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7

小燕子an
首页 > 论文问答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傻傻的双子

已采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是核心期刊刊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7930CN: 61-1295/TU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328 评论

Joyce@静艳

根据2014年10月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拥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3个、住房与城镇建设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2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桥梁结构安全技术长安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与装备长安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名称所属高校公路大型结构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长安大学道路铺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 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长安大学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国土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长安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给水排水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名称所属高校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称所属高校综合运输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长安大学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10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藏书227万册,其中期刊合订本94591册;中外文现刊3170种,超星、北大方正等77万种电子图书。万方数据资源、中国期刊网(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IEEE 、Ei(工程索引)、 UMI(美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数据库)、CSA剑桥科学文摘等四十一种国内外中外文数据库系统。 ●学术期刊长安大学编辑出版《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汽车驾驶员》等8种全国性期刊,其中2种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3种Ei数据库收录期刊,4种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期刊列表 期刊名称  主管部门主办《中国公路学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长安大学、中国公路学会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教育部 长安大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教育部长安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教育部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教育部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部长安大学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交通部 长安大学 《汽车驾驶员》 交通部长安大学

189 评论

蔡一诺1989

姓 名:张蔚萍(女)毕业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 称:副教授、硕导职 务 : 教研室副主任学科分类:建筑学1999 年获硕士学位, 1992 年参加工作。研究方向为建筑与环境景观设计。参加了 1 项国家级、 6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 1 项校级科研,参与 2 项校级科研。近年来公开发表研究论文 7 篇,译著 1 部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 西安传统文化特色与传统街道空间的互动性保护研究 (04N12)项目来源 校青年基金2保持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2008GXSD128)项目来源 国家软科学基金3陕西西式建筑文化遗产特征价值及保护利用研究 (2006KR115)项目来源 陕西省科技厅4陕西传统民间技艺与传统建筑环境的共生性保护研究 (06H008S)项目来源 陕西省社科办5西安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建筑环境共生性保护研究 ( 06L 08)项目来源 西安社科办重点项目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建筑环境的共生性模式研究 ( 陕艺课题字第 022 号 )项目来源 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7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环境的共生性保护及利用研究 ( 陕艺课题字第 023 号 )项目来源 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8陕西传统民间艺术与传统建筑环境的互动互补式保护研究05JK055项目来源 省教育厅专项科研9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建筑环境共生性保护及利用研究( RW0701 )项目来源 校人文社科基金10传统民间艺术与传统建筑环境的共生性保护研究( QN0637 )项目来源 校青年基金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比利时弗兰德斯地区历史建筑与历史区域的保护法规及对策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1006-7930 CN61-1295/TU , 62比利时弗兰德斯地区历史建筑与历史区域的保护与修复文博ISSN1000-7954 CN61-1009/K , 6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物质性问题文博ISSN1000-7954 CN61-1009/K , 24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研究——陕西凤翔泥塑及其建筑环境保护建筑与文化ISSN1006-7930 CN61-12955/TU , 65传统民间技艺与陕西传统建筑环境相互支持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苏州论坛 )ISSN978-7-303-08406-76回归传统——西安顺城巷历史街区住宅改造思考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协会会议论文7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保护研究——凤翔泥塑与其原生地民居环境空间共生保护研究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协会会议论文出版的专著20 世纪瑞士建筑 45 万 /25 万译著 2009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 奖励北院门历史街区环境改造、西安第一印染厂厂房改造及景观设计国家级,优秀奖 2 项( 2007 , 2008 )环艺学年奖组委会北院门历史街区环境改造、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综合环境设计国家级,优秀奖 2 项( 2007 )景观中国组委会西安第一印染厂厂房改造及景观设计国家级,优秀奖 1 项( 2008 )景观中国组委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校级本校本科课程考核与管理先进个人校级本校

230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