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2

卡布奇诺有点
首页 > 论文问答 > 区域与全球发展期刊排名榜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燃情咖啡

已采纳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全球十大旅游杂志具体如下, 1,《旅游纵览》,它面向国内外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摄影爱好者、旅游行业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发行; 2, 《旅行家》,她以一流的品质,在国内众多同类刊物中保持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稳定的影响力,在版面不断扩大的同时,内容也日益完善和丰富,栏目更加充实,图文更趋精致。 《旅游》,揭示鲜为人知的绝胜风光,是旅游爱好者出行的指南,是居家旅游者神游四方的宝卷,是展示旅游景区魅力的舞台。 4,《漫旅Travel+Leisure》,它是悦旅Travel+Leisure》更名为《漫旅Travel+Leisure》包容一切为旅行增添魅力的旅行信息和经验,无论是饮食、购物、酒店,还是时尚、艺术和旅游产业讯息,甚至流行、前卫的生活方式,锐利的发现、生动的记录。 这边帮您查询到这些,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最后,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更多4条 
201 评论

艺术边上观望

全球智库发展概况:中国智库数量位居世界第二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2016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其中北美洲智库数量最多,拥有1931家;欧洲其次,拥有1770家;亚洲紧随其后,拥有1262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835家。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拥有智库数量达到435家。英国和印度智库数量位列中国之后,分别拥有288家和280家。2016全球智库排名榜单解读中国智库全球排名呈现新亮点根据区域分布、研究领域、特殊成就三类标准,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共列出52个分项表单。其中,中国智库上榜的表单数量达到41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3个,反映出中国智库发展呈现的良性态势。2015年,中办国办就加强中国智库建设发出重要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在中国政府重视智库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智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全球智库175强榜单中,有9家中国智库上榜。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中,18家中国智库上榜。在最佳社会智库、最值得关注的智库、以及多个研究领域如教育政策、环境政策、国防和国家安全智库排行榜单中,中国智库均列名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智库在过去一年中发展迅猛,在该报告中表现亮眼。其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三个分榜单中排名中国社会智库第一,在全球最佳质量保证和完整策略及程序的智库、全球最佳互联网应用智库两项榜单中,CCG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智库名列其中。此外,新兴智库中不乏优秀者涌现,受到国际关注。在今年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的“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排名” 120强榜单中,有7家中国智库上榜;而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相比去年均有所增加。  全球顶尖智库175强榜单,9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智库报告2016》的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共列及175家世界智库。其中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蝉联榜单首位。这已经是布鲁金斯学会连续5年排行第一。英国查塔姆社和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分列第二、第三位。布鲁金斯学会还被报告选为2016年度全球最佳智库。美国入选全球十大智库的数量最多,达到6家,与去年持平。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175强中,有9家中国智库入选,分别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33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36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39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52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73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79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111名)、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第149名)。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175强榜单(中国智库排名)智库名次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第33名)、中国社会科学院 (第36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39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第52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第73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79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第111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 (第149名)。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18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智库报告2016》发布的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榜单中共有18家中国智库上榜,分别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4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8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10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3名)、卡耐基中国中心(第19名)、布鲁金斯中国中心(第20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22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24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30名)、上海社会科学院(第35名)、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第41名)、财团法人国策研究院(台湾)(第45名)、中国金融40人论坛(第48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第51名)、盘古智库(第57名)、新华社瞭望智库(第59名)、团结香港基金(第60名)。 4.最佳政府智库排名6家中国智库上榜在特别成就分类下的最佳政府智库排名中,中国在全球75个入选名单中,共有6个智库上榜,其中5个智库位列前20名。包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7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9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3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16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20位)。  6家中国智库入选全球最佳社会智库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排名120强榜单中共有6家中国智库上榜,分别是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察哈尔学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应用国际贸易研究所。   中国5家智库最值得全球关注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共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排名分别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第31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54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第63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91名)。  7.5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杰出政策研究项目智库在全球拥有杰出政策研究项目的智库排行中,共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排名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31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41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62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第80名)。 8.最佳高校智库榜单6家中国智库上榜在最佳高校智库90强榜单中,中国智库上榜6个,有三个入选前20名,分别为第11名的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14名的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以及第16名的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家中国智库上榜最佳新锐智库排名在2016年最佳新锐智库榜单中,有三家中国智库机构上榜且入选前40,分别为排名第23位的阿里研究院,第29位的21世纪丝路合作中心,第34位的前海创新研究院。 4家中国智库报告上榜最佳研究报告榜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中国-东盟海事合作:过程、动机和前景》, 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的《G20科技和创新发展》,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的《2016 G20高峰论坛关于T20的政策报告》等上榜最佳研究报告榜单。此外,中国智库在其他榜单上也表现突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上榜最佳质量保证和完整策略及程序的智库榜单,在前70名里排名第28名。两个中国智库上榜智库最佳创意和模式创新排名,分别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43名)和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47名)。发布会后还就“为什么智库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变得日趋重要?”主题进行了研讨。参加研讨会的嘉宾包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副所长李国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国、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永权等嘉宾参与了讨论。专家们在研讨中表示,《全球智库报告2016》报告发布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智库在全球和中国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智库在全球化发展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还建议智库研究应该要保证高质量,但同时也应该保证研究结果的时效性,以及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及时递送到政策制定者、媒体以及公众的手中;智库必须学会适应对市场对快速变化的数据以及分析的需求,更好发挥智库对政策的影响力作用。

314 评论

木木停留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发展  作者:张晗  〔内容摘要〕 环渤海区域作为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目前正进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该区域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形势,为其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策略主张,旨在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关 键 词〕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贸易  〔作者简介〕 张晗,河北经济贸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的崛起,以及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割据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经济发展的中心逐步北移。因此,推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北方经济的腾飞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渤海区域的界定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1/4,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环渤海地区的生产总值达5万亿元,占全国的2%。可是说,环渤海区域有望发展为我国的巨型经济核心区,成为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龙头。  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国家经济重心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实力的增长。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补充,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要建立区域协作协调的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还把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对于环渤海地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丰富的自然资源。环渤海经济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并易于开发利用。本区域的能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除现有的华北、胜利、大港、中原等几大油田以外,渤海湾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原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3%;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本区域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渤海湾素有“天然鱼池”之称,鱼类资源丰富;海盐的年产量也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另外,环渤海地区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旅游者的目光。  工业基础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伴随着中国近二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中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依托该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铁、原油、原盐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资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迅猛发展。近年来,该经济圈生铁、钢、成品钢材、大型拖拉机、塑料、啤酒等产量均占全国产量的30%以上,电冰箱、洗衣机占全国产量的25%以上,电子计算机占全国产量的近一半。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机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也开始逐步形成。  城市联合初现端倪,经济互动迅速发展。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内城市的联合起飞已初现端倪。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城市最为密集的三大区域之一,共有城市151个,占全国总数的1/3。这些城市构成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多功能的城市群体。2002年10月,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在济南召开,29个成员城市达成经济合作专案30个,合作金额6亿元。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互动,使其长期的“诸侯经济”格局被打破。通过区域内资源互补、优势整合,环渤海地区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环渤海区域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国际间分工和合作的不断深入,都为环渤海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为本区域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东北亚合作非常活跃。环渤海地区地处东北亚中枢。在国际政治方面,随着这一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形势从对抗走向了联合。这种变化给环渤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在经济方面,由于这一地区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相互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互补性。特别是日、韩等国,近年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的国家转移,从而为环渤海地区产业重组和涉外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奥运经济”引擎将为该区域注入强大发展动力。2008“奥运经济”正在为环渤海经济圈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北京奥运会从筹备至举办期间,对国内生产总值成长的拉动每年在3%左右,而本地区无疑将首先受益。据报道,在奥运会筹备期间,仅北京就计划投入2,0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有相应的较完善的战略规划,注重投入产出比和经济发展的前向及后向联系,奥运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续影响将会持续10~15年。  四、环渤海区域发展对外贸易的措施  打破行政区划束缚,联合建港用港。首先,在港口的分工协作方面,在抓好专业性港口发展的同时,重点确定枢纽港、特别是集装箱枢纽港的分工功能,使环渤海地区的港口能充分发挥现代化、国际化运输枢纽港的分工功能。其次,在港口腹地之间的关系上,应打破传统的地域观念,把港口从隶属于某一省市的狭隘观念中解放出来,形成港口与腹地一体化的现代化区域经济观念。要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允许腹地企业在港口自建、合建码头和港区,以带动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工业产品出口。首先,要结合国企改革,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结合资产重组、兼并,组成跨省市、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其次,要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优势,拉动出口增长。世界上一批著名的跨国公司落户环渤海地区,其产品的名牌效应和国际营销网络,是本地区可以利用的一大优势。最后,建立区域性名牌产品出口展示中心,支持名牌产品招展海外市场。为了对外展示本地区名牌产品的整体优势,便于外商认识和集中选购国产出口名牌,此设想不妨一试。  建立区域银行,联合对外融资。环渤海地区经济要大发展,资金是个关键问题。区域内各地区资金供需的不平衡,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建设与改造,都需要有强大的金融机构做后盾。而在各省市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情况下,很难形成较大的投资、信贷规模,因而需要加强区域内金融机构的协作,尽快成立区域性银行。这样,既可以调节各省市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聚集国内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又可加强与外商之间的融资合作,联合实施对外引资;还可利用区域银行的实力和中心城市的知名度,积极开招渠道,争取有实力的公司到国外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融得更多的资金,为区域经济服务。  联合举办“北交会”,挽手出国闯市场。针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地区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在环渤海地区某城市按照“广交会”的模式,每年也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对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联合在京举办招商会的模式,由国家经贸委或外经贸部出面组织,以便平衡各方利益。二是在各城市轮流举办。如果每年只在某地举办一次区域性大型活动,就可避免目前交易会过多过滥的现象,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对外商、腹地出口企业和举办者都有好处。三是把交易会办到国外去。如国内联合办会的地点协商不下来,或觉得轮换的周期太长也可选择某一市场条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联合有关省市走出国门共同举办综合性商品交易会或某一门类商品的展销会。  参考文献:  刘芳:“建立环渤海区域政策法律协调机制发展环境友好性区域经济”,载《港口经济》2006年第2期。  魏后凯:“加快环渤海地区开放与开发的建议”,载《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11期。  邵文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载《中国水运》2007年第4期。

203 评论

梦想空间小编

下面为您列举:1、《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原名为《地理知识》。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的关于地理的月刊杂志。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2、读者《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3、《婴儿画报》《婴儿画报》为0-4岁的婴儿提供最佳阅读内容,打造婴儿杂志第一品牌。《婴儿画报》强调知识性和教育性,以教育部《幼儿园教育大纲》为指导,以培养聪明健康的宝宝为目的。4、《Vista看天下》《Vista看天下》创刊于2005年,短短四年中,成长为中国第一本发行量超50万的新闻周刊,创造了中国媒体的“看天下模式”。5、《博物》《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6、《幼儿画报》《幼儿画报》创刊于1982年,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由我国最大、最权威的少儿传媒出版集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09年读者对象调整为为3~7岁幼儿及其老师、家长。7、《艺术与设计》《艺术与设计》杂志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创意杂志,月刊。创办于1997年,创办者为钱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管,是中国国家设计期刊。8、《HBRC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HBRC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哈佛商学院标志性刊物,传播工商管理领域中最前沿的思想理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9、《青年文摘》《青年文摘》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创刊于1981年1月,自2000年起改为半月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单期发行145-150万册。10、《儿童文学(少年双本套)》《儿童文学》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63年联合创办,风雨50年,哺育三代人,其麾下汇集了几代最有名望的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

226 评论

相关问答

  • 区域与全球发展期刊排名榜单

    下面为您列举:1、《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原名为《地理知识》。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的关于地理的月刊杂志。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2、读者《读者》

    joannatang200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9
  • 区域与全球发展期刊排名榜

    TOP 1《读者》《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

    浅葱de琴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区域与全球发展期刊排名榜汇总

    TIME时代  美国1923年创刊   即便是它在今年的美国“国家期刊奖”中一个提名也没有获得,话语惯性与品牌传统以及以红框构成的各式封面积累仍然维系着《时代》

    cindyhouse022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区域与全球发展期刊排名

    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

    雨樱花ran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区域与全球发展期刊排名表

    世界10大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科学Science、柳叶刀The Lancet、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细胞Cell、化学评

    langlang080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