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26

银眼的狮子王
首页 > 论文问答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影响因子怎么查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猪行天下1212

已采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211工程大学,是普通一本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海洋、信息、环境、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内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台,与中央气象台同等级硬件水平。拥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是新中国第一所气象高等学府,素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始于1960年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前身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四方共建的省重点建设大学。
95 评论

尼古丁00144

王晶,贾经冬,宫兆波,“顾客参与生产过程与大规模定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15(4), pp38-王晶,齐京华,刘晓宇,“生产系统柔性的度量方法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3, 17(3), pp63-王晶,席阳,李铁克,“基于体验经济与顾客参与的大规模订制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17(1), pp45-王晶,贾经冬,王增贵,周泓,“生产现场管理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 9(3), pp25-王晶,贾经冬,周泓,“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信息失真影响的研究,”系统工程,2004增刊,pp253-王晶,方建奇,仇晨,张在晓,“连锁经营企业集中订货与支援调拨策略及模型,”工业工程,2005, 8(2), pp11-王晶,席阳,韩勇,“重点型号工程实施并行工程的最优评审点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31(5), pp556- (EI检索)王晶,孙海燕,李伊岚,“供应链中的信息失真及其弱化策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12): 1181-(EI检索)王晶, 李伊岚, 孙海燕,“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管理学报,2007, 4(2), 235-王晶, 李宇翔, 王璕,“供应链需求信息的信息增量与信息价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3(12), 1452- (EI检索)王晶, 于开宇, 赵俊,“回购条件下的图书批发企业优化定价策略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 27(12), 68- (EI检索)宋庆美,王晶,程丽娟,“时尚电子产品顾客满意度的动态特性,”工业工程,2008, 11(3), pp27-王晶,王璕,李宇翔,“供应链的信息增量与信息价值研究,”工业工程,2008, 11(2), pp6-王晶,程丽娟,宋庆美,“基于顾客参与的定制满意度研究,”管理学报,2008, 5(3), pp391-王晶,唐玲,张在晓,方建奇,“供应商共享POS信息时的信息挖掘策略与方法,”工业工程,2008, 11(4), pp38-王晶, 唐玲, 王璕,“需求信息共享策略对供应链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5(8), pp1009- (EI检索)王晶, 宋庆美, 程丽娟,“基于效用和成本的顾客参与研究,” 兵工学报,11增刊,pp154- (EI检索)王晶, 田玲, 王璕 信息更新频率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 系统工程, 2010(3): 33-王晶, 吕国力, 贾经冬 基于控制论的3种供应链动态特性比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7(3), 337- (EI 检索)王晶,杨欢,韩伟伟 需求信息共享供应链系统稳定域内优化的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录用

313 评论

sherryaigigi

生物和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算很高的,cell之类的可以到三四十。想物理、化学类到十几就算国际领先水平了。3-4也不算烂,但也不算好,一般学校里博士发3-4的文章就可以毕业了。

336 评论

小开心文文

期刊没见到,报纸倒是有。。。

284 评论

龙宝宝lovyle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生物学上,国际期刊的影响因子达到3-4已经很不错了,国内的核心期刊都很少被SCI收录,即使收录了也很少达到这个因子。至于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怎么算,价值有多大,这个很少关注。

168 评论

小鱼qt1988

以前的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现在改为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是综合类的期刊不是气象类期刊

80 评论

熊猫脸脸鸭二鸭

不是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创刊于1955年1月,是建国以后创办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学报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大学主办。主要报道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最新研究成果。刊登有创造性,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科学发展前沿,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旨在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学报以“广、严、快、活”为特色——报道内容广泛涵盖自然科学的多个方面,特别以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论文见长。目前,稿件的审稿周期1个月左右,论文稿件的发表周期3-5个月。 创刊以来,学报发表了大量在国内外自然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论文,是在全国科技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之一,也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之一,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录。在全国自然科学刊物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名中,历年均居全国综合性自然科学刊物之前列。学报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固定收录《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的国外权威性数据库和文献杂志在4个以上,例如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和德国数学文摘(ZM)等。

12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