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7

切尔西爱吃鱼
首页 > 论文问答 > 水浒传人物写议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宇宙梧桐

已采纳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它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一本震惊中外的名著——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偶一上网,发现《水浒传》资料多如世界上的蚂蚁总数,确实令我大吃一惊。有为《水浒传》宣传,也有专门找《水浒传》瑕疵的,但我发现,大多聚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便是梁山第一把手——宋江。     宋江也是一位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记得小时候,我是敬仰他的:令旗一挥,沙尘滚滚;忠义两全,乐善好施。为了他,我日夜不停地收集《水浒传》的人物卡片,最后,我还用五元买回了一张纸片——宋江的卡片。     我的情绪变化是在《水浒传》重播后,那时我的年龄已比第一次看时长了好几岁,人长大了,脑子中的道理也渐渐完善了。我开始咒骂宋江的无能,咒骂他的招安行为,咒骂他攻打方腊的行为,甚至咒骂他的死。我还差点把他的卡片撕碎。     再大点,上了初一,我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觉得宋江这个人物并不可恨,倒是挺可怜的。      可恨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想一想,一百零八个好汉,哪个不是怀有绝顶武功,哪个不是举世奇才呀!他们都有一颗忠义的心,但明箭易挡,暗箭难防呀!一个个被硬地按个罪名。这是一个怎么样混乱的社会呀!宋江这么一个忠义两全的人,也被无辜安上罪名,被推上刑场砍头。经历了千万年的艰辛,宋江不得不抛弃了对国家的忠诚,被迫上梁山。     我想,许多人像我以前一样憎恨宋江的招安行为。但如今我想来也并不然。宋江并非打娘胎出来便想上梁山当“贼寇”的,他的完美性格令他成为一名好官,但朝庭黑暗,他只有暂避梁山。但他的心还是归附在国家身上的。想一想,何人不依恋家人呀!宋江自小受父亲精忠报国思想的影响,作为孝子的他,眼看自己渐渐丰满的梁山军队,想到故乡,想到儿时,宋江毅然选择了招安。     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吗?我想也并不然。梁山虽然强大,但怎么也不是朝庭的对手,要是朝庭全力攻过来,梁山好汉们的胜算也不甚大;再退一步说,即使梁山好汉们赢了,但必会折兵损将,元气大伤。再拿另一方面来说,人总会有衰老死亡的一天,梁山好汉们再神勇,也无法逃脱这个事实,待到他们白发满头,连武器也拿不起来的时候,朝庭只要轻手一挥,梁山便化为乌有。     再说征方腊一事,这虽是一大失策,甚至可以说是宋江从此受万人责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读者们有没有想过,其实征方腊是梁山好汉们唯一的出路。宋江已招安,征方腊是宋江必须完成的任务。宋江虽然明知这是高俅让自己“贼打贼”的一场闹剧,但他能不征吗?那时的梁山好汉们已随宋江在京城,没有了梁山这优越的作战地点,再与朝庭对战定必有输无赢,为了不和朝庭作对,宋江只能征。再说,方腊是个什么人,他可是和梁山好汉们一样铁铮铮的好汉!他为什么被捕?是因为梁山好汉们用生命为代价去打败他们。实话说,方腊力量并不低于梁山好汉们,要是当初宋江没招安,那么,到最后,被捕的便不是方腊,而是宋江了。     对于宋江的死,许多人还是十分悲愤。不是为他的死而悲,而是为他的愚蠢行为而愤。也可以说得好听点:宋江并不笨,他是正义,是忠诚,但在这些岁月里,忠诚就是笨。宋江是一个甘心为国家奉献一切的热血男儿,他要是不是生在这一混乱时期,而是生在如“贞观”“开元”等的政治清明时期,那么他将会是举世瞩目的“宋青天”,但他没有这个好运气,命运安排给他的只有——死。     他死时带上李逵,这又是人们一个气愤的理由。但细想一下,这也并不。李逵的性格,人们比我更清楚,他是一个终身为宋江大哥浴血奋战,死而后已的人。李逵要是得知宋江死讯,必定会通报各散东西的兄弟,聚在一起攻打朝庭,最终难逃一死——因为此时,梁山好汉剩下的早已寥寥无几了。早死晚死都是死,为了不让更多兄弟牺牲,不让梁山好汉再沾有“谋反”罪名,宋江只能让李逵喝上毒酒,安然归天,这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议论宋江的功过是无关重要的,因为,作者捏造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为表现其聪明或其愚蠢,而是通过他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对宋江的谈论也只有一个——他是历史进程的一个可怜儿!
255 评论

秋风扫落叶

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它以梁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起义发生是"乱自上作"统治者上起皇帝,大臣,下至地方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乃至吏役狱卒,全国上下,朝廷内外,形成统治网,公然用恶像梁中书两年就搜刮几十万贯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贿赂公行;高俅为报私仇迫害王进,为高衙内霸占人妻而害林冲,逼得本不想反的人不得不反,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小说真实地叙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斗争,规模从小到大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开始都是个人抗争,只为逃避官府缉捕而找安身立命之地;虽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等许多山头,但彼此孤立,不能抵御逐步升级的官府"进剿";晁盖, 回答者:leijunyu - 举人 四级 3-5 12:20--------------------------------------------------------------------------------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 《水浒传》简介 施耐庵的《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同《三国演义》一样,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作者施耐庵生活的时代较罗贯中稍早。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一手法源于话本。因为话本形式特殊,它不允许对人物外貌、内心活动做游离情节外的过多交待,而要求通过语言、行为、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水浒传》不仅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林冲抓住高衙内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间,就包含了他微妙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在表现相近人物的个性时,小说常用同中见异的表现手法,来区别他们的不同。鲁达与李逵的个性都豪爽粗扩,又粗中有细,但细比较起来,却相差甚远。李逵的“细”中显得天真、可爱,如他初次见宋江迟迟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戏弄;而鲁达的“细”中则见江湖的老道和经验,如打死镇关西后说他装死,机智地逃走就是很好的说明。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他们不同的经历、身份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反抗道路。象林冲、杨志、鲁达同为军官,林冲生活优越,安于现状,但同时他又具有耿直、侠义、不甘居人下的个性,因此,在一再被迫害,一再退让之后,终于一怒冲天,雪夜杀敌,奔赴梁山。将门之后杨志满腹功名利禄,面对仕途的曲折,高俅的排挤,他宁可委屈求全,直到一切后路断绝,才不得已上了梁山。与他们相比,鲁达的反叛更具主动性,这与他酷爱自由、豪爽、好打抱不平的个性与现实社会根本对立有直接关系。 因为来源于话本,《水浒传》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它的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并在个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回答者:yaershan - 魔法学徒 一级 2-12 14:32 -------------------------------------------------------------------------------- 起义发生原因 起义发生是"乱自上作"统治者上起皇帝,大臣,下至地方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乃至吏役狱卒,全国上下,朝廷内外,形成统治网,公然用恶像梁中书两年就搜刮几十万贯给丈人蔡京庆贺生 《水浒传》 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到宋,元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 人物介绍 ,孝义黑三郎:这是从宋江对待家庭关系而讲的宋江处理家庭关系是以孝义为本,特别对他的父亲,其他不详述了 2,及时雨:主要说他仗义疏财,接济他人,周济朋友,在《水浒传》中有25次这样的叙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宋江的英雄本色 3,呼保义: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做出圆满解释,据考证与宋代一个官名有关,大多学者认为这个绰号反映了宋江对朝廷的态度 林冲反因 而害林冲,逼得本不想反的人不得不反,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小说真实地叙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斗争,规模从小到大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开始都是个人抗争,只为逃避官府缉捕而找安身立命之地;虽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等许多山头,但彼此孤立,不能抵御逐步升级的官府"进剿";晁盖, --------------------------------------------------------------------------------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梁山泊称覇的强盗。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书中强盗多是被官府逼至落草为寇,当中有不少本来是官员,但在中国大陆曾被归类为农民起义小说。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1: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2: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3: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成书过程 《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目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到了元朝初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晁盖、吴加亮(吴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在元朝,元杂剧中还出现了一些水浒故事剧本。 《水浒传》是到了明朝初年,根据《大宋宣和遗事》和《东都事略》等史籍中有关宋朝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造反的记载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的。故事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各自不同的故事,从他们一个个被逼上梁山、逐渐壮大、起义造反到最后接受招安的全过程。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他们讲究忠和义,爱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不满贪官污吏,最后集结梁山,与腐化的朝廷抗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水浒”字面的意思是水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梁山泊。另外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句子,记载了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的事情。有人认为用水浒做书名,是将宋江等的聚义和周朝的兴起作类比,证明原作者肯定起义英雄们反抗统治的精神。水浒义军领袖宋江原是低级官吏,后被逼上梁山,与其他梁山好汉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渐发展壮大。《水浒传》故事豪放、粗旷,全书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来表现其矛盾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画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版本 现存最早的《水浒》版本,当属保存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此本大约刻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一百回版本。水浒传的版本很多,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故事版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简本和繁本。 简本 简本包括了受招安,征辽,征田虎、王庆,打方腊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节。之所以称为简本,主要是文字比较简单,细节描写少。已发现的简本有: 百十五回本 百十回本 百二十四回本 繁本 繁本写得比较细致,也是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但主要改写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后的情节。 一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后,又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 一百二十回本:明万历末杨定见在一百回本的基础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庆等情节,合成一百二十回本。 七十回本:清朝金圣叹进行删改,腰斩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后的事,以原书第七十一回卢俊义的梦作为结尾,再将第一回作为楔子,此为七十回本。 一般认为只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浒》故事成型定书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传说故事的版本。 译本 《水浒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英文版通常将《水浒传》翻译成Water Margin或Outlaws of the Marsh。在众多译本中,最早的当属赛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后期翻译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书名出自《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但是译本中有很多错误。比如书名的翻译,就不符合原意,受到过鲁迅先生的批评。对一百零八将的绰号,也往往望文生义,比如将病尉迟的(Yuchi)译作"Weichi",将花和尚鲁智深译为Priest Hwa(花牧师),更是将母夜叉孙二娘译为"Night Ogre"(夜间的怪物)。 迄今为止《水浒传》被认为比较好的英文版本,应该是中国籍的美国犹太裔学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间受命译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汉)。他的译本,被认为更加忠实于原著,而且很贴切地反应了原文的神韵,符合翻译的“信,达,雅”的原则。可惜由于这个译本产生于文革时期,影响不大。 法语版则将其直译为Au bord de l'eau。 日文版的《水浒传》的版本非常之多,甚至被改编和演绎成了许多漫画,电影,电视作品 影响和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缺乏知识以及大众娱乐活动的年代,《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其他通俗小说往往就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了普通民众仅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其中很多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为男女老少所津津乐道。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道德观,书中人物所体现出的重朋友,轻生死,讲侠义的特点,便成为了大众用来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与另一部名著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水浒传故事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水浒传的。 古时流传有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指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会整天想打架,思想上变坏。 评价 《水浒传》在文学成就上受到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的赞许: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到了20世纪,文学评论家除了评论《水浒传》的文学成就,亦开始对《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和价值观产生兴趣。 1930年代初,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对于《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历来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认为《水浒传》表现的是忠义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贽。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认为《水浒传》教坏了百姓,强盗学宋江。并且认为如果不禁毁《水浒传》,对于世风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当时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将《水浒传》在全国各地收缴。另外一个持这种观点的人是金圣叹。这也是他把七十回以后砍掉的原因之一。 1950年代,当时所持的看法是认为《水浒传》是描写歌颂农民起义的。这种看法是当时各种教科书,文学史和小说史所持的一个主流的看法。 毛泽东在1970年代、文革将近尾声时,亦对《水浒传》的价值观作了评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又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他的言论曾使中国掀起一场“评《水浒》运动”。此时官方的观点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书;宋江所执行的是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否定了晁盖的革命路线。晁盖和宋江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宋江上山以后就排斥晁盖,而且108人就没有晁盖的名字、没有他的地位。

217 评论

咖啡不加糖的娟

天人武松水浒英雄我最佩服的是行者武松,他是英雄里的英雄,好汉中好汉。清代大文学家、评论家金圣叹对武松也极为推崇,他讲道:鲁达阔人也,林冲毒人也,杨志正人也,柴进良人也,阮七快人也,李逵真人也,吴用捷人也,花荣雅人也,卢俊义大人也,石秀警人也,然皆不如武松,武松具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绝伦超群,天人也!作为绝顶的英雄首先应该有英雄的相貌和英雄的身手,那么武二郎在这两方面如何呢?先看相貌,水浒传有诗为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够用了,不说什么了。关于武松的身手,一直以来有个说法,梁山好汉,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作者施耐庵在这个最喜爱的人物上倾注了大量的笔墨,不惜用十回的篇幅来描写这位英雄。景阳岗打虎、狮子楼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其他还算罢了,蒋门神绝对非同小可,身长力大,武艺高强,以我所见,应该不在少年英雄九纹龙史进之下。可就这样的高手,在武行者的玉环步、鸳鸯腿面前竟不堪一击。上梁山后,几乎每次征战都有武松的身影,一双镔铁戒刀,所向披靡。征辽大破混天阵,遇到御弟大王、十一曜大将之首的耶律得重,武松一刀掠断马头,揪住头发,斩下首级。征方腊,杭州城下,武松与方腊手下猛将贝应夔在吊桥上狭路相逢,武松撇刀闪身,让过对方的长枪,顺手抓住枪杆,连人带兵器拖下马来,手起刀落,贝大猛将身首异处,真利落!真正的英雄当然不能光看他的外表和身手,关键要看他的为人行事。武二郎不贪钱财,不近女色,视兄如父,视友如亲,不惧生死,嫉恶如仇,真乃大丈夫!景阳岗打虎以后,阳谷县知县将大户们捐凑的一千贯赏钱奖给武松,武松说:“我是托相公的福荫,侥幸打得这只大虫,非小人之能,何敢受赏?我听说众猎户为这只大虫受了相公的责罚,何不把这赏钱散与众人?”当时的一贯钱能约三五朋友很像样的吃顿饭了,一千贯不是小数,武松竟然想都没想送了出去。知县相公一看武松忠厚仁德,当即决定聘他为阳谷县都头,相当于现在的刑警队长,一步跨进了公务员序列。大树十字坡,张青孙二娘临行送武松纹银十两,武松顺手送给了一直小心服侍他的两个公人。小叔子偷嫂千百年来一直是各类艺术创作的主题之一,金莲戏叔更为那些文人骚客们津津乐道,见于各类小说、剧本、传奇。水浒中的武二郎对嫂子尊重有加,第一次相见,面对比自己小三岁的潘金莲,推金山、倒玉柱,恭行大礼。送哥哥银两,给嫂嫂缎匹,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过起了日子,这可能也是武松人生中不多的一段幸福时光。可惜呀,千不该万不该,可怜的金莲看上了武松。武松也不是傻瓜,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终于爆发:“嫂嫂休要恁地不知羞耻,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嫂嫂,拳头却不认的嫂嫂!”铮铮铁骨,神鬼可鉴!  水浒传中没有交代武松的父母,但大家一直认为武松自幼父母双亡,和哥哥相依为命,兄弟情深。书中写到,武松在阳谷县与哥哥武大相遇,二郎喜出望外,武大在外人面前也扬眉吐气。好景不常,为了不装哥哥的幌子,武松忍声搬出了紫石街。他奉命出差东京,临行放心不下懦弱的哥哥,硬着头皮回到家里,对哥嫂千叮咛万嘱咐。即便这样,武松意想不到事情还是发生了,老实本份的哥哥竟被奸夫淫妇谋杀了。半夜里,武松在哥哥的灵前放声大哭,哭的两边邻舍无不凄惶。在走正当的途径未果的情况下,武松开始了他的复仇行动,剖金莲之腹,断西门之首,将王婆送上了木驴。    真正体现武松性格的应该是在孟州牢城。按太祖武德皇帝旧制,新到配军要打一百杀威棒,一百棒下去,不死即伤。梁山好汉被发配充军的不少,即便是好汉林冲在挨了差拨一顿臭骂以后,也是低眉顺眼把钱送上。而武都头的态度是,要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要,一文也没。前来索要的差拨指手画脚,神气活现,武松根本不买他的帐:“你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一对相送!金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到了点视厅上,武松依然不惧,告诉打手们:“我要躲闪一棒不算好汉,我要叫一声也不算好汉,不要人情棒,打的我不快活!”    得知蒋门神恃强霸占了快活林,武松第一反应就是:“蒋门神几颗头,几条胳臂?若有三头六臂,我便怕他,既然不是,却如何怕他?”“我凭胸中本事,平生只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好汉也!    血溅鸳鸯楼,怒杀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一十五口性命,如砍瓜切菜,“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粉墙血字,快意恩仇,武松,天人也!

120 评论

诗酒趁年少r

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说起《水浒传》,我就不禁想起了我最崇拜的英雄好汉———武松。他为民除恶,忠肝义胆,特别是水浒中“景阳冈武松打虎”和“狮子楼武都头锄奸”,这些除暴安良的故事让人敬佩万分。武松在家好打不平。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恶霸,怕吃官司,远离家乡,投奔河北沧州,躲在小梁王柴进府中避祸,一住二载。其胞兄武植,在家靠卖炊饼为生,兄弟二人十分义气。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就在那年九月间,山东济州郓城县宋江,因在家杀死阎惜姣,也逃到沧州柴进府中避祸。宋江路过阳谷县时,路遇武植,武植托宋江带口信给武松,说清河县的命案,因无人作证,官府不再追究;武植已迁居阳谷县,等武松到阳谷县相会,以求兄弟团聚。宋江、武松二人在柴进府中一见如故,并结拜玉兰。宋江把武植的话告诉了武松。武松得到哥哥的消息,归心似箭,第二天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阳谷县寻兄。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当时,武松和宋江分别,到了一家酒店,招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你只要喝三碗酒便马上醉了。但武松视而不见,整整喝了十八大碗。店主好心告诉武松冈上有老虎,劝他明天再走。但武松不听,大摇大摆地上了冈。刚躺在冈上的大青石上休息时,一只老虎窜出来。武松也不怕,三拳两脚就把老虎送上了西天。他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的步兵都头。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之后,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从武松的这一两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梁山好汉形象。我们应该学习武松,做一个除暴安良的人。

230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浒传人物写议论文

    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说起《水浒传》,我就不禁想起了我最崇拜的英雄好汉———武松。他为民除恶,忠肝义胆,特别是水浒中“景阳冈武松打虎”和“狮子楼武都头锄奸”,这些除

    小斑妹ssssss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水浒传人物议论文1000

    读了部分的«水浒传»,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武松、李逵和宋江。 武松赤手空拳地在景阳冈打虎,为他赢得了

    蓝Luckyclover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9
  • 水浒传人物议论文500

    天人武松水浒英雄我最佩服的是行者武松,他是英雄里的英雄,好汉中好汉。清代大文学家、评论家金圣叹对武松也极为推崇,他讲道:鲁达阔人也,林冲毒人也,杨志正人也,柴进

    Rainniebaby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9
  • 《水浒传》议论文

    诗曰: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大唐帝国皇帝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水浒传的议论文

    诗曰: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威武的灰姑娘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