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0

黄某某007luffy
首页 > 论文问答 > 逻辑学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健康&平安

已采纳
逻辑学毕业论文选题网上公布的有的,那些肯定都不行的,我是找的志文网的老师帮我写的,题目是论培养创新思维基础的逻辑学教学改革 ,导师说拿优秀毕业论文可能性很大,嘻嘻
122 评论

小墩子921

9—2:美国纽约大学人文学院政治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博弈论中的方法论问题)。9—7: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博士毕业。9—7: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所计算力学专业硕士毕业。9—7:北方交通大学土木系工民建专业本科毕业。 7—2:华南师范大学从事学报编辑、教学、科研工作。3—至今: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 独立承担广东省高教厅重点课题“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1994)。(2) 独立承担2002年度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研究”。(3) 参与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西文化比较”(1998)。(4) 独立承担南京大学人才引进项目“多主体决策逻辑研究”(2003)。(5)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西方逻辑哲学最新成就研究”(2003)。(6) 独立承担江苏省十五规划项目“逻辑与科学决策”(2004)。 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经济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中国逻辑学会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逻辑学会归纳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 (1) 多次参加国内哲学类、逻辑学类学术会议。(2) 1995年8月参加意大利佛罗伦斯召开的“第10届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宣读(Conversation and Rationality of Science)。(3) 2001年7月参加美国纽约召开的“第12届国际博弈论年会”,提交论文并宣读(A logic Method to Games’ Equilibrium’s Solving )。

165 评论

yjqs221990

库恩努力告诉我们的是,科学家共同体所拥有的范式本身是一套“群体的推理规则”,信仰同一个范式的科学家群体用这样的推理规则进行群体推理;而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因推理规则不同(范式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此,科学哲学家所力图揭示的是科学家进行群体推理的规则,不同的是,“逻辑主义者”哲学家认为,存在不变的规则;而“历史主义者”则认为这样的标准随群体的不同、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四、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群体选择的逻辑 我们每个人在行动选择时;根据自己的偏好在多个行动中选择有利的行动。这是一个推理过程。然而,一个包含两个或以上的行动者的群体或社会是如何做出共同行动或集体行动决策呢?即:群体是如何进行行动选择的推理的呢?  每个人有自己的偏好,群体行动的选择依赖于群体个人的偏好进行“加总”(collect),以形成群体的偏好。对群体中各个人的偏好进行加总是通过投票来完成的。对群体如何加总个人的偏好的研究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  群体的投票规则即是群体的偏好形成的推理规则。如,一个群体对某个提案进行表决时,大多数规则——这是一个简单的易于理解的规则——说的是,一个“议案”若获得投票总人数中的一半以上则获得通过,即在此情况下,“该群体”“认为”该议案获得了通过;或者说该群体“认为”该议案通过比不通过要好。若一个“议案”没有获得投票总人数中的一半,在此情况下,“该群体”“认为”该议案不通过比通过要好。  一个议案或者通过或者不通过,此时,投票群体进行投票便是在二中择一。当一个群体面临的候选对象超过两个(即三个或三个以上)时,情况便复杂起来。人们发明了许多加总投票人偏好的方法。如孔多塞的两两相决的规则,逐步淘汰的黑尔体系(Hare system)和库姆斯体系(Combs system),一次性决策的赞成性多数(approval voting)和博达记分法(Boda count)。  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若研究的是推理,在推理中存在前提和结论:前提是已知的,而结论要根据有效推理得出的。在群体投票中,我们根据投票者对某个议案的偏好——这构成推理前提,和投票规则——这构成推理规则,而得出投票结果——它便是结论。这样看来,群体加总群体中个人偏好的特定投票规则便是逻辑学中所说的系统,我们称这种系统为群体偏好推理系统。  在实际中存在不同的投票规则,因而存在不同的群体偏好系统。我们考察逻辑系统时,往往考察系统的完全性和可靠性。群体偏好推理系统的完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呢?  对于个体,他所用的偏好关系的推理系统满足完全性和可靠性,或者我们假定它满足完全性和可靠性。 研究社会选择的经济学家首先研究理性的偏好关系。偏好关系以“≥(弱优于)”表示。某个理性人认为“a≥b”,表示的是,对于该理性人而言,备选对象a与b相比,a至少与b一样好。经济学家认为“理性的”的偏好关系应当满足完备性和传递性条件:(1)完备性:任何两个备选对象a,b,它们的关系是或者a≥b,或者b≥a,二者必居其一;(2)传递性:对于任意的三个备选对象,如果a≥b,b≥c,那么a≥c。  满足这两个假定的偏好关系的推理系统,如果用逻辑学的术语来说,该推理系统具有完全性——任何两个备选对象都具有一个偏好关系;上面的完备性正是说明了这点;该系统同时具有可靠性——不会产生矛盾的偏好关系;由传递性作保证。一个群体进行推理时,该群体能够做到完全性和可靠性吗?这是下一部分要回答的。  五、群体理性如何得到保证?  群体推理的理性如何保证?  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同一个范式下的活动是理性的,因为存在一套为科学共同体中所有人都接受的不相互矛盾的规则体系。此时,科学共同体的理性是能够得到保证的。但在科学革命时期,由于不存在共同接受可以对不同的范式下的规则进行评价的元规则,科学理论之间的竞争是非理性的。这样,不同的科学家群体组成的更大群体的理性得不到保证。  在群体选择中理性是不是也得不到保证呢?  群体的偏好关系推理系统具有完全性和可靠性吗?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群体用于偏好推理的系统能否适合一切可能的偏好组合,这是可靠性问题;第二,该系统进行推理时能否保证不出现矛盾,这是完全性问题。偏好关系推理系统的特性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重大问题。  一个极端情况是,加总的规则为独裁规则,即某个人的偏好即群体的偏好,那么将不出现所谓矛盾性的结论。  阿罗证明了,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人给定偏好顺序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满足下列4个条件并具有传递关系的社会福利函数:第一,定义域不受限制——社会福利函数适合所有可能的个人偏好类型;第二,非独裁——社会偏好不以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偏好来决定;第三,帕累托原则——如果所有个人都偏好a甚于b,则社会偏好a甚于b;第四,无关备选对象的独立性——如果社会偏好a甚于b,无论个人对其他的偏好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a与b的偏好关系不变,社会偏好a甚于b不变。  这被称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这个定理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群体作为总体不可能像个人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作出“理性的”排序。孔多塞投票悖论反映的正是这个情况:群体得出了矛盾的结果。  群体投票是群体推理过程,投票规则是群体推理系统。以这样的视角看,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告诉我们,对于有三个以上的备选方案的情况下,群体推理系统不可能既是完备的——适合所有的人的偏好类型,又是可靠的——不出现矛盾性的结论。  六、结语  综上所述,群体推理是发生于实际社会中的现象,不同领域里的学者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研究了不同的群体推理的逻辑,并取得了丰富成果。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刚刚起步,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181 评论

dp73242962

分能当饭吃么?自己写吧。别指望谁无偿帮你。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逻辑学毕业论文

    分能当饭吃么?自己写吧。别指望谁无偿帮你。

    大有小没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逻辑学命题逻辑论文

    人工智能与现今逻辑学的发展-〔摘要〕 本文认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是21世纪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面貌。至少在21

    轻轻空空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逻辑学传统归纳逻辑论文

    这也要答案;看来以后中国的科技非倒退不可

    抖抖小姨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逻辑学论文

    逻辑与生活 你自己去论文网站搜索下 这里都是复制的 没意义

    阳光明媚1618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逻辑学议论文

    1、公孙龙的白马和黑马论2、最现实的,要写一篇文章,你就要好好地组织这篇文章,如果是议论文,那就要更加重视这篇文章的构造和逻辑结构,什么在先什么在后,什么应该先

    垫块砖一米三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