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6

吃货kumiko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青春冰帝

已采纳
1959—1965年就读于青岛二中1965—197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70年3月—1971年12月在济南军区政治部生产基地劳动锻炼1972—1978年山东省轻工机械厂工人,电工技术员1978—197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进修1979—1982年在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读研究生,1982年12月获硕士学位1988—1990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电机系进修1982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光纤通信系统》获国家教委第二届优秀教材奖、邮电部优秀教材特等奖1998年主持完成的“宽带副载波复用(SCM)光波系统”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主持完成的“2.5Gb/S全光通信系统”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领导的教研室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4年被评为邮电部优秀教师1997年“培养高素质通信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7电信工程学院院长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03年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WOM全光网信息模型与管理系统”通过验收和鉴定,获得“特优”的好成绩。现为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早在80年代初,当顾畹仪在北邮电信系攻读研究生时,她在科研方面就已经崭露头角。顾畹仪凭着不懈探索、顽强拼搏的精神,终于在1982年以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地研制出每秒140兆比光纤通信系统实验样机,并获得专家的好评,为推动光纤通信设备的国产化做出了贡献。这项研究于1983年通过了部级鉴定,1985年获得邮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2年,顾畹仪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后,便挑起了教学和科研两副重担。工作后的第一年里,她率先大胆地为学生新开设了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这门课内容新、任务重。当时我国还没有系统的关于光纤通信的教材,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她在总结现有科研成果并参阅大量外文资料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科研实践,用半年多的时间编写出了有关光器件,光发、收端机及系统设计方面的教材。在此后几年的教学和科研实验中,她又反复修改教材,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1989年,由她主编的《光纤通信系统》一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由于深入而全面地反映了光纤通信系统方面的知识,先后获得邮电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和国家教委第二届优秀教材奖。此外,在开设工程电磁学和光缆通信等课程时,她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新、针对性强的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她认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和较全面的信息,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和爱护。除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外,顾畹仪每年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从事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她不断总结经验,并努力使教学与科研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她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在国家“六五”攻关项目高速光纤通信系统波分复用技术的研究中,她所承担研制的3微米和55微米波长波分复用系统,于1985年通过了部级鉴定,专家们认为该项研究达到8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1989年,她参加研制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每秒800兆比光纤通信系统性能样机通过部级鉴定,1991年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又获得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优秀成果奖。由她参加建立的每秒800兆比加每秒400兆比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于1991年在国家“七五”攻关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同行们的好评。“八五”期间她负责国家攻关和部重点项目“宽带副载波复用(SCM)光波系统”和863项目“副载波光纤传输器件和技术的研究”,于1995年通过邮电部鉴定,该项目于1998年获得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以后,她承担了邮电部重点项目“每秒5千兆比全光通信系统”和863项目“全光试验网”,前者已于1998年底通过鉴定,并作为光纤通信前沿课题WDM全光通信系统得到与会专家的较高评价,并于1999年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后者也于1999年初通过鉴定和验收。目前,她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863项目。长期的拼搏进取,使顾畹仪教授终于跻身于北邮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行列。?1990年归国后,顾畹仪先后担任过传输理论教研室主任、电信工程系主任和电信工程学院院长,在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管理工作。几年来,她以身作则,辛勤工作,狠抓师资队伍、教材和实验室建设。1993年,她所在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她参与的“培养高素质通信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年来,她既要在教学第一线为研究生上课,又要投入紧张的科研工作;作为博士生导师,她还同时指导多名硕士生、博士生;作为有关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她更是经常带着病痛、不计私利、勇挑重担。“踏实质朴、任劳任怨”是老教授和同事们对她的一致评价,她不求显赫,不事张扬,默默耕耘在北邮科研、教学的园圃中。长期以来,顾畹仪一心扑在工作上,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时也让她感到疲惫不堪,可是当她看到自己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均取得进展,早年的人生抱负逐步得以实现时,内心便充满了无比的欣慰。?1988年,顾畹仪作为学术骨干被学校派往美国特拉华大学电机系进修一年,从事宽带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在短短不到2年的留美时间里,她就有8篇论文在国外技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她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出色的科研能力受到了美方导师的赞扬。美国的导师曾有意挽留,希望她能延期回国,但她还是婉言谢绝了,毅然踏上了归国的旅途。顾教授知道,祖国更需要她,树高千尺离不开根,自己的事业之树只有植根于祖国的土地上,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顾畹仪认为“人生一趟还是要为人类、社会做些工作和贡献”,她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一目标。同时,她也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做到的,是离不开社会和集体的;要把个人的理想、志向与党的领导联结起来才是力量的源泉,才能把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在为集体奋斗和谋取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提高自己,这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她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凡与顾畹仪合作过的同志,都为她的待人谦和、关心群众、唯有工作、唯有他人的忘我精神所感动。她既能坚持原则又懂得尊重师生、循循善诱的工作艺术,不管是与她合作还是接受她的批评、指导,人们没有惯常的压抑、胆怯、屈辱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同。这不仅在于她深厚的学识底蕴、丰硕的学术成就、良好的教养、温淳的性格,而更在于她高尚的人格魅力。面对市场经济的涌起,成长于毛泽东时代、发展于社会主义新时期、成就于改革开放年代的顾畹仪用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的话语表明自己的看法:如果一个人单纯追求自己的价值、发展而违背了应有的社会道德的话,可能一时发展很快,但最终他不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成绩。做什么事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这样才能相互理解,这个集体才能相处的比较融洽,才能成为一种支持个人成长和整体发展的力量;否则就会互相磨擦,产生内耗。伊索讲过: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应在鼓励竞争的同时必须遵循基本的道德准则,道德与竞争应是并行不悖的。这番话恰恰印证了她为什么能坚守在我国光纤领域的最前沿,不拘泥于闭门造车,而是始终活跃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条战线,将各种高科技发展的知识与信息相互借鉴、印证、触类旁通,并与电信院领导班子一起成功地带领着100多人的教师队伍和2000多名本、专科生、研究生取得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多项成绩。?身兼数职、多方位应战的顾畹仪最感慨的是时间对她的吝啬,白天她忙于上课、投身实验室或协调、处理院务工作,晚上又得集中精力,查阅各种技术资料,写教案、备课……尽管时间对于顾畹仪来说十分宝贵,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技术专家,她牢记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平时,顾畹仪总要挤出时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她曾担任过北京市高技术研究室顾问, 1999~2003年,被推举为海淀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03年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尽管顾畹仪忙得不可开交,她对人大的工作仍十分尽职尽责,从百忙中抽出几个半天写征求意见通知、听取师生的意见、起草议案和工作汇报。她认真的工作态度、负责精神感动了周围许多工作人员,为她的健康揪着心。在顾畹仪和其他人大代表、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南路48万平米的违章建筑已全部拆除,取缔了小月河畔的早市,治安情况大大好转,西三旗育新小区的环境得以改善,北邮和师大间的小路得到清理、整治、绿化……这些无不凝聚着顾畹仪的心血。“忠诚于选民的意愿,代表选民的呼声”,这真实地表达了顾畹仪心中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十多年来,由于顾畹仪教授在科研和教学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1992年她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知识分子,1994年她被评为邮电部优秀教师。当提到所取得的成就和所获得的荣誉时,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顾畹仪只是淡淡一笑,说:面对成功的赞扬和鲜花的簇拥并无“功成名就”之感,成就只属于过去。当她看到国际光纤通信领域的飞速发展,深深感到课题及项目成果转化的紧迫性、艰巨性,由于经常囿于资金、人员、精力的诸多困难,她愈加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更抓紧了向时间要效益——她放弃了公休日、节假日,争分夺秒地用行动实践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位光纤通信领域的专家深谙光的速度和特性,她渴望能在今后的科研、教学工作中以光之速度、雷霆之力赶上、超过国际光纤技术的发展水平,开创出我国光纤通信的新天地。貌似柔弱的顾畹仪是一位坚强、勇敢的女性,说她坚强、勇敢并不在于她的无泪,而在于她对信念和人生目标的无畏追求;她相信,只要沿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执著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人生在世应该给人类、给社会做些工作和贡献。追昔抚今、展望未来,顾畹仪教授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无愧无悔。
203 评论

周周-Sophia

光通信与光网络工程系是在原光电子工程系的光纤通信与传感教研室和原激光研究院的宽带光互连教研室基础上组建而成。本系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以及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主,长期从事光通信与光网络技术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与雄厚的实力,尤其在创新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成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研究团队之一,并拥有“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下一代接入网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建立了较为先进的光通信与光网络研究开发平台。承担着光电学院重要的专业教学任务,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光纤光学》,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方向专业课《光纤通信技术》、《光网络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光纤通信实验》、《光纤传感技术》等以及本科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研究生培养等。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以及华为技术、中兴通讯、长光科技等著名通信企业合作计划在内的50多个项目研究;先后申请及获得30多项专利,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等重要科技奖励,发表30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多次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奖、获评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十佳”以及获得湖北省及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士、硕士和博士论文奖。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被国内外IT企业竞相高薪聘请录用。重点研究方向:光纤通信器件与系统、光纤接入网络、光纤传感与组网技术、光纤照明技术、光纤医学技术、特种光纤及器件技术、光互连技术以及其它光通信与光网络技术。

299 评论

命丧与她丶

电力光纤通信线路的安全评估中文摘要 4 英文摘要 4-8 第一章 引言 8-13 1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8-9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9-11 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1-13 第二章 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介绍 13-23 1 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 13-14 1 安全及风险的定义 13-14 2 安全风险模型 14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4-16 3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16-19 1 确定系统范围 16 2 信息收集 16-18 3 风险评估 18 4 决策 18-19 4 实例分析 19-23 1 资产分类和业务重要级别划分 19 2 确定威胁 19 3 确定脆弱性 19-20 4 确定资产潜在损坏度 20 5 确定风险发生概率级别 20 6 风险分析 20-23 第三章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线路运行数据统计分析 23-31 1 光缆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3-24 1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 23-24 2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 24 2 电力通信系统光缆故障分析 24-25 1 电力通信系统光缆故障类型 24-25 3 华南地区某省电力通信网2006 年光缆故障原因分析统计 25-31 1 光缆故障情况总述 26-28 2 各类型光缆故障原因分析统计 28-31 第四章 基于云模型的电力光纤通信线路安全风险评估 31-43 1 云理论基本介绍 31-35 1 云概念的引入 31 2 隶属云的定义 31-32 3 云的数字特征及运算规则 32-34 4 云发生器及综合云 34-35 5 云模型的应用 35 2 基于云模型的综合指标评估算法 35-37 1 原理 35-36 2 算法步骤 36-37 3 安全风险评估实例——某省供电公司光纤通信线路的安全评估 37-43 1 确定指标体系 37-40 2 确定权重和评估结果等级 40-42 3 输出综合评估结果 42-43 第五章 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力光纤线路的运行风险评估 43-50 1 问题的引入 43-44 1 国内OPGW 光缆线路雷击断股案例 43 2 难点分析 43-44 2 可信性理论基础 44-46 1 四条公理 44-45 2 公理化模糊论的核心测度——可信性测度 45 3 随机模糊变量 45-46 3 光缆线路的运行风险评估 46-50 1 算法介绍 46-48 2 分析思路及步骤 48-50 第六章 结论

292 评论

悠闲小猫

什么是光纤通信系统(四电老陈)?

8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