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世界社会主义视野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李克强主持,2338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习近平代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大会报告——即十九大报告。从10月24日会议结束以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来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它积极外向的世界眼光。通过对1982年以来党的八次代表大会报告进行词汇统计,可以发现,报告中“世界”的使用频次变化不大,但是“全球”“人类”的使用频次却呈直线上升趋势,从十二大报告中的0处到十九大报告中有40处,变动不可谓不大。而且,即便单从报告内容来看,佐证这一特点的表述也是不一而足。比如“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多少的提法、报告提出的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等。因此,我们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要关注到这种世界眼光,以此为抓手,开拓认知视野,夯实理解厚度。

比如讲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对应的不正是鲁迅先生“人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吗?而李白的形象也正好对应了《论语》中的“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找不到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就去和志向远大敢说大话的“狂士”做朋友,就去和洁身自好的“狷者”交朋友。李白不正是这样一位既能进取又能有所不为的狂狷之士吗?这些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有很大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彰显世界眼光的一个重要标志与视角就体现在,它首次在报告中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意义,总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制度的确立、运动的发展,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说都是与世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的。2013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就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曲折历史,强调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更广阔的世界社会主义视野,以此坚定理想信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今天,我们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无论如何都应把握住世界社会主义这样一个视野。

不同的视野会有不同的收获。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并从思想、基本方略、战略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定位,回答了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问,站在世界社会主义的高度,从这样一种宏观视野出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位是不是会更加清晰、更加深刻?事物的时空存在赋予了事物的三重面向,也即过去的面向、现时的面向、未来的面向。只有把握好这三重面向才能全面理解事物。在世界社会主义视野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位也可以从这三个面向展开。

应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这两层定位意旨深远,只是还没有延展开来。从世界社会主义的视野来看,我们可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更宏观的定位。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时代定位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依据的认识,应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上述三个大历史定位,实际上正对应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追索呈现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梦想指引,诠释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的真理;社会矛盾历史变化的追索呈现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矛盾管窥,诠释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伟大梦想历史工程的追索呈现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坚守,诠释的是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根本特征。

第三个“意味着”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视野展望的,是对社会主义大视野的进一步提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尽管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受到了很大关切,但是它也仅仅是回应人类社会发展模式、途径的一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中国作为文明主体中的一个、将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一种选择,指出了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样化特征背景下,通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达至某种文明公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自居最优,也没有打算终结历史,它只是站在曾经的屈辱之上,以一种区别于西方国家崛起的方式推进自身的现代化。这种方式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它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再次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提供着中国智慧和方案。这种智慧和方案摒弃肆意扩张的经济心态、桀骜优越的文明意识,彰显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当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要求我们必须摒弃文明的封闭性。“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党的十九大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大视野与大胸怀。

李洪作认真思考状,说:“好像是一个男的,但其他的真没有印象了,唉,我也想为你们出出点子,我可是一个侦探爱好者,有什么线索我肯定第一时间告诉你,喂警官,你的名片给一张我好不?”李洪说到最后竟忘了紧张,又露出油嘴滑舌的本色。

(2)痰热郁结患者护理。此类患者多临床表现耳聋耳鸣,耳中胀闷,头晕目眩,咳嗽痰多,二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等,大多存在有思虑过度的情况,在护理中更需要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做好患者思想工作。

水价政策是水务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价的高低直接影响供需双方的切身利益。水价改革是行业改善营利水平和吸引资本进入的关键,如果水价不能市场化,行业就不具备营利的市场环境,国有存量资产仍将延续 “亏损—补贴—再亏损”的恶性循环,行业的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理顺供水行业价格体系。应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纳入商品价格范畴进行管理,进一步确立水利工程供水的商品属性,规范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以及核价的原则和方法,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丰枯季节水价和季节浮动水价制度,水价可根据供水成本、费用以及市场供求的变化适时调整。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思想谱系中的定位

这里需要把握两点: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倾向于个人主义,偏爱个体自由;而社会主义倾向于集体主义,偏爱社会公平。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区隔决定了国家在制定与施行政策时的差异。比如资本主义强调土地私有化,强调政府尽量避免对市场的干预,强调意识形态的多元;而社会主义则与之相对。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当今的社会主义思想谱系,有着“三大家”“两小家”的划分。其中,“三大家”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社会主义,而“两小家”指的是生态社会主义和拉美新左翼。科学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思想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目标上,坚持消灭剥削,达到共同富裕;经济上,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目标为导向;意识形态上,坚持集体主义,社会利益优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秉持这些特征,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有所彰显。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制度谱系中的定位

社会主义的制度类型是多样的。如果将声称或宪法明确规定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包括在内,社会主义国家可谓枝繁叶茂。但是就我们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定标准(执政党是否为信奉科学社会主义的共产党、是否建立了一套公有制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制度)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谱系仍显单薄。目前,全世界共有130多个共产党,总人数1亿有余,其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概括为“一大四小”:中国8 900多万党员、越南400万、朝鲜300万、古巴100万、老挝10万,总计约9 700万。资本主义世界近200个国家中大约一半有共产党,现有的120多个共产党,总人数约800万,党员超过10万人的只有7个,即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法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巴西共产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牢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正是处于这样的社会主义制度谱系中。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改革谱系中的定位

共产党执政国家的改革从没有中断,时代的发展要求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如期而至。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并不是孤立的。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不是没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但是改革真正进入快车道并能在苏东剧变之后还能够撑起社会主义一片蓝天的,就只有中国了。当前社会主义改革谱系中“一大四小”的格局下,中国是改革的领航者。越南的改革举措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是“中国模式”在南亚的翻版。自1986年越共六大提出“革新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1年,越共九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2015年11月,越南国会通过了《全民公投法》,改革的力度之大,不免让人担忧。老挝的革新政策在越南之后,老挝党“七大”也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国家管理的市场经济。朝鲜的改革较晚,直到2012年才出台以农业改革为中心的“新经济改革措施”,开始下放经营管理权到企业,增设经济特区。古巴共产党的改革也有了一定成效,2012年古巴结束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实现了权力正常交接。[1]59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认识这一背景不仅要着眼于我们自身,而且要关注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的、改革的谱系。只有如此,才能更深刻地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才能够从更宏观的视野中汲取资源。

在国家政策对产业、生态、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四川省要求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对乡村人居环境形态提出要求,最终达到农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目标。地方政府要求以农业为支撑,发展产业新模式。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历史定位

编码驱动的英汉学习型词典名词条目深度描写研究 ……………………………………………… 乔丽婷(5.28)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族复兴历史使命中的定位

报告的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伟大民族在鸦片战争后的悲惨命运,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怎样临危受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找出路、谱写复兴诗篇。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要有使命意识。而这个使命意识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今天我们把它唤作“中国梦”,这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倡导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更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行百里者半九十”,其意在凝聚人心,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向前看。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复兴历史背景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紧跟着就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905年孙中山访问第二国际书记处之后有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间接地催动了中国的反右运动及其扩大化,1989年开始的苏东剧变则坚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可见,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始终伴随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矛盾历史变化中的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一部分除了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还作出了一个“历史性变革”的判断。而这一判断的依据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纵观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共产党人一直是以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判断得出革命、建设和改革依据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创始人那里,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下,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成为指导工人阶级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的革命依据。在列宁等第二国际理论家那里,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下,帝国主义侵略与民族主义解放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致力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同志更是以专著《矛盾论》进一步完善、发展了唯物辩证法。1956年的中共八大得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也是旨在以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依据;还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论断,都是我们党根据社会发展现实与人民群众诉求的历史性变化得出的科学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到来是这一矛盾分析传统的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矛盾分析传统的延续。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伟大梦想历史工程中的定位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党的领导提得如此之高。“全面”二字或许可以作为今天党的建设与众不同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根本原因,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复兴之路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工程不仅是我们党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而且是我们党建党以来一直践行的。党建设得不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都会导致复兴之路上出现挫折。另外,我们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建设是一项历史工程,有着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视野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牢牢抓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2]62。《哥达纲领批判》更是对德国共产党(社会民主工党)向拉萨尔主义(机会主义派别)妥协进行批判的成果。所以,从本质上看,共产党就是目标导向型的政党,对领导权的坚守是必然的历史诉求。

在世界社会主义视野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时面向要求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横向认知;也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下的内涵和外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了阐释。

地质勘查资料表明,桩号K29+790—K38+540洞段围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期侵入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此外还发育SF29、F30、F510、SF5及SF3等断层,该洞段采用TBM法施工。根据物探、钻孔及平硐等探测结果推测:该段为蚀变岩相对发育段,蚀变岩在浅部及深部均有发育,分布规律较差,厚度变化大,从0.1 m~71.6 m不等,蚀变岩约占总长的12%,且蚀变岩具有强度低、富水的特性。工程地质剖面见图1。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前景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开启在当下,蓝图却在远方。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还有一个大前景定位。这个大前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有一个清晰的阐述,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也就是所谓的三个“意味着”。

二是,它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涵和外延的表现形式,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想定位,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其中,第一个“是”指它属于马克思开启的科学社会主义传统;第二个“是”指它属于毛泽东开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第三个“是”指它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唯物史观传统;第四个“是”指它属于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传统;第五个“是”指它属于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样一个传统。五个思想定位由远及近,构成了一个延续的理论体系。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发展前景中的定位

第一个“意味着”是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大视野展望的,既有历史回眸,又有未来畅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又进一步细化形成了“新三步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是我们党的传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延续了这一传统,尽管表述上不同,但实际上也形成了一个新的“三步走”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四部分,第一步走是从现在到2020年,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第二步走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邓小平、江泽民提出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了15年。“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三步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中的定位

第二个“意味着”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视野展望的,前鉴苏东剧变,后领主义风骚。正如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崔桂田教授总结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从三个方面展现出强大生机活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摇旗呐喊。一是改变了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的颓废面貌,同时使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东移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一路走低,风波不断。尽管期间也能看到俄罗斯共产党在国家杜马一度“独占鳌头”、社会民主党一度“走红”、拉美新左翼暂时“兴起”、尼泊尔各派共产党“轮流执政”,但大都是昙花一现。就在此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风骚,用4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实现蜕变。如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更可以说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上也成为了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提高的转变,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和新局面,科学社会主义170年的历史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由一国到多国的扩散、由一种模式向多种模式的演进。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把“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考与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逻辑紧密相连,第一次解决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坚持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课题,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提高的转变。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既重塑和提升世界共产党的形象又提振世界共产党人的信心。[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中的定位

一是,它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在报告第二部分开篇便抛出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即面临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紧接着报告用8个“明确”和14个基本方略,详尽解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历史的沉淀。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而当我们把鉴古的视野推及科学社会主义的源头,将更能够体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由与意义,这是一种大历史定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至少有3处判断为我们从历史的纵轴开启了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视野。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到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探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到今天,党的十九大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经验,针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图景全貌逐渐清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也充分展现了他们对后来者的信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将再一次回应时代要求,开启未来征程。

注释:

在列车司机室控制台上安装有HMI(人机界面)。HMI通过MVB获取列车及设备信息,实时显示车辆参数、系统运行状态,并实时提示车辆故障信息。通过HMI可以进行时间、列车号、轮径等参数的设置。HMI还可以实时显示列车网络的通信状态,在显示屏的通信状态界面上,红色表示通信异常。

①文中凡是未标明、未说明参考出处者皆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原文。

参考文献:

[1]吴丽萍,王蔚.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现状追踪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崔桂田.世界社会主义视野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B/OL].http://ex.cssn.cn/index/index_focus/201711/t20171101_3690781.shtml,2017-11-01.

 
李振东,战伟平,李飞虎
《克拉玛依学刊》 2018年第01期
《克拉玛依学刊》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