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与路径选择——以从化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全域旅游的提出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政策的出台是适应我国旅游市场变化的客观需求,源自深厚的市场基础、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1],因此在短时间内得到学界和政界的高度认同. 从旅游供给市场来看,在我国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管理、经营与社会割裂,有的甚至冲突,造成景区内外两重天,传统模式的弊端在于景区没能充分整合周围的旅游资源,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辐射作用;从旅游需求市场看,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自由行、散客化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流[2],旅游活动大众化、旅游需求多元化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趋势. 旅游需求市场的变化实际是旅游体验升级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对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域旅游”强调各行业积极融入、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调动目的地全部吸引物,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体验需求的发展理念[3]. “全域旅游”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式将全域旅游从理论付诸于实践,地方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分别出台并实施相应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由于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各地在创建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对全域旅游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差异,对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做法也各不相同[4]. 因此,本研究拟从思想上分析对全域旅游的认识,并以从化为例探析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2 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

全域旅游是指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以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在于以“旅游+”的思维复苏区域经济,而不能简单机械地把全域旅游理解为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全”.

2.1全域旅游并非遍地开花

发展全域旅游的前提是要有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地区差异是其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正如北方的人们渴望南方一望无际的海洋、南方的人们向往北方的林海雪原一样,旅游资源的地区差异才产生了旅游流. 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休闲农庄、特色小镇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景点景区、宾馆酒店建设和管理仍然是必须的,而且要提高质量层次,但这不是全部工作. 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旅游服务设施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酒店,要防治出现景区景点、宾馆酒店“遍地开花”,四处泛滥. 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来看,主要以县、区级行政区为创建示范点,亦有部分以市、州为创建示范点. 从旅游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看,不可能整个行政区域均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 因此,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应以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典型地区或等级较高的典型景点为核心,依托其吸引客源,然后全面挖掘、整合示范区周围的旅游资源,调动社会合力,延伸旅游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提升旅游活动的质量和品质,最终打破旅游景区甚至行政区的界线,将旅游示范区提升为新的旅游功能区.

2.2全域旅游并非全业参与

“全域旅游”并非要求所有行业或产业都搅合到旅游行业来分一杯羹,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功能定位,正如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功能主要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全域旅游强调“旅游+行业”的发展模式,鼓励各行业打破传统的功能分工,延伸原有分工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注重行业和旅游业的融合. 产业融合是现代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也是现代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潮流. 全域旅游从行业融合的角度来看,可涉及到多方位全方面,农旅融合、工旅融合、交旅融合、教旅融合等都是全域旅游实现“旅游+行业”的新动向. 如生态农业旅游区将传统农业中的种植、养殖功能延伸至观光、科普、体验、养生;工业小镇将传统的制造功能延伸至观光、科普、艺术、体验、度假等;每年暑假火爆的“清北游”,游客像“朝圣”一样涌向北大和清华,可见“旅游+行业”正如“互联网+”,发展空间广阔. 行业要融入旅游业,关键是要改变思维模式,找出具体地区相应行业和旅游业的融合点. 需要指出的是,旅游产业和众多产业进行融合不是一个生硬、强加的过程. 传统产业不是放弃原有的职能分工,而是在自身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将旅游要素糅合到产业发展之中,重新整合资源,在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全域旅游”不能搞全民运动. 当前,全国各级行政单位都在抓全域旅游规划编制,积极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掀起了全域旅游创建运动的高潮[6]. 原国家旅游局人士吴文学表示,全域旅游现阶段是试点创建,这是提出全域旅游的初衷,不是要全国上下不分地区,不分条件,都要以旅游发展为主体和主题,更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全域旅游,前提是对该区“全域旅游”资源进行深度考量,考察有没有差异性的旅游产品可供开发,吸引程度如何,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同时,我国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仅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是有失偏颇的,发展旅游要有一个精准的产业定位. 一个地区能否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在区域国民经济中占什么地位,各地区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因地制宜、适时适度,不宜在全国划定统一标准.

2.3全域旅游并非全时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生态和文化两个方面的支撑,才能够落地生根、吸引并留住游客. 生态之美是特色小镇的“面子”,特色小镇建设要有一个过程,切忌忽略当地的地域特色而搞大拆大建,应在其生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避免形式雷同、千篇一律,以此来守住特色小镇的“面子”;更重要的是,守住“面子”需要当地居民凝聚共识,共同维系生态之美. 文化之美是特色小镇的“里子”,即村落文化. 村落文化是每个乡村的灵魂,如果不能守住乡村淳朴、好客、热情的本土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将会成为泡影. 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来审视从化特色小镇建设,在短短几年内要打造10个特色小镇,铺开面过广,建设周期过紧;同时,特色小镇的特色定位要经过市场推广和检验,能否得到游客的认可是关键. 当然,依托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要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并达成共识,还需加强当地居民的“全域旅游”意识和旅游服务水平教育.

2.4全域旅游并非全民运动

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既不是产品,也不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现象。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为信息库的不断注入,信息的累计,形成海量的信息资源,基于互联网平台,数据不断为人类所利用,并且总结相关规律,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融合,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迎合用户需求,冲击传统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之举。

3 基于全域旅游思考的路径选择

发展全域旅游不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全”,而要在区域特色和环境上做足功夫. 鉴于发展全域旅游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抛开地域差异谈发展全域旅游属于无的放矢. 因此,在思考全域旅游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从化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从打造核心旅游产品、做好做实特色小镇、提升观光农业、抢占“逆城市化”先机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的路径选择.

激光测径仪可以用来测量塞规的直径以及塞规的边缘到某一参考边界的距离。通过专用夹具1装夹塞规,平移台带动塞规沿x方向运动,测量塞规的边缘素线上的各个点到测径仪激光帷幕的边界距离变化,即可得到该条素线的直线度信息。通过步进电机4带动塞规绕x方向旋转,测量塞规该截面各个角度的直径数据,经过处理,可以计算出塞规圆度误差。

3.1 创建国家5A”景区打造核心旅游产品

自“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以来,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也应运而生.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综合体,实质上是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农村各项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2015年度,从化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三年内建设10个美丽小镇,当前3个特色小镇初见成效,6个特色小镇已经正式启动建设.

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应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切合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将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易于接受。有的高校采用生动的展板方式,组织学生辩论赛,组织学生拍摄微电影,借助微信平台创建特色栏目,如江南大学的宝哥说,内容诙谐幽默,深受学生喜爱。同时把思政教育层面扩展开来,学生并不是只在思政课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全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应肩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与重担,把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宿舍、实验室等学校里的任何一个角落,与心理辅导、学生管理有机结合。

3.2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做好做实特色小镇

核心旅游产品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前提,是提升地区旅游知名度的关键,而核心旅游产品的选择要突出地区差异和区域特色. 根据核心旅游产品特征,从化核心旅游产品应该主打“温泉”和“生态”. 从化温泉被人们称为“岭南第一泉”,是世界上仅有二处含珍稀氡苏打温泉之一,与欧洲的瑞士温泉举世闻名;从化森林覆盖率达69.1%,据广州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从化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各区之首. 从核心旅游产品的地区差异和独特性看,从化“温泉”可谓享誉世界,“生态”环境在大广州独占鳌头、在整个珠三角也屈指可数. 但是,从化核心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营销目的不明确,营销形象欠鲜明,导致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城市旅游发展后劲不足. 利用携程网“门票”栏目,以“从化温泉”为关键词进行搜素,剔除不相关项目,共搜索到11个与温泉、温泉度假村、温泉酒店相关的条目,其中五星级酒店、“4A”景区仅各一家. 由此可见,从化温泉资源的开发深度和市场形象与其“举世闻名”的声誉是不匹配的. 2014年2月从化提出,将温泉风景区、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整体打包创建国家“5A”景区,该定位对于提升从化旅游形象的知名度,整合温泉旅游资源,重现“温泉”的金字招牌意义重大. 希望此举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打造从化的核心旅游产品.

“全域旅游”并非不分昼夜的全天候旅游,“全时”旅游的提法从逻辑上和实际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由于气候、资源、活动、空闲时间的限制,旅游活动在时间的分布上往往呈现出不均衡性,导致旅游市场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载体的旅游社区注定跳不出淡旺季的节律. “全域旅游”从时间角度看,用“全季”旅游来诠释更合理. “季”可以认为是淡旺季、也可以解释为一年四季. 如何实现“全季旅游”没有统一的模式. 北京市旅游委员会王洁平为实现“全季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思路[5]:首先,从休假制度政策上做“杠杆”,加快推进和落实带薪休假、错峰休假、灵活作息等制度,让人们在出游时间上有更多的选择,以休假制度这个“杠杆”来引导大众旅游的消费行为,调节人们出游时间,促进旅游消费活动均衡发展;其次,从旅游产品供给角度来讲,需要增加有效供给. 旅游的旺淡季市场落差明显,是因为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所以要以旅游需求侧变化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为适应大众旅游的多元化、多时性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丰富旅游产品,提供和增加多样化、常态化的产品供给. 一要增加“无季节性”的旅游产品;二要创造更多的“生活化”空间,致力于创造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生活.

3.3 依托特色水果种植提升观光农业

从化盛产荔枝、龙眼、火龙果、黄皮、三华李、沙塘桔、红柿等,可谓四季有果. 近年来,每逢荔枝、火龙果等当季水果上市,大批广州乃至珠三角的城市游客前往从化采摘水果,带动采摘游乐庄园发展. 从化以水果种植为主题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但是,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骆世明的研究团队发现:从化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广东的1.5倍. 这种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有悖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本质;其次,大小农庄遍地开花,分散经营,农庄环境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提升从化对外的旅游形象. 因此,政府应加强生态农业质量监管,严格控制农业庄园使用农药和化肥,出台生态农业认定标准,确保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农庄规划,分区分片发展,一区一个特色,鼓励农户以土地、房屋、果树为资本入股,以村为单位,由农户组成合作社形式进行规模经营,聘请专业团队来经营管理,提升农庄对外的品质形象.

3.4 依托生态资源抢占逆城市化先机

2016年末,广州城镇人口比重高达86.06%,对比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75%便已出现“逆城市化”. 从广州的大生态环境来看,从化拥有流溪河、荔枝林、人居环境条件优越,且从化的平均房价较广州中心城区更低,另地铁14号线的建成通车,从化势必成为承接广州“逆城市化”的最佳选择. 因此,从化应抓住广州的“逆城市化”先机,加强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医疗配套设施和教育配套设施,吸引广州城市人口来从化安家落户,促进休闲旅游市场的增长;其次,广州老龄化加速,今后老年人口总量将进一步大幅度增长. 老龄人渴望清净的自然环境、回归田园生活,从化自然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理想场所. 因此,从化要依托优越的宜居环境,尽快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广州“逆城市化”进程发展休闲旅游,依托广州“老龄化”进程开发养老旅游市场,实现城市旅游创新超越发展.

考虑到各指标属性值之间的可补偿性是非线性的,综合评判时利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方法来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价,当m较大时,计算出的y过大或者过小,为便于比较,改进如下:

总之,全域旅游的核心不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全”,而要在特色和环境上做足功夫. 发展全域旅游关键是将游客引进来,核心在于留得住游客,引靠特色、留靠环境. 发展全域旅游,首先打造具备地区差异的核心旅游产品,以此提升地区旅游知名度;其次依托一村(美丽乡村)一镇(特色小镇)一区(田园社区)为抓手,将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无缝对接,创造出能让游客慢慢游、细细品、静静思、深深感的慢行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 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9):15-17.

[2] 厉新建,贾 然,傅林峰.全域旅游战略的需求侧视角[J].旅游学刊,2018,2(1):90-91.

[3] 厉新建,张凌云,崔 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28(3):130-134.

[4] 王昆欣.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思考[J].旅游学刊,2018,2(1):72-78.

[5] 王洁平.从花开四季到全时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6-04-11(3).

[6] 刘家明.创建全域旅游的背景、误区与抓手[J].旅游学刊,2016,31(12):7-9.

 
方应波,黄炜迦,徐文武,张中旺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