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62

兜兜里有糖布布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苏轼研究官网论文目录最新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gelabaobao

已采纳
比较多的是宋明清时候的人评论他的诗、词和文章。传记,有林语堂的作品,写得不错!可以先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开始看。 ★ 诗注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 文注 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 词注 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 传记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243 评论

a长了一半的草

《知中·幸会!苏东坡》(罗威尔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74C7h0C4OmWIp9Hkbmbmg 提取码: t108k     书名:知中·幸会!苏东坡作者:罗威尔主编豆瓣评分:3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7页数:208内容简介:《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是内容品牌「知中」系列的第7本书,知中目前的另外6本在售特集包括:《知中·山水》特集、《知中·再认识李小龙》特集、《知中·孙子兵法指南书》特集和《知中·民谣啊民谣》特集、《知中·竹林七贤》特集、《知中·一本读懂!山海经》特集。在「知中ZHICHINA」这个「有关东方中国的一切,探索中国首选」的平台上,我们希望发掘和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完全呈现苏东坡其人其事:诗人/ 文学家/ 美学家/ 书法家/ 画家/ 艺术家/ 文艺理论家/ 史学家/ 美食家/ 酿酒家/ 发明家/ 公务员/ 改革派/ 皇帝的老师/ 僧人的朋友/ 新学派的开创者,无法定义的苏东坡,这么有趣的灵魂,宇宙间还有几个!趣味解读北宋一朝:北宋历史大背景 / 北宋风俗人情 / 宋代文史哲思潮 / 宋代官制 / 宋人衣冠即便是在网络时代,纸张仍然是呈现古字画的最好载体,《知中·幸会!苏东坡》全书收录高清字画如下:《幸会!苏东坡》收录的字画作品:◎苏轼《枯木怪石图》◎苏轼《潇湘石竹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维《长江积雪图》长卷◎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韩干《照白夜》◎韩干《牧马图》◎李公麟《维摩演教图》◎李公麟《醉僧图卷》◎李公麟《蜀川图》◎李公麟《十二罗汉图》◎马远《西园雅集图》◎马远《月下把杯图》◎马和之《后赤壁赋》◎北宋《大驾卤簿图》◎宋《蚕织图》等等。《幸会!苏东坡》收录的书法作品:◎苏轼《寒食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苏轼《前赤壁赋》◎苏轼《归去来兮辞》◎苏轼《北游帖》◎苏轼《一夜帖》◎苏轼《人来得书帖》◎苏轼《新岁展庆帖》◎苏轼《春中帖》◎苏轼《归安丘园帖》◎苏轼《归院帖》◎苏轼《东武帖》◎苏轼《渡海帖》◎苏轼《次辩才韵诗帖》◎苏轼《江上帖》等等。作者简介:祝勇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腾讯大家”苏东坡专栏撰稿人。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已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祝勇作品系列》由东方出版社出版12卷。插画师/廖田才(圃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院店。《水墨味》杂志副主编,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15年8月于荷锄馆举办个人“家山”画展;2016年4月于798第一艺术空间举办“望园”个展;2016年6月于798诚斋举办“圃生·安夏“展览。解诗梵西安人。美术师、硕士。生活美学专栏作家。供职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创作评论部。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王孟奇工作室。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楹联学会会员。自幼写诗画画,出版有长篇小说、绘本、诗文绘画集、楹联诗词创作手册等。以轻松、趣味的文字与画风,传播幽默、静观的生活态度。

176 评论

爱上牛肉面

他是苏门之后,却有着超出父辈的妙笔情思;他是大才子,却没有文人墨客的酸腐之气;他是“保守派”,却有着超俗的洒脱和从容,他——“东坡居士”,注定要谱写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少年时期的他,是意气风发的才子。高头大马,锦衣玉食,在“苏门”的光辉下,他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傲气。二十一岁考取进士第二,伴随着欧阳修“吾当避此人一头地”的赞叹,所有人都以为光明的未来正等待着他。 世事难料。原本少年得志的他,被丧父的噩耗打乱了脚步。他主动要求下放杭州,品味“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感受“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惬意。举酒引觞之间,他想,也许这样“日啖荔枝三百颗”也无妨,毕竟生性淡泊的他,并不热衷于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 两年后,他回京,却不知一场权力的风暴正轰轰烈烈地袭来。王安石变法自不容于他心,孤独的行者只能以诗寄情,却不想它们竟成了对手手中最后一张王牌。翌年,“乌台诗案”浮出水面。一夕之间,他成了阶下囚,成为这场文字狱中最大的受害者。这一年,他被贬为黄州团练。 他向黄州走来,带着官场与文坛泼向他的污水走来,带着满心侥幸与些许不甘走来,带着耻辱走来。他也许不会想到在这人生最低迷的时刻,却成就了他文学上的最高峰。 站在滔滔江水边,心中是无限感慨。“卷起千堆雪”的波涛冲淡了内心的愤懑,取而代之的是饱经沧桑后的旷达与淡然。官场的失意又何妨,也许古战场上豪气干云的厮杀才是最好的选择。他要在赤壁下倚歌而和,扣舷而歌,在一叶扁舟中做他那个神鹤蹁跹的梦。此时此刻,黄州不是苏轼的战场,赤壁却是苏轼的赤壁。 暴风冲击山谷,顷刻化为温柔的微风。他变了:少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情,多了“一蓑风雨任平生”的洒脱。没有了官场中的束缚,他可以在月夜里“把酒问青天”,更能“竹林芒鞋”地徜徉于山间。兴起时“老夫聊发少年狂”,思念亡妻时“尘满面,鬓如霜”。他在黄州度过了人生中最灿烂的阶段,他在这里找回了自我,成为天地间无拘无束的唯一。 点评:习作以苏轼的身世经历为线索,侧重对苏轼内心进行剖析,将苏轼现实中的遭遇与不同时期的词句相融合,让人发出人为词生,词为人写的感叹。那些或豪放或柔情的文词既是苏轼才华的体现,更是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作者走进的不只是作为文豪的苏轼的文词,更走进的是作为普通人的苏轼的内心。------------------------------------------------------------------------------------------似乎自古就有这么一条规律,愈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而面对频频袭来的动荡激流,有人默默“归岸”,欲“了然万事,虚纳万境”而“独长醉”,有人做中流砥柱而“长年醒”,有人独立不惧,潇洒自适,且醉且醒,三种态度各有其道理,主客因不同,每人思想个性各异,我不敢枉加评判,只是想从第三种态度中发现更多的东西,因为它最让我感动。 〈序〉 苏东坡,一个全能艺术家,巨儒政治家,一个刚直率真,放荡不羁的文人,一生的曲折不尽言表,可以说是这样的人格典型了。自年轻还朝起,谄害,贬谪,起用,再遭谄害,再被贬谪,十多年中,似乎什么不公的事他都遇到了。对苏东坡这样的一个有浪漫性情的文人来说,坎坷人生必会带来有魅力的诗文。于是,最沮丧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愤怒过去了,尖酸也暂时过去,留下满心安洋与去意。他愈来愈仰慕陶潜,这位园大诗人。他的西斋诗甚至和陶诗一模一样: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禹禹亦非狂。寒衣竹风下,穆然中微淳。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榴花开一枝,桑枣也沃光。 鸣鸠得美阴,困立忘飞翔。黄鸟亦自喜,新青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其实,在此前,东坡就已有一些类似 陶诗的作品:“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 ……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百年三万月,老病常居半,其间忤忧禾,歌笑杂悲叹,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几经沉浮后,伟大的心灵也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东坡力求精神解脱,而当时,盛行的老庄禅学思想无疑给了他一线希望。在这样的超脱世俗的境界中,他追求适性而为,向往豁达平静的生活。“众人事纷扰,独士静悄悄”。“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有了退隐田园,寄情山水“独长醉”的思想倾向,他开始潜心研究陶诗,并愈发感到诗中反映了自己的经历,情感和当时生活。东坡的和陶之作,便始于此时——《和陶饮酒二十首》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身如受风竹,掩冉从叶惊。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一朝傅两支翅,乃得黏网悲。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 “得酒诗自成”“有酒君莫违”。言酒中作诗,真情自吐,谈笑自出,如竹常受风吹,枝叶俯仰一样,各成姿态,纯乎自然。如果说前者旨在斥虚伪而任真情,那后首则可看作是对自己“生平出任以犯患”的反省,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面前的自我宽解了。正像东坡自语“十年归梦寄北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要在安详优美的环境中欢度余年,似乎有饮酒蛰伏,一醉方休的感叹。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定居一生,过“淡而有味”的生活。可命运随即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再度卷入斗争的漩涡。谪居地,他完成了《和陶潜诗》百余首。他认为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确,“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堪吏职,一生徘徊于隐与仕的取舍之间,晚年闲居寡欢,”偶有名酒,无夕不饮……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不正符东坡此时的心境然而,东坡真的醉了吗?他曾说”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东往往颓然而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 “是否莫能名”,且看, “归老江湖无岁月,禾填沟壑犹朝请”,诚然,虽有深藏宦海浮沉,身夸非我有的感慨,俣更有只要未死犹得见皇帝的决心 “许国心犹在”呀,何况经=致用的人生理想毕竟占据苏轼思想的主流,他对社会,人生始终态度执着在北宋积贫积弱的危机之中,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百姓,”朝来喜见麦吐芒……剡剡秋谷初分秧……与相地脉增堤防……隐隐叠鼓闹舂糠”,大半生的利民事业之后,东坡仍旧不忘百姓,处处关心农家生产,推进生产工具。可见,他醒,他要全力以赴的为民办事,他要清醒地作他心爱的诗;他并非真醉,醉的是对苦难,对迫害的心态,他“渺观大瀛海”,何等雄阔奇之气,声彻九天地,于是,他愈是恬然自适,自求解脱,用表面的超脱掩盖内心的痛苦,就愈发显现他的乐观倔强,他的无比旷达之胸怀,也愈发让我钦佩,为之震撼. “鲜鲜霜菊艳,溜溜槽床声”,东坡留下了他的灵魂欢欣和心智的乐趣 且醉且醉之间,我看见了一颗永远跳动的心

225 评论

盛开的七月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287 评论

多彩装修

你去找他问问去不就完了~

293 评论

pollyshen206

赫赫,苏轼阿不管怎么样先得多背些他的好文章好诗词得先感受下他的写作特点再看书我们老师也很喜欢苏轼的,她就推荐过我让我看看林语堂的 《苏东坡传》她说这是写得最好的其实 好东西不需要多一本书多看 看精了 就可以了简介的话上百度百科就可以了

177 评论

kisscat0317

人物传记,就到小书虫里面下载

269 评论

小葡萄蛋蛋123

内容提要 :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 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注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B]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一《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注1] “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 详情更多内容请登录原创论文网,百度搜原创论文网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哦,去看看吧

358 评论

厦门混世小魔王

我研究苏轼就是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开始的相信你一定听说或略读过个人认为这部书对了解苏轼生平大概有很大好处《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本书记载了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苏东坡的一生。苏轼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而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书中写了他的幽默诙谐、人格魅力,他的快乐的思想、喜悦的心灵。史料详尽,气势恢宏。可以先看前两章了解一下我在当地书店没有买到,是在网上读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不想看电子版,去亚马逊订购也可以版权信息:作者: 林语堂  ISBN: 9787561335017   页数: 338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 8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5-1没有很深奥难懂的点,较客观

14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苏轼研究官网论文目录最新

    我研究苏轼就是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开始的相信你一定听说或略读过个人认为这部书对了解苏轼生平大概有很大好处《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本书记载了

    キーちゃん 8人参与回答 2024-06-21
  • 中国苏轼研究官网论文目录下载

    我研究苏轼就是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开始的相信你一定听说或略读过个人认为这部书对了解苏轼生平大概有很大好处《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本书记载了

    luck周哥周叔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9
  • 苏轼研究论文目录

    东坡无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

    ,一叶一菩提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苏轼研究论文题目

    百度知道现在写要很久啊

    一剪寒梅love 5人参与回答 2024-06-20
  • 中国苏轼研究官网论文发表时间

    论文发表时间是指文章见刊时间。首先如果论文发表纯属作者个人爱好,那么发表时间就是文章见刊时间。但是如果论文发表是用来评职称晋升的,就需要特别注意一下了,职称论文

    wanguofang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