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体制机制创新的浙江台州建设“制造之都”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相关研究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制造业是浙江台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创业创新的主阵地,是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可以说,台州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就是要振兴制造业。2016年,台州将建设“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作为新的城市定位。“制造之都”是台州的产业定位,这就需要立足于台州扎实的产业基础,打造高新高端、智能智慧、集聚集群的产业高地,使其成为“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推动台州经济再创辉煌。因此,必须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利契机,加快完善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台州裂变发展。因此,通过分析台州建设“制造之都”具备的现实基础、面临的体制机制困境,着重就如何实现制造业体制机制创新提出科学、合理的观点和思路,对政府决策和其它地区制造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对制造业发展的研究,一直是专家、学者所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专门就制造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进行研究的文献不是很多。从国内已有文献看,普遍认为要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也要进行改革和调整。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造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如“中国制造业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调整研究”课题组(2015)认为,原有体系存在各种问题,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的变化,使改革与调整成为制造业良性发展的必需。[1]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如“中国制造业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调整研究”课题组(2015)认为应从七个方面予以完善:市场竞争政策、金融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中小企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三是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一些学者认为,要完善科技支撑机制、投融资体制等。如谭保罗(2017)认为,重振实体经济,必先重振激励体制。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如陈东琪(2017)认为,应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国企改革、支持民企发展,促进公平竞争;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五是全面营造发展环境。付保宗(2013)认为,应进一步调整产业准入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怀仁、李建伟(2014)认为,应建立健全抑制经济泡沫化管控机制,逐步化解房地产风险。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学界对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做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既有针对全国的也有针对区域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并且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尤其是关于完善政策体系的探讨全面而深刻,有些研究已引起了决策部门的关注。尽管如此,目前依然存在侧重于描述性分析,论证不足;缺乏对体制机制与制造业发展关联性及内在逻辑关系的深入挖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亟待破解。

Normally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β-catenin leads to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such as c-Myc and Wnt target genes: Promoting cell growth, divisi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t also regulates cell-cell adhesion and is important for tissue formation[4,5].

二、台州建设“制造之都”的现实基础

(一)制造业基础扎实,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是制造大市,目前,共有制造业市场主体12万多户,其中制造业企业近6万户,制造业基础扎实,工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效益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14.03亿元,比2015年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4.64亿元,比2015年增长8.3%(见图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图1 台州工业增加值(亿元)文中数据如未特别指出出处,均为根据台州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及相关部门调研所得。

台州已拥有医药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中国缝制设备之都、中国阀门之都等5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9家;74个产品在细分领域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中31个产品为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2]就智能马桶而言,国内90%的智能马桶产自浙江,其中又有60%产自台州。目前,台州从事智能马桶整机生产的企业有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相关零配件生产企业300多家,行业年产值超20亿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3,是我国最大的智能马桶制造基地,已经形成欧路莎、星星便洁宝、西马等一批知名品牌。此外,小型农用泵及缝纫机的产销量均占全国60%以上。截止2017年底,台州有52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内上市49家,境外上市3家,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地级市排第四。这些上市公司大多是制造类企业。

(二)制造业产品特色鲜明,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⒈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加快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体制机制,以提高行政效率。

近年来,台州制造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成效明显。医药产业从原料药向成品药转型,机床工具从传统数控机床向机器人及成套自动化生产设备转型,缝纫机从小型家用缝纫机向中大型工业缝纫机转型,泵阀从小型农用泵和低压铜阀门向智能供水、智能温控和系统解决方案转型,陶瓷卫浴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和智能卫浴(马桶)转型。[3]制造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日渐提高。行业中龙头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明显,品牌效应日益增强。通过“浙江制造”产品认证企业10家,在浙江省排第二;“浙江制造”品牌建设试点县7个,在浙江省排第一。当前,台州正着力打造“五大千亿”规模产业集群,指千亿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千亿汽车新能源产业集群、千亿智能马桶产业集群、千亿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力促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台州建设“制造之都”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尽管台州制造业发展成就巨大,发展势头较好,但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笔者在本文之中对于船舶焊接生产技术和质量的现状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这些技术和质量方面问题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之中的论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造船业的更好发展。

⒈管理方式需进一步创新。政府对制造业的行政干预较多,如对一些项目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导致企业错过发展商机。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如有的政府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借助行政权力“吃、拿、卡、要”,向企业寻租设租,违规收费、摊派,等等。

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入组,其中男 70 例、女 34例,年龄(61.2±3.4)岁。 病程(7.4±1.1)岁。纳入标准:①否认重大的心脏疾病病史,如冠心病;②心电图检查排除重大的器质性、心功能障碍性疾病;③无其它可能导致检查异常的疾病,如神经炎;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检查,如存在四肢截瘫;②拒绝参与研究。

⒉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台州出台了不少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对制造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缺乏真正管用、有力度、针对性强的政策。政府对不同规模、各类经济主体还没有做到一视同仁,不管是在市场准入方面还是在财税支持方面,政策往往偏向于大企业、大集团,致使中小企业处于“政策失落”的状态。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行政执法行为等还缺乏规范。政府在决策机制建设方面,公正、公开和透明度不够。与企业信息交流不够顺畅,企业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有待完善。

  

图2 台州全市R&D经费支出(亿元)及占GDP比重(%)

⒊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较少,政府投资能力弱,产业发展平台等企业协作和区域协作载体建设缓慢。现有市级投融资平台功能单一、资本总量和现金流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协作和区域协作不够便捷等原因,导致企业家对市场缺乏信心,在台州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目前,台州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虽超过六成,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但增速仍处于下降状态。2015年,全市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6.69%,增速却较上年回落9.6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4.73%,但增速比上年回落约2个百分点,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9.2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台州固定资产投资及民间投资情况

  

年份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民间投资较上年增长(%)2 0 0 6 6 2 3.7 3 7 6 3 2 9.9 1 0 3 5 2.8 9 2 0.6 2 2 0 0 7 7 2 7.6 4 4 2 3 8 8.1 0 5 4 5 3.3 4 1 7.6 4 2 0 0 8 7 5 9.5 7 8 2 4 5 9.5 9 1 0 6 0.0 5 1 8.4 2 2 0 0 9 8 3 4.0 9 9 6 4 8 3.7 6 8 3 5 8.0 0 5.2 6 2 0 1 0 8 3 8.0 6 7 2 5 4 4.3 5 3 3 6 4.9 5 1 2.5 2 2 0 1 1 1 0 0 7.8 1 0 6 6 8 1.1 5 0 5 6 7.5 9 2 5.1 3 2 0 1 2 1 2 4 2.5 5 7 5 8 6 4.9 5 9 3 6 9.6 1 2 6.9 9 2 0 1 3 1 5 0 7.8 6 6 1 1 0 8 8.8 0 2 7 7 2.2 0 2 5.8 8 2 0 1 4 1 7 6 5.9 3 4 3 1 2 6 6.7 9 3 0 7 1.7 4 1 6.3 5 2 0 1 5 1 9 9 6.0 2 5 8 1 3 5 1.4 9 2 0 6 7.7 1 6.6 9 2 0 1 6 2 2 7 3.6 3 0 0 1 4 1 5.3 6 0 0 6 2.2 5 4.7 3民间投资(亿元)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

(二)区域创新体系有待完善

从广义上讲,区域创新体系应包括企业群、教育、研究、政府、创新服务机构等。近年来,台州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如在2011—2015年的五年间,全市R&D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31.6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3.11亿元,年均增长10.13%(见图2)。但与先进地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科技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补齐的短板。

⒈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虽然台州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稳步增长,但全社会研发投入仍然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创新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2015年,台州全社会研发投入63.11亿元,占GDP比重1.77%,而浙江省全社会研发投入1000亿元,占GDP比重2.33%,台州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台州企业研发投入50亿元,不及杭州、宁波的1/3,在企业技改投入中的占比也不到1/10;台州9个县(市、区)每年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不到10亿元,不及宁波鄞州区和杭州滨江区一个区的投入,差距十分明显。2016年,台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也只有1.85%,在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中排第十五位,低于16个核心城市平均水平0.77个百分点。

⒈融资成本高。作为国家级小微金融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台州持续改善金融发展大环境,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资金问题一直是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银行审批程序复杂、贷款门槛高以及融资渠道缺乏等都给其融资需求带来了困扰。资金紧张、需求缺口偏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存在,导致企业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普遍达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20%。即便如此,不少中小企业仍无法获得贷款,只能以民间自筹为主,这就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成本。

SHT11集成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与一体,与单片机结合组成的温湿度测量系统电路简单、体积小,很适合于许多场合下对温湿度的检测。其通过单片机串口输出温湿度及露点数据,经过电平转换器件将数据传送给上位PC机串口上的RS232,再被PC机进行处理,实现远距离对环境温湿度的检测。本系统实现了单点检测,若经过扩展可以实现多点温湿度检测,也可以采用与无线收发射模块将其扩展为无线温湿度检测系统,满足对温湿度无线检测的需要。

⒉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实力偏弱。创新平台和载体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自2007年以来台州相继建成了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台州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公共创新服务能力的提升,[4]但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台州创新平台数量还是偏少、实力也偏弱,缺乏国家级高新园区这样的大平台,省级高新区仅有两家(见表2)。大平台的缺位以及已有创新平台归属关系不同等,已影响到一些方面的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使得台州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的能力不强。

 

表2 浙江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浙江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浙江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所在地 浙江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家数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杭州市 4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宁波市 2绍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绍兴市 6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温州市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衢州市 1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杭州市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嘉兴市 4湖州市 2金华市 3舟山市 2丽水市 1台州市 2

⒊科技人才资源匮乏,研发能力有待增强。台州在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人数、高级专业职称人数、高校在校学生数、大中小学专任教师数等指标上,多居全省11个市的后列。[5]同时,台州在浙江省的城市规划中未能纳入第一级的4个都市区,只是7个中心城市之一,且城市综合配套环境不够高端,高素质人才往往难以在台州扎根,人才稳定性差,流动性大,人才的总量、质量与打造“制造之都”的需求相比都有较大差距。高层次人才地域和行业分布不够均衡,“千人计划”人才市本级和三门县都仅有1人;行业主要集中在医药、机械、新材料等几个产业。具体而言,研发能力弱,缺乏研究生层次的高等教育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少;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聚焦经济发展的协同创新能力。

(三)要素市场改革滞后

怠速是指速度v(t)=0且加速度as(t)=0的车辆工况,即车辆已经完全停止,无加速的倾向的时间段为怠速状态. 车辆在怠速工况时,需要保持燃油燃烧来维持发动机转动. 根据国际上节能技巧总结,t>60 s的长时怠速,对油耗影响较大,出现此类情况即统计为一次长时怠速事件. 连续出现的长时怠速事件合并作为一次事件.

严格来说,工程实践中的裂纹普遍是三维裂纹,建立三维裂纹的有限元模型来计算工程实践中复杂结构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是更接近实际的一种方法。如今的断裂力学理论也逐渐偏向研究三维裂纹,但由于三维裂纹的参数定义更为复杂,计算成本更高,所以对于三维裂纹的研究在丰富程度和理论深度上仍然低于二维裂纹的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有相当的比例集中在基础设施行业。但中国OFDI若想通过改善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中国投资额的多少,更取决于东道国自身的制度环境。东道国只有加强和提高本国的制度稳定性、透明性、公平性,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用来改善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互联互通。中国对改善其基础设施的OFDI才能更好地带动东道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双边经济增长,为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双赢”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土地价格维持在高水平。台州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48亩,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虽然近几年土地出让价格基本稳定,但也仍然维持在35万元/亩的高水平上,位居全省前列。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各地在土地供应上均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而与此同时部分低效企业长期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闲置不开发,导致资源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用地紧张状况日益突出。目前,台州土地取得的初始成本仍然较高,同年租制相比,企业一次性支付土地出让金获得土地使用权往往加大了企业的初始投资压力,特别是一些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压力不断加大。土地的供需矛盾尤其是高地价也是台州大量制造业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⒊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员工每年加薪已成常态,近几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职工薪酬年均增长10%左右,有些企业增长到20%以上。“十二五”末台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5721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6%,较台州“十一五”末增长41.1%。与此同时,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及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导致用工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用工荒”,不仅是技工、高端人才短缺,连普通工人也较为短缺。

(四)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文学名著欣赏是一种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审美认知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

⒈台州硬件先天不足,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务成本、资源要素、人居环境等,与其他地方相比均不具备优势,城市化适宜度低。就交通而言,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公路、铁路密度不大,路网不健全、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出行欠方便。高速公路密度及每万人拥有里程数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见表3)。虽然撤地建市20多年,但由于是异地建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对创新要素吸引力不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不够,企业协作和区域协作便捷性不足,影响了企业依托城市经济的规模化协调发展。

要素市场改革滞后加上台州资源环境压力大,使得资源流向收益更高的非制造业行业,这已成为建设“制造之都”的重要制约因素。

 

表3 高速公路密度及每万人拥有里程数

  

每万人拥有里程数(公里/万人)台州市 3.1 7 0.4 9高速公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浙江省平均 3.7 1 0.7 1

⒉软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政府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难以完全落实,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不高,法制环境有待优化,依法行政意识需进一步提升。近几年台州发展速度放慢、财政收入下降,特别是在一段时间内,台州县市区党政领导能力以政府有没有钱、卖出土地的多少来衡量,也直接影响了投资环境,加之办事效率、审批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和改善,也成为企业外迁和资金外流的一大原因。

四、台州建设“制造之都”的体制机制创新路径

(一)体制机制创新与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

体制机制从本质上看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制度安排。《辞海》对体制机制的解释是,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6]即体制机制都属于制度的范畴。产业发展与体制机制密不可分。台州之所以成为制造大市,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发优势,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并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打造高定位、高水平、高层次的“制造之都”,需要更加科学的制度安排,需要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形成更加有效的促进“制造之都”建设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台州经济新发展(见图3)。

  

图3 体制机制创新与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

(二)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

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台州是浙江乃至长三角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汽摩配、医药化工、家用电器、缝制设备、塑料模具等20多个规模上百亿元的块状特色经济。台州制造业产品工艺精湛且独具特色,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深受世界各国的青睐。目前,台州有2000多种商品销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相对优化。如台州医药产业在许多知名企业中有近10家上市公司,它们之间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呈良性竞争态势。

为量化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在完成框架设计、指标设计,需要进一步进行指标权重设计和指标评分标准设计,因此在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参考国内外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成果,结合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色,通过实际的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参照国家对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有规范或标准,在深入研究电力企业核心业务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本企业下属各单位的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并借助评价模型进行评价计算。

⑴政府角色定位创新。推动政府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围绕“制造之都”建设,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重点抓好“放宽、放权、放活”,强化政策制度保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工业项目审批代理中心建设,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做到 “最多跑一次”,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政府部门还应当利用“互联网+政务”等手段改变政府服务模式、监管模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⑵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增加行政法规透明度,进一步做到政务信息公开及时、便民。强化“政府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环境”的理念,为“制造之都”建设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经营环境。坚决查处违规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案件,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工作督查落实机制,保证政策执行规范有效。

⑶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投融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及平台模式,引领有效投资可持续增长。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模式,加快PPP项目落地实施。PPP模式不仅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方面的合作,更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预算管理、公平市场准入、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具体而言,做大做强各类基金,优化金融服务,鼓励和激活民间投资;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拓宽民间资金向产业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

⒉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实现台州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以高品质、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打造“制造之都”。

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近年来,台州的发展环境在不断优化,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公平竞争以及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还有待优化。

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科技与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7]当前,要以推进台州“科技新长征”为载体,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制定并出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政策,鼓励企业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投入机制,不断提高财政对科技创新支持的力度,提高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⑵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当前,要重点打造“一区一城一廊”区域创新平台,一区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城即台州科技城,一廊即环台州湾创新走廊。在积极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的同时,加快编制“环台州湾创新走廊”相关规划。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如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北航、中国药科大学等建立科创平台。加强相关研究院建设,引进高端科创平台,促进各类高端科创平台快速增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要与企业开展有效合作,与企业联合共建企业重点实验室。谋划建设台州科创综合体,进一步整合全市科创平台资源,确保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政府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角色,但总体而言,其有效制度供给仍然滞后,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注重发现、挖掘人才。全面优化人才“供给侧”,落实好《台州人才新政三十条》及配套细则,培育高端人才。引领创新发展,打造最优的科技创新生态。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引进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高精尖缺人才,建立健全现代新型企业家培育机制和产业人才发展体系,培养更多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台州工匠,打造一支素质高、搭配合理的人才队伍。发展人才服务业,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⒊大力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强化要素保障,着力打破台州资源要素瓶颈,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⑴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台州制造业以小微企业为主,为此,应深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创新企业还贷、续贷方式和贷款保证方式,提高贷款审贷效率。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尝试设立企业融资助保金,引进并扶持担保行业加快发展,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创新融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改善监管方式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步伐,推动民间金融阳光化。

⑵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破解企业用地难题。积极创新供地方式,可采取先租后让、长期租赁、弹性出让等方式,探索更加适合台州实际的弹性出让制度。改变土地出让金一次性支付的状况,将企业获得土地的成本分摊到企业生命周期中。制定工业企业的工业土地、工业厂房分割登记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建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土地利用机制及土地收回机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综合高效利用水平,拓展用地空间,为培育壮大制造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创新奠定基础。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工业地产开发,支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工业地产开发。

2011年的夏天,牧场城镇化迅速推进,我的家也在拆迁之列。当我拿到新楼房钥匙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母亲的功劳,于是郑重地把楼房钥匙交到母亲手中。

⑶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降低用工成本。一方面,要创新各种手段尤其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者报酬的增长,形成新的劳动力优势。在当前劳动力报酬处于上升的形势下,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创造新的劳动力优势。[8]加快推进制造业“机器换人”,用先进装备替换落后的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服务、协调、引导和督促作用,探索创新相关政策措施,做好信息服务,引导理性就业。加快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制造业与“互联网+”互动,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摆脱制造业对大量低端劳动力的依赖。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汉奸为了自身的利益,苟且偷生,巴结谄媚日本人,活得很风光,他们那丰衣足食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呢?是靠出卖民族利益换取的,所以他们遭到全国人们唾弃,他们个人的命运最终也没有好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道心,只知道活着是为了吃好穿好,却不知道人还应该追求人格的完善,不知道人除了需要维护肉体的生命之外,还需要维护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生命。

⒋进一步创新发展环境。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市场环境,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智造之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⑴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既要加强传统技术设施建设,又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及互联互通水平。交通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台州要切实增强补齐交通短板的紧迫感,加快构建海陆空多元立体、便捷通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谋划一批新项目,不断凸显台州区位优势,使台州制造业的发展更加便捷,实现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推进椒江、黄岩、路桥三区相向融合,实现市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重要区块,加快完善市区城市功能配置。

⑵创新支持政策,优化市场环境。政府在政策上要支持制造业企业,帮助其轻装上阵、摆脱困难;在财政上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快金融体制和信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台州小微企业信保基金功能,增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税费负担,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地、融资等要素资源成本。努力营造适合“制造之都”建设的新环境,创造各种条件使制造业企业有利润,增强制造业企业的吸引力,以提升台州的综合实力。

⑶深入推进“信用台州”和“法治台州”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作为第二批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台州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征信系统,着力打造“信用台州”,为建设“制造之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深入推进“法治台州”建设,强化法治思维,严格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加强对民间投资和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强化对企业诚实守信的监督,为建设“制造之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业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调整研究”课题组.制造业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调整[J].中国工程科学,2015,(07):38.

[2][3]陈亮亮.台州拥有5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迈向台州质造[N].台州商报,2016-10-28.

[4]陈巍.提升科技第一生产力[N].台州日报,2016-05-30.

[5]金台临.重塑经济活力与地方经济发展——以浙江台州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01):39.

[6]辞海(1999年缩印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644,3546.

[7]金台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促进民营经济裂变发展[N].台州日报,2017-08-09.

[8]张国庆,林玳玳.劳动报酬的提高必然降低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吗——基于200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数据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09):104.

 
金台临
《行政与法》 2018年第05期
《行政与法》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