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格式模板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格式模板

发布时间: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格式模板

长江大学以前叫江汉石油学院 这是一个以石油为主的学校 除了石油专业外 机械 城建 电信等几个院都是不错的 我认为男生主要选工科 土木不错 是个日不落的专业 永远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熬几年后会有很好的薪酬的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专业招收70人,其中推免生35人,考研研究方向:01(全日制)机械设计及理论,02(全日制)机械电子工程,03(全日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4(全日制)石油矿场机械,05(全日制)海洋油气装备考研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914机械设计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机械制造基础(2)机械测试技术

1 石油工业部供应制造局,《石油机械用钢手册》,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52 李鹤林,《钻杆打捞公锥用钢和表面强化工艺及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热处理》,1975(3):45-483 李鹤林,《开展石油机械用钢及材料强度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石油钻采机械通讯》,1979(3):1-174 李鹤林,《高铬耐磨铸铁及在双金属缸套中的应用·石油钻采机械》,1980(1):49-565 李鹤林,《喷丸对结构钢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影响·机械工程材料》,1983,7(2):62-666 李鹤林,《石油矿场机械的失效分析及反馈·石油矿场机械》,1983,12 (6):52-577 李鹤林 主编,《石油专用管文集》,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84-19958 Li HeLin,《材料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大截面低碳马氏体钢及合金化、热处理对其强韧性的影响》,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9李鹤林,《石油机械技术水平调研报告集·石油矿场用低合金网和合金钢的现状与发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10 李鹤林,《油井管发展动向及国产化探讨·石油专用管》,1997,5(1):1-811 李鹤林,《油气输送管的发展动向及国产化探讨·石油专用管》,1997,5(2):1-1312 李鹤林,《“石油管工程”的研究领域、初步成果与展望·石油专用管》,1999,7(1):1-813 李鹤林,《石油管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4 李鹤林,李平全,冯耀荣《石油钻柱失效分析及预防》,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石油机械》: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期刊,也是湖北省一级刊物,是目前国内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大的刊物之一。 《石油和化工设备》向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报道国内外设备设计、改造、研发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最新技术动态;介绍设备防腐新产品、新技术;交流设备管理经验,探讨疑难问题,分析典型案例。《石油和化工设备》主要读者群体:各设计院、规划院工程项目设计人员,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采购管理人员,以及国家、集体采购团体有关人员。《石油矿场机械》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格式

张 波1,2 薛承瑾1 周林波1 张烨2,3(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 本文针对西北某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笼统酸压存在的效果差以及分段改造方式和工具选择困难等问题,开展了水平井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根据试验井实际钻、录、测井资料及地应力分析和分段酸压级数优化结果,结合储层裂缝、溶蚀孔洞特点,优选完井工具并考虑工具对井径、井眼轨迹的要求,以有利储层段有效改造为原则,确定了分段酸压完井方案;对各段酸蚀裂缝长度、导流能力、施工规模、前置液比例和排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优选压裂液和酸液,形成了差异化的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方案。现场施工及压后效果表明: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投球滑套等工具质量以及完井酸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水平井 分段酸压 优化设计Multistage Acid Fracturing Optimiz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of Carbonate Horizontal WellsZHANG Bo1,2,XUE Chengjin1,ZHOU Linbo1,ZHANG Ye 2,3(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SINOPEC,Beijing 100101,China;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Northwest OilfieldCompany,SINOPEC,Urumqi 830011,China)Abstract Against to the poor effect of horizontal conventional acid fracturing as well as difficulties on the selection of multi-stage stimulation methods and tools for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in one oilfield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carried out the multi-stage acid fracturing Based on actual drilling,mud logging, logging,stress analysis and the multi-stage acid fracturing optimization results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fractures and solution caves,as well as optimization completion tool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letion tools on borehole diameter and trajectory,it has determined the completion program of multi-stage acid hing fracture length,conductivity,construction scale,the proportion of preflush and displacement parameters of stages are optimized,the preferred fracturing fluid and acid,and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iated multi-stage acid fracturing The field test results and effects show that:the optimized multi-stage acid fracturing design is correct and it can further promote the use,but the quality of tools like ball injection sliding sleeve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in acid fracturing completion still need to be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项目(2011ZX05014)。Key words carbonate reservoir;horizontal well;multistage acid fracturing;optimization design西北某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是溶解气驱动和底水驱动带有凝析气顶的挥发性古岩溶缝洞型块状油气藏,埋深5400~6900m,地层压力0~9MPa,温度0~7℃。目前主要依靠直井和侧钻水平井笼统酸压投产,但水平井笼统酸压改造存在水平井段长、用酸量大、酸压效率不高的问题,对于酸压裂缝方位、延伸和在空间的展布形态难以控制,难以对存在物性差异的多个目标储集体进行有效改造,分段改造方式和工具选择困难,酸压效果差。为了提高水平井酸压改造效果,开展了分段酸压优化设计及先导试验。1 水平井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是油藏地质、钻井、测录井、完井和储层改造多学科紧密结合、协同完成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目的是单井产能最大化[1~3]。其优化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开展目标储层的识别、现今地应力场分析、井筒成像以及其他测井资料分析和裂缝参数设计,在此基础上依次开展完井方案优化和现场实施,分段酸压施工参数优化和现场实施,配合钻完井、酸压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水平井产能最大化。通过裂缝监测、压后评估分析裂缝形态,修正油藏模型,总结施工经验教训,完善水平井分段酸压优化设计。图1 水平井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流程2 试验井基本情况该井是部署在西北某油田的一口开发井,完钻层位为奥陶系鹰山组,完钻井深为6190m(斜深)、29m(垂深)。岩性为浅灰色泥晶灰岩、微晶灰岩;钻井过程中无放空漏失;录井显示气测异常为10层/38m(斜),油迹为2层/17m(斜);测井解释Ⅱ类储层为11层/81m(斜),Ⅲ类储层为22层/270m(斜)。成像测井解释00 ~70m分别有5个裂缝和5个溶洞发育井段。地震反射资料表明断裂较发育,是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井眼轨迹夹角为83°,酸压改造时有利于形成垂直井筒方向的横向缝。邻井除1口井自然建产以外,其余均为酸压完井,生产过程中均出现高含水。预测本井破裂压力梯度为018MPa/m,地层压力为6MPa,温度为1 6℃。分析认为该井具备水平井分段酸压改造的条件,但是完井过程中存在封隔器位置较难选择,施工过程中存在滑套不能打开、裂缝窜层以及压后高含水等风险。3 分段酸压完井方案根据实际钻、录、测井资料和分段酸压级数优化结果,结合储层裂缝、溶蚀孔洞特点,并考虑完井工具对井径、井眼轨迹的要求,以有利储层段有效改造为原则,确定分段酸压完井方案。1 完井工具选择由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为了防止裂缝窜层,采用4-1/2″遇水膨胀封隔器+滑套分段完井酸压工具,耐压70MPa,耐温170℃[4~7]。关键工具包括遇水膨胀裸眼封隔器、投球滑套、压差滑套、井筒隔离阀、悬挂封隔器、回接插入密封等。设计多级封隔器对水平裸眼段进行机械封隔,根据有利起裂位置放置滑套,压裂前替清水实现封隔器稳定坐封,施工中从小到大依次投球憋压打开滑套,酸液从滑套进入地层完成酸压,酸压后合层返排。此过程具有节省完井成本、缩短酸压施工周期、灵活卡封、酸压规模大、安全性能高等优点。2 分段酸压级数优化图2 裂缝条数和累积产量关系首先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3口邻井历史生产动态进行拟合,获得本井区地层平均有效渗透率为6×10-3μm2。然后以阶段累积产量为目标函数,通过产量优化模拟对试验井进行分段酸压级数优化。图2表明,裂缝条数小于4条时,随着裂缝条数增加,累计产量呈直线上升,达到最优条数后增加幅度降低。以3年累计产量为判断准则,最优裂缝条数为5~6条。3 完井方案综合实际钻、录、测井等资料及地应力分析和分段酸压级数优化结果,本井分5段完井。封隔器座封位置选择在物性、电性较差、井径较规则的井段;滑套位置选择在裂缝发育、地应力薄弱的井段,且尽量位于层段中部,以增加均匀布酸的效果。封隔器和滑套位置,见表1。表1 分段完井方案(1)1in=4mm。4 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方案根据储层特征,以酸压后产量为目标,优化各段酸蚀裂缝半长和裂缝导流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段施工规模;优选压裂液和酸液,根据井下管柱与井口承压要求,确定注入方式、所需设备功率与地面泵压;优化泵注参数,确定泵注程序,形成差异化的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方案。1 施工工艺优化综合改造段长度、储层发育程度、工具安全性能要求等,第1、4段采用冻胶压裂+地面交联酸酸压施工工艺,第2、3、5段井段较长,成像测井解释结果显示发育多组天然裂缝,为了实现均匀布酸改造,采用冻胶压裂+转向酸+地面交联酸酸压工艺。2 液体体系优化在避免裂缝向下过度延伸沟通水层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有效酸蚀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实现长裸眼段均匀布酸改造,通过实验优化了压裂液、地面交联酸和转向酸体系配方。120℃、170s-1下剪切1h压裂液黏度控制在200mPa ·s以内,地面交联酸和转向酸黏度分别保持在50mPa·s和400mPa·s以上。3 酸压长度优化图3、图4表明,压后初期产能和阶段累积产量随着裂缝长度增加而递增,当裂缝长度达到一定值后,增加裂缝长度对平均日产量、累计产量贡献不大,因此最优酸压长度为100~120m。图3 裂缝长度和日产量关系图4 裂缝长度和累积产量关系4 裂缝导流能力优化图5、图6表明,压后初期产能和阶段累积产量随着导流能力增加而明显递增,最优裂缝导流能力为300×10-3μm2·m。5 施工规模和前置液比例根据区域地质情况,结合邻井地应力及地震剖面解释结果,经计算分析认为目标层上部巴楚组下泥岩段遮挡较好,目标层下部遮挡较差。为了避免沟通水层,将酸压缝高度控制在80m左右,同时为了沟通T47界面以下水平段以上的有利储集体,缝高不宜过小。模拟结果表明,单段酸压规模应控制在总液量500m3左右。在规模均等的前提下,随着前置液比例增加,裂缝导流能力降低,为了实现裂缝导流能力达到300×10-3μm2·m的目标,较优前置液比例范围为40%左右。各段施工规模优化结果见表2。图5 裂缝导流能力和日产量关系图6 裂缝导流能力和累积产量关系表2 酸压施工参数和裂缝参数汇总6 施工排量裂缝高度和施工排量呈正相关关系,施工规模相同时,施工排量增加,裂缝高度也随之增加。由于第1段施工摩阻最大,相同排量下井口压力最高,通过计算分析压裂液施工排量小于0m3/min、酸液排量小于0m3/min时,井口压力低于90MPa,选用105MPa井口及车组可以满足施工要求。综合控缝高、井口限压要求,确定压裂液施工排量为0~0m3/min,酸液排量为0~0m3/min,现场根据压力情况可进行调整。5 现场酸压施工1 施工简况2012年4月26日连续施工2段酸压作业,累计挤入地层总液量1m3,其中滑溜水1m3、冻胶365m3、转向酸80m3、地面交联酸380m3,最高施工泵压6MPa,最高施工套压7MPa,最高施工排量0m3/min,停泵测压降,泵压由9 MPa下降至17MPa,套压由4MPa下降至0MPa。酸压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由于开泵后显示油套压连通和第1、2级投球滑套均没有明显打开显示,现场决定停止施工,排液求产。2 排液生产情况该井于2012年4月26日用5mm油嘴控制放喷,至28日油压为11MPa,含油30%,产气3079m3,累计排液7m3。截至2012年5月12日,3mm油嘴,油压5MPa,套压7MPa,日产液1m3,日产气23677m3,含水6%,累产油2m3,高于周围邻井初产。压后效果与拟和分析(表3)表明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表3 分段酸压施工与拟合参数6 需要改进的问题1)加强完井过程中质量控制。酸压开泵后显示油套压连通,分析原因:一是密封插管密封失效,回插管柱插入后,没有上提验证棘齿锚定的动作,而且打开压差滑套时打压瞬间达到02MPa时,在此压力下回插接头位移14cm,而插入密封插管的盘根长20cm,打开压差滑套的同时可能导致插入密封失效;二是悬挂封隔器及遇水膨胀封隔器未完全座封。今后要加强完井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分段酸压成功实施提供保障。2)滑套质量控制。第1、2级投球滑套开启不明显。第一段施工完成后,采用5 ~9m3/min排量多次打滑套,没有明显打开显示,分析认为滑套可能已打开,转入第二段施工。第二段施工完成后,采用5~0m3/min排量多次打滑套,没有明显打开显示。再次投入密度8g/cm3球,采用5~5m3/min排量多次打滑套,没有明显打开显示。分析原因是送球排量较高以及滑套质量存在问题。今后要在确保滑套质量的基础上,优化送球排量,确保分段酸压成功实施。7 结论与认识1)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是多学科联合的技术,其关键是水平段井筒质量、遇水膨胀封隔器耐温性、有效密封性、滑套球座密封和憋压打开性能,建议进一步加强攻关试验,完善和提高工具性能,同时做好完井和酸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提高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效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2)水平井分段酸压完井方案应以实现有利储层段有效改造为原则,根据实际钻、录、测井资料,在地应力分析、分段酸压级数优化基础上,结合储层缝洞发育情况及完井工具对井径、井眼轨迹的要求,确定封隔器和滑套位置。3)对各段酸蚀裂缝长度、导流能力、施工规模、前置液比例和排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优选压裂液和酸液,形成差异化的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方案。现场施工及压后效果表明,施工参数、控缝高措施是合理有效的,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Economides M J,Nolte K G油藏增产措施[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372 ~[2]郑云川,陶建林,蒋玲玲,等苏里格气田裸眼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技术及其应用[J]天然气工业,2010,12(30):44~[3]Thomas Finkbeiner,Hans-Christian FReservoir optimized fracturing—higher productivity from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through customized multistage fracturing[C]SPE 141371,[4]Al-Yami A S,Nasr-El-Din H A,Al-Humaidi A S,el Effect of HCl acid and brines on water-swelling packers[J]SPE 114812,[5]Al-Yami A S,Nasr-El-Din H A,Al-Humaidi A SInteractions between acids and water-swelling elastomers[C]SPE 114810,[6]Campbell C,Brooks R T,Brooks R TStimulating a barefoot completion with multiple sand fracture treatments using an inflatable packer straddle system[C]SPE 147683,[7]沈泽俊,童征,张国文,等遇水自膨胀封隔器研制及在水平井中的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2011,2(40):38~

Measuring and Modeling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Bearing Pad Made of Plastic Matrix and Fine Bronze Elastic Springs,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2, N 3。 The Influence of Sea Water in Oil Emulsion on Bearing Performance[J]P Instn Mech Engrs, Part J: Engineering Tribology,2009。Coupling of dynamics and contact mechanics of artificial hip joints in a pendulum model, 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fluid-solid-interaction method to rotor-bearing system,2010。 The eddy losses of a magnetic thrust bearing,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4,V 16, N 1。 Lubrication Analysis of Journal Bearing and Rotor System using CFD and FSI Techniques[C]//5th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 机械密封静环的动力学设计,润滑与密封2005,N1, (EI,05169051089)。 机械密封对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N7,(EI,04478468909)。 复合材料轴瓦的力学性能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N6。 (EI,AN5120194)。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Gas Lubricated Foil Journal Bearing(1) The Foil Elastic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By Using Nonlinear Shell Theory, Proceedings of 2nd IC-HBRSD,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 Analysis of Gas Lubricated Thrust Bearings-Stiffness and Damping Coefficients of The Bearing, Proceedings of 2nd IC-HBRSD,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 液体动压润滑轴承,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流体动静力润滑轴承,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气体润滑轴承,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滑动轴承性能的计算机辅助试验测量系统,摩檫学设计案例分析及论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滑动轴承设计专家系统,摩檫学设计案例分析及论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滑动轴承网络数据库的构建,装备制造,2003,N2。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oil-film dynamic coefficients,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04, V37, N (SCI,03507773509,EI03507773509)。 大型径向可倾瓦滑动轴承热动力润滑性能的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N8,(EI,AN5308522) 推力电磁轴承的电磁场分析,摩擦学学报,2000,N1,(EI,AN5309763)。 径向滑动轴承紊流相似分析, 机械科学与技术, N1,(EI,AN4186874) 基于Poincare变换的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数据库方法,摩擦学学报,2001,N3(EI,AN6755330) 300MW汽轮机组两种支承轴承性能研究, 汽轮机技术,1998, N1,(EI,AN4298692) 基于Windows的面向对象的滑动轴承设计专家系统, 机械科学与技术,1995,N3,(EI,AN3025655) 支点位置分布径向可倾瓦滑动轴承动力润滑性能的影响,润滑与密封,1999,N3,(EI,AN4767705) 基于H∞频域整形的微积分控制参数在磁悬浮轴承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N6。(EI,AN6843856) 一种基于CAT的滑动轴承特性测试方法,润滑与密封,1999, N (EI,AN4298692) 随动耦合变阶梯径向滑动轴承动力特性及稳定性的研究,摩擦学学报,2000,N6。(EI,AN6650938) 圆形可倾瓦推力轴承入油边界条件的确定,摩擦学学报,2001,N2,(EI,AN6700238)。 面向对象的轴承设计专家系统, 机械与电子,1995, N 用C++和Windows开发面向对象的轴承设计专家系统, 计算机辅助工程,1995,N 汽轮机滑动轴承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 汽轮机技术,1995,N 面向对象的推力轴承设计专家系统开发, 机械科学与技术,1995,N 指尖密封型线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N2。 基于粗糙接触理论的橡胶-金属摩擦副的摩擦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N3。 高速滚子链的实验研究,石油矿场机械,2000,N4。 Similarity Analysis of Journal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Proceedings of 2nd IC-HBRSD,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Rotor Bearing System by Transient Perturbation, Dynamics, Acoustics and Simulation,1999,ELSEVIER。 A Study on Variable Structure Journal Bearing,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2000, S Thermal-Transient Analysis of Sliding Thrust Bearing,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2000, S Analysis on the Nonlinear Oil Film Force of Hydrodynamic Bearings Including Lubricant Thermal Effect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2000, S Analysis on Stability and Response of Symmetrical Rigid Rotor-Bearing System,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02,(EI, 03427681183, ISPT:BY15E)。 The thermal effects of viscoelastic body described by fractional calculus constitutive law,Proceedings of ACMD’02, JSME, Iwaki of Japan , 2002。 Equipment Data Publishing & Remote Monitoring with Datasocket,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Systems, Xi’an, 200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MS Acceleration Sensor,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Systems, Xi’an, 2003。 System and Subsystems: Some Aspects of Multibody Dynamic System,Proceedings of ACMD’04, 2004, Korea。 A Multi-functional Digital Ultralow Power Thermometer,电子测量与仪器,2004,V2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s,2003,(ISPT:BX80T,EI,04278249008) An oil-film dynamic coefficients testing system,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V5253, 2003, (EI, 04218170006) 非线性方程法计算链传动中心距,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N12, pp 47- 滚子链的综合强化试验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N1, pp 179- 输送瓶装啤酒链条的磨损及腐蚀现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N 单圆盘转子系统动力可靠性理论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N 大型动静力径向可倾瓦轴承热弹流体润滑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V12,N 考虑轴承热效应的转子非线性运动瞬态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 N 单圆盘对称粘弹性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 N5,(EI,04478468909)。 进油压力对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静动特性的影响,润滑与密封,2001, N 对具有可倾瓦和固定瓦的混合型径向滑动轴承性能分析,润滑与密封,2001, N 二维无网格伽辽金?有限元耦合方法的研究,机械强度,2002, N 分数导数本构律描述的阻尼材料热偶合粘弹性性能,力学学报,2002, N 用线性和非线性油膜力分析轴承动力系统,兵工学报,2002, N 一种混合边界温度的确定方法,机械设计,2002,N 对数螺线指尖密封的装配变形分析,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2,N ADXL202加速度传感器在振动测试中的应用,传感器技术,V22,N3, 指尖密封的迟滞特性分析,机械工程学报,2003,V39,No。5。 轴向尺度对指尖密封性能影响的分析,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3,Vol。16,No。 采用混合边界温度的滑动轴承热动力润滑计算,力学季刊,V23,N4, CAN总线在机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电子工程师,2003 V29, N 4。 数字式低功耗温度测量仪表的设计,制备制造,2004,N2。 考虑进油压力的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数据库,摩擦学学报,2004,N3,(EI,04418404716)。 MSP430与I2C总线接口技术,电子产品世界,2003,N4。 数字式MEMS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及应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N8。 Dynamic analysis of hydrodynamic bearing-rotor syste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v 43, n 5-6, March, 2005, (EI,05199090252)转动惯量测试台磁悬浮系统电磁阻尼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N12,(EI,AN6966539)。 四瓦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摩擦学学报,2001,N4,(EI,AN6908411)。螺旋槽式液体机械密封的动力学性能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N5。(EI,04318296431)。悬臂式薄片动压润滑气体轴承性能研究?用薄壳非线形大变形法计算薄片的弹性变形,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 N6。润滑油不同含水量对滑动轴承性能的影响[C]//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

石油机械投稿格式模板

石油设备

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涵盖了石油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会议的征文提交格式需要按照会议官网给定的模板进行编辑,论文的选题每年根据会议的主题,会有细微的调整,总的来说,是围绕钻井、石油开发、机械、油田化学和智能油田等进行会议讨论和分享。会议收录的英文论文由国际知名出版社(Springer)以论文集的形式发表,优秀英文论文推荐英文EI或者SCI收录期刊 ;会议收录的中文论文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有限公司正式出版;优秀的中文论文推荐到国内核心期刊优先发表。

《石油机械》: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期刊,也是湖北省一级刊物,是目前国内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大的刊物之一。 《石油和化工设备》向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报道国内外设备设计、改造、研发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最新技术动态;介绍设备防腐新产品、新技术;交流设备管理经验,探讨疑难问题,分析典型案例。《石油和化工设备》主要读者群体:各设计院、规划院工程项目设计人员,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采购管理人员,以及国家、集体采购团体有关人员。《石油矿场机械》

实习报告格式和基本要求  (一)要求观点明确,论据详实,条理清楚,文字简练,格式规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创新性,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000字。  (二)内容提纲  前言  一、 实习目的  二、 实习时间  三、 实习地点  四、 实习单位和部门,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情况、管理情况及对员工的要求  五、 实习内容:实习的项目、程序、方法、计算成果及示意图,按实习顺序逐项编写;  六、 实习总结: 实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实习的心得体会,意见和建议  七、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  (三)格式  标题(三号黑体)应准确、简洁,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标题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不要超过15个字,不用标点符号,文内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一、(一)1.(1)”编序。(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楷体,以下层次的所有标题用小四宋体)  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大小—小四;5倍行间距。  左右页边距:自动  (四)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  (五)插图(含照片)应采用计算机制作,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照片要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格式要求

2本线以上20分

机电院的龙头嘛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我是西南石油大学的机械专业的在校研究生,目前我校的机械研究生专业有石油矿场机械,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力学,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化工机械等专业。石油矿场机械是建校就有的专业,是最老的专业;机械设计理论专业目前还是比较可以,不推荐去工程力学和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和化工机械为过程控制专业。只有本科才有井下工具!

长江大学研究生院机械专业和石油矿场机械837材料力学比较,是机械专业相对好就业。只要努力付出过,就会有收获。

西南石油大学历年考研真题链接:  提取码: ig6i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 索引序列
  •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格式模板
  •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格式
  • 石油机械投稿格式模板
  •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格式要求
  • 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