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5

kimiko范范
首页 > 论文问答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yizhu8

已采纳
大学的学报 一般都是省级的刊物,不能看这所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是一所省级高校
302 评论

啊阿阿陽不是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 1973 年 11 月。初名《山西师院》。 1985 年 1 月,随着山西师范学院的升格,《山西师院学报》改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山西省教委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自 1973 年创刊以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新闻出版的政策法规,始终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用稿原则,在学术理论界和编辑出版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的多次表彰。 1979 年 12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学报“先进集体”奖; 1985 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给予学报立功嘉奖; 1993 — 2001 年连续九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多次被评为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1999 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名列第 12 位), 2000 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2001 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办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主 编:畅引婷副主编:车文明樊增强地址:山西省临汾市 041004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山西省临汾市邮电局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595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4-1072/C国外发行代号:Q700国内发行代号:22-5 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律研究文艺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学术争鸣三晋文化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研究传播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稿  约《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教育研究、妇女研究、编辑出版研究、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改革与实践,以及以山西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晋国史研究、山西作家作品研究、山西戏曲文物研究、黄河文化研究等。优先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热忱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转发教育部关于学报编排规范的相关要求,凡给本刊来稿者,必须具备以下项目:1、文题:一般不超过 18 个汉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同时附有相对应的英文题名2、作者姓名及简介:署真名,并在篇首地脚标注: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等。3、作者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3、摘要:用 200 — 300 字概括文章主旨,以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等,不用评价性和提示性的语句。4、关键词:主要是指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可选 3 — 8 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5、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 [1][2] ……以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同一出处标注同一序号,并用( PXX )标注引文页码。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为:5.1[ 期刊 ] 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2[ 报纸 ] 作者.文题.[N].报名.出版日期(版次).5.3[ 专著 ]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4 论文集 ] 作者.引文文题.[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5[ 学位论文 ] 作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6 、注释:主要是指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引,在该页地脚注文。7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侵犯他人版权的文字、图片,本刊不负任何连带责任。8 、投稿务必写清真实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便联系。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沿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3 年 11 月创刊。其前身是晋南师专时期的《教学动态》( 1963 年创办)和山西师院前期的《山西师院》校报( 1964 年创办),相当于现在的校刊,主要反映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教学动态。 1973 年 11 月,《山西师院》由不定期出版的报纸改为装订成册的期刊, 12 月“创刊号”的出版标志着《山西师大学报》正式诞生。这一期的《编后记》称“《山西师院》是综合性的不定期的内部刊物”,但从此时开始,事实上作为季刊出版从未间断。 1978 年 12 月,《山西师院》更名为《山西师院学报》,开始省内发行。 1978 年第 4 期的目次页和封四都明确标示出“哲学社会科学版”“试刊”的字样,表明《山西师大学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80 年 10 月 15 日,经山西省委和山西省出版局批准,并颁发期刊出版登记证,号码为晋刊第 012 号,通过邮局在国内公开发行,代号为 22-5 。 1981 年 10 月 21 日,经山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山西师院学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原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公开发行,国外邮发代号为 Q700 。 1984 年山西师范学院升格为山西师范大学, 1985 年 1 月《山西师院学报》遂更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1987 年 8 月,在全国期刊重新登记时,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正式为本刊签发了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072/C 。 1989 年 6 月,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国家中心又给本刊登记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 ISSN 1001-5957 。?历任主任、主编、总编辑?1973 年 11 月— 1975 年,周敬飞任院刊室主任。?1975 年— 1987 年 2 月,尹世明任学报主编。?1982 年 10 月— 1987 年2月,尹世明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1987 年 3 月— 1990 年8月,黄志胜副校长兼任学报主编,曲家源任学报常务副主编;谢恒山、曲家源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1989 年 7 月— 1995 年 5 月,黄志胜副校长、邵璧华副校长、宋守鹏副书记先后兼任学报总编辑;曲家源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兼社科版主编。?1995 年 5 月— 1999 年 4 月,宋守鹏副书记、谈浩良副校长、齐峰副校长先后兼任学报总编辑;陈建中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兼社科版主编。?1997 年 7 月— 1999 年 4 月,畅引婷任社科版副主编。?1999 年 4 月— 2003 年 4 月,齐峰副校长兼任学报总编辑和社科版主编;畅引婷任编辑部主任,兼社科版常务副主编。?2002 年 2 月至今,畅引婷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2003 年 4 月至今,常乃军副校长兼任学报总编辑;畅引婷任社科版主编,樊增强任副主编。?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除社会科学版外,还出版有自然科学版、体育科学版两个学报, 1992 年创办的教育科学版(省内发行)于 2000 年 1 月停办。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政策和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独创,突出学术性、地方性、师范性等特点,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服务。

144 评论

略过剧情

弗雷德里克�6�1詹姆逊(Fredric Jameson) 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 生于克里夫兰,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曾留学法国和德国,获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和耶鲁大学任教,现为杜克大学讲座教授,文学系主任兼批评理论中心主任。詹姆逊读博士期间主修法国文学,由于曾先后到法国和德国留学,使他得以从原文阅读了大量法国的理论和德国的哲学著作,拓宽了他的视野和思路。他的博士论文《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1961)一开始便显示了他的开阔思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之后他以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观为指导,运用弗莱的文化观点和法国的结构主义,写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将形式的构成和文学的内在逻辑结合起来,赋予形式以具体的内容——一个时代的范式,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逻辑。在《语言的牢笼》(1972)一书,他认为该书只是对结构主义的一次解释,与《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相比已失去了应有的理论价值。沿着辨证思维的道路,詹姆逊又融合精神分析和后结构主义的方法,进一步完善他的思想,写出了《政治无意识》(1981),此书奠定了他在批评理论界的地位,它在文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被广泛引用。此后他写了《理论的意识形态》(1988)、《晚期马克思主义》(1990)。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所谓的后工业时期。作为一个富于总体观照的批评家,詹姆逊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和观察,从文学研究转向了文化研究,写出了宏篇巨作《后现代主义,或曰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0)(这部著作是他1984年发表于《新左派评论》的同名文章的扩充和发展,但其思想形成始于1982年秋季在惠特尼博物馆的演讲《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通过以辨证的方式分析文学、绘画、建筑、音乐和电影等大众传媒及大众文化制品,对生产方式与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历史意识和时空变化的联系,作出了颇有说服力的论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詹姆逊的著作和学术活动在国际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詹姆逊著述颇丰,许多著作已翻译成多种文字。已经在我国翻译出版的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时间的种子》(1994)、《布莱西特与方法》(1998)、《文化转向》(1998)等。其他著作有《理论的意识形态》(1988)、《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0)、《可见的签名》(1990)等。相关研究文献:陈永国 《文化的政治阐释学:后现代语境中的詹姆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孔令斌 寓言的力量和困境——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董希文 超越文本:詹姆逊的泛文本理论与批评 《学术论坛》 2005年第8期李世涛 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问题——詹姆逊与中国现代性道路的选择《东南学术》 2005年第5期玛丽亚�6�1伊莉莎、王逢振 理论的丑闻:詹姆逊论现代性——评《单一的现代性》 《外国文学》 2005年第3期蓝水、熊筝 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向——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李广仓 论詹姆逊“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批评理论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冯勤 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 《社会科学研究》 2005年第3期陈庆祝、王凤章 语境与差异——对中国接受詹姆逊的解读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吴学琴 詹姆逊元批评解释学的理论视角评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胡亚敏 理论仍在途中——詹姆逊批判 《外国文学》 2005年第1期董希文 视觉转向的文化逻辑——以弗里德里克�6�1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为例《学术论坛》 2005年第1期马良 评詹姆逊的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理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钟楚 对现代性的重新反思——读《詹姆逊文集》(4卷本) 《中国出版》 2004年第7期林慧 全球化的美国化与詹姆逊的思考 《文艺研究》 2004年第6期陈旸 詹姆逊关于后现代理论的探析及其意义 《武汉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魏燕 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分析——解读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外国文学》 2004年第5期吴学琴 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年第3期洪晓楠、杨海艳 论弗雷德里克�6�1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特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张军华 詹姆逊:历史与文本——作为一种“历史地形学”的美学阐释理论 《学术论坛》 2004年第2期魏燕 一种方法的源起——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李世涛 还原意识形态的运作过程——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 《外国文学》 2003年第3期

130 评论

相关问答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弗雷德里克�6�1詹姆逊(Fredric Jameson) 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 生于克里夫兰,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曾留学法国和德国,

    俊之独秀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

    又肥又馋的兔子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弗雷德里克�6�1詹姆逊(Fredric Jameson) 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 生于克里夫兰,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曾留学法国和德国,

    紫衣Helen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潮商文化 华文出版社,2008年10月明代前期潮州的海防建置与地方控制 《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清初迁海与地方宗族:以潮州为例 《社会科学》,2007

    紫草莓蛋塔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个人感觉还行

    mengjia097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