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6

咩丝忒酷
首页 > 论文问答 > 化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题目大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pples0081

已采纳
化学传感器通过与被测气体发生反应并产生与气体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来工作。典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由传感电极(或工作电极)和反电极组成,并由一个薄电解层隔开。气体首先通过微小的毛管型开孔与传感器发生反应,然后是疏水屏障层,最终到达电极表面。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允许适量气体与传感电极发生反应,以形成充分的电信号,同时防止电解质漏出传感器。穿过屏障扩散的气体与传感电极发生反应,传感电极可以采用氧化机理或还原机理。这些反应由针对被测气体而设计的电极材料进行催化。通过电极间连接的电阻器,与被测气浓度成正比的电流会在正极与负极间流动。测量该电流即可确定气体浓度。由于该过程中会产生电流,电化学传感器又常被称为电流气体传感器或微型燃料电池。在实际中,由于电极表面连续发生电化发应,传感电极电势并不能保持恒定,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它会导致传感器性能退化。为改善传感器性能,人们引入了参考电极。参考电极安装在电解质中,与传感电极邻近。固定的稳定恒电势作用于传感电极。参考电极可以保持传感电极上的这种固定电压值。参考电极间没有电流流动。气体分子与传感电极发生反应,同时测量反电极,测量结果通常与气体浓度直接相关。施加于传感电极的电压值可以使传感器针对目标气体。组成电化学传感器包含以下主要元件:A 透气膜(也称为疏水膜):透气膜用于覆盖传感(催化)电极,在有些情况下用于控制到达电极表面的气体分子量。此类屏障通常采用低孔隙率特氟隆薄膜制成。这类传感器称为镀膜传感器。或者,也可以用高孔隙率特氟隆膜覆盖,而用毛管控制到达电极表面的气体分子量。此类传感器称为毛管型传感器。除为传感器提供机械性保护之外,薄膜还具有滤除不需要的粒子的功能。为传送正确的气体分子量,需要选择正确的薄膜及毛管的孔径尺寸。孔径尺寸应能够允许足量的气体分子到达传感电极。孔径尺寸还应该防止液态电解质泄漏或迅速燥结。B 电极:选择电极材料很重要。电极材料应该是一种催化材料,能够执行在长时间内执行半电解反应。通常,电极采用贵金属制造,如铂或金,在催化后与气体分子发生有效反应。视传感器的设计而定,为完成电解反应,三种电极可以采用不同材料来制作。C 电解质:电解质必须能够进行电解反应,并有效地将离子电荷传送到电极。它还必须与参考电极形成稳定的参考电势并与传感器内使用的材料兼容。如果电解质蒸发过于迅速,传感器信号会减弱。D 过滤器:有时候传感器前方会安装洗涤式过滤器以滤除不需要的气体。过滤器的选择范围有限,每种过滤器均有不同的效率度数。多数常用的滤材是活性炭,如图5所示。活性炭可以滤除多数化学物质,但不能滤除一氧化碳。通过选择正确的滤材,电化学传感器对其目标气体可以具有更高的选择性。电化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多种多样,最终取决于要检测的气体和制造商。然而,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在本质上非常相似。以下介绍电化传感器的一些共同特性:1.在三电极传感器上,通常由一个跳线来连接工作电极和参考电极。如果在储存过程中将其移除, 则传感器需要很长时间来保持稳定并准备使用。某些传感器要求电极之间存在偏压,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在出厂时带有九伏电池供电的电子电路。传感器稳定需要30分钟至24小时,并需要三周时间来继续保持稳定。2.多数有毒气体传感器需要少量氧气来保持功能正常。传感器背面有一个通气孔以达到该目的。建议在使用非氧气背景气应用场合中与制造商执行复检。3.传感器内电池的电解质是一种水溶剂,用疏水屏障予以隔离,疏水屏障具有防止水溶剂泄漏的作用。然而,和其它气体分子一样,水蒸汽可以穿过疏水屏障。在大湿度条件下,长时间暴露可能导致过量水分蓄积并导致泄漏。在低潮湿条件下,传感器可能燥结。设计用于监控高浓度气体的传感器具有较低孔率屏障以限制通过的气体分子量,因此它不受湿度影响,和用于监控低浓度气体的传感器一样,这种传感器具有较高孔率屏障并允许气体分子自由流动。应用1、湿度传感器 湿度是空气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空气的湿度与人体蒸发热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高温高湿时,由于人体水分蒸发困难而感到闷热,低温高湿时,人体散热过程剧烈,容易引起感冒和冻伤。人体最适宜的气温是18~22℃,相对湿度为35%~65%RH。 在环境与卫生监测中,常用于湿球温湿度计、手摇湿温度计和通风湿温度计等仪器测定空气湿度。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用传感器测定空气湿度。用于测定相对湿度的涂覆压电石英晶体用传感器,通过光刻和化学蚀刻技术制成小型石英夺电晶体,在AT 切割的10MHZ石英晶体上涂有4种物质,对湿度具有较高的质量敏感性该晶体是振荡电路中的共振器,其频率随质量变化,选择适当涂层,该传感器可用于测定不同气体的相对湿度该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线性、响应时间、选择性、滞后现象和使用寿命等取决于涂层化学物质的性质。2、氧化氮传感器 氧化氮是氮的各种氧化物所组成的气体混合物的总称,常以NOX表示。在氧化氮中,不同形式的氧化氮化学稳定性不同,空气中常风的是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在卫生学上的意义显得较其它形式氧化氮更为重要。在环境分析中,氧化氮一般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我国监测氧化氮的标准方法是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方法灵敏度为25ug/5ml,方法转换系数受吸收液组成、二氧化氮浓度、采气速度、吸收管结构、共存离子及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完全统一。传感器测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文献报道,用交指型栅极电极场效应晶体管的微电子集成电路与化学活性电子束蒸镀酞花青铜薄膜相结合,获得了新型气体敏感微传感器,可选择性检测mg/m3 级二氧化氮和二惜内基甲基膦酸盐(DIMP)。3、硫化氢气体传感器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腐蛋臭味的可燃气体,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对人体有较大危害。大多用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硫化氢。 对含量常常低至mg/m3级的空气污染物进行测定是气体传感器的一项主要应用,但在短时期内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还不能满足监测某些污染气体灵敏度和选择性要求。掺银薄膜传感器阵列由四个传感器构成,通过基于库化滴定的通用分析装置和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阵列的信号,同时记录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浓度,实践表明,在150℃下以恒温方式的掺银薄膜传感器用于监测城市空气中的硫化氢含量,效果良好。
88 评论

小红粉菲菲

第1章 NO电化学传感器1 前言2 电化学传感器检测NO的原理3 NO检测电极的构造4 NO电极的标定5 NO电极的表征6 NO电极的应用7 结论及展望8 致谢9 参考文献第2章 农药生物传感器1 前言2 生物催化剂在农药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3 基于酶的生物传感器4 农药免疫传感器5 基于全细胞和细胞组织的农药传感器6 主要干扰物和样品预处理7 结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第3章 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1 简介2 四十年的发展历程3 第一代葡萄糖生物传感器4 第二代葡萄糖生物传感器5 体外葡萄糖检测6 连续实时体内监测7 结论与展望8 参考文献第4章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新进展1 前言2 传统离子选择性电极3 新的能量转换原理4 新型传感材料5 微型化6 结论与展望7 致谢8 参考文献第5章 电化学免疫分析及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1 引言2 抗体?抗原相互作用3 免疫分析及免疫传感器4 抗体固定模式5 电化学检测技术6 微流控电化学免疫分析系统7 结论8 参考文献第6章 超氧化物电化学及生物传感器:原理、进展及应用1 超氧化物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2 O2生物检测综述3 O2电化学及O2电化学传感器4 O2电化学传感器5 结论及展望6 致谢7 参考文献第7章 场效应器件检测带电大分子:可行性和局限性1 引言2 裸EIS传感器和功能化EIS传感器结构的电容?电压特性3 利用大分子自身所带电荷直接检测DNA4 免指示剂检测DNA的新方法5 利用聚电解质层和合成DNA的检测结果6 结论与展望7 致谢8 参考文献第8章 生物样品中H2S产物的电化学传感器第9章 免疫传感器的最新进展第10章 用于体内pH测定的微电极第11章 生物芯片——原理与应用第12章 生物燃料电池第13章 基于电活性无机多晶体的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第14章 基于纳米粒子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析第15章 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化学传感器第16章 基于溶胶?凝胶材料固定生物分子的生物传感器第17章 基于蛋白质直接电子转移的生物传感器索引

331 评论

小韵子39

好的我来帮你你邮件地址、

291 评论

相关问答

  • 化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题目大全

    好的我来帮你你邮件地址、

    liuyanfei0451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题目

    如果满意再追加100分。 2009-03-22 19:31可以再充分点吗?谢谢了

    十十十月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化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选题题目

    霍尔传感器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分为开关型霍尔传感器和线性型霍尔传感器。前者常用于位置和速度测量,后者可以制作成霍尔电压传感器和霍尔电流传感器。不知道你说的是哪种传

    大灌篮2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摘要:简述了生物传感器尤其是微生物传感器近年来在发酵工业及环境监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对其发展前景及市场化作了预测及展望。生物电极是以

    wwddllhhppqq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选题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传感器的应用    [摘要]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利用传感器检测空气质量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传感器在空气质量检测方面的原

    蜜儿桃子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