的襦裙。深衣一改战国时期的肥大,转而形成瘦且窄的特点。裙裾长可及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走时不会露出脚裸。衣袖有宽窄两种形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左右交叉,领口很低,可露出里衣。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腰带长垂。秦汉以黑色为尊贵之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将秦汉服饰推向了世界,它的意义在于:悠久的中国服饰文化,从此得以在世界各地传播与扩大。  四、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在妇女中间尚有人穿着。与汉代相比,它已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纤髾”是典型的装饰。“纤”是一种近似三角的饰物,层层相叠,固定在下裙摆部位。而“髾”是指缀在身后飘带。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变化为飘带和纤合成一体,纤变得更长。此时宽肥的女子裙衫成为服装的主流。  五、隋唐时期  隋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男装或女装,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和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它的空前繁荣,突出体现在女装上,其主要特点是服装款式华贵富丽、开放大度;穿着方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装扮配饰富丽堂皇、大胆考究。唐朝出现的女官,其身着青色衣裙,圆领、无束腰、下摆袭地;头戴青帽,两耳正上方各饰有两带。唐代仕女服装的特点是云发后拢成髻,低胸裙腰高束,肩披轻纱,旷达而华贵,流露出优雅与飘渺,恢弘与大气。盛唐以后衣袖变宽,渐流行大袖衫。  六、宋元时期  宋代妇女开始缠足,长裙之下隐约露出三寸金莲。此时以娇小为美,服饰制作都娟秀而精巧。元代妇女分贵族和平民两种着衣形式。贵族多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材料多为貂鼠皮和羊皮。其式样多为宽大的袍式,但衣袖形似灯笼,袖口窄小,袖身宽肥。由于衣长拖地,贵夫人行走时必有女仆牵拉。这种袍式肩部装饰十分华美。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云锦、茸类及毛毡织物,颜色多为红色。  七、明朝时期  明代时棉花的大量种植使棉制品取代了丝、麻的地位,成为人们服装的主要原料。明代女装上衣拉长,露裙缩短,衣领也从宋代的对襟领变为圆领为主。裙边均有绣边,起装饰的作用。那时裙褶十分盛行,有的褶纹细密,有的宽大,有的还将整个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叫做“百褶裙”。明代女子冠服制度更加完备。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名“霞帔”。它与“凤冠”一起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贵妇礼服,即使是一般的平民女子,在出嫁时也穿戴凤冠霞帔。它所表现的女子形象成为古代妇女的典型,因此它在中国妇女服装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  八、清朝时期  清朝入关以后,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在服饰中取得了统治地位。旗装的特点为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满族女子着旗袍,清朝旗袍多为圆领,衣扣均在右侧,一般为五粒。衣袖、衣身平直,在襟边、领边和袖边都饰有宽边花纹,整体看来较为保守。但不同时期的旗袍个性特征也是比较鲜明的。现在旗袍几乎成为中国女性的代表性装束,它在服装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总的说来,各朝代的服饰是不断发展的,它们的特点鲜明各异,体现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体现出不同时期人类的智慧。由于民族和地域的关系,每一个朝代的服饰都融入不同的特色,所以才使得中国文化如此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争奇斗艳。徜徉在这些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中国古代服饰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韵和内涵,博大与精深。真可谓是“此衣只应天上有”。
176 评论

招妹0916

中国服饰文化(第一卷),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2月版春节旧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裸露与遮盖:现代服饰观潮 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年版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与人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古今作家名联选(编著) 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三秦古今名联(编著) 陕西旅游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服饰文化,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9月版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译(与人合作) 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理工科大学语文(与人合作)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一个有深度的文学形象 延河4作品与争鸣(京)12转载2.诗韵说略 延安大学学报23. 深挚淡远 自成一格 小说评论34.七言古诗与瞬时记忆  陕西青年报1987.4.225.文采本色各千秋 当代戏剧36. 联语起源说略 陕西日报117. 艾青与《圣经》 延安大学学报18. 浅谈《樱桃园》的诗意特征 艺术界29.人生滋味的咀嚼与唱叹 小说评论610.审美勘探:散文家李若冰的荒野情结 地火1993.311.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陈忠实《白鹿原》阅读札记文苑1993.4;新潮时报1993.8.2212.桑榆未晚 为霞满天──论老年服饰 中国服饰文化613.孔子与服饰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1997.114.魏晋风度与服饰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7.圆点与方格;永恒的图案  服饰文化1998.1016.混沌世界 五彩迷离──中华服色的远古演进 服装科技(京)1999.117.衣与人体的和谐  中国纺织美术1999.318.时尚内衣的文化观照  中国纺织美术1999.319.服饰两极摆荡规律谈    江苏纺织1999.寻觅流行色之源 黄河2000.221.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论 中国纺织美术2000.1-2(连载)22.裸裎艺术的文化渊源 中国纺织美术2000.123.大学生着装心理分析 中国纺织美术2000.224.生命的写意 自由的赞歌──比基尼泳装问世54周年中国纺织美术2000.225.中华远古服色的演化(上)《中国纺织美术》2000.326.中华远古服色的演化(下)《中国纺织美术》2000.427.朝鲜白服色文化渊源考  服装科技(京)2000.928.黑板黑的流行预言  中国纺织美术2000.实用理性的服饰观—墨韩的服饰论研究之一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从汉唐中日文化交流史看中国服饰对日本服饰的影响(两人合作,第一作者)西安工程科技学报 431.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化轨迹:对陕北等地汉画像石一种抽象图纹的文化追溯艺术百家2003.3古代文明研究通讯(北京大学)NO.2032.论关中地区棱格窗花的文化渊源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4.433.化妆意象论 (两人合作,第二作者),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4.434.服饰文化历程管窥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335.论芭比娃娃与布娃娃的文化意蕴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服饰图腾起源论 神话中原// 大象出版社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借助考古与语言学等学术成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咸阳师范学报2008.冬至年节的集体记忆 西安晚报12.21 1.理工科院校应普及语文课 高教研究(西安)1989.22.联系实际 探求规律 提高教学艺术 理工科研究(西安)1992.23.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纺织教育(天津)1997.24.人文教育素质论      纺织教育(天津)1998.2 1.中国服饰文化基础理论系统研究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科项目,独立承担2.纺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及其实践国家纺织局1998年重点项目,负责人之一,2000年完成文化视界中的服饰研究省教委基金项目,独立完成2000年,中国服饰文化系统研究陕西省教委1999年专项基金研究课题,独立完成中西服饰文化比较研究02JK003陕西省教育厅2002年专项基金课题;项目负责人当代礼仪服饰研究 1.纺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项目,主持人之一)1999年获西北纺织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获国家纺织局纺织高校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温故而知新:中国服饰文化基础研究”(项目,独立完成,下同)获省教育厅2003年“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独立完成3.中国服饰文化(专著)2004年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第四届优秀教材一等奖2008年陕西省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4.裸露与遮盖:现代服饰观潮(专著)2005年获陕西省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5.文化视界中的服饰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00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6.朝鲜白服色的文化渊源(论文)陕西省文联陕西省2000年最佳文艺评论奖;7.中华远古服色的演进(论文)陕西省文联陕西省2001年优秀文艺评论奖;8.艾青与圣经(论文)陕西写作学会1994年优秀研究论文二等奖西安文联1999年文艺创作奖9.西北纺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1992年)

222 评论

密云汉子

旗袍当然不能代表中国,旗袍是满清服饰,而满清入主中原是侵略。就像日本侵华,所以我们不能把和服当成中国服饰,跟不把旗袍马褂当成华夏衣冠是一样的道理。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跟满服有同等地位。是从三皇五帝时期到明末清初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特点主要是:交领、右衽、束腰、系带。

295 评论

MOMO丫丫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考察才能见其原貌。  一、秩序井然的服饰——自夏至西周时期  周朝作为最强盛的奴隶制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制定了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安定天下。表现在服饰上,如不同场合要穿戴不同的服饰,有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这些服饰严格区分了天子与官僚、贵族与平民的等级差别,形成了一整套的冠冕制度模式,影响了自商周以来三千年封建社会的服饰文化。从此,服饰开始标识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以便“分贵贱,别等威”。  西周服饰  二、从百花齐放到趋于一致——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崛起,各自独立。在服饰上也各显其地方风格与文化风采,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呈现出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如春申君的3千食客中的上客皆着珠履;平原君后宫百数,婢妾均披绮披纱;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鲁国的儒者服长衣、褒袖方履,等等。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统一的实现,服装风格也逐渐趋于一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与朝服制度,形成了正式完备的冠服制度。  三、胡汉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部分崩离析。正是由于战争,北方民族的游牧文化、西域文化与汉族文化碰撞、融合,使得中国服饰文化进入到一个追求时髦、胡汉交融、奇装异服盛行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汉服中的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融合了胡服的特点。同时,受先进的汉文化和风气的影响,北朝各族纷纷推行汉化运动,仰慕汉族衣冠服饰,形成了“群臣皆服汉魏衣”的状况。  四、开放浪漫、异彩纷呈——隋唐五代时期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造就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的唐朝服饰。尤其是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中的佼佼者。唐代的女装颜色鲜艳,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如在衫、裙之外还有披在肩上的长围巾“帔”。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外面。这种装扮使唐朝女装形成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等极为开放的风格。  五、质朴保守——宋朝时期  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目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反抗意识。这种理学观念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拘谨保守。颜色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另外,两宋时期,边患不断,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官僚队伍和军队的壮大,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为此统治者三令五申,要求服饰简约淡泊,力戒奢侈铺张,从而形成了以后质朴淡雅为宗的一代审美标准。  六、异地胡风——辽金元时期  作为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这时期的服饰既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特色又有融合的色彩。服饰大多用毛织品并且制作较为简单、实用,易于马上作战射猎。党项族妇女多着翻领胡服;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圆领齐膝外衣,足下着长筒靴。元服则吸收宋服形式,官服款式较特殊为窄袖、盘领、缝掖,独具特色。  七、继承创新——明清时期  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帝国后,对服饰也有统一的要求。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对民间的男装也有规定,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  清朝作为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前夜,在服装史上也是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服是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接点,它的存在是以后发展到近代男士的马褂长袍、女士的旗袍的前提。清代还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到了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347 评论

路人乙1987

方领 圆袖是汉族服饰的特代, 代表天圆地方,

294 评论

微微王chichi

中国古代历代,服饰问题我知道怎么做

324 评论

默默一个人旅行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27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及特点论文2000字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

    弱智好儿童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服饰的演变及特点论文2000字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

    福尔萝卜丝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及特点论文2500字

    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赵武灵王为了军队的战斗力,冲破阻力,

    是淡淡的忧伤啊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服饰的演变及特点论文2000字内容

    旗袍当然不能代表中国,旗袍是满清服饰,而满清入主中原是侵略。就像日本侵华,所以我们不能把和服当成中国服饰,跟不把旗袍马褂当成华夏衣冠是一样的道理。汉服是汉民族的

    黑粉精灵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国服饰的演变及特点论文

    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变换: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②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

    e元素78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