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年鉴编辑工作内容

年鉴编辑工作内容

发布时间:

年鉴编辑工作内容

年鉴编纂总的指导思想一般有以下几点:一、坚持政治的严肃性。年鉴的质量,首先是要保证政治质量,政治上出了错,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年鉴的全部内容都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坚决和中央保持一致。此外,还要注意保密,内外有别,防止发生任何失密违纪现象。二、坚持真实性、科学性。作为史册之一的年鉴,必须要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保证刊载的全部资料和数据都准确无误。要求资料内容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既不溢美,亦不饰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科学性,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从本质上、整体上和发展上去反映事物。三、坚持年鉴编纂的六项要求。即“全”、“新”、“精”、“特”、“鉴”、“便”。“全就是各个项目齐全,内容完备;“新”就是内容要新,有新鲜感;“精”就是精炼;“特”就是特色;“鉴就是发挥鉴戒作用;“便”就是方便读者。四、坚持质量是生命、是基础的观点,务必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观点,正确处理和摆正各种效益的关系。 年鉴的框架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年鉴的基本结构。框架是承载年鉴资料的主体骨架,其任务有三:(1)设计框定全书内容范围和选材方向;(2)设定资料的分类归属和层次;(3)设定各类资料的数量多少和比例。框架设计应当掌握以下几个原则:1、为现实服务。适应现实读者的需要,是框架设计的首要原则。年鉴应收录那些资料,这些资料应当占多大比例,以什么形式推出这些资料,都要以读者的需要为依据。2、内容完备。全面反映事物发展的历程是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要求。所谓“全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大事不漏,读者感兴趣的事不漏。3、结构合理。科学、系统是框架设计的第3个原则。所谓“科学、系统要求有三:(1)资料归类要科学准确;(2)各部分资料比例合理,掌握好主次有别,详略得当,各有侧重这个度;(3)层次分明,有完整的体系。4、方便检索。年鉴是供读者查阅的资料性工具书,因此方便检索是框架设计的重要原则、除了按分类编排的目录外,还必须根据不同需要,设计索引。 各种年鉴因其反映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选题标准,但条目选题的一般原则是共同的,那就是“大事不漏,小事不收”。凡属大事、新事、特事必选,反映出年鉴所反映对象的本质与主流,反映出年度特色、地域特色和部门(行业、学科)特色,使年鉴信息具有实用价值、鉴戒价值和史料价值。(1)为大事立条。所谓“大事,是指代表社会事物本质和发展主流,对社会事物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为社会公众所普遍关心的事。(2)为新事立条。所谓“新事’’,是指代表社会事物发展新阶段、新水平,昭示社会发展方向,具有推广价值的事。(3)为特事立条。所谓“特事”,是指最能代表社会事务特色的事。(4)为热门话题立条。总之,年鉴条目的选题,必须贯彻实用性原则,以保证年鉴具有“服务当代,遗惠后人的强大功能。年鉴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单位。其选材原则一般有:(1)客观性原则,材料必须忠实于事务的本来面目,而不能道听途说,想当然地推理。(2)权威性原则,材料必须来自于权威部门,结论必须是正式、公认的,不是作者一家之言。(3)典型性原则,在能够说明问题的众多材料中,选取那些有特色的典型资料。年鉴条目的撰写原则:(1)主题鲜明、精炼。以正确、鲜明、深刻、集中的主题贯穿整个条目始终,统帅全篇,支配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改润色。(2)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目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料体系,构成条目的内容要素不能缺少,应全面地反映主题,但不能面面俱到,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3)结构严谨。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材料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妥善的安排,使条目成为层次清楚、线条明晰、前后一致、首尾相合的有机体。(4)语言贴切、简练朴实。用词恰如其分,造句合乎规范,语义准确明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删繁就简,惜墨如金,简明流畅,质朴无华。(5)开门见山直陈其事。切忌夸张、形容、套话、空话之类的言词,挤掉水分,增加信息量。 年鉴是以条目为主要载体,除专文、特载、法规、文献、附录等一次文献及索引、书目、提要等二次文献外,条目是年鉴构架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年鉴内容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它不仅构成年鉴的基本内容,而且决定了年鉴的质量。年鉴条目大体分两类,即综合性条目与专题性条目。综合性条目,一般列于类目或分目之首,主要包括综述、概况两种。其作用是介绍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部门或一个门类的基本情况,从总体上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用来勾勒全貌,提供全面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比性的情况、特点和问题。专题性条目,一事一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其取材标准有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所以年鉴条目应侧重于社会性,取材要考虑读者的需要,不以行业、部门的标准代替社会标准,不能只谈成绩,回避问题。其内容应注重资料性,信息性、可读性,即对社会有借鉴作用,有存史价值。在编写年鉴条目过程中,由于年鉴撰稿人基本上是由政府或单位的综合科或秘书科的人员提供,由于他们是单位的“笔杆子”,经常在手中操作的是各种总结、汇报、报告之类的官样文章,是领导的代言人,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他们所撰写的文稿往往从本位出发,用许多研究词、修饰语、描绘句来描述年鉴文稿。因此,在编辑年鉴文稿时应从几个方面对年鉴条目进行规范化处理。一、条目文体的规范化处理年鉴的条目内容是记载年度内的客观事实,编写目的在于供人们查阅和检索。因此,年鉴条目基本上采用说明体和记叙述体。说明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年鉴条目以概说事物、人物、简介部门、行业和单位的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所以大量采用说明体。如用来介绍地方、部门、行业的基本情况的“概况”。记叙体是以叙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章体裁,其特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描述。多用来记述单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是简明的记叙文。如:特色条目。不管是说明体或记叙体,年鉴条目文体的基本特征是:篇幅短小精悍、写法直入直出、不拐弯抹角,不藏头露尾;要求文稿要回避议论、描写和抒情,努力榨干水分,使信息资料高度密集;用客观的、准确、简明、严谨、平实的语体记叙内容;要实话实说,做到一是一,二是二,决不含糊其词,弄虚作假。因此,语体上要求杜绝一切假话套话以及虚浮之语、溢美之词。即要用冷静的、历史的眼光看待所记的事物,实事求事,不随意褒贬,不加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如:“加强”对某项工程的领导,而不说“强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说“优化”,不作空洞或臆测性的评语,如:“获得好评”、“反映强烈”、“群众欢迎”、“全体称赞”等等。二、条目标题的规范化处理条目的标题是内容的“眼睛”,人们从标题便能知条目的内容。年鉴条目的标题,即是条目内容的聚集点,也是读者检索资料,获取信息的门户。标题虽小,但它直接影响条目的质量和社会效果。条目标题要有“信息性”、“新颖性”、“检索性”。条目标题的信息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条目内容的控制作用,它框定了条目的内容范围,如市县概况篇目中的[基本概况],它阐述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等概况;二是标题本身含有一定的信息量。如“[国家地质公园太姥山],它直接记载的是福鼎市国家地质公园太姥山等等。条目的新颖性不仅体现在新鲜内容主题的概括,还体现标题的个性。如:[南方天山—象山];条目标题的检索性表现在标题内涵规范、通用、简明,便于读者查阅,用对事物法定的、标准的知识概念作主题词。如:[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因此,规范条目标题文字是提高年鉴条目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条目内容的规范化处理年鉴是资料性年刊,以条目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条目的内容覆盖了相应领域的各个方面。条目内容各异,篇幅长短不一,要衡量它的内在质量,应从条目以提供资料为目的入手。以其是否是有用信息作为标准。一个条目被读者所检索的内容能解答读者的疑问,或是被读者所引用,说明此条目的信息含量高。怎样才能提高条目的信息含量?一要对材料作整体处理。应用综合概括手法,通过归纳提炼,抓住共同点,将材料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反映。二要把握材料的实质性内容。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分析,概括出部门、行业和地区发展的特点。在编缉各地文稿时,我们经常发现原作者在撰写年鉴文稿时其条目标题中存在着标题冗长、重复或用总结、动员性语言,用副词、形容词等修饰语。如:“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加”等等。在修改文稿时,首先在条目的标题上规范,先用统一的[经济社会概况]条目来概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内容涵盖了一个地区工业、农业、外贸经济、城乡建设、科教文卫、人民生活、社会事业等。再用1-2个特色条目来反映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要事;将概述条目与特色条目联结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全部情况。通过这些示范性修改,使文稿内容即有独立性、完整性又有连续性、可比性。比较能够看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发展。年鉴作为集权威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年刊,应是具有资治、存史、发布信息、服务社会等多功能的产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框架的结构、选题选材、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条目的撰写直接影响到年鉴质量,要精选和精编条目,对选取信息的深加工规范条目的标题、内容、打造有价值、高品位的年鉴信息。 校对是年鉴编纂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也是保证年鉴质量的重要条件。年鉴的校对次数一般分为3个校次,以印刷厂毛校后的校样与原稿对照进行校对。编辑部要进行初校、一校、二校、三校,必要时可增加一两个校次。为了缩短出版时间,减少改版次数,可采取连校的方法。即将校对完了的校样,不经改版转给另外一个人再校对一次(用两种颜色的笔改稿),然后送给印刷厂改样。终校要求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校对人员完成。制成软片后,需由主编通读软片,以解决漏改问题。校对工作的任务是:1、改正校样上的错字、倒字、横字、缺字,以及接排、另行、字体、字号等错误;2、改正符号和公式等错误;3、检查版式是否合乎要求,包括标题、表题、图题是否偏斜,字体字号是否统一,页码是否连贯,有无书眉等;4、检查注解和参考文献的次序和正文所标号码是否吻合;5、注意插图、表格、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等的地位是否恰当、美观;6、校正图的位置,注意方位的平正;7、检查行距是否匀称、字距是否合乎规定;8、统一全书各级标题。

如何做好年鉴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资料是编撰年鉴的基础,是一切精神产品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占有大量、全面翔实的资料是编撰年鉴的先决条件。因此编撰年鉴必须舍得花费大气力和足够的时间进行此项工作。特别是年鉴条目基本拟定以后,资料工作就成为一段时期里的中心任务。马克思曾经指出: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材料。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书籍,摘录、笔记达一百多本。这对于我们编鉴人员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指示和效法的典范。古人说:无征而不信。如果不首先做好资料的收集、鉴别和整理工作,编撰年鉴仅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大量新资料,就不可能写出一部合格的新年鉴;如果没有大量、全面、准确、典型的新资料,就很难写成一部高水准的年鉴。正因为年鉴保存资料多,通过资料,我们才能窥见一个地方发展史迹。所以,资料是维系着年鉴的生命,成也在资料,败也在资料。在一些年鉴中,因资料收集残缺不全,或者是误用了一些失实资料,不仅影响了年鉴的质量,而且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做好资料工作,对于编撰年鉴意义是重大的,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如何收集资料年鉴既是以一定体例,反映一定行政单位,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的综合著述,相当于地方百科全书是精炼资料大汇集。资料收集工作是很关键又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任何投机取巧,企图省力省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一)明确收集资料的时间,范围和分类1、收集资料时间。按来办(2003)209号文件规定,编撰这部年鉴上限和下限是从1996年~2003年,时间跨度8年。因此,收集资料的时间也是从1996年开始到2003年止。也就是讲要全面地、系统地、完整地收集8年以来各单位、各部门完成工作情况和有关数据。但要指出一点的是,从1996年~2003年8年时间有关情况和数字还要包括原柳州地区九县一市,来宾市是从2002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到现在也仅有一年多时间,如果不处理清楚,数据和情况很容易混淆,年鉴的质量也不高。对有关情况和数字的处理,还是要分开进行收集。原柳州地区的情况和数字就从1996年~2002年12月止,综合收集这7年资料,综合撰稿;2003年的资料就单独收集、单独撰稿。这样做资料收集线索清楚,脉络分明,写起来也容易,这也是对历史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2、收集资料范围。编写年鉴所要收集的资料,在范围上便有地区性,时间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地区性,系指以收集本地区即所要编写的年鉴的地区范围为限。前人修鉴极重视此点,认为弄清年鉴所要包括的地区疆域乃是编鉴的前提,不要不分内外而漫无边际地进行收集。即使收集外地区的材料,也不过为了供作参考或为提供对此材料而已。时期性,系指以收集年鉴体例所规定时限以内的材料为主,并本着详近略远原则进行取舍,但有关探本溯源、记述兴革演变方面的资料,则可以向上延伸至地区建臵开始的时候,就此也只须扼要地述及即可,不必占过多的份量。全面性,或叫广泛性,则指所要收集的资料必须包括本地区自然社会、人文各个方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文、风尚无所不包,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文化、民族、宗教、人物、方言、名胜、古迹……。只要对自然和社会发展有所考察价值的资料,均在征集范围之内。可见年鉴所需资料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至于具体的收集范围则往往可以拟定征集纲目或收集提纲的方式加以提示。《来宾市年鉴》包括:基本情况(总述),政治、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民族、宗教事务、人事、机构编制、民政、外事、华侨事务、信访、行政审批、机关事务、法制、军事、城建、国土资源、环保、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市场、旅游、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管理与监督、中介管理、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各县(市、区)概况、人物、地方法规、规章选编、附录等43个条目。并且每一条目都有具体的分目,也是收集资料收集提纲,在提纲的统驭下明确收集目标、分工、进度、方法、以及轻重缓急次序,争取做到事半功倍之效,力求避免重复、混乱和无效劳动。3、资料类型。年鉴体例是条目体,一事一条。有综合性条目、单一性条目之分。以条目来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和内容,这是编写年鉴重大突破。按照资料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文字记载资料,二是口述资料,三是实物资料;第二种分类包括入书资料和背景资料、考证资料、参考资料等四种类型。入书资料是主要资料,背景资料、考证资料、参考资料都是辅助资料。入书资料是指全部写进年鉴的著述资料,是经过精心筛选加工而成。这种资料也叫做主体资料和要素资料,这种资料要求是全面的、系统的、完整的,必须包括有五个要素。即:时间(指事情或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地点(准确无误的地点,有时还注明原名或今名),事主(事情发生的经过,有始有末)、人物(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身份和职务,不能笼统称同志、先生和女士)、原因和结果;背景资料是指对事态发生、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的的资料,这种资料用不多,但起到重要作用;考证资料主要用于对某些有争议的重大事件或人物进行考证,一般不入书。比如麒麟山人的来历,就要到实地考察,翻阅有关档案材料,不然,就不懂得麒麟山人到现在已有2~3万年,处在旧石器时代。还有传说杨贵妃是容县人,就要有大量的考证资料作证明。不通过考证,就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参考资料就是指作参考的材料。入书资料和辅助资料都是相辅相成的。(二)收集资料前要处理好四个辩证关系1、可靠性与可信性关系。可靠不等可信,而可信也必须可靠。可靠性与可信性是两个不同概念,可靠性是指资料来源有根有据,记载摘录无误;可信性是对资料分析、考证、求真的结果,是资料准确性的更高层次。因此,可靠的资料不一定可信,而可信的的资料必须有事实和科学依据,不能主观推测,妄加臆断。如:1957年,有一个县一个公社一农户有12亩水稻收干谷3087斤,折亩产3斤,资料来自自治区档案馆,并附有当时县委和地委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应该说是可靠的,然而从当时广西水稻生产水平及品种特性等方面来分析,这一事实缺乏科学性,资料是不可信的。所以在收集资料时,要认真细致,科学地分析资料,发现问题,推敲质疑,考证鉴别,使资料既可靠又可信,准确无误。2、全面性与典型性关系。资料既要全面完整,又应力求精练、典型,具有代表性。全面性概括而言,即"纵不断线、横不缺项"。但并非将包罗万象的资料兼收并蓄,才能算全面完整。因为年鉴篇幅有限,一个条目连标题加释文是500-1000个字,必须惜墨如金,将时间和空间进行高度浓缩和精练,遴选典型的,也能说明问题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显示一方的概貌和历史发展的轨迹,达到"滴水见太阳"的结果。如写农作物栽培技术,往往从整地播种到收获加工,逐项评述,以示全面完整,结果形同教科书和科普丛书。又如有的篇章将历次会议及发布的文件,按年序列入,以求资料齐全,也无必要。应择其对事物发展起伏有密切关联的资料入书。如植物保护与各种农作物单元均涉及到病虫害。这些病虫害是我们这个地方发生多而重的典型,很有代表性的。至于一些小作物的病虫害覆盖面积较小,则在各自单元中略书一笔。全面性与典型性资料,难免不出现交叉重复资料,所以,我们要分辨主次,进行删补,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科学处理,使资料归属得当,符合各条目的完整和典型性。3、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要从宏观上反映资料整体特征,又应在微观上有具体资料的著述。年鉴要从宏观方面抓住地方的总体特征,把握事物兴衰起伏的主线,显示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历史发展脉络,但同时也需要有微观的具体资料和统计数据,才能言之有物。反之,在浩瀚的资料面前,如果忽视宏观的整体性,只重微观事物的记述,便会出现类似史料汇编和统计表册,使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编撰时,要把握为整体格局,突出地方特色。比如,水果,有人曾把水果归属于经济作物篇(因水果确属一种经济作物),后来考虑水果是我们这个地方一大优势,种类很多,内容丰富,在经济作物篇中只作为一章,则许多重要果树必降格为节为目,这样就不能突出地方优势特点,又将造成章节内容不平衡。所以要把水果升格为一个篇,与经济作物 篇平起平座,既在宏观上突出了地方特点,又在微观上提供了众多重要果树记述适当篇幅。微观记述也要掌握分寸,防止繁琐细微,减少不必要的图表,用简练文字概括记述,既压缩了篇幅,也增强了可读性。4、观点与事实关系。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编鉴修志必然要有一定的立场和观点,但要实事求是,述而不作。因此,不能以观点去代替和渲染事实,而要用事实去彰明观点,用事实为资料来说话,要寓观点于记事当中。那么记述事物时便应考虑该事物是否反映了正确的、科学的观点。有一个例子: 茶叶 ,条目: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掀起到荒山野岭开辟茶园的运动,群众干劲足,热情高,全区茶园面积一跃而达3万公顷,是有史以来茶叶面积最多的时期。这段记载确是事实,给人们印象是?文革?对生产力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历史的真实面貌是:搞运动式的一哄而起,不讲科学、盲目蛮干的行为,并不能真正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后经证实,当时种下120株便算一亩,余下的亩产也只有20-30斤,3万公顷的茶园没有取得应有效益,形式上的面积数量不足以代表生产力实质性发展。所以这段记述删除了。有时为了阐明因果关系,以已有定论的正确观点?画龙点睛?一笔,也是可以的。如在?蔬菜?条目中,?文革期间,农村政策受‘左’的思想影响,批判社员把自留地搞商品化,把自留地种植的作物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并在片面理解‘以粮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各社队的蔬菜基地,大多改种粮食,全区蔬菜面积比以前锐减,1971年公有17万亩……?这段文字虽夹杂一些观点,但以当时的实际背景为事实,素描一笔,明确揭示蔬菜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还是顺理成章的。(三)收集资料前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1、要认真研究设计年鉴条目,以条目来全面统揽收集资料的计划和提纲。来办(2003)209号文件,1996年~2003年《来宾市年鉴》条目框架、基本选题和撰稿分工,都规定各单位、各部门设臵多少条目,这里强调一下,我们不懂得你们单位工作职能和完成任务情况。因此,规定的条目和分目,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问题都不大。比如宣传部门,大条目是?宣传?,分目中我们设有?概况、专项宣传活动,十六大精神学习与宣传,理论教育,新闻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信息调研,对外宣传,干部队伍建设,主要活动,重大举措施,重大成果?等。这些分目中,有些是已做的工作,有些是没有做这个工作。所以,要结合实际增加或减少分目。有的部门我们只设:?概况、主要工作、重大活动、重大举措、重大成果?等分目,我们确实不了解部门完成哪些职能工作,只能设臵这些分目来给部门参考,形成书面材料或者入书时就不能这样写做。要根据工作职能、任务情况设臵条目。在收集资料前,要求编写人员要知道自己所编的书是什么样子,用什么体裁,设臵多少条目,需要什么资料。要根据条目来设计制定收集资料提纲。条目和资料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条目才能明确收集资料目的和范围;通过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才会发现初步设计的条目不够完善,才能据实加以修改,并根据修改条目,再去补充收集资料。2、要统缆全局,周密计划,明确编写年鉴对各种资料的具体要求。编年鉴不仅需要大量入书资料,还要有各种背景资料、考证资料、参考资料等辅助资料(前面已经介绍),收集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列入收集计划,以免漏收。3、要进行调查研究,弄清资料所在的地点和范围。也就是资料源,定好条目,做好计划,有的放矢地收集各种资料。资料源是很多的,有本单位档案,其他单位档案、图书馆、档案馆、电视、广播、报刊、民情社情机构公布数字和情况,发函征集等等,这些都是资料来源之地,所以要做好调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四)收集资料的方法前面已经讲到了资料分类、收集资料要处理好4个关系,收集资料前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等等,都是为了收集资料打下基础工作。怎样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工作讲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容易了。收集资料方法,以我个人体会,应该在条目设定以后,在条目框架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收集资料工作。收集资料前,首先要明确:1、以条目为线索收集资料(前面已介绍过);2、成立收集资料小组,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小组成员当然都是单位的行家里手。人员不够可以聘请退休老干部参加收集编写。像市物价局,它就聘请兴宾区区志办提前退休老秘书负责这项工作。市审计局聘请了几位已退休的老领导来负责这项工作。这些老同志有一定文字功底,经验丰富,也很乐意干,那不是一举两得了;3、召开各种座谈会,把收集的有关材料公布,广泛听取知情者意见,当事人的意见。1996年~2003年时间跨度8年,不开座谈会,不访当事人、知情者,收集的资料是不全的,很容易出现错漏遗忘现象。就会影响入书资料的质量;4、由近及远,先易后难,选准切入点,扩大收集资料的突破口。先收集容易资料,先查本单位的档案材料,进行摘录;四是向有关单位发函征集,请他们帮助收集或提供线索。沧桑八年,人事已非。有些人已调离原单位,有些当事人已离休退休回原籍,有些材料需要考证,你都得发函给别人帮助提供。要广开收集资料门路,除查阅本单位外,还要查阅有关单位档案。到图书馆、档案馆、科研单位调查收集。还注意利用近年来报刊、广播、电视提供的各种信息,新闻报道、专题评述,热点和焦点问题追踪调查和专题特写都要注意搜集;5、做好资料反馈工作。对人物、事件、重要数据等,形成书面材料以后,都要反馈给当事人看,征求意见,补充修正,使收集的资料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就可以入书。要规范地讲,收集资料的办法:一是查阅档案,组织力量进行抄录查阅,写成资料卡片,以备编写;二是调查访问,作好记录、录音和录相;三是发函索取;四是行文征集,把散失在社会上的文物、图书、手稿、报刊收集起来;五是创办刊物,或通讯或资料丛刊,发动群众撰稿,多方面提供线索。征集资料要做到?三个结合?:即?广征?与?特约?结合;查档与走访结合;条条编史与块块编鉴结合,层层发动,众手取材。同时,还可以采取下面几方面:1、事先各有关单位沟通渠道,互相提供资料目录索引,彼此合作,提高工效;2、收集资料时注意先远后近,先内后外和先?活?(资料)后?死?(资料)这三条关于轻重缓急的规定;3、收集资料后及时组织科学管理和利用,做到统一规划,互通有无。所谓先远后近,即先找少见的早期资料;先内后外,即先清理本部门、本地区的文书档案;先活后死,即先抢救活材料。具备什么条件,才算资料征集基本完成呢?1、该查阅的资料,尽可能查阅了;2、该抄录的档案,尽可能抄录了;3、该访问的口碑,尽可能访问了;4、该实地勘查的地方尽可能勘查了。从内容上看,1、纵不断线;2、横不缺项;3、考证翔实;4、具备特点。二、如何整理资料收集大堆资料上来以后,要把这些资料加工整理编成一部书,就涉及到资料整理问题。资料整理工作是很关键一着。在收集好资料上来以后,还要做好三个工作。(一)整理资料四个原则要善于识别资料和选择资料,不能眉毛和胡子一把抓。不善于识别资料,什么都想抓,结果收到资料一大箩,有用的却不多。更严重的是误用了一些失实的资料,造成年鉴质量低下。所以,在选择资料中,应该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在同一类资料中,要选择最真实可信、最具有权威性的。比如收集各种数字。要弄清这些数字的来源,来历不明的数字最好不要。都有来源,但来源不同,一种是使用单位临时统计的,一种是统计部门统计的,两者有差异,应选择统计部门的,因为统计部门的数字是经过综合平衡得出来的,属全局的数字,可靠性比较高;二是同样的资料,有新的旧的,新旧都出自同一部门,但两者说法不一样,前后有矛盾,就应该选择最新年的数字;三是在众多的资料中,有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有间接第二手、第三手资料,遇到这种情况,应当选择原始第一手资料。因为间接资料经过多次转录和使用,往往走了样、变了味;四是在选择资料中,还要考虑编纂年鉴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最有地方特色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年鉴的质量。(二)资料摘录的方法抄录资料必须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差错。资料都是从四面八方收集起来的,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从各种档案、图书、报刊上一点一滴抄录下来的,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差错;误用差错的资料,还会以讹传讹,造成恶劣后果。要保证资料收集的质量;一是要将资料抄写在专用的卡片上,一事一卡;二是摘抄资料要忠于原文,不能自行删改,抄后还要核对原文,原文如果有错,可以加注说明;三是同一事物有几种说法,要分别抄录,几说并存,不能随意选择其中一种;四是一定要注明资料来源和出处,包括书名、作者、版本、卷页数、收藏单位等;五是如属口碑采访资料,要写明被采访者的姓名、年龄、身份、住址等。(三)资料的整理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后,即要进行分类整理。整理资料有以下几个步骤:1、编号登记;2、建卡归类;3、资料汇编。整理目的,一是检查所收的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再根据需要,及时补充;二是便于保管和利用。登记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有簿式登记和卡片登记两种。所谓簿式登记就是根据资料情况,采用分类登记本进行,如资料登记本、文献资料登记本、口碑资料登记本、实物登记本等。分类方法,可按条目所需资料来分类,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分类,可按资料的主题来分类。所谓卡片登记,就是采用卡片式的登记方法,类似图书馆的图书卡片。采用这种方式可将资料种类分得更细,查起来更加容易。(四)资料进行公示对入书资料进行公示。如人物、重大事件登报公示,写明截止时间,这样做便于社会监督,减少编书失误。(五)编好资料长编编写资料长编。这是收集资料阶段最后一道工序。所谓资料长编,就是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筛选,核实后,按年鉴条目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竖写始末?的原则,以时为序,对资料进行系统的编排,并一一注明每条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它不是一般的资料汇编,而是按照篇目要求,将入书资料逐一进行有序的定位,对号入座。所以,资料长编实际就是年鉴的雏型。编写资料长编的好处:一是使资料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年鉴对资料要求是:齐备、翔实。纵看始末起伏,脉络分明;横看有点面,体现本质。只有将资料按条目一一对号入座,才能看出我们收集的资料是否齐备和翔实,资料不足就要及时补救,编写资料,是对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整理和检查验收,既完善了资料,又消化了资料;二是有了资料长编,撰写时就不用边写边找原始资料,使撰写工作变得又快又好;三是编写资料长编,有利于年鉴的总纂、审查、修改和出版;四是可以充分发挥史料作用。资料长编有三种:一种是把原始资料一事一卡的记载,按年鉴条目和时间顺序汇编;二是对原始资料作进一步加工整理,按条目编排出来;三是指按编纂人的观点和语言写出来,并注明资料出处,这实际上已接近初稿。在现代条件,任何一个专业、部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资料汗牛充栋,要收集的资料少则几百万字,多达一、二千万字的,如何把这样宏富的资料,凝炼成为三、四十万字的书稿,那是很有讲究的。年鉴虽是资料书,但不是简单的原始资料的汇编或纂辑,而是资料性的著述。它要求编撰者详尽地占有资料,消化资料,在忠实于资料原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严谨地、科学地、系统地记述下来。基于年鉴特点,要把大量的资料化为一部年鉴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程序,那就是做好资料长编。首先,资料工作可以做很长时间,总有资料可收,而我们又不能老泡在资料收集阶段。但怎样才算资料收集齐全呢?光凭资料字数繁富,做的卡片多少,是不能作为标准的。这就有赖于资料长编的整理:将已经搜集到的、上卡的资料,先分分类,按制定的年鉴条目,使之对号入座,检查出是否有缺项,是否有断线;每个条目的历史和现状,资料是否齐备;事物发展的兴衰起伏,阶段性、规律性是否清晰,因果关系能否显观;几说并存或某些传说口碑资料,进行一番鉴别考证。资料经过整理成为长编后,资料工作进行得如何,是否能开始入书编撰,也就一清二楚了。其次,我们掌握了资料,必须对资料进行梳理加工,消化反刍,使死资料变成活资料,使我们对资料的把握、认识,实现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做到全局在胸,才能顺利地进行入书编撰。不然,在一大堆乱糟糟的资料面前,就贸然进行编写,必然会顾此失彼,不得要领。就是几万张卡片的翻检查证,也将不胜其繁,吃力不讨好。做资料长编,就可完全避免上述弊端。因为资料经过粗梳分类,精梳编排,归纳加工,概括记述等步骤形成为长编后再动手编撰入书,就会水到渠成,有一泻千里之势。搞好资料长编,也就完成了年鉴编写的一半任务,确是经验之谈。再次,年鉴质量的优劣,最终取决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科学系统。这要要求我们在编写年鉴之前,应对全部资料进行严肃认真的考证鉴别,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资料长编,就包含了这项工序。选入长编的资料,一般都应经过鉴别和选择,做到确有存史价值。对多说歧义的资料,应通过各种方法加以考证。对口碑传说资料,应特别慎重,尽可能核实,确保准确可靠。基本资料要求丰富、精炼,背景资料不能缺,考证资料要并存。收入长编的资料,力求使用第一手的,必要时补以第二手、第三手资料。经过这样整理加工的资料长编,就为编写年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做资料长编,是前人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编撰年鉴这样卷帙浩繁的资料性著述来说,更须坚持。做资料长编,是编撰年鉴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必经阶段,是合乎编纂年鉴规律的成功经验。应该明白,所谓做长编?费时费工?,是整理鉴别资料的需要,是编纂年鉴的需要。所以,这并非无效劳动,而是科学的编撰年鉴的方法和程序。

年鉴编辑部工作内容

回答 你好,一、电视台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认真细致地编辑稿件,按时完成稿件编辑工作; 2、做好每期稿件的自校、轮校,错误率不超过规定标准; 3、积极配合排版人员调版; 4、参加评刊活动,对刊物栏目设置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5、完成电视台领导交待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电视台编辑的任职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电视事业,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2、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 3、相貌端庄,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 4、熟悉电视娱乐节目、少儿节目的制作流程和创作规律,具备电视采访和画面编辑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电视节目采访、制作; 5、具有较强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主动性、执行力。 更多11条 

主要市用软件编排文字!编辑工作一般不太繁重,但是你要做到优秀也必须努力,因为很多东西是因为你要编辑好一本美丽的书才能有销量,所以努力吧

编辑工作职责 (一)根据分工负责有关学科的稿件审读,对文稿质量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写出审读和处理意见; (二)对经审读决定拟采用的稿件写出推荐意见,向编辑部定稿会议推荐; (三)对定用稿件进行加工修改,确保文稿编辑质量符合编辑规范要求,使发排稿件达到“齐、清、定”; (四)做好校对工作,努力消灭差错; (五)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学术活动,自觉阅读专业论著、期刊,及时了解科研、教学动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专业学科的选题组稿计划,有重点的组稿,努力开发优质稿源; (六)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积极开展科学研 究,撰写专业论文和著作,总结编辑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编辑能力; (八)完成编辑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年鉴编辑部工作

年鉴编纂总的指导思想一般有以下几点:一、坚持政治的严肃性。年鉴的质量,首先是要保证政治质量,政治上出了错,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年鉴的全部内容都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坚决和中央保持一致。此外,还要注意保密,内外有别,防止发生任何失密违纪现象。二、坚持真实性、科学性。作为史册之一的年鉴,必须要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保证刊载的全部资料和数据都准确无误。要求资料内容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既不溢美,亦不饰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科学性,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从本质上、整体上和发展上去反映事物。三、坚持年鉴编纂的六项要求。即“全”、“新”、“精”、“特”、“鉴”、“便”。“全就是各个项目齐全,内容完备;“新”就是内容要新,有新鲜感;“精”就是精炼;“特”就是特色;“鉴就是发挥鉴戒作用;“便”就是方便读者。四、坚持质量是生命、是基础的观点,务必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观点,正确处理和摆正各种效益的关系。 年鉴的框架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年鉴的基本结构。框架是承载年鉴资料的主体骨架,其任务有三:(1)设计框定全书内容范围和选材方向;(2)设定资料的分类归属和层次;(3)设定各类资料的数量多少和比例。框架设计应当掌握以下几个原则:1、为现实服务。适应现实读者的需要,是框架设计的首要原则。年鉴应收录那些资料,这些资料应当占多大比例,以什么形式推出这些资料,都要以读者的需要为依据。2、内容完备。全面反映事物发展的历程是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要求。所谓“全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大事不漏,读者感兴趣的事不漏。3、结构合理。科学、系统是框架设计的第3个原则。所谓“科学、系统要求有三:(1)资料归类要科学准确;(2)各部分资料比例合理,掌握好主次有别,详略得当,各有侧重这个度;(3)层次分明,有完整的体系。4、方便检索。年鉴是供读者查阅的资料性工具书,因此方便检索是框架设计的重要原则、除了按分类编排的目录外,还必须根据不同需要,设计索引。 各种年鉴因其反映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选题标准,但条目选题的一般原则是共同的,那就是“大事不漏,小事不收”。凡属大事、新事、特事必选,反映出年鉴所反映对象的本质与主流,反映出年度特色、地域特色和部门(行业、学科)特色,使年鉴信息具有实用价值、鉴戒价值和史料价值。(1)为大事立条。所谓“大事,是指代表社会事物本质和发展主流,对社会事物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为社会公众所普遍关心的事。(2)为新事立条。所谓“新事’’,是指代表社会事物发展新阶段、新水平,昭示社会发展方向,具有推广价值的事。(3)为特事立条。所谓“特事”,是指最能代表社会事务特色的事。(4)为热门话题立条。总之,年鉴条目的选题,必须贯彻实用性原则,以保证年鉴具有“服务当代,遗惠后人的强大功能。年鉴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单位。其选材原则一般有:(1)客观性原则,材料必须忠实于事务的本来面目,而不能道听途说,想当然地推理。(2)权威性原则,材料必须来自于权威部门,结论必须是正式、公认的,不是作者一家之言。(3)典型性原则,在能够说明问题的众多材料中,选取那些有特色的典型资料。年鉴条目的撰写原则:(1)主题鲜明、精炼。以正确、鲜明、深刻、集中的主题贯穿整个条目始终,统帅全篇,支配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改润色。(2)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目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料体系,构成条目的内容要素不能缺少,应全面地反映主题,但不能面面俱到,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3)结构严谨。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材料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妥善的安排,使条目成为层次清楚、线条明晰、前后一致、首尾相合的有机体。(4)语言贴切、简练朴实。用词恰如其分,造句合乎规范,语义准确明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删繁就简,惜墨如金,简明流畅,质朴无华。(5)开门见山直陈其事。切忌夸张、形容、套话、空话之类的言词,挤掉水分,增加信息量。 年鉴是以条目为主要载体,除专文、特载、法规、文献、附录等一次文献及索引、书目、提要等二次文献外,条目是年鉴构架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年鉴内容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它不仅构成年鉴的基本内容,而且决定了年鉴的质量。年鉴条目大体分两类,即综合性条目与专题性条目。综合性条目,一般列于类目或分目之首,主要包括综述、概况两种。其作用是介绍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部门或一个门类的基本情况,从总体上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用来勾勒全貌,提供全面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比性的情况、特点和问题。专题性条目,一事一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其取材标准有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所以年鉴条目应侧重于社会性,取材要考虑读者的需要,不以行业、部门的标准代替社会标准,不能只谈成绩,回避问题。其内容应注重资料性,信息性、可读性,即对社会有借鉴作用,有存史价值。在编写年鉴条目过程中,由于年鉴撰稿人基本上是由政府或单位的综合科或秘书科的人员提供,由于他们是单位的“笔杆子”,经常在手中操作的是各种总结、汇报、报告之类的官样文章,是领导的代言人,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他们所撰写的文稿往往从本位出发,用许多研究词、修饰语、描绘句来描述年鉴文稿。因此,在编辑年鉴文稿时应从几个方面对年鉴条目进行规范化处理。一、条目文体的规范化处理年鉴的条目内容是记载年度内的客观事实,编写目的在于供人们查阅和检索。因此,年鉴条目基本上采用说明体和记叙述体。说明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年鉴条目以概说事物、人物、简介部门、行业和单位的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所以大量采用说明体。如用来介绍地方、部门、行业的基本情况的“概况”。记叙体是以叙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章体裁,其特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描述。多用来记述单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是简明的记叙文。如:特色条目。不管是说明体或记叙体,年鉴条目文体的基本特征是:篇幅短小精悍、写法直入直出、不拐弯抹角,不藏头露尾;要求文稿要回避议论、描写和抒情,努力榨干水分,使信息资料高度密集;用客观的、准确、简明、严谨、平实的语体记叙内容;要实话实说,做到一是一,二是二,决不含糊其词,弄虚作假。因此,语体上要求杜绝一切假话套话以及虚浮之语、溢美之词。即要用冷静的、历史的眼光看待所记的事物,实事求事,不随意褒贬,不加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如:“加强”对某项工程的领导,而不说“强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说“优化”,不作空洞或臆测性的评语,如:“获得好评”、“反映强烈”、“群众欢迎”、“全体称赞”等等。二、条目标题的规范化处理条目的标题是内容的“眼睛”,人们从标题便能知条目的内容。年鉴条目的标题,即是条目内容的聚集点,也是读者检索资料,获取信息的门户。标题虽小,但它直接影响条目的质量和社会效果。条目标题要有“信息性”、“新颖性”、“检索性”。条目标题的信息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条目内容的控制作用,它框定了条目的内容范围,如市县概况篇目中的[基本概况],它阐述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等概况;二是标题本身含有一定的信息量。如“[国家地质公园太姥山],它直接记载的是福鼎市国家地质公园太姥山等等。条目的新颖性不仅体现在新鲜内容主题的概括,还体现标题的个性。如:[南方天山—象山];条目标题的检索性表现在标题内涵规范、通用、简明,便于读者查阅,用对事物法定的、标准的知识概念作主题词。如:[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因此,规范条目标题文字是提高年鉴条目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条目内容的规范化处理年鉴是资料性年刊,以条目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条目的内容覆盖了相应领域的各个方面。条目内容各异,篇幅长短不一,要衡量它的内在质量,应从条目以提供资料为目的入手。以其是否是有用信息作为标准。一个条目被读者所检索的内容能解答读者的疑问,或是被读者所引用,说明此条目的信息含量高。怎样才能提高条目的信息含量?一要对材料作整体处理。应用综合概括手法,通过归纳提炼,抓住共同点,将材料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反映。二要把握材料的实质性内容。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分析,概括出部门、行业和地区发展的特点。在编缉各地文稿时,我们经常发现原作者在撰写年鉴文稿时其条目标题中存在着标题冗长、重复或用总结、动员性语言,用副词、形容词等修饰语。如:“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加”等等。在修改文稿时,首先在条目的标题上规范,先用统一的[经济社会概况]条目来概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内容涵盖了一个地区工业、农业、外贸经济、城乡建设、科教文卫、人民生活、社会事业等。再用1-2个特色条目来反映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要事;将概述条目与特色条目联结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全部情况。通过这些示范性修改,使文稿内容即有独立性、完整性又有连续性、可比性。比较能够看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发展。年鉴作为集权威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年刊,应是具有资治、存史、发布信息、服务社会等多功能的产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框架的结构、选题选材、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条目的撰写直接影响到年鉴质量,要精选和精编条目,对选取信息的深加工规范条目的标题、内容、打造有价值、高品位的年鉴信息。 校对是年鉴编纂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也是保证年鉴质量的重要条件。年鉴的校对次数一般分为3个校次,以印刷厂毛校后的校样与原稿对照进行校对。编辑部要进行初校、一校、二校、三校,必要时可增加一两个校次。为了缩短出版时间,减少改版次数,可采取连校的方法。即将校对完了的校样,不经改版转给另外一个人再校对一次(用两种颜色的笔改稿),然后送给印刷厂改样。终校要求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校对人员完成。制成软片后,需由主编通读软片,以解决漏改问题。校对工作的任务是:1、改正校样上的错字、倒字、横字、缺字,以及接排、另行、字体、字号等错误;2、改正符号和公式等错误;3、检查版式是否合乎要求,包括标题、表题、图题是否偏斜,字体字号是否统一,页码是否连贯,有无书眉等;4、检查注解和参考文献的次序和正文所标号码是否吻合;5、注意插图、表格、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等的地位是否恰当、美观;6、校正图的位置,注意方位的平正;7、检查行距是否匀称、字距是否合乎规定;8、统一全书各级标题。

编辑部一般是负责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市场调研,选题开发,选题列选,选题报批,约稿,出版合同,审稿,成本开支估算,发稿,审读校样,签发付印样,审读样书,结算稿费等事务的部门。根据出版方针任务和媒体的播放任务,结合本编辑部所承担的专业,提出长远的选题规划,近期的发稿计划,联系作、译者,组稿,审稿,加工修改稿件,按期发稿,同时还要经常注意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内外学术界情况,了解播放内容、出版动态,听取作、译者和读者的反映,培养和提高室内编辑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修养。因此,编辑部既是贯彻本社出版方针、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关键部门,也是培养有专业特长的编辑人员的培训部门。编辑部是媒体和出版社内编辑、出版、发行三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编辑部力量的强弱,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媒体和出版物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兴衰。

负责杂志或报刊的市场调研,选题开发,选题列选,选题报批,约稿,出版合同,审稿,成本开支估算,发稿,审读校样,签发付印样,审读样书,结算稿费等事务。

编辑部主任岗位职责(1)全面负责期刊编辑部工作,按时按期完成期刊编辑出版任务,并确保期刊质量。(2)负责编制编辑部年度计划(包括报道重点、组稿、会议、经费等)和起草年终工作总结。(3)组织、主持编辑部会议,讨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审核编辑部经费(包括版面费、稿费、审稿费以及其它费用)的收支和使用情况。(5)负责样刊的质量检查。(6)组织好编辑部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学习提高工作。(7)协助主编做好编委会交办的事项。(8)保持与中科院出版委、科学出版社以及省新闻出版局的业务联系,填写有关编辑出版业务报表。专职副主编岗位职责(1) 坚持贯彻办刊方针,负责刊物的学术、编辑和出版质量。(2) 协助主编做好编委会工作。(3) 协助并指导编辑部制定工作规划,做好总体设计和导向,并检查执行情况。(4) 负责期刊二校样的复核工作。(5) 关注期刊工作的发展动向,加强信息反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刊方法,注意提高刊物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责任编辑岗位职责(1) 责任编辑是当期刊物编辑出版质量的主要责任者。(2) 负责当期稿件内容的审核和编排;栏目的确定;编辑规范的检查和统一;中英文目录的编定;封面及封底版权页的核准;校样的审阅、统编、统校、核红。(3) 校样排出后,将校样分发给学科编辑校阅,编辑对校样的修改如有不妥或因版式需要,责任编辑有权删改,但应尽可能征得学科编辑同意。(4) 负责协调学科编辑之间在编辑工作中出现的不同意见。(5) 对样刊的编校、印装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编辑部主任。摄影编辑岗位职责 (一)、 主动为本报拍摄新闻图片,及时保证报纸的需要。 (二)、 承担胶卷的冲洗、图片的制作和初审责任,提出意见,供主编(或副主编)选定,并提供图片说明和做好校对工作。 (三)、 及时完成制版、取片和有关经费的结帐工作。 (四)、 为本报提供摄影用费的预算计划,期末和年终向主编、副主编报告经费开支情况。 (五)、 建立图片资料档案。 (六)、 建立摄影器材登记册。 报纸编辑四项基本业务和基本功一、选择稿件(稿件是报纸组织宣传的基础) 主要矛盾是“取”与“舍”,解决关键是“掂”字上。“掂”,分析综合能力,能对稿件的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优与劣,一分为二,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二、修改稿件 主要矛盾是“增”与“删”,解决关键是“修”字上。“修”,包括修补(填平补齐,鲜明突出)、修正(去误剔谬,严格把关)、修饰(梳妆打扮,锦上添花)。三、制作标题 主要矛盾是“显”与“隐”,解决关键是“点”字上。“点”,指点、评点、点化、点染。四、组织版面 主要矛盾是“合”与“分”,解决关键是“组”字上。“组”,把稿件组织成版面。

青年记者编辑工作内容

随着时代变迁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时间、方式和来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报纸媒体受到很大冲击。在新的生存与发展阶段,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各家报纸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每个报纸编辑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角色转型由被动把关走向主动策划: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做好报纸的“决策人”。传统上报纸编辑的任务和功能是对来稿进行甄选和深加工,组拼版面,充当“加工厂”和“把关人”的角色,在地位上是被动的、从属性的。近年来,由于激烈的媒体竞争,媒体的传播观念逐渐由“传者本位”转向“受者本位”,读者意识和服务意识得以强化。编辑的任务、功能和地位也随之转变,现在编辑编和辑的容量和内容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扩展,延伸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当前新闻由单纯的报道事实转向新闻解读、新闻分析等,报纸对编辑的要求扩展到对新闻事件的宏观把握、解析和组织报道上。编辑要由后期干预转为提前介入,参与选题的拟定和报道的策划,并在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为前方记者的采访提供建议和要求,把编辑的业务重心从版面制作转到提供个性、深度的新闻内容创造上来。在指导前方记者采访的同时,在后方及早谋划,根据前方情况调度版面,准备背景材料、制作相关图表,必要时配发相应的言论,要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整合信息,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效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和新闻效应。  二、强化深度报道 整合稿件效应:  当前媒介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眼球”的争夺,对受众的争夺。而这种竞争取胜的希望和突破口就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给受众提供的产品是有个性的、有特色的,不可替代的。目前激烈的媒体竞争和新媒体的迅捷,使得“人无我有”的重大独家新闻几乎不存在了,独家新闻的意义逐渐转向“人有我新”、“人有我深”。而做专题报道、深度报道正是报纸媒体的优势,报纸编辑必须加大重大新闻专题的策划力度,结合党和政府所关心的民生问题出奇招,在独家报道、深度报道上狠下功夫。要站在全局高度,多侧面、多角度地发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不断做出一系列有影响有深度的报道,办出报纸的个性特色和内涵,有效避免报纸的同质化现象,使报纸版面不断出新出奇,赢得读者青睐,以求在新闻竞争中打出漂亮的胜仗。  有了好的策划和新闻内容,报纸编辑还要根据自身报纸的定位要求,从新闻内容到写作方式,从版面安排到编辑方式,从观点展示到独家视角,加大稿件的编辑与整合力度,以期取得更大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灵活采取诸如新闻链接、配发言论、编读互动、热线接通等编辑手段,使稿件集合形成群体优势,更好地表达编辑意图,形成版面上的强势,产生“1+1>2”的效果。  三、善于借力 巧用网络信息:  如今的网络实际上已成为信息的一个集散地,其新鲜、海量的网络信息给报纸提供了近乎无限的资源。报纸编辑要学会巧妙利用新媒体,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善于从网络信息中发现新闻线索。不少最早出现在网络上的线索,最终都转化成了报纸上的报道。如2009年湖南考生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从网站论坛发现线索并关注、报道的。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数量庞杂、泥沙俱下,充满不确定性,这使得如何选择、选择之后如何处理就成了当前报纸编辑面临的新课题。假新闻给报纸带来的危害极大,在引用网络信息时,报纸编辑务必保持头脑清醒,认真分析反复甄别,尤其对一些敏感话题更要小心对待、严格把关,切不可被虚假信息迷惑,以讹传讹。  在如今的媒体市场上,报纸已经从一家独大的“卖方”转变为由消费群体挑选的“买方”。报纸编辑必须彻底摒弃过去“高高在上”、进而牢固树立一切从受众角度考虑问题的思想,潜心研究受众心态,知晓消费者的所喜所爱,了解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并利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为消费者烹制色香味俱全的“精神佳肴”。在各种社会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业全方位展示传播内容、加强与读者互动的需求日益迫切,报纸和网络互动、报纸与读者互动已成报纸发展趋势。在全方位地体现报纸的互动性,变新闻的“灌输式”传播为“交流互动式”传播上,许多报纸想方设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努力拓展报纸的生存空间。  四、创新编排手段丰富编辑方式:  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冲击影响,当前报纸版面编辑手段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现代报纸版面设计不是新闻加艺术的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化和装饰版面,而是建立在视觉承载、阅读规律、市场营销之上,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一个报纸版面,如果不能在尽短的时间内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那版面的编排就不能算是成功。不管是图片的处理、图片说明的制作,还是题目内容的拟定、标题形式的处理,都应该符合快速抓住读者眼球的原则要求。大量图表、漫画、三维图画在报纸版面上的应用就说明了这一点。报纸编辑要在文字精致化、图片优质化、文稿多样化上下功夫,使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能真正反映本报的办报宗旨,又能满足受众需求,有审美性,有特色性,真正提高“第一眼效应”,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增强报纸的竞争力。  在编排模式上,报纸编辑要注重借鉴、吸纳新兴媒体的特点,不断丰富自己的编辑方式。这方面一些都市类报纸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当下报纸中运用比较普遍的新闻链接就是报纸对网络媒体的一种借鉴和内化,开辟了报纸内容解读的新形式。其在交代背景、解释关键词、类同事件的横向对比、同一新闻事件的纵向挖掘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报纸写作上的线性思维和解读上的时空观念。风靡一时的导读与索引版也充分借鉴了网络新闻的首页形式,带来报纸阅读的一场革命。  当然,报纸最终能否得到长期稳定的市场认同,根本还取决于它提供的内容是否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应避免过分夸大和强调“形式美”,使形式脱离内容或有悖于内容。没有挑战就没有突破。身处信息爆炸竞争日烈的新媒体时代,好的报纸编辑,必须以开放、学习的姿态,兼容并蓄,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和使用新技术能力,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广阔的知识视野,努力使自己成为所属编辑领域的行家里手,在报纸编辑工作中大胆尝试摸索,不断推陈出新,让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活力,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辟出一片新天地。

网络编辑(网编)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据有关方面估算,截至目前,全国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近600 万人,而传统媒体编辑记者仅有75 万人,2006 年首次将网络编辑员纳入国家职业大典时,这个群体才300 万人左右。网络编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他们躲在后台为互联网高速发展和网络媒体快速成长添砖加瓦。对网络编辑人员队伍状况、从业人员素质情况进行大摸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的从业人员是由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离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很多技术困难。因此,通过网络编辑国家职业培训,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好吧,我也是应届毕业生,我手头上就做着这样一份工作!刚开始培训的时候,觉得不错,挺有趣的!工作三个月,直到现在,才觉得这份网络编辑非常的枯燥,不仅要配合主编完成各种标题描述,同时还要做不同程度的内容更新,从以前的发帖,做收索引擎优化,到现在的每日3000的专题描述!网络编辑适合的人群是能够做得下来,能够有一定的文字修养,它的发展空间为普通专题编辑-精华专题编辑-网站策划编辑-网站运营,更近一步发展可以独立的处理网站运营的各个方面!最具潜力的编辑是文字和编程都精通的,那很牛叉!可惜我不在其列!谈到工作内容,网编的工作只有一个要写,要想,要到互联网上找,要懂得客户的需求!不是任何行业都有网编!除非每个行业都有网站!网编是随着网站而生的,既然网站涉及每个行业,那么看上去任何行业都有网编了,其实不懂,不怪你,我也不懂!

改版不仅是报纸本身的变化,也涉及深层的报社组织结构的改革。《北京青年报》建立了以编辑为主导、编采分离为特征的采编模式。新的编辑部划为编辑中心、采访中心和相关部门三个部分。编辑中心下设要闻版组、本市版组、财经版组、产业专刊版组等10个版组。采访中心共设都市新闻部、体育部、特稿部、摄影部等9个部室。记者采集新闻,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编者编辑报纸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工作关系是以编辑指导记者,进行新闻的收集、制造和报道工作。新体制规定:编辑不准给自己负责的版面写稿,记者不准组版;记者对稿件质量负责,编辑对版面质量负责,记者的采访活动由相应版面的编辑协调指导。编采双方围绕“报纸质量”这一核心,实现互动。采编分离,记者和编辑分工明确,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此外,新闻的处理多了一个把关人,可以在信息上进行互补,丰富报纸的信息含量;“采编分离”又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机制,即在采编操作环节中,记者编辑互相制约,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的有偿新闻、关系稿件设置了障碍。此次改版并没有增加报纸的版数,报纸广告版面占总版面的平均比例依然维持在约为40%左右。北青报的老总们明确表示,改版后,广告的版面数量将不会减少。但是专版消失后,刊登于“每日新闻版”(即A叠)的广告含金量提高,相应的广告刊例价位也将按一定比例提高。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说过,《京华时报》主打新闻、不办副刊专刊的做法,必然在北京报业引起反副刊化潮流,向报纸的本质——新闻纸回归。这至少在《北京青年报》得到验证。在经营策略方面,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提出,一个好的媒体,应该包括强势的传统媒体、超前的第四媒体以及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三位一体地运作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无论网络还是传统媒体,都离不开物流配送体系,因此,传媒必须抓住价值链的这个下游环节,也就是销售终端。在北京市综合类日报中,《北京青年报》是最早告别邮局,改为自办发行的。他们推出了享誉京城的小红帽,目前已发展到2800多人。五年时间,《北京青年报》的发行量从12万份上升到60多万份,自办发行立下大功。报纸自办发行不仅“肥水不流外人田”,节约成本,也掌控了经营的主动权,避免受制于人。《北京青年报》最早引入了物流配送的概念,不仅送报,还送书、送水、送奶、送票。该报的60万读者是个“金网”,2001年这方面的营业额已达到5000多万元,而且还在快速地增长。如果市场做大的话,从中赚取的利润甚至可以支持白送读者一份报纸。2002年,IBM帮助报社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几十万读者的信息存入计算机——这个平台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另外《北京青年报》还提出“把成本变成资本”。该报利用其规模消费的优势,把消费行为变成了经营行为,介入到新闻纸、油墨,甚至林地等经营领域,获利颇丰。北京青年报社每年用纸3万吨,相当于一个造纸厂年产量的1/3。这样,他们可以掌握纸张交易中的主动权,用规模化的购买来压低纸价。而许多中小规模的报纸无法压价,《北京青年报》敏锐地发现这个市场机会,担当起这些报纸的纸张代理商的角色,每年代理总数量达到10万吨,相当于3个《北京青年报》的用纸量。目前,经他们销售的可以双面彩印的高档新闻纸的代理销售量,已经达到了全国的1/10。而后,《北京青年报》还把代理扩大到油墨,拿到了世界上最大的PS版生产厂家富士公司的北京代理权;又做了纸浆生意,报社给造纸厂提供纸浆,由造纸厂按照他们的要求生产瘦型报新闻纸;下一步,《北京青年报》准备购买林地。在这个产业链上,他们的设想是抓住两端——林地和销售市场,而将资本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纸浆生产、新闻纸生产让给工业制造业。《北京青年报》的目标很清楚,获取中间的高附加值。2003年伊始,北京青年报社占90%股份的北青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计划再次启动。其实,早在2001年5、6月间,北京青年报社的上市就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年8月,北青传媒进入上市前的辅导期,由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做辅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市计划搁浅。此次,《北京青年报》试图绕道香港上市仍然前途未卜,但是,已经显示该报度过了创业后的整合期,开始新的征途。

编辑工作的内容

时尚编辑的工作内容是:1、了解配饰、奢侈品和设计师品牌市场,并能在主编的主导下进行创新,独立完成产品以及线上杂志编辑工作;2、熟悉奢侈品流行趋势;3、搜集整理外版时装杂志及网站,建立设计师品牌产品以及明星街拍的信息库;4、负责产品软文写作编辑,提出符合本时尚网站的创意选题,按时交稿;5、按时维护、更新线上产品以及资讯相关内容,编写以及归档后台产品库的内容;6、独立与客户进行联络,按照选题要求租赁或借用时装,保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扩展资料时尚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第一、选题能力最重要:一个选题的高低,往往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信息,是个人见识决定的。第二、文字能力:从目前来说,文字能力在作为时尚编辑里面不是占第一位。虽然我们编辑必须懂得基本的文字汉语表达方法,但是毕竟这个行业和小说或一些其他中文媒体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文字能力我认为是第二位,第一位我认为还是见识。第三、图片审美力:审美能力我觉得是和选题能力相提并论的。我觉得一个时尚编辑必须具有对图片比较稳定的审美能力。

看你说的是什么编辑了, 有文字编辑,有排版的,文字编辑比较文,排版编辑比较武,就是说一个是脑力劳动,一个是体力劳动,文凭一般都是大专以上,当然如果你表现突出破格录取不是不可能的,呵呵,工资待遇不是很高,一般2000元左右,但是当编辑很锻炼人,你可以试试

文字编辑是一个简易的文字处理器(word processor)以及文件编辑器(text editor),首次出现在 NeXT's NEXTSTEP and OPENSTEP系统上。目前除了支持苹果公司(Apple I)开发的Mac OS X操作系统,另外以 GNUstep的形式存在unix兼容操作系统上,像是 Linux。文字编辑取代了早期麦金塔电脑上的SimpleText。文字编辑可读取的文件格式包括Rich Text Format、Rich Text Format Directory以及纯文本文件。  一、文字编辑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确定编辑计划,根据工作需要策划选题;  2、组织和预约相关稿件;  3、对来稿或资料进行整理、修改和润色;  4、负责文稿或资料的校对及审核工作;  5、安排文稿的版面位置;  6、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培养自己的作者队伍;  7、阅读读者来信,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8、完成领导交办其它的工作。  二、文字编辑岗位要求如下:  1、新闻、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2、能够独立完成稿件编写任务,文字功底深厚;  3、思维敏捷,立志长期从事编辑事业,热爱文字;  4、编辑需有版面感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版面构图,标题制作以及版面内容分割和编排;  5、具有多年选题策划经验,并有成功案例。

1、跻身时尚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有见过什么时尚红人是一天就大红大紫吗?答案当然是没有。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时间以及其他的来磨炼。你可以先从事平面模特的工作,或者说去参与杂志的特约记者。这些都是与时尚扎边的工作。你慢慢地积累了人气,其他的都是好说的。在这个圈子里,最需要的就是人缘了、 2、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当然就是你对于时尚品牌的认识,是越深入越好,你必须清楚大牌的由来以及大牌一向的风格。你需要认识一切的时装品种。这方面我觉得你还是得多看看大牌时装杂志。像《ELLE》这类的杂志,里面的专业知识度比较好。 3、英语方面肯定是要的。因为你是一名编辑。你需要的,是把最新的时尚潮流资讯告诉读者。你几乎需要天天泡在网上跟着那些国外的时尚网站。你需要第一时间掌握时尚潮流,而不是人云亦云。有写作功底是一定要的。如果你有着很好的时尚触觉,可是偏偏表达能力不行,那谁知道你在说什么? 4、对于时尚敏锐度其实根本就不会什么难培养。我告诉你我是怎么培养的。我是经常上这种问答类的网站。翻查别人的时尚问题。要么是自己帮助别人回答,要么就是看高手如何回答。而你想慢慢积累经验也并不是不可以。我个人认为你可以借鉴Style bubble。她的时尚精神是最值得学习的!

  • 索引序列
  • 年鉴编辑工作内容
  • 年鉴编辑部工作内容
  • 年鉴编辑部工作
  • 青年记者编辑工作内容
  • 编辑工作的内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