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1

柠柠2015
首页 > 论文问答 > 大学生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墨亦成诗

已采纳
那你现在自己在网上找下(社会科学前沿 )等等这样的资料自己总结写写啊,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意义这个论题还不错,从这方面着手也是可以的呀
223 评论

我喜欢DHC

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而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帮助学生深扎民族根、熔铸中国魂的重要方式与方法。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不仅有经典原文,还有文化知识和游艺游戏。经典原文可以让学生了解贤哲思想、文化脉络以及祖国语言的优雅和精致;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人文常识以及古人生活的细节与图景;游艺游戏可以让学生了解风俗民情、风物百种以及古代工艺的巧妙和精湛。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最优质、最有效和最精细的教育。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它可以说是最优质的教育。如今,教师向学生灌输所有的文化知识,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梳理出有利于启蒙或理解的信息,帮助学生化无序为有序,形成有逻辑体系的“知识树”。例如,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字数相对较少,却遣词考究,读来朗朗上口,不仅易于儿童接受,而且利于微言大义的彰显,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悟到汉字的“音、形、义”,感受到文化的“精、气、神”。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有效的教育。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看来,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门艰深学问,传统文化教材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而非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这种看法有些偏颇。第一,在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劝学”素材。这些资料经过教材化的处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快速步入学习旅程。不论是在《礼记》《论语》《荀子》等大人之学中,还是在《弟子规》《三字经》等童蒙读物中,以及大量的诗歌、家训等文献中,都含有许多劝导向学的内容,或是对劝学思想的阐释。这些劝学语句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是立言,是“谋道”,是“美其身”,是“学以为己”,是“多知明达”与“心明目”。如果不学习,则“言不成章”,无法增长智慧,甚至与禽兽无异。无论贫穷或富贵,学习都是终生之事,不能半途而废。可以说,古人对学习重要性的论述和勤学精神的阐释,比今人更加深刻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感染,如若方法得当,比常规教育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第二,在传统文化中,包含各种学习方法。这些经过前人总结和验证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能为其日后的个人文化修养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学习方略,不只是单纯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勤奋,不只是简单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积累,更不是粗率的“认字号儿”和“蒙师无须讲解”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古人对识字、读注、自学、默写、抄写、践行、教师开讲时间等,都有精辟的见解。例如,明代沈鲤等人对学习文章和讲书,主张“总—分—总”的思路,即让学生先了解大旨,然后学习字句,接着分段来讲,还要明晰其间的关系和涉及的德行论述。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理”,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即便是对今天的课堂,同样非常有效,能够为新时代学习与学力的创造,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三,传统文化涉及许多生活规范,能够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特别是针对低幼儿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朗朗上口的句子,能在无形中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训、家规中关于“戒奢靡”“戒晏起”等相关论述,能够让学生明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此外,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对养生之道的论述,对于饮食、养体、养气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珍爱自身,珍惜生命,注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140 评论

咣咣中奖

有选择、有条件地”承“接下来讲讲什么是“承”。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延续,还包括转化和创新。把传统的文化和物质精神都保留下来了,之后怎么办?是不是都要学习和弘扬?不行,要区别和选择。对于精华的部分,我们不仅要保留,而且还要使它发挥作用;对于糟粕的部分,要留下来让后人知道,但是不要复制,也不需要扩大。 中国以前有各种礼仪,尊重别人,自己保持谦虚、谦卑的姿态,恪守正常的次序、礼节是对的,但过分的甚至不讲人性的那种谦卑,是要不得的。再比如,中国古建筑有好的地方,但是也有缺点。一般来说,古建筑都是讲究表面,讲究公共活动,但是不讲究生活,采光不好,通风不好,没有采暖。如果今天我们形式上要造一个古建筑,那么这些都要改变。当年美国建筑师设计燕京大学的时候,表面用的是中国宫殿的形式,但是里面都用上了暖气和现代设备。所以,对待传统文化,不是照单全收,要取之精华,把糟粕的以及不合时宜的东西都去掉。 在“承”的过程中,既要兼收并蓄,也要本土优先。在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比较适合本土的环境。所以,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先采用更加符合本地条件的内容,也就是本土优先。另外,因为要“承”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应该分轻重缓急。比如同样是精华,中国现在某个地方最紧缺、最需要继承的是什么,我们这一段时间就应该优先做这方面的工作。有些传统文化今天起的作用更大,可以优先。有些起的作用并不大,那么可以晚一点。所以“承”不像“传”,“传”是无条件,什么都先“传”下来再说,“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 传统文化在用的时候要注重效果,因为古代的、传统的再好,往往不是马上就能应用于今天,这就要实行创造性转化。比如现在有些地方讲传统文化,就要让小孩子穿上汉服跪拜,整天念的就是儒家的经典,见了父母要磕头,叫大家坐在一起给父母洗脚,有效吗?没有什么效果,那绝对是走偏了。今天我们讲孝道,今天我们讲仁义,要根据今天社会的需要采用一种适当的方式,有的则要加上新的内容。如果不是根据今天的需要完成创造性转化,那么传统文化的精华就很难得到延续,更难得到弘扬。 以孝道为例。中国的孝是什么?我认为中国孝的本质就是保证家庭、家族的延续,也就是生孩子,这就是中国孝的本质。孟子曾经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及时结婚生子,把孩子抚养成人,家族的门风和血缘才能延续。我曾经研究过中国人口史。中国的人口从公元初大概六千多万,到宋朝的时候突破一亿,到清朝突破两亿,到清朝后期突破四亿,到现在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靠什么?当然靠物质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就是靠精神,也就是中国长期讲的孝道。这个观念到了今天有什么用?今天全世界都碰到了人口老龄化的难题。越是发达国家、越是现代社会,人口越在下降。很多国家通过物质奖励生育,最后都没有成功。那么靠什么?只有靠理念、靠信仰,在中国可以通过对传统孝道作新的转化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转化?就是要对孝道作出新的解释,孝道不仅仅是尊老爱幼,还包括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其中就包括及时地成家生子。

274 评论

风子武nandy

话说,我也要啊,周六就要交撒。你给我一篇,我给你悬赏50分……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学生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话说,我也要啊,周六就要交撒。你给我一篇,我给你悬赏50分……

    好奇的小米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话说,我也要啊,周六就要交撒。你给我一篇,我给你悬赏50分……

    秋秋花花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左右大学生

    我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然,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我眼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

    老李重庆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传统文化概论论文1500字

    我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然,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我眼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

    lucherking1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看看(社会科学前沿)吧

    黑眼圈砸死你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