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9

出走的熊猫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15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鱼爱嘟嘟1206

已采纳
一直以来,我都深深的热爱着中国古典文学,他凝重,醇厚,蕴含着历史文化积淀,凝聚着文人墨客的魂灵。  所以,我爱读书,更爱书中作者所倾注的心情。  所谓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诤友。因此,我常常留连于唐诗宋词的世界。一唱百回的是怒发冲冠的豪情壮志;是金戈铁马的奋战沙场;是傲射天狼的潇洒无羁;是提携玉龙的视死如归;一咏三叹的是乱红飞零的泪眼朦胧;是人比黄花瘦得难解情思;是铜雀深锁的叹息扼腕;是离愁如丝的凄凉忧伤。  黛玉葬花,是行为艺术,它表达了对美丽生命的赞美与飞燕泣残红;埋葬,既热烈又绝望,既优美又凄凉,曹雪晴用高超的技艺描绘了“世外仙姝寂寞林”,造就了古典文学的巅峰。  古典是多么博大,多么精深,多么让人迷醉,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文化的家园啊!  作家巴金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曾经深有感触的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将我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是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的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是我看到了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巴金爷爷之所以成为国内外著名作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读书,读的是一些有知识,有内涵的书籍。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书会改变我们生活的乏味,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的志趣更高洁。  都德说:“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他求助,他永远不会背弃你。”  高尔基也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这个日益发达的社会,人是需要不断进步的,靠什么?靠的是书籍。  太阳照亮世界,知识照亮心灵。此名言传承的就是书的重要。  有些书光读还不行,还要用到生活中去。如果能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那是很不简单的,如果你做到了,那么要恭喜你,因为你不但读书了,而且还运用了,将来你的人生即使不会放出强烈的“光”,但也绝不会是“阴天”。  一个成功的人生是靠自己争取的,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怎么样求得真知?答案在书中。  书就是求得真知的最好屏障。  怎么样做成功职业人?就看你会不会读好书。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与名著为伴,迎接美好人生。
338 评论

甜甜小小宝Sally

《徐中舒传略》 《晋阳学刊》,1984年第4期。《甲骨文字歌》 巴蜀书社,1986年。本书用歌行体的形式介绍了甲骨学发展史,并用甲骨文书出,附有释文、注释。是一本甲骨学普及读物。《甲骨文字典》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7年。徐中舒主编,本人为编写者之一。 本书收入已考释和未考释的甲骨文,均作简要解释说明,附有辞例。本人编写了第八卷,全书除甲骨文字形外,均为本人书写。《实用六体书字典》 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年。 本书收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六种书体各二千四百馀字,是普及古文字学的工具书。《一种由妇女创造的文字——女书》 《成都晚报》1984年9月28日4第4版。《康有为与寒山寺钟》 《成都晚报》1985年1月11日第4版。《寒山拾得与和合二仙》 《成都晚报》1985年1月14日第4版。《谈书法中的古文字使用问题》 《书法》1990年第1期,又收入《四川书学论文选》电子科大出版社,1995年。《甲骨卜辞〈贞〉字新考》 《南方民族考古》1992年第五辑。《日字构形与商代日神崇拜及人头祭》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3期。《商文化窥管》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 本书收入有关商文化的论文5篇,全书共20万字。《商代卜辞中所见之碎物祭》 《中国文化》1995年7月第11期。《书坛杞忧录》 《书法研究》1997年第5期。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本书由何崝编校,收入郭沫若的代表作包括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金文丛考》和论文若干篇,全书共67万4千字。本人对这些专著和论文作编校、注释,并加说明,还撰写了《郭沫若小传》、《郭沫若先生学术年表》、《郭沫若先生著译要目》等。《古器中的虎食人造型及穷奇见于商代卜辞考》收入《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当代史学大师——徐中舒》 《巴蜀史志》2001年第1期。《商代文字来源缺失环节的域外觅踪》 《四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唐代书学制度考》 《书法研究》2000年第3期。《甲骨文字歌》(增订本)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本书收入1986年出版的《甲骨文字歌》作为《前甲骨文字歌》,又收入新撰写的《后甲骨文字歌》,并重加注释。《今古文经学对立的文字学意义》 《中国文字研究》1999年第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对商代日月食问题的一些认识》 《中国文字研究》2001年第2辑,广西教育出版社。《开拓大境界的困惑者——李正武其人其画》 载《李正武彩墨艺术》,四川美术出版社,2000年。《甲骨文》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 本书收入完整甲骨26片和当代学者所书甲骨文作品13件,均加注释,并收入本人所撰《甲骨文书法概要》一文。是甲骨学和甲骨书法的普及读物。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2004年。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编纂,本人为编委之一。本书为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是一部汇录历代学者关于古文字形音义考释成果的大型工具书。全书共约1500万字,本人参与了该书《说文》所无字的资料编纂工作,处理资料约100万字。《李白〈蜀道难〉新解》 《文史知识》2001年第7期。《读张载〈剑阁铭〉》 《文史杂志》2002年第1期。《试论禹与鱼凫族的关系》 收入中国先秦史学会论文之五《蚌埠涂山华夏文明》,黄山书社,2002年;又收入《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观刘东父先生遗墨》 《文史杂志》2003年第1期。《简明篆刻正字字典》及《简明篆刻反字字典》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二书由何崝主编,邱登成、王道义编。本书收入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等文字,4320个单字,正字与反字配合使用。是适用于篆刻艺术的古文字工具书。《巴蜀文字的来源》 《成都文物》2005年第1期。《嶔崎磊落之人 太息未尽其才——〈印塘存稿〉读后》 《文史杂志》2005年第1期。《篆刻技法基础教程》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本书由何崝主编,邱登成、王道义编。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篆刻技法,适用于艺术学校的篆刻教学,业余爱好者也可用作自学教材。《水井坊赋》 收入《当代百家辞赋评注》,新风出版社,2002年。《梅华枯叶赋》 收入《当代百家辞赋评注》,新风出版社,2002年。《春江翠岸赋》 收入《当代百家辞赋评注续编》,新风出版社,2004年。《雒城赋》 收入《当代百家辞赋评注续编》,新风出版社,2004年。《旅游专业古代汉语》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试用教材,2000年。

298 评论

喵布拉基

从类群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有民间文学、妇女文学、宫庭文学或者贵族文学等,还有臣妾文学和圣哲文学等提法。然而,一个十分显著的文学类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帝王文学。不过,主要从经济效益着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诗集、文集的现象也有一些,但都谈不上深入的理论认识评价。在中国文学经二十世纪初开始质的大变革至今历经百年、正待飞跃发展为新的中国文学伟大形态的今天,应当从文学自身本质规律出发来解析这一独立于中国文学主流但又起着特殊作用的文学类群。一、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类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群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客观存在。在先秦文学中,帝王文学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名姓的文学作品竟然是帝王文学。《古诗源》一书的开头,第一篇作品就是舜帝的《南风歌》。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是,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画"出了我国哲学和文学融为一体的最早作品--八卦。在我国第一部政治议论散文集《尚书》中,收集了孔子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编辑家之前历代帝王中产生的最有名的文章,如《尧典》、《大禹谟》、《秦誓》等。而在孔子编辑的文学教材《诗经》中,包含了不少帝王所作的诗歌。在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中,皇帝重视"文武之道",大都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诗歌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表情达意的工具,作为"万物皆备于我"的帝王自然也不例外。从中国文学史上看,封建专制社会自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起,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籍、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有名的帝王,尽管"稍逊风骚"、"略输文采",但还是大都有诗歌创作传世。帝王之中,也应当包括农民起义领袖中自立为帝的黄巢、洪秀全等人。他们大都是书生出身,有一些"咏菊"之类霸气十足的"言志"诗作流传于世。封建专制社会全盛时期的清代的皇帝更是接受了严格的孔孟之道的教育,讲究"文治",重视诗歌创作。据说乾隆皇帝是写诗最多的人,有四万多首,不过他的诗作质量不高。漫长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可以说是秘书出身,诗作颇有可观之处。至于那些"守业"的皇帝,在接受教育时都学习了诗教课程,在政治生涯中也就写出了不少的文学作品。从上述认识已经可以看出,中国帝王文学是一个不容忽视却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现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帝王文学还出现了中国文学中出类拔萃的作品。中国帝王文学虽然大部分作品质量不高,但少数的一些文学精品却在各方面都达到一流的文学水平。特别突出的是魏晋时期三曹的诗歌散文。魏王、后被儿子追封为"魏武帝"的曹操,所作诗歌和散文在帝王文学中是非常显著的。他的作品,胸襟阔大,苍凉悲壮,其层次之高即使终生从事创作的"专职"文学家也很少人可以企及。他的大儿子、篡汉称帝的曹丕,不但是一个诗人,而且文学评论文章更为知名。被封为王的曹植,诗歌尤其哀艳凄绝,水平高超。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现象--父子三人既是开基创业的帝王又是文名卓著的文学家,还竟然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建安文学。南唐末代皇帝李煜,诗词达到一个高峰。作为退职的帝王却抹不去帝王的烙印,但在诗歌中也就没有了忠君爱国的传统和偏狭的政治志向,以致于上升到人生悲剧的哲理境界。由于帝王大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只要他们认真去创作,其诗文同样的超拔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帝王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无意中形成了一种被人们敬而远之的现象。人们不大愿意也不大敢于玩赏和评议帝王文学。帝王文学那股唯我独尊、凌驾群伦的雄风和霸气,使得处于弱者地位的人们在本能上就已经产生排斥拒绝的心理。而封建等级观念重重束缚的臣民更不敢公开地指点评论,须知"大不敬"的罪名是要受到株连九族的处罚的。这就是帝王文学之所以没有得到正视的突出原因。但是,模糊了帝王文学这一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不是完善的文学系统。因而中国人的心理世界的反映也就明显地缺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拿创作观念和主导思想来说,恰恰是帝王文学很少存在那种以孔孟之道为指导的封建观念。这样,人们常用不同的称呼的"龙凤文学"、"天子文学"、"政治文学"、"圣哲文学",其实也就是帝王文学,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正视了,进而还应认真地剖析它的本质。二、畸形的阳刚文学的产生在中国历史上,所谓帝王这些极其重要的几百个人物,统治了世世代代的亿万臣民。以他们的名字作为皇朝的代号,本身就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课题。而他们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需要认真对待。可以说,不认识中国帝王文学,便无从把握中国文学,也就无从深入地探究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无从建构新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笔者认为,中国帝王文学是一种畸形的阳刚的文学,其产生是一种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帝王文学反映了一种人类个体和群体生命所独有的精神现象。从精神上进行心理分析,凌驾群伦的帝王文学表现了帝王作为个体对于群体无以复加的高傲心态,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心理深处本能极度膨胀而又与封建理性高度统一的意识。古代中国政治心理的特点,是一种二律悖反,一方面是常规的理性即儒家的教化--对于帝王来说只是治理他人的工具,另一方面是政治中心首脑的权力的无限制发挥和本能的极度发泄。与之相对,臣民只能有阴柔女性的态度,只能在自虐的俯首贴耳中产生"移情"式的或者阿Q式的精神满足。帝王则在俯视芸芸众生中得到人生无与伦比的快感。刘邦的回归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宋太祖的咏月诗句"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等等,都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帝王都是要统一天下的,正所谓"天下一家",而且都憧憬着"系之万世"。"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任何他们所知道的大地上的生物都要受到帝王的统治和宰割。在人类历史上,他们居然也能长达数百年地做到这一点。这样少见的古代文学所反映的心理现象,难道不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吗!须知,由中国特有历史性条件所决定的这种心理所影响的群体心态,今天仍然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中国帝王文学有着一致公认的理论基础即孔孟之道。如果寻找中国帝王文学在理论层面的东西的话,那么只能说孔孟之道是其集中的发展形态。而反映帝王心态深处最本真的法家的帝王之道,在帝王的口头上也在文学的主张中一般是不会被明白道出的。尽管孔孟之道实际上只是帝王教育之道和辅弼帝王之道,但它确实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封建观念系统,如"内圣外王"等。封建帝王是很乐于表白自己符合这一儒家教条的。其实,真实的帝王之道是"道儒法并举"、"霸王道杂之"。道儒法的理论深处都存在着高人一等的统治、制约、教导民众的圣王心态,都属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经济、政治、地理等条件产生了帝王文学。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自耕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但因此也就需要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皇帝来保障统一,消除战争。于是,帝王应运而出,他们的志向都是统一天下,传世无穷。他们的文学主要表达这种志向。在帝王之下,一切人都成为被统治的和被宰割的,包括文学家。这些文学家,都只能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臣服忠诚心理,或者只能在这种心理的前提下抒情言志。尤其是男性的文学家大都是如此。倒是个别的女作家,由于没有了政治发展的可能而注重人生的欲望和情性,反倒写出更多真实情性的日常生活题材的作品。无论如何,应当承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有充足的理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类群受到重视。三、帝王文学的特征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当然,有的特点和一般文学的特点有相同之处,如政治性,但即使是政治性在帝王文学中也是更为突出的。一、政治化极强的文学内容。这一点,与一般中国文学是相同的,只是帝王文学所反映的政治内容处于最高层次,无人敢于摹仿效法。帝王文学是社会政治需要即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愿望和统治内容的表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早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天下一家的政治主张。"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的诗歌,是当时任何人也不敢唱出来的。这种帝王政治,正如王夫之所说"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越是独裁专制,越是追求家族世袭,反而小农经济的社会越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因而,帝王的吼叫成为历史的巨响,这在文学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文学和政治关系上的认识上,同孔孟之道出于一辙,帝王们完全把文学当作政治的附庸。不过,文学家也大都是这样认识的,正像孔夫子一样他们毕生最愿从事的是政治事业而不是"雕虫小技"的文学。文学,对他们来说是政治事业的一个工具,不可能是一种专门的事业。这一点,也是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不同的地方。西方文学家将文学作为生命投入的人生大事业,这一事业在改造社会的人类大道上是和政治事业并驾齐驱的。二、唯我独尊的个体精神心理现象。佛罗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最深处存在着本能核心。这种本能具有扩张性、残忍性、盲目性,以追求快感为最高真理。帝王在封建理性的辩证统一中,无限度地扩张其本能,以致明目张胆地认为自己--儒家也极力鼓吹--是天下一人,唯我独尊,凌驾群伦。宇宙万物尽为所驱,狂妄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帝王成为一种畸形大写的人。他们的诗歌,也表现了这种妄自尊大而又是社会需要的心态。霸王项羽狂歌:"力拔山兮气盖世……"魏王曹操吟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看来,此类人物都需要这样一种自大到了近乎疯狂的心态。而一般的文学,谁人敢于如此狂妄!三、主体表现的阳刚雄壮。中国文学,已经有学者称为"臣妾文学"和"阴柔文学",笔者认为用"秘书文学"来称呼更为确切。秘书这种社会组织的特定职务,具有从属性、服务性和被动性。几乎所有著名的文学家,都做过皇帝的秘书职务。第一个有名有姓的文学家屈原,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仙"李白,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道儒佛并举的苏东坡等,都有正式的秘书职务。一般文学家,无不以秘书职务的获得为进取之道。因而,他们也就带上了秘书的特性。再加上,封建社会遵从孔孟之道,将文学作为政治的附属工具。这样一来,与欧洲文学家相比,中国文学家群体不能不表现出一种更为欠缺独立自主的弱势来。就连称为豪放派的登上词作最高峰的辛弃疾都把自己比喻为受到皇帝冷遇的美女。他在《摸鱼儿》一词中写道:"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年轻时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也发出弃妇一样的哀叹:"日暮倚修竹,天寒翠袖薄。"。大诗人被称为"诗仙"、"诗鬼"、"诗圣"等,却没有像西方诗人那样被称作"诗帝"或"诗王"。而帝王文学却正好相反,其阳刚亢奋到了变态地步,为所欲为,不可一世。以"天子一怒,伏巳百万"的凶残,以抢夺"天下之妻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的淫威,以"宁可我负天下人"的告白,傲视着匍伏在脚下的臣民。自然而然,在文学中的表现,主体性最为强烈,阳刚与雄壮就"舍我其谁"了。

273 评论

闪闪惹人爱ii

您这是论文啊?20分也忒小气了,呵呵~

27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1500字

    您这是论文啊?20分也忒小气了,呵呵~

    黑崎龍少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1500字

    关于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感受体会与收获:在写体会与收获的时候,应该选取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类经典文学作品,以其为典型例子再配以事实依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正文

    yiyi116968182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古代文明论文1500字

    5分,不可能的,至少要200分才有人考虑帮你写的

    汤糖躺烫湯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古代文化论文1500字

    我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然,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我眼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

    Dark大先生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中国古代历史论文1500字

    1、战国时期:封建城市兴起,商业兴盛,但此时城市基本上是依附于政治中心的,商业活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地主和大商人。2、西汉前期:国家统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Megumi2046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