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基因组研究杂志影响因子

基因组研究杂志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基因组研究杂志影响因子

Genes影响因子是759。Genes拥有影响因子的时间并不长,2014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151,第二年就突破3分达到242,此后几年一直维持着3分+的水平,影响因子比较稳定,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242、600、191、331、759。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期刊Genes(ISSN 2073-4425)是由MDPI每月在线出版的同行评审开放获取期刊,创刊于2010年,是一本比较年轻的期刊,隶属于西班牙学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近几年期刊的发文量明显上升,从2016年的100多篇到2019年的1000多篇,仅仅用了3年增长了8倍多,这种扩刊程度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出影响,但几年之后会对影响因子有严重地负面影响,期刊需要加强控制,毕竟是一本年轻的期刊。2020年截止现在已发表591篇,预计2020年发表将不低于1200篇。回答参考资料国际科学编辑公司是国内专业具有涉外翻译资质的优秀翻译机构,国际科学编辑有专业的人工翻译团队,译文严格按照原件对照排版或重排精美样式,遵循客户用途和要求,可签署保密协议,绝对为客户保密文件。

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发表文章档次的三个影响因素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成本的不断降低,物种全基因组测序项目从最初耗时10年并花费几十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现在仅需几个月、花费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即可完成。因此,物种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已成为众多实验室或研究者的首选课题。自2013年3月至今已有三四十个物种的基因组测序成果相继发表,但文章的档次良莠不齐,有的项目同时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两篇文章,而有的项目只发表影响因子为10以内的文章。同样是全基因组测序项目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大的差异呢?通过对大量物种基因组测序文章的解析,我们将与大家分享几点心得。首先,组装结果的差异是否直接导致文章发表档次的高低?这通常是研究者开展全基因组项目时比较关注的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组装结果是评价一个物种基因组项目结果好坏的重要的指标,如Scaffold N50的长度、基因组的覆盖率等。其中,Scaffold N50是指通过shotgun文库测序的数据及mate pair文库的数据组装后得到的所有Scaffold按照长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累加,待总和为所有Scaffold总长一半时遇到的那个Scaffold长度。因此,Scaffold N50越长说明组装结果越好。最理想的组装结果是物种有几条染色体就组装得到几个Scaffold,即每个Scaffold都是一条染色体。基因组覆盖率是指组装得到的序列占物种基因组大小的比例,假如一个物种的基因组大小是1Gb,组装得到8Gb,则基因组覆盖率为80%。然而,由于物种基因组中重复序列的存在及基因组杂合度的影响,大型真核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很难达到100%的覆盖率。纵观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发表的文章,小麦基因组项目连续发表3篇Nature文章,而Scaffold N50只有19Kb及60多Kb;发表在Nature杂志的轮虫基因组Scaffold N50为仅259Kb。然而,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的双峰驼基因组Scaffold N50高达2Mb多;发表在GB杂志的中国莲基因组Scaffold N50达4Mb。从这些案例中不难看出,组装结果对文章档次的影响并非至关重要的。当文章的其他方面如分析等处于同等水平时,更好的组装结果会使文章锦上添花,然而反之未必亦然。其次,物种基因组的大小是否直接导致文章发表档次的高低?基因组大小为几Gb的小麦基因组、大麦基因组,甚至十几Gb的云杉基因组的发表,可能会给很多研究者造成一种误区,即目前小基因组的文章相对于大的基因组没有竞争力。然而,事实也并非如此。好的文章主要取决于选材的好坏及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并非受基因组大小的直接影响。例如,轮虫基因组只有244Mb,由于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解析了蛭形轮虫中缺少减数分裂现象的机理并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桃子基因组为265Mb,基因组测序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杂志;剑尾鱼基因组为669Mb,基因组测序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杂志;棕榈基因组为8Gb,基因组测序成果近期同时发表两篇Nature文章。第三,研究的物种与其他研究者相同但进度落后,是否无法发表高水平文章?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物种测序项目越来越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只要双方的研究思路不同,能够挖掘到有意义的分析角度并很好地阐明问题,物种基因组测序就不再怕重复。例如,2012年先后发表于Nature Genetics(08)及Nature(12)的两篇棉花基因组测序的文章,今年先后发表于Nature(04)及Genome Research(07)的两篇腔棘鱼文章,及今年5月分别发表的挪威云杉和白云杉基因组文章。

基因组研究期刊影响因子

生物类的,综合类的核心,具体要看文章等具体要求

复合影响因子:110综合影响因子:623《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双月刊)曾用刊名: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广西农业大学学报广西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广西农学院学报,1982年创刊,为基因组时代的理论与应用生物学提供服务的科学杂志,将面向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着重刊登农林科学、医药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生态领域的研究成果。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为:反映国内外基因组学、生物科学及农业、医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报道前沿学科突破性成果,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与发展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基因组学杂志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110综合影响因子:623《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双月刊)曾用刊名: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广西农业大学学报广西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广西农学院学报,1982年创刊,为基因组时代的理论与应用生物学提供服务的科学杂志,将面向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着重刊登农林科学、医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生态领域的研究成果。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为:反映国内外基因组学、生物科学及农业、医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报道前沿学科突破性成果,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与发展提供学术交流。

英国医学类期刊Microbial Genomics(ISSN:2057-5858)是本年轻期刊,创刊于2015年,由美国微生物协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创办,是其官方期刊,主要收录与微生物基因组学相关的文章。主编是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Kathryn Holt教授。 1)影响因子:Microbial Genomics拥有影响因子的时间并不长,2018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853,表现非常亮眼,2019年则为632,以保持着5分+的水准。我们计算了现在的即时影响因子,108分,今年应该5分左右。Microbial Genomics拥有影响因子的时间并不长,2018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853,表现非常亮眼,2019年则为632,以保持着5分+的水准。我们计算了现在的即时影响因子,108分,今年应该5分左右。 2)审稿周期:我们来看几篇今年发表的论文,平均3个月左右接受,当然有的快一些,有的相对慢一些。整体来说,接收速度不慢。 3)版面费:作为一本开放获取期刊,作者只能选择OA,版面费1500英镑,约合人民币13500元。Case Reports and Pedagogy articles免费。回答参考资料

基因组研究杂志

rewrewr

5分以上的杂志:control release、Adv Drug Deliv Rev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Nature CommunicationsElife——国人文章作者一般为国内科研大牛或科研团队,国人发文占比约6%Elife是一本起点很高的综合期刊,旨在向读者提供最前沿的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研究。从该期刊最新文章进行分析来看,其收录范围非常广,有关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论著和综述均可投稿。但注意这本期刊严谨而又大胆创新的编辑共同审稿模式,不仅缩短了审稿周期,也对稿件质量把控得更加严格。据说投稿到该期刊超过2/3的文章都会在外审前被编辑退稿。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67。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Annales de Génétique《遗传学纪事》法国ISSN:0003-3995,195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25。法国遗传学会的会刊。刊载遗传学研究论文、技术札记、文摘和消息。Biochimie《生物化学》法国ISSN:0300-9084,1914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61。刊载有关酶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高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评论。Biomolecular Engineering《生物分子工程》荷兰ISSN:1389-0344,198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35,2005年EI收录30篇。研究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中使用的新技术、材料及器械。刊载研究论文和综论。Cancer Genetics and Cytogenetics《癌遗传学与细胞遗传学》美国ISSN:0165-4608, 1979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40。刊载癌细胞与分子的基础研究论文。反映癌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 Development《遗传学与发育新见》英国ISSN: 0959-437X, 1991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61。著名遗传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分子遗传学、疾病遗传学、遗传组织与变异、细胞繁殖、发育模式与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评论。附近期有关学科主要论文索引。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育生物学》美国ISSN:0012-1606,1959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34。著名生物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从分子、细胞和遗传的水平上研究动植物发育、变异、生长、再生和组织修复的机能。发表论文。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欧洲医学遗传学》ISSN: 1769-7212,2005年创刊,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关于给类人研究和医学遗传学以及基因实验模型方面的论文。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Molecular Pharmacology《欧洲药理学杂志:分子药理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60学分册》荷兰ISSN:0922-4106,198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刊载分子水平的药理学、药效学、神经系统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简报,内容涉及分子神经传递,信号转导机理,蛋白质受体的遗传反应等。Human Immunology《人类免疫学》美国ISSN:0198-8859,198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67。刊载人类免疫系统和其他脊椎动物模拟系统的研究论文。侧重于组织适应性和免疫遗传学的研究。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传染、遗传和进化》荷兰ISSN:1567-1348,2001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遗传学领域,包括疾病等的传染、遗传、进化等方面的论文。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杂志》英国ISSN:0022-2836,1959年创刊,全年5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29。刊载原始论文,论述分子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涉及基因结构、复制及解译机理、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分子遗传学与新陈代谢》美国ISSN:1096-7192,197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78。1998年前刊名为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Medicine,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人体正常代谢和代谢病进行研究。发表原始论文、短评和简讯。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突变研究-突变原理与分子结构》荷兰ISSN:1388-2112,1964年创刊,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关于包括遗传变异基因的作用,并体现突变,可变化合物的代谢方式到以不同的身份和修复受损DNA的细胞复制等方面的论文。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突变研究—遗传毒理学》ISSN: 0165-1218,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测试,以及对人类群体的遗传毒性效应、发育、进化的监督,监控等方面方面的文章。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突变研究—遗传毒理学》ISSN: 0165-1218,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测试,以及对人类群体的遗传毒性效应、发育、进化的监督,监控等方面方面的文章。Mutation Research/Reviews in Mutation Research《突变研究-突变研究评论》荷兰ISSN:1383-5742,196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33。主要刊载突变和疾病的关系,涵盖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展(包括演变和功能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遗传学、基因治疗、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遗传毒理学和环境突变(包括遗传因素调节活性剂环境)等方面的论文。Trends in Genetics《遗传学趋势》英国ISSN:0168-9525,198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47。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分子遗传学、变异、发育方面的评论、札记和书评,涉及临床遗传学、遗传学与社会、应用技术与人口遗传学等问题。去邮局顶或者从网上面,当当网什么的就能订

1、这幅完整的基因组图,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进化流程和生命机理,同时也将为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以及心脏病等领域的医学发现打开大门。2、除此之外,这项研究对生物医学研究具有潜在的意义。

基因组研究杂志电子版

微生物的定义 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特点 个体微小,一般<1mm。 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进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机物维持生命。分类 原核类: 三菌,三体。 三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 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 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 病毒,亚病毒 (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微生物;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编辑本段类群 种类 原核: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真菌 、藻类、原生动物。 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 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C,H,O,N,P,S以及其他元素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1 水和无机盐 2 碳源:凡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 来源 作用 3氮源:凡能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来源 作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4 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源来源的营养物质或辐射能根据碳源和能源分类 5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 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 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 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 6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正因为它们分解自然界的物体,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重新设计生命》([英]约翰·帕林顿)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sssk    书名:重新设计生命作者:[英]约翰·帕林顿译者:李雪莹豆瓣评分:8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年份:2018-5-1页数:354内容简介:这本书是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科普类书籍。近年来在国际上,基因组编辑技术开始用于白血病、艾滋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我国“十三五”发展计划将重点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了解这一技术对于大众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书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作者是牛津大学细胞分子研究的专家,对基因组编辑技术有着领先地认识。这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科普著作。作者从人类最初的基因工程研究开始,全面讲述了基因工程的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生物育种、临床治疗、农业、科研领域的运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在基因组编辑的过程中,找到一把自带“导航系统”的“基因剪刀”至关重要。CRISPR/CAS9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基因剪刀”,因其构成简单、编辑效率高且容易操作,成为基因组编辑炙手可热的工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治愈HIV,遗传疾病甚至癌症的方法,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危机、建立疾病研究模型甚至改造人类基因。然而,如果我们真的要把基因组编辑的巨大潜力用于人类,那么全面了解这项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决定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否真的应该开启人类设计生命的新纪元。作者简介:约翰·帕林顿,牛津大学细胞分子学教授、分子药理学家、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院士,著名的媒体科普类专栏作家,著有《更深的基因组:为什么人类基因组比眼睛更多》。他曾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如《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发表80余篇专业文章。约翰·帕林顿主要研究生殖和早期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方法。

一,微生物的概念(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繁殖快,分布广,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二)微生物的种类根据形态结构及组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病毒八大类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此类最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无细胞结构,须在活细胞内增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此类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属此类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三)微生物的特点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泛(四)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微生物的分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无论是高山平原,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外,乃至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臭氧层,海洋底和岩芯中,都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与人和动物的关系:有益: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是有益的,甚至是必需的有害:一小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病原微生物的概念:能引起人和动植物发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 索引序列
  • 基因组研究杂志影响因子
  • 基因组研究期刊影响因子
  • 基因组学杂志影响因子
  • 基因组研究杂志
  • 基因组研究杂志电子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