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5

JasonZhou520
首页 > 论文问答 > 莫奈美术鉴赏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尔兰咖啡啊

已采纳
这幅画表现的是哈佛港的晨景。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你在晨雾迷茫的水边观赏过日出的景象吗?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验,那么,当你欣赏莫奈《日出的印象》这幅画时,想必会再次领略大自然在这一美妙时刻的动人妩媚。你看:笼罩港口的氰氯雾气尚未消去,远处的景物依然隐没在一片朦胧之中;而煌煌红日正在升起,把满天云霞染成五彩;薄明的晨曦在动荡的水波上活泼地跳跃;早起的舟子驾着小船向我们驶来……。面对这样一幅美好、清丽的作品,我们很难不为作者对自然的诚挚的爱所感动,也很难不为作者再现这水光天色的高超技艺而赞叹。然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1874年4月15日,这幅风景画首次在巴黎的《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展出时,就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一位名叫勃鲁瓦的记者还在《喧哗》周刊上撰文批评,他写道: 这幅画一模糊地、令人难受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也证明了作者的无知,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它使我们受尽折磨,因为它仅以怪诞诱人;要想用画得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那是太容易做到了。”这位记者还俏皮地从这幅画的画题中摘出“印象”一词,用以嘲笑莫奈及其同志的新艺术。他未曾料到,这个词竟在美术史上留存下来,并且在“印象主义”的旗帜下,那些喜欢露天作画、追求光与色的变化的画家,居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上来了一次革命,从而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94 评论

xiaotingzi

其它主要参考书目: 1、《美术史的观念》邵宏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自我的迷宫》顾铮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3、《黄昏后的契机——后现代主义》『英』奥顿奈尔著王萍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胡经之王岳川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艺术鉴赏讲座》『美』劳丽•S•亚当斯著时易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6、《Self-PortraitWithaBandagedEar,VanGogh》J

310 评论

尚家宜商贸

绘画不是摄影。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反映外在世界,每一个细节,不管放大多少倍,都绝对真实,都忠于生活。而一幅好的画,却能做到高于生活,用独特的表现手法,经过观众自己视觉的参与,更加栩栩如生,更加活灵活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这一切都起源于莫奈,他不愧为印象派之父,首先把自然的真实性降低于色彩表现形式之下,把理想化的主题排斥在绘画目的之外,他为着运用色彩去作画。从此艺术不再是描绘对象的附庸,而有着独立的品格和自主的权利。印象派解放了色,莫奈是一个善于运用色的大师,不既如此,他还是一个善于运用光的大师。 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不注重对象的明晰的立体的形状。 《日出 印象》 1874年3月5日,印象派画家们第一次在法国联合举办了这次画展,莫奈展出了这幅画。 《日出 印象》描绘的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水的波浪系幅度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的。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显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或物依稀能够辨别,还感到船似在摇摆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等。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是阿拂尔港口早晨太阳的光芒笼罩的瞬间,画家以独特的视觉审美快速地对天空云雾的变幻、对河水波光淋漓的颤动予以特写,笔触飞动、富有节奏的跳动,一边跳动一边快速寻求空气中尘埃和水气对光的反射色彩,色彩在瞬间即区别又融会交合,天空中从雾中穿透出来的红彤彤的太阳仿佛真的是从很远的天际中射过来的,画面在融合中最终天水合一,气势渲昂,画家表现水纹的速度使你感觉他可以追得上水波纹颤动的速度,我们可以想象他当时的激情和专注程度,而有意义的是这个港口被画家就这样神秘地放在了水中和雾气中了,使观众想看又看不清楚,但你从雾中似乎能够清楚地知道那里有一个繁华的港口、并且正在发出各种喧嚣的声响。河面上两只缓缓的小船,也正在准备加入那喧嚣之中,小船的匆忙引得河水中水波涟漪,扰得阳光的投影在河水上面大大地摆动起来了,犹如少女含羞的裙纱,扑朔迷离、婀娜多姿、翩翩起舞,使画面上有一种强有力的生命鲜活地脱颖而出。画面上一改当时学院派的严谨、规范及对构图的讲究,他只热爱自然,取法自然,他根本不买学院派任何理论的帐,在他的这幅画里没有任何详细的线条和造型。 有些东西不是学习就可以会的,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发现科学还解释不了许多现象。莫奈的这种天赋般的观察速度和灵敏的对色彩的穿透能力,只有存在于他的大脑,是莫奈独有的智慧才华,即使有些画家明白其中的用色的奥秘,依然无法成为他的眼睛和思维。所以,在众多的印象派画家中,领导的地位是无形之中非他莫属的了。在每一个时代,当历史需要有一个人出来划时代的时候,总会有这样奇迹般的才人涌现,而且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呈现。与之相对应的,也总要有一个小人同时出现,才能成就这巨人的梦想。在这里,成就莫奈扬名于世的人就是当时在美术杂志上讥讽他的美术评论人勒鲁阿。历史验证了莫奈这幅《日出印象》是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也验证了美术评论家勒鲁阿是多么的浅薄和附庸。所以不是划时代的人,硬要努力掏钱买个炒作,充当化时代者,当历史的车轮滚过来时还是会被时代压扁的。 画这幅《日出印象》时,是多么年轻!那幅勒哈佛尔日出景象的画作,曾遭到学院派画家大肆抨击,评论家讽刺“日出印象”不像真正的画,而称之为“印象主义”。“印象”这个贬低的词语,不久却传开,成为一个画派的称号。后来莫奈功成名就。 1883年,莫奈的作品在巴黎、伦敦、波士顿三地展出。这时印象派画家己渐受注意。1886年在纽约举行的画展,展出莫奈的精品45件,这是他生命上的转点:他的作品成为收藏家猎取的对象,自己也成为名人。1888年连法国也公开承认了他的地位,拟颁赠“荣誉勋章”给他,他忿然峻拒,绝不向传统低头。自此之后,印象派作品风魔了千百万人,大家不惜重金争购。而莫奈当初那一小幅倍受讥笑的海景《日出印象》已成为艺术殿堂的无价

292 评论

相关问答

  • 莫奈美术鉴赏论文

    绘画不是摄影。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反映外在世界,每一个细节,不管放大多少倍,都绝对真实,都忠于生活。而一幅好的画,却能做到高于生活,用独特的表现手法,经过观众自己视

    lucherking18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莫奈画鉴赏论文

    克劳德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向日葵》整幅画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色彩丰富,画面空间感处理得比较好,梵高的画比较抽象,莫奈的画笔触比较好,一气呵成,大气

    虫子不乖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艺术鉴赏杂志莫奈

    位位粉丝一、个人简介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

    bluecode12345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敦煌莫高窟美术鉴赏论文

    这个你可以在网上查,但敦煌壁画主要是唐代和清代的作品。从色彩和工艺上来看,后者远远不及前者艺术价值高。这是我参观后的感受。

    奶油不够变球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美术鉴赏论文

    可以去汉斯的官网上下载吧~他们有(设计)这本oa期刊

    baibaicause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