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4

嘻哈精神9999
首页 > 论文问答 > 汉藏语学报几年一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热心网友小王

已采纳
2013 《水书文本整理问题初探》,《文化遗产》(林香、代世萤、张振江),2013年第1期 2012 《水族卯节的当代变迁》(代世萤、张振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2012 《双星水族的建房习俗》(代世萤、张振江),《民俗研究》2010年第1期2012 《水族村落的民族传统空间结构》(张振江、杨槐、代世萤),《文化遗产》2012年第1期 2011《水族村寨空间结构中的家族制约因素》,《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2011《三洞水族使用巫术的原因初探》(张振江、苏慕烽),《思想战线》,2011年第3期。 《贵州荔波现代水族体质研究》(李法军、李云霞、张振江),《人类学学报》,2010年第1期。2003.《近五十年来广东地区语言变迁大势》(与陆镜光合着),澳门,《中国社会语言学》,第1期,125-133。  2003.《香港开埠初期的华人族群与族群关系》,周大鸣、何国强主编《文化人类学新视野》,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193-211。  2002.《普通话在广东:语言、社会、人》,周大鸣主编《中国的族群与族群关系》,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55-168。  2002.《华侨与华南大方言中的外语借词》,周大鸣、柯群英主编《华侨与地方社会》,北京,民族出版社:67-98。  2001.《“妈妈考”补说》,(香港)《中国语文研究通讯》,总第59期:54-58。  2001.《普通话在广东:语言能力、语言行为与语言声望的差异及其解释》,《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2期:62-65。  2001.《香港粤语中表钱财义的“水”》(合作),《方言》,第4期:79-86。  2001.《一种基于经验基础的语词接触理论》,李如龙、苏新春主编《词汇学研究与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99-131。  2001.《香港粤方言的“水族词”》,李如龙、苏新春主编《词汇学研究与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147-169。2001.《原始汉藏语/原始藏缅语构拟的现状》(译文),戴昭铭、陆镜光主编《语言学问题集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65-281  1999.《广东语言的人类学研究》,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第5章,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76-180。  1999.《三水瑶乡》,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591-601。  1999.《粤方言中的英语借词》,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调查报告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惠州话、梅州话、广州话的200词对应》,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调查报告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油岭八排瑶语中的汉语借词》,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调查报告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汕尾的经济文化变迁》,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调查报告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山大学学报》,第1期。  1996.《广州市繁体字使用的社会语言学考察》,《广州社会》,第2期。  1996.《语源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概念失误》,《中州学刊》,第6期。  1996.《港式中文初探》,《当代港澳》,第2期。  1996.《试论人口迁移流动对广东语言的影响》,《南方人口》,第2期。  较为远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在珠江三角洲实行双语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山大学学报丛书》1996年第021号。  《高储蓄:成因、风险与对策》(合作),《广州城市金融》,1996年第4期。  《沙门的汉语研究》,《广东佛教》,1996年第6期。  《佛教传入与反切的生成》,《广东佛教》,1996年第4期。  《英语委婉语的语义构成》,《中山大学学报丛书》,1996年第37号。  《当代大学生古典诗词审美的特点与原因》,《青年探索》,1996年第3期。  《在珠江三角洲实行双语体制》,《同舟共进》,1996年第5期。  《英语委婉语中的借指委婉语》,《中山大学学报丛书》1995年第019号。  《试论广东境内的多言现象》,欧初主编《岭峤研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汉语佛教词汇的构成与来源》,《广东佛教》,1995年第1期。  《汉语佛教借词的两个问题》,《广东佛教》,1995年第6期。  《乐昌县志方言志》(合着),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借词与文化背景》,《中山大学学报丛书》,1994年第012号。  《灵璧县志方言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
152 评论

华尔街学徒工

《论古韵合怗屑没曷五部之通转》,载于《燕京学报》第34期,1948年6月《古汉语里面的连音变读(Sandhi)现象》,载于《燕京学报》第35期,1948年12月《古汉语里的俚俗语源》,载于《燕京学报》第36期,1949年6月《释甥》,载于《燕京学报》第36期,1949年6月《评“The Chinese Language”》,载于《燕京学报》第36期,1949年6月《汉语的“其”跟藏语的gji》,载于《燕京学报》第37期,1949年12月《评<语言与文化>》,载于《燕京学报》第38期,1950年6月《什么叫一个词?》,载于《燕京学报》第40期,1951年6月《评<北京话单音词词汇>》,载于《燕京学报》第40期,1951年6月《谈民族标准语问题》,载于《中国语文》1953年第4期(总10期)《汉语的爱称和憎称的来源和区别》,载于《中国语文》1954年第2期(总20期)《形态变化和语法环境》,载于《中国语文》1954年第10期(总28期)《汉语的句子》,载于《中国语文》1957年第7期《六书献疑》,载于《中国语文》1979年第1期《我听着别扭(bièniu)》,载于《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2期《白话文的兴起、过去和将来》,载于《中国语文》1979年第3期《汉藏两族人和话同源探索》,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倒句探源》,载于《语言研究》1981年第1期《古汉语“风”字确实有过象“孛缆”的音》,载于《民族语文》1982年第5期《化石语素》,载于《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诗>“薄言”解平议》,载于《中国语言学报》第1期,1983年4月《李汝珍<音鉴>里的人声字》,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纪念罗常培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学习莘田师》,载于《语文知识丛刊》第6辑,地震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哥儿,哥儿俩,哥儿们》,载于《方言》1984年第3期《等韵溯源》,载于《音韵学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1984年3月出版《北京音系的成长和它受的周围影响》,载于《方言》1984年第4期《王删郝疏议——评郝氏<尔雅义疏>的足本和节本》,载于《河北师院学报》1984年第4期《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收入《中国语文学论文选》,日本光生馆1984年6月出版《汉藏虚字比较研究》,收入《中国语文学论文选》,日本光生馆1984年6月出版《北京话全浊平声送气解》,载于《方言》1987年第1期《驻防旗人和方言的儿化韵》,载于《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北京话本字札记》,载于《方言》1988年第2期《北京话口语“看不见,找不着”一类词》,载于《方言》1988年第4期《北京口语里有“动名词”》,载于《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1期《汉藏同源字谱稿》,载于《民族语文》1989年第1~2期《汉藏文献学相互为用一例》,载于《语言研究》1991年第1期《东汉以前的姜语和西羌语》,载于《民族语文》1991年第1期《“打”雅》,载于《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1期《北京口语里的多音入声字》,载于《方言》1995年第1期《汉藏文献学相互为用一例》,载于《语言研究》1991年第1期《东汉以前的姜语和西羌语》,载于《民族语文》1991年第1期《高鹗的语言比曹雪芹更像北京话》,载于《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六书话余——与俞敏同志商榷》,马智强,载于《安徽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博大、精深、求实、风趣——读<俞敏语言学论文集>》,邹晓丽,载于《语文建设》1992年第9期。《俞敏语言学论著的语言风格》,陈满华,载于《修辞学习》1995年第4期《俞敏先生学术成果述要》,邹晓丽,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俞敏论著目录》,载于《文教资料》1997年第1期《俞敏,我的心里仍然充满了你》,杨藻清,载于《文教资料》1997年第1期;后载于《南大语言学》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出版《俞敏先生<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的学术贡献》,施向东/黄海英,载于《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第1期

226 评论

夏沫儿6652

专著(1) 黄成龙 2006[2007]《蒲溪羌语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书评:向柏霖[法国] 评《蒲溪羌语研究》,《语言学论丛》,2010年第4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 LaPolla, Randy J with Huang C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 Germany: Mouton de Gruyter Press(2003年由德国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出版)。书评:Thurgood, G Review of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glossary by Randy J LaPolla with Chenglong H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 Burman A1: 107-Vajda, Edward J Review of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Glossary, by Randy J LaPolla with Chenglong H linguistlist-org-issues-16-(3) 孙宏开 黄成龙 周毛草 《柔若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书评:HANDEL, ZEV Review of Rouruoyu yanjiu [A study of Rouruo] by Sun Hongkai,Huang Chenglong, and Zhou M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1: 147-(4) 黄成龙 《羌语荣红话音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档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室。编著(1) 张曦主编,黄成龙、蓝广胜副主编 《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书评:王明珂[中国台湾] 羌族文化重建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文化经典》,2010年5月12 日。张黎 灾难后的再生 《中国民族报》,2010年7月16日。(2) 张曦 黄成龙 《中国羌族》。 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博士论文Huang C A Reference Grammar of the Puxi Variety of Qiang,PhD dissertation,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4年9月香港城市大学博士论文)。论文黄成龙 藏缅语存在类动词的概念结构 《民族语文》,2013年第2期。黄成龙 白语名词范畴化—语义与认知探讨,《白语研究论文集》,王锋、王双成主编,上海中西书 局,2013年, 约5万字。黄成龙 普米语研究综述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1期。黄成龙 羌语、普米语、史兴语、崩尼-博嘎尔语、白马和柔若语6种语言文字研究史,《中国民族语言 文字研究史论》(南方卷,上册),朝克、李云兵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约4万字。黄成龙 羌语、普米语、史兴语、崩尼-博嘎尔语、白马和柔若语6种语言文字研究论著索引,《中国民 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索引卷),朝克、李云兵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约2万字。黄成龙数字多媒体记录汶川县羌语资料库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羌文化传承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 会文集》,唐远益、陈兴龙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约1万字。黄成龙 白马语研究综述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4期。黄成龙、李云兵、王锋 纪录语言学--一门新兴学科,《语言科学》,2011年第3期黄成龙 羌族的酿酒工艺及其酒文化,《科学中国人》,2011年第10期。黄成龙 羌语的施事者及其相关标记,《语言暨语言学》(收录SSCI、A & HCI、LLBA、MLA期刊),2010年第2期,页249-295。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黄成龙 羌语的非施事者及其相关标记,《语言学论丛》,2010年第41辑。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张麟声 黄成龙 日本语の「も」と羌语の「lə」についての覚书 大阪府立大学人文学会『人文学论集』第28集,页151-159.黄成龙 羌语方言土语及其活力,《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张曦主编,页177-197。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黄成龙 羌语研究回顾与展望,《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张曦主编,页198-214。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黄成龙 徐世梁 羌族语言和非物质文化灾后重建需求调查,《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张曦主编,页96-109。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孙宏开 周发成 黄成龙 关于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加强羌族语言文化保护的意见,《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张曦主编,页141-144。。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Huang C Shared Morphology in Qiang and Tibetan, Senri Ethnological Studies,V 75。大阪: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黄成龙 羌语的话题标记,《语言科学》,2008年第6期,页599-614。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黄成龙 羌语子句的关系化手段,《民族语文》,2008年第4期,页19-31。Huang C Relativization in Qiang,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V 4: 735-768。台北:中央研究语言学研究所。黄成龙 王术德 蒲溪羌语的话题-评述结构,《语言暨语言学》,2007年(第8卷)第2期,页519-551。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黄成龙 余文生 羌语关系子句的类型,《汉藏语学报》,2007年(创刊号)第1期,页143-161。Evans, Jonathan P and Huang C Vowel Harmony in Ronghong Qiang: Bottom up!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CRLAO),Vol 2 (2007): 147-186。LaPolla, Randy J and Huang C The Copula and Existential Verbs in Qiang,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集刊》V 2, N 1: 233-248。香港: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黄成龙 羌语的名量词,《民族语文》2005年第5期,页16-27。黄成龙 语法描写框架及术语的标记,《民族语文》2005年第3期,页23-33。Huang C Aktionsart and Aspects in Qiang,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Courses on 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编,2005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LaPolla, Randy J and Huang C Adjectives in Q Adjective Classes: 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 by R M W Dixon and Alexandra Y Aikhenvald, 306-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黄成龙 羌语名词短语的词序,《民族语文》,2003年第2期,页26-34。黄成龙 羌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报告中国部分》,2000,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黄成龙 羌语的存在动词,《民族语文》,2000年第4期,页13-22。黄成龙 羌语的音节弱化现象,《民族语文》,1998年第3期,页59-67。黄成龙 羌语动词的前缀,《民族语文》,1997年第2期,页68-77。黄成龙 羌语音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黄成龙 羌语音位系统分析刍议,《民族语文》,1995年第1期,页48-51。黄成龙 羌语形容词研究,《语言研究》,1994年第2期,页181-189。黄成龙 羌语复辅音的演变,《羌族研究》,1992年第2辑,成都,四川。黄布凡 余小平 黄成龙 羌族的姓名,《中国人的姓名》,张联芳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汉藏语学报几年一期

    专著(1) 黄成龙 2006[2007]《蒲溪羌语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书评:向柏霖[法国] 评《蒲溪羌语研究》,《语言学论丛》,2010年第41辑。北京

    了了大哥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汉语史学报一年几期

    中国主要语言研究刊物基本信息其他信息目录1摘要2基本信息3其他信息《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的大型语言研究刊物,1982年创刊,不定期,1~2年出版 1期

    家军小太郎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汉藏语学报

    2013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012年《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主编

    subluevoyage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汉藏语学报第14期

    2013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012年《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主编

    Charles2Lillian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汉藏语学报第12期

    2013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012年《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主编

    apples0081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