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1

小石在青岛
首页 > 论文问答 > 益阳师专学报官网订阅号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eiXin呵呵呵

已采纳
1983年《益阳师专学报》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山乡巨变”中益阳方言的词汇特点》,算是其“学术生涯”的开始,之后她就走上了语言学、方言学研究的“不归路”。接着在《益阳师专学报》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山乡巨变”中益阳方言的语法特点》、《试谈“山乡巨变”中方言俗语的表达效果》、《“山那面人家”语言风格初探》等关于周立波《山乡巨变》等文学作品中益阳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研究的系列论文。她还发表了《试论现代汉语象声词的语法地位》、《试论演讲语言的特征》、《边音声母字多是益阳方言的主要特点》、《委婉语成因分析》、《人际交往中女性语言的魅力特征》(1995年在中国修辞学会中南分会第四届年会宣读并获论文评比一等奖)、《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上、下)》、《男女幽默有别》等学术论文。近年来,她在国际国内方言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学术论文多篇,均被全国核心学术期刊《方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网站(方言编辑部)发布目录:①益阳方言的结构助词“的”,②益阳方言的状态形容词,③益阳方言的指示代词, ④益阳方言的“了”,⑤益阳方言的方位词, ⑥益阳方言的“子”尾等。学术专著《益阳方言语法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博士论丛,2001年2月,31万字)出版发行后在日本、法国、香港、台湾等语言学界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全国核心刊物《方言》2002年第1期为此书刊登了书讯。“它不仅是湖南方言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突破,对于推动湘方言语法的全面深入研究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为全国方言语法界这一类型的研究增加了份量,对于各大方言的语法比较很有参考价值。” (摘自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鲍厚星教授为此书写的序言)。2004年被万方学位论文全文库收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陈晖博士在《20世纪以来湘语研究述评》中说,徐慧博士的“《益阳方言语法研究》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湘语某一单点方言语法的专著。作者以普通话为参照系,从词类、句法等方面对益阳方言语法做了较详细的共时描写,还运用多角验证的分析方法,对方言语法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尽可能给予了充分的描写和解释。”(见蒋冀骋、储泽祥主编《现代汉语研究》湖南师大出版社,2004,P428)
143 评论

蓝冰儿雪莲

中国社区医师》周刊,CN: 11-5189/R 邮发代号: 80-358《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旬刊,CN: 11-5189/R 邮发代号: 12-91刊号一样,邮发代号不一样,进到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查询邮发代号,12-91不存在,80-358显示可以正常订阅。在万方医学网上,《中国社区医师》收录从2001到2008年;《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收录从2009到2012(1-30期)。中国知网上,《中国社区医师》收录从1985到2012年(1-46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收录从2004到2012(1-35期)。龙源期刊网上,《中国社区医师》收录从2005到2011年,不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收录从2007到2012(1-34期)。中国知网收录的2种杂志最全,我简单对比了同一年份同一期杂志,发现内容并不一致。据此,我判断《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不算正规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套用了《中国社区医师》的刊号(在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根本查询不到邮发代号)。《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是鸳鸯刊。

301 评论

小狸露宝1234

《新的综合:文化视野》,《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8年第7期全文转载。《宗教与人心》,《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9期全文转载。《文学史与人史》,《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第6期,《文摘报》 1989年1月8日 摘要介绍。《人性恶的证明》,《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8期全文转载。《人生之谜》,《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7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入“海马文学丛书”《五异人传》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惨烈人生》,《文艺评论》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4期全文转载。《吴越的逍遥》,《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6期全文转载。《苍凉之诗》,《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5期全文转载。《贾平凹:走向神秘》,《文学评论》199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全文转载。《叩问宗教》,《文艺评论》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转载。《“新儒林外史”与“新京味小说”》,《理论与创作》1993年第2期,《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5期全文转载。《这一代人的牺牲意识》,《文艺评论》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7期全文转载。《重新发现历史》,《文艺评论》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世纪末的流浪与求索》,《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4期全文转载。《“汉味小说”风格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4期全文转载。《当代神秘潮》,《文艺评论》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从呐喊到冷嘲》,《文艺评论》199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全文转载。《新生代的崛起》,《文艺评论》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5年第4期摘要介绍。《“57族”的命运》,《文艺评论》199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当代文论与人文精神》,《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并为邹明山主编的《文化转型与文艺》一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收入。《面对民众》,《文艺评论》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10期全文转载。《“知青族”的旗帜》,《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6年第3期全文转载。《“文革”记忆》,《文艺评论》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年第3期全文转载。《写我们的当代史》,《新东方》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世纪末的文化漩流》,《文艺评论》199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6年第12期全文转载;并被愚士选编《以笔为旗》一书(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收入。《五四情结》,《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一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五四情结”与当代思想》,《文艺评论》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7年第5期全文转载。《九十年代的思想裂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女权之思》,《文艺评论》1999年第3期。《新中国文学民族性的回顾与思考》(与王庆生先生合作),《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被全文收入《1999年度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全球化时代的文学选择》,《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0年第9期全文转载。并获中国文联2000年度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德国文化的奇观》,《青年思想家》2000年第1期。《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建立“二十世纪学”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二十世纪:亚洲的再崛起》,《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论八十年代以来文学世俗化思潮的演变》,《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4期摘要介绍。《探索女性文学新思路》,《文艺评论》2001年第4期。《当代文坛还缺什么?湖北作家还缺什么?》,《文艺新观察》2001年第1期。《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佛家精神》,《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20世纪俄国作家与宗教》,《吉首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欧美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长江学术》第1辑,“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入《2002年文学评论选》(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当代“京味小说”与北京文化精神》,《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新时期文学中的“后现代”思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重新认识毛泽东》,《粤海风》2003年第2期。《〈红楼梦〉与当代文学》,《文艺评论》2003年第2期。《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流变与现代派思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王蒙与外国文学》,《长江学术》第4辑。《唐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超越虚无主义的尝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读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随想》,《〈张居正〉评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新生代”与传统文化》,《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1期。《20世纪城市文学的风景》,《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新生代女作家:回归传统的尝试》,《文艺报》 2004年3月11日 。 《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曾获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创作奖(1998年)。《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曾获武汉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别了,20世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益阳师专学报官网订阅号

    《新的综合:文化视野》,《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8年第7期全文转载。《宗

    wangweil0726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9
  • 益阳师专学报官网订阅

    论文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论文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的在于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不服沙拉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1
  • 益阳师专学报官网订阅服务

    搞不懂古代指的是哪个朝代?汉武帝时代的商人对当时的经济政策的评价如果说从他们的利益角度出发肯定是觉得坏的,但从为国角度来看那就是好的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耗

    张凉凉277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1
  • 益阳师专学报官网订阅电话

    还有一个湖南工艺美大

    Ilovesmile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益阳师专学报官网

    力度美,其特点是力度感强,在纸上形成有冲击力的笔痕,其力度、速度感给人具有艺术的威慑力和感染力。重力度美的“面皴”与柔美的“披麻皴”等形成了鲜明对比。“斧劈皴”

    misskissfion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