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1

布川依夫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预约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ss无敌

已采纳
它至今仍静静地隐在曲里拐弯的箭杆胡同里。它已衰败不堪——门楼残损破旧,院内拥挤杂乱。它就是被蔡元培称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326 评论

泰迪熊Teddy

《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创刊时编辑部旧址今天已无从考证),主编陈独秀。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即随其北上。陈独秀租居的箭杆胡同9号是座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它同时也成了《新青年》编辑部新址。当年与此院东邻的是北大三院(今已成为一家机关的办公地)。《新青年》以北大为依托,因而在它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思想者和文化先驱,他们是:李大钊、钱玄同、胡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那时,“《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鲁迅语)。这座今天看来极不惹眼的小院,当年由于他们的往来于此而成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部”。深深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与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也是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它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后国人的精神与社会旧貌依然的中国,率先竖起了“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和蒙昧发起攻击。它反对旧伦理、旧文学,倡导新道德、新文学,并向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是以提倡白话文作为文学革命的突破口,它从1918年起几乎全用白话。在《新青年》上曾发表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我国第一部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鲁迅著),鲁迅的《孔乙己》、《药》等作品以及沈尹默、刘半农、胡适、陈衡哲等人的白话诗也都刊载于《新青年》上。十月革命后的1919年5月,《新青年》上还刊出了李大钊编辑的“马克思研究号”,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引介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与资本集中说。《新青年》内部也存在对立的观点,胡适发表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就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但毋庸置疑,这本每期100页左右装帧素朴的学术刊物,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丰足的思想动力。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讲到:“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1935年为《新青年》重印题词的胡适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

93 评论

猫爷爱大王

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铁路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儿童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上海昆虫博物馆、江南造船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海博物馆、上海银行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眼镜博物馆、中国乳业博物馆、上海天文博物馆、上海印刷博物馆、中国民族器乐博物馆、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上海隧道科技馆、上海气象科普馆、上海监狱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石库门博物馆、中国蓝印花布馆、上海航天科技展示馆、上海医史博物馆、上海造币博物馆、复旦大学博物馆、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上海水产大学鲸馆、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馆有的是免费。有些是收费的。祝你开的愉快

239 评论

越狱兔不越狱

回答 你好 根据查询结果显示有 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标志性博物馆。 上海科技博物馆,是国家级5A科普旅游景点。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位于上海市中心,该馆大楼建筑带有英国古典建筑风格。 上海铁路博物馆 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49家,新备案博物馆10家,清算1家。其中,文物类所属博物馆50家、行业所属博物馆65家、非国有博物馆34家,以上海常住人口2400万计,每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新增国家一级博物馆2座,国家二级博物馆6座,国家三级博物馆1座。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29座,占全市博物馆总数19% 。 更多4条 

256 评论

cc江南小水龟

《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创刊时编辑部旧址今天已无从考证),主编陈独秀。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即随其北上。陈独秀租居的箭杆胡同9号是座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它同时也成了《新青年》编辑部新址。当年与此院东邻的是北大三院(今已成为一家机关的办公地)。《新青年》以北大为依托,因而在它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思想者和文化先驱,他们是:李大钊、钱玄同、胡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那时,“《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鲁迅语)。这座今天看来极不惹眼的小院,当年由于他们的往来于此而成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部”。深深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与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也是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它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后国人的精神与社会旧貌依然的中国,率先竖起了“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和蒙昧发起攻击。它反对旧伦理、旧文学,倡导新道德、新文学,并向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是以提倡白话文作为文学革命的突破口,它从1918年起几乎全用白话。在《新青年》上曾发表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我国第一部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鲁迅著),鲁迅的《孔乙己》、《药》等作品以及沈尹默、刘半农、胡适、陈衡哲等人的白话诗也都刊载于《新青年》上。十月革命后的1919年5月,《新青年》上还刊出了李大钊编辑的“马克思研究号”,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引介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与资本集中说。《新青年》内部也存在对立的观点,胡适发表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就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但毋庸置疑,这本每期100页左右装帧素朴的学术刊物,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丰足的思想动力。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讲到:“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1935年为《新青年》重印题词的胡适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预约

    《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创刊时编辑部旧址今天已无从考证),主编陈独秀。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新青年》。1917

    盛开的七月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

    它至今仍静静地隐在曲里拐弯的箭杆胡同里。它已衰败不堪——门楼残损破旧,院内拥挤杂乱。它就是被蔡元培称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佐必林家具2013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旧址

    回答 您好,劳烦亲耐心稍等片刻,我来为亲解答疑惑,您的回答马上来哟,亲。 您好,上海红色博物馆数量众多,为您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

    蓝精灵粑粑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照片

    上海博物馆豫园宋庆龄故居上海植物园宋庆龄陵园江湾体育乐园周公馆孙中山故居鲁迅墓鲁迅公园上海大剧院人民公园上海图书馆大洋海底世界八万人体育场新天地多伦路文化街上海

    whahappy50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门票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于2004年4月26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

    珍妮爱美食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