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

能源,它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l研究生物质秸秆的必要性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农作物秸近年来,由于石化能源的紧张,严重影响和波及秆产量达7亿多吨。但大部分秸秆直接在田间焚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促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消防安全问题危害极大,甚至影使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的增加,严重影响了经济响交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而且由于热利用率低,造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煤成了生物质能源的极大浪费,秸秆焚烧已成为一大炭、石油.调整能源结构,是中国近期的重要任务。公害。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能源利用方式的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但转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中国又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据调查,2004年我出,其能源利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焦国原油进口量高达1.2亿t归J,而且随着化工、汽车点‘11。工业的发展.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石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农作物秸秆中是一种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而农作物秸秆是有66%直接还田或作为生活能源而被烧掉了,19%可再生的,它是地球上最充足但却又未得到充分利作为房屋建筑材料或蔬菜生产覆盖材料等,仅12%用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当它进入能源领域后,可发作为了家畜的饲料,另有3%左右作为手工艺的原展成为取之不竭的能源生产原料,明显减轻燃料对料。我国约有70%的秸秆作为生活能源的燃烧料环境的污染,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从而更加凸显后还田,或就地焚烧还田,或直接翻人土壤层中还出农作物秸秆再生酒精的经济利用价值H】。由于田,仅有20%左右作为家畜的饲料,另有2%作为纸目前研发的秸秆能源成本较高,相当于原油的1.2—桨材料及建筑材料和手工艺材料心J

我有绑定IP的高校帐号,可以帮你下载相关资料。

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那么究竟何谓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优势呢?  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体(尤为植物)内,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源。其实,世界上90%的能源消耗来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源,比如地球演变的历史上所积累的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因为它们是堆积在一起的有机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但总有一天矿物能源会消耗殆尽。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产物转化成便于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利用生物能源,实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释放出来。它的好处在于: 一、中性的碳循环,即无温室效应;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克服化石能源供应的萎缩。并且,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双赢。  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对此农业部成立了生物质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强农业生物质技术研究,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并使我国在未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试图开拓出自己的道路。巴西、美国等利用玉米淀粉转化成酒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发展新的能源产业。所以利用荒地种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认同的发展方向。另外,与某些国家采用把玉米、甘蔗转化成乙醇,或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们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更为高效的纤维素上。 纤维素是植物的木质部分,是地球数量最大的植物积累的产物,植物从太阳获取的绝大部分能量也都储存于其中。所以人类一旦掌握了释放出存储在纤维素中能量的技术,能源危机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我有幸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老师交谈,并聆听纤维素技术。我了解到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也是巨大的难点。纤维素犹如植物坚硬的骨架,因此它远比淀粉类物质难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适的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酶。在这方面生物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牛吃的是充满纤维素的草,却能够胜任拉车、耕田的重活。牛胃的反刍作用,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模拟的。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从分离和改良纤维素酶基因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含量,来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含量植物,而通过对它们进行转基因处理,我们能从单位植株中获得更多的纤维素。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师向我讲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进光能产物的积累,促进采收后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生长,要使这些植物耐受低温、增加一年中光能转化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技术来实现。这些工作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高新技术知识。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验田里学农劳动,负责原料作物的种植和养护;有组织地进行野外考察,研究各种作物的成分及价值,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为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解决荒漠化问题积极献言献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内做培养微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等实验,提高对生物工程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入科研院所,与导师合作研究相关课题。或者是在学校、社区中宣传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 总之,有无数活动与创意等待我们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能力!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勤俭质朴的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保持着这一种良好的作风。无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都体现出这个特点,总要力图以最节省的方式,尽可能办好每件事情。正是由于这一良好思想观念,我们才懂得去节省能源。能源问题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能源紧缺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仍旧提倡节俭的作风,在奥林匹克场馆的重大建设中,国家就是从实际需要考虑,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口号;在今年的55周年国庆相继提出“节俭办国庆”的口号。我们国家就是从顾全大局的角度出发,从节省能源方面做到勤俭的作风的。节省能源可以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决条件,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在城市的夜晚,公路的两旁都亮着密集而又整齐的路灯,看上去宛如一条巨龙腾空,虽然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许多时候这些路灯的光亮都白白浪费了,因为很大一部分时间里,路上是空荡荡的,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经济、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电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无一利而有百害。那么,有没有既方便晚上行人和车辆通行,又节省能源的自动控制装置呢? 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偏僻的公路上,交通流量极少,长时间的打开路灯,不管是有车辆,还是没有车辆,有行人,还是没有行人,都造成能源的极大的浪费。即使有车辆经过,也不应该全线路灯都开亮,只应在车辆行驶的有效范围内打开路灯,否则那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行人在路上走路也是如此,只应在行人走路的相应范围内打开路灯,满足照明的需要即可。这个问题可以类比现在常见的声控开关,只要有人在楼梯间走路,发出声音,声音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声控开关,灯就会发亮,并且只在行人走路的范围内的灯亮了,而不是长期不灭的。从这里得到启示,当车辆和行人在公路上通过时,不就对路面产生了压强吗?要是有一种感应器能够在受到压强的作用下能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相应范围内的灯的亮和灭,这就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 那么这个感应器不能是通过声音产生的空气震动控制的,而是要通过车辆和行人对路面的冲击和压强而产生的路面震动控制,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否则就会阴差阳错,说不定是动物的叫声,路以外的喧哗声就把灯亮了,同样达不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倘若车辆、行人发出的声音很小,灯不会亮呢?那么就形同虚设,毫不起作用。汽车的行驶、行人的走路,自然而然会对地面产生冲击和压强,使路面震动,这就可以利用路面的震动来控制路灯亮还是熄灭。假如有这样的一个装置:它可以安装在路灯的灯箱内,各个装置用一根金属棒与路面相连,当路面受到冲击和压强产生震动时,对应的路灯就会发光,哪里有车辆或行人,哪里的灯就会亮起来,震动停止,灯在一定时间限定内自动熄灭。这个装置就是利用冲击和压强产生的震动来控制路灯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节省能源的作用。当然,为了减少装置的安装数量,可以由这样的一个装置控制多盏路灯,装置与装置之间并联连接在一个电路中,也就是每隔一段路程安装一个,然后通过导线把装置与相应的路灯连接起来。我们不妨先把它命名为“震动感应器”。我们再来看一看“震动感应器”的工作原理:首先,金属棒就是用来感应路面上有无震动的。当汽车或行人在某一路段上经过,对路面施加压力的冲击,产生震动时,金属棒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受到震动的刺激,命令由它控制的几盏路灯闭合开关发亮;车辆和行人继续经过下一路段,下个路段的“震动感应器”同样受到震动刺激也使对应的路灯发亮,依此类推。同时,车辆和行人经过以后的路段的“震动感应器”由于没有继续受到金属棒传给它的震动信息而断开开关,不再使相应路灯继续发光。但要求这种“震动感应器”灵敏度要高,而且还能够判别震动的来源。比如遇到特殊情况,遇到雷电天气或者工厂产生的高分贝声响使空气剧烈震动,也会经过金属棒传到“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误以为震动是由路面传来的,使路灯发光。因此,我们要调用科学技术钻研出一龀绦蚧蛞桓鲂〔考�诶锩妫�埂罢鸲�杏ζ鳌被崤卸险鸲�锹访娲�吹模�故鞘艿娇掌�鸲�挠跋齑�吹摹? 好了,只要在有路灯的公路上安装这种“震动感应器”,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控制供电了,一切工作就交给机器来自动控制吧。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汽车或行人在路面经过,路灯次第发光与熄灭的情景,熠熠夺目,应接不暇,不也是夜间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吗?在方便交通的同时,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的节省了能源。 这种“震动感应器”是为节省能源而设计,希望这种装置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保护能源的重要性,节省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人类的共

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那么究竟何谓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优势呢?  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体(尤为植物)内,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源。其实,世界上90%的能源消耗来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源,比如地球演变的历史上所积累的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因为它们是堆积在一起的有机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但总有一天矿物能源会消耗殆尽。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产物转化成便于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利用生物能源,实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释放出来。它的好处在于: 一、中性的碳循环,即无温室效应;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克服化石能源供应的萎缩。并且,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双赢。  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对此农业部成立了生物质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强农业生物质技术研究,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并使我国在未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试图开拓出自己的道路。巴西、美国等利用玉米淀粉转化成酒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发展新的能源产业。所以利用荒地种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认同的发展方向。另外,与某些国家采用把玉米、甘蔗转化成乙醇,或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们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更为高效的纤维素上。 纤维素是植物的木质部分,是地球数量最大的植物积累的产物,植物从太阳获取的绝大部分能量也都储存于其中。所以人类一旦掌握了释放出存储在纤维素中能量的技术,能源危机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我有幸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老师交谈,并聆听纤维素技术。我了解到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也是巨大的难点。纤维素犹如植物坚硬的骨架,因此它远比淀粉类物质难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适的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酶。在这方面生物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牛吃的是充满纤维素的草,却能够胜任拉车、耕田的重活。牛胃的反刍作用,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模拟的。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从分离和改良纤维素酶基因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含量,来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含量植物,而通过对它们进行转基因处理,我们能从单位植株中获得更多的纤维素。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师向我讲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进光能产物的积累,促进采收后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生长,要使这些植物耐受低温、增加一年中光能转化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技术来实现。这些工作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高新技术知识。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验田里学农劳动,负责原料作物的种植和养护;有组织地进行野外考察,研究各种作物的成分及价值,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为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解决荒漠化问题积极献言献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内做培养微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等实验,提高对生物工程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入科研院所,与导师合作研究相关课题。或者是在学校、社区中宣传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 总之,有无数活动与创意等待我们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能力!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我有绑定IP的高校帐号,可以帮你下载相关资料。

能源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  —专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能源专家组成员倪维斗院士  采写/张文娟 本刊记者  “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争取与自然最大可能和谐相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应该说,由于人类对于自然无序的、掠夺性的索取已经造成了当前十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并且还在不断凸现出来。人类已经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并还要继续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年轻人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有迫切的意义”,在清华大学舜德楼倪维斗院士的办公室里,倪维斗以他为《理解自然》这本书里所作的序言为开端,开始了我们的谈话,“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使用的无限性,将会导致我们吃子孙的饭,断子孙的路,因此,政府需要有一个宏观的纲领性的文件,从而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国发展作出建设性的规划”,倪维斗话锋一转,进入了我们采访的正题。  《规划纲要》 意义隽永  记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什么国家要选择这样一个时期,出台这样的一个文件?  倪维斗:未来20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关系我们新世纪现代化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性文件。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实现我国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总量将可能进入世界前三位,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主要动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有效解决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约束,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格局。因此,制定新时期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站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全面规划的战略之举。  其次,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进入了一个最为活跃的变动时期,新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正在迅速形成。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导力量,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把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当作其基本国策之一。目前, 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竞争力较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安排科技发展战略,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科技竞争力。  此外,科技自身发展的新趋势迫使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做出前瞻性的部署。21世纪,纳米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认知科学等新兴领域的诸多技术将有机结合,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将日益增强,科技发展正在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面临质的飞跃,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国家政府在相应领域进行了重点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战略工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在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上做出战略性、前瞻性的部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的战略举措。  能源形势 考验中国  记者:作为能源领域的专家,《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能源组的专家成员之一,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能源发展的形势状况。  倪维斗: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由于能源对于国家经济、文化和安全的重要作用,能源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国发展战略中优先考虑的问题,在国际政治经济的舞台上,从来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经济持续增长,相应的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需求量巨大,供应不足,以及全国的环境不断恶化,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瓶颈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与能源供给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增长1%,而能源消费量增长1%,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5%,是当今世界上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我国存在巨大能源需求,目前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甚至只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约为3吨标准煤,世界平均值是38吨标准煤左右,OECD国家能源消费量为8吨标准煤,北美人均能源消费量超过11吨标准煤)。据有关部门分析得出的结果,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大致是2020年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亿~33亿吨标准煤之间,205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将在50亿吨标准煤左右。我国的常规商品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水能资源居世界的第1位,煤炭第3位,石油第12位,天然气第22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开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持能源供应量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严重挑战。  第二,液体燃料的短缺问题十分严重。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我国液体燃料消费量必然会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靠率已达到40%,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到2010年、2020年我国的年液体燃料消费将分别达到55亿~71亿吨、06亿~41亿吨,进口依靠率将要超过60%。我国的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将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解决大规模石油短缺问题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第三,能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仍然相对较低、能源消费的总体结构仍然处在相当不合理的状态。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工业产品能量单耗比国外平均高40%,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将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我国的煤炭利用存在高污染、低效率的问题。在我国SO2排放总量中由于煤炭直接燃烧占90%,在NOX排放总量中煤炭占67%,在CO2的排放中煤炭占85%,随着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消费总量的增加,来自环境负担和控制费用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如何大幅度提高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的挑战。  第四,农村及边远地区用能问题。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多,居住面积广,收入水平低,目前仍有60%的农村依靠柴草、秸秆做饭取暖,不仅效率低下(仅10%~15%),而且造成较大的烟气和微颗粒污染,低效率的利用还造成了对燃料的过度需求,是造成毁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沙化面积逐年扩大等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新农村政策的提出,解决农村能源的使用问题也日益提上议事日程。  第五,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是《京都协议书》的成员国之一,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承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但是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到2030年前,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1位。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果等到不得不减排的时候再着手处理这一问题,将会使我国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好减排的准备。  直面挑战 谋划发展  记者:从您刚才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能源发展存在“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三大挑战,您能否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谈谈解决的途径。  倪维斗:《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能源作为第一个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优先主题,可见国家政策的高瞻远瞩,我国能源科技的发展应为我国实施“保障供应、节能优先、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经济、高效、清洁的先进能源技术。研究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对煤的高效开发和清洁利用的研究。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煤的高效洁净发电过程的研究。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一次性能源中,煤炭担当主力军的角色,至2030年,我国将有70%的煤用于发电,因此,应大力探索有可能广泛使用的洁净高效发电的途径。应大力开展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研究,如IGCC和APFBC,其中,APFBC技术能够和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相结合。鉴于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种复杂且地区分布极广,因此宜于发展多种有希望的技术路线。(2)开展煤的大规模气化研究。煤气化是煤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洁净、高效的燃烧和发电、多联产、用煤制造液体燃料的第一步都是气化,我国应及早争取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大规模气化装置。(3)开展多联产技术的研究。煤气化生成的合成气用于生产液体燃料、化工产品和发电,并把这些过程优化耦合起来。  第二,开展解决液体燃料短缺问题的研究。它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开展常规及非常规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的高效开采。包括深层资源形成机理,多选回叠合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研究,海相、岩性和不整合底层圈闭油气藏形成规律,以及地物勘探新方法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等等。(2)加强煤基液体车用燃料的技术研究,液体燃料包括F-7合成燃料,甲醇和二甲醚,与此同时,要加强这类替代燃料在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3)展开大规模氢能系统的建立的研究。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展煤制氢技术的研究对于我国意义与前景重大。在多联气条件下,如何捕捉和利用CO2是实现煤的高效及近零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当前国际上煤利用技术研究的热点,我国有必要抓紧时间开展相关研究,为我国的煤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展开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53亿千瓦,10米高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5亿千瓦。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即太阳能集热器;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等。水的流动可产生能量,通过捕获水流动的能量发电,称为水电。小水电在我国是指总装机容量小于或等于5万千瓦的水电站。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种植物、人畜排泄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如薪柴、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林业加工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城市有机垃圾、工农业有机废水和其他野生植物等。整体来说,可再生能源是十分分散、能量密度很低的,尤其是生物质能,所以对它的应用不能照抄外国,必须结合我国广大小农经济的具体情况,原则上应是分散的能源分散用。譬如说,秸秆低耗能冷压缩成颗粒,用于广大农村的炊事,采暖和小城镇的小容量工业锅炉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方向。  第四,展开节能技术的研究。据有关机构研究,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我国为1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5倍、9倍、7倍和43倍。单位产品能耗方面,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方面,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公里油耗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0%。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方面,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  节能除了依靠技术进步以外,更重要的是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的“刚”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示范(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节能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同时由于缺乏鼓励节能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机制,多数企业融资困难,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难。针对工业部门能耗巨大的现实和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长的趋势,应着重加强重点部门和共性关键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2010年前,坚持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路线,大力推广现有成熟的、先进的节能技术,解决节能设备和产品的经济使用、高可靠性、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大规模应用达到普遍节能。2010年后,大力发展节能高新技术,在新型能源使用及转化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幅度挖掘节煤、节油和节电潜力。  第五,加强其他与能源相关的技术研究,如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探测、高效利用的研究。加强民用核能技术的研究,加强电网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等。  高校肩负发展重任  记者: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在能源科技发展中该怎样做?  倪维斗: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注重优化结构、创新体制、凝练目标、重点突破,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基本的人才支持和一大批创新性科技成果。在能源科技领域,高校要在国家的支持下,结合高等学校在能源领域的研究特色和长处,强化高校之间的合作,努力将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建设国际上具有一流水平的清洁能源、新能源和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实验研究的开发平台。保障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学科的融合,加强和整合现有的能源科技研究机构,建立具有强大技术集成能力的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任务其一是从事清洁能源技术和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其二是注重国家能源供应系统研究,研究不同发展选择路径对生产成本、进口替代的影响,重视人文、管理学科的相互结合。  第二,要吸引优秀人才,组织团队进行大项目攻关,保持精干和高效的科研管理队伍;积极争取国家在能源及相关领域下达的重大研究课题,提高科研的起点和质量,推动与国家大型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建立联合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及大型公司的交流合作。  第三,高校应突出高技术研究的特色,集中力量研究宏观思路,开展多学科交叉(如与交通、水利、土木行业的交叉)和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这是高校的优势所在。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题目

2013年,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尚有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凸现,日益严峻的环境已迫使我国各行各业必须确确实实落实清洁生产方式,必须加速发展清洁能源经济和循环经济。不仅要生产清洁能源,更要采用清洁能源产品;不仅要生产能效高的节能产品,更要使用节能产品;工业原料的供应,不仅是采挖矿石,而是要更多的回收再用和循环利用。政府要促进清洁能源经济发展,经济扶持或补贴要落在恰当的环节上,如:清洁能源基础科学研究,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清洁能源产品的消费群体,尽快打开清洁能源产品国内市场,让消费者更多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在日照条件好的西藏和云南等地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屋顶工程,在风力比较大的新疆和黑龙江等地区发展风力发电,抓住今天的光,抓住今天的风,尽最大可能替代化石能源,此举既有利于促进我国再生能源产业,更利于地区长远发展和稳定。全面提高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效率,北方需取暖建筑物的内墙应有保温层,南方建筑物的外墙应有隔热层,加强珍珠岩、蛭石和硅灰石的勘查和开发,生产合格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利用地下采矿留下的巨大采空区,安全处理堆放煤灰尘等工业粉尘。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大量出口,将清洁能源卖出去,将大量超细烟尘和其它有害气体留在国内。全速发展清洁能源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把中国经济推入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那么究竟何谓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优势呢?  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体(尤为植物)内,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源。其实,世界上90%的能源消耗来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源,比如地球演变的历史上所积累的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因为它们是堆积在一起的有机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但总有一天矿物能源会消耗殆尽。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产物转化成便于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利用生物能源,实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释放出来。它的好处在于: 一、中性的碳循环,即无温室效应;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克服化石能源供应的萎缩。并且,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双赢。  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对此农业部成立了生物质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强农业生物质技术研究,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并使我国在未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试图开拓出自己的道路。巴西、美国等利用玉米淀粉转化成酒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发展新的能源产业。所以利用荒地种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认同的发展方向。另外,与某些国家采用把玉米、甘蔗转化成乙醇,或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们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更为高效的纤维素上。 纤维素是植物的木质部分,是地球数量最大的植物积累的产物,植物从太阳获取的绝大部分能量也都储存于其中。所以人类一旦掌握了释放出存储在纤维素中能量的技术,能源危机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我有幸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老师交谈,并聆听纤维素技术。我了解到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也是巨大的难点。纤维素犹如植物坚硬的骨架,因此它远比淀粉类物质难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适的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酶。在这方面生物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牛吃的是充满纤维素的草,却能够胜任拉车、耕田的重活。牛胃的反刍作用,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模拟的。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从分离和改良纤维素酶基因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含量,来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含量植物,而通过对它们进行转基因处理,我们能从单位植株中获得更多的纤维素。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师向我讲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进光能产物的积累,促进采收后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生长,要使这些植物耐受低温、增加一年中光能转化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技术来实现。这些工作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高新技术知识。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验田里学农劳动,负责原料作物的种植和养护;有组织地进行野外考察,研究各种作物的成分及价值,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为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解决荒漠化问题积极献言献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内做培养微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等实验,提高对生物工程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入科研院所,与导师合作研究相关课题。或者是在学校、社区中宣传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 总之,有无数活动与创意等待我们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能力!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摘要

能源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  —专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能源专家组成员倪维斗院士  采写/张文娟 本刊记者  “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争取与自然最大可能和谐相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应该说,由于人类对于自然无序的、掠夺性的索取已经造成了当前十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并且还在不断凸现出来。人类已经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并还要继续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年轻人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有迫切的意义”,在清华大学舜德楼倪维斗院士的办公室里,倪维斗以他为《理解自然》这本书里所作的序言为开端,开始了我们的谈话,“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使用的无限性,将会导致我们吃子孙的饭,断子孙的路,因此,政府需要有一个宏观的纲领性的文件,从而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国发展作出建设性的规划”,倪维斗话锋一转,进入了我们采访的正题。  《规划纲要》 意义隽永  记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什么国家要选择这样一个时期,出台这样的一个文件?  倪维斗:未来20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关系我们新世纪现代化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性文件。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实现我国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总量将可能进入世界前三位,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主要动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有效解决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约束,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格局。因此,制定新时期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站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全面规划的战略之举。  其次,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进入了一个最为活跃的变动时期,新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正在迅速形成。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导力量,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把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当作其基本国策之一。目前, 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竞争力较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安排科技发展战略,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科技竞争力。  此外,科技自身发展的新趋势迫使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做出前瞻性的部署。21世纪,纳米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认知科学等新兴领域的诸多技术将有机结合,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将日益增强,科技发展正在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面临质的飞跃,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国家政府在相应领域进行了重点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战略工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在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上做出战略性、前瞻性的部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的战略举措。  能源形势 考验中国  记者:作为能源领域的专家,《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能源组的专家成员之一,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能源发展的形势状况。  倪维斗: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由于能源对于国家经济、文化和安全的重要作用,能源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国发展战略中优先考虑的问题,在国际政治经济的舞台上,从来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经济持续增长,相应的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需求量巨大,供应不足,以及全国的环境不断恶化,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瓶颈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与能源供给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增长1%,而能源消费量增长1%,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5%,是当今世界上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我国存在巨大能源需求,目前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甚至只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约为3吨标准煤,世界平均值是38吨标准煤左右,OECD国家能源消费量为8吨标准煤,北美人均能源消费量超过11吨标准煤)。据有关部门分析得出的结果,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大致是2020年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亿~33亿吨标准煤之间,205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将在50亿吨标准煤左右。我国的常规商品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水能资源居世界的第1位,煤炭第3位,石油第12位,天然气第22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开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持能源供应量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严重挑战。  第二,液体燃料的短缺问题十分严重。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我国液体燃料消费量必然会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靠率已达到40%,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到2010年、2020年我国的年液体燃料消费将分别达到55亿~71亿吨、06亿~41亿吨,进口依靠率将要超过60%。我国的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将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解决大规模石油短缺问题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第三,能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仍然相对较低、能源消费的总体结构仍然处在相当不合理的状态。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工业产品能量单耗比国外平均高40%,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将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我国的煤炭利用存在高污染、低效率的问题。在我国SO2排放总量中由于煤炭直接燃烧占90%,在NOX排放总量中煤炭占67%,在CO2的排放中煤炭占85%,随着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消费总量的增加,来自环境负担和控制费用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如何大幅度提高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的挑战。  第四,农村及边远地区用能问题。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多,居住面积广,收入水平低,目前仍有60%的农村依靠柴草、秸秆做饭取暖,不仅效率低下(仅10%~15%),而且造成较大的烟气和微颗粒污染,低效率的利用还造成了对燃料的过度需求,是造成毁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沙化面积逐年扩大等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新农村政策的提出,解决农村能源的使用问题也日益提上议事日程。  第五,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是《京都协议书》的成员国之一,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承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但是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到2030年前,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1位。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果等到不得不减排的时候再着手处理这一问题,将会使我国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好减排的准备。  直面挑战 谋划发展  记者:从您刚才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能源发展存在“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三大挑战,您能否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谈谈解决的途径。  倪维斗:《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能源作为第一个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优先主题,可见国家政策的高瞻远瞩,我国能源科技的发展应为我国实施“保障供应、节能优先、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经济、高效、清洁的先进能源技术。研究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对煤的高效开发和清洁利用的研究。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煤的高效洁净发电过程的研究。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一次性能源中,煤炭担当主力军的角色,至2030年,我国将有70%的煤用于发电,因此,应大力探索有可能广泛使用的洁净高效发电的途径。应大力开展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研究,如IGCC和APFBC,其中,APFBC技术能够和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相结合。鉴于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种复杂且地区分布极广,因此宜于发展多种有希望的技术路线。(2)开展煤的大规模气化研究。煤气化是煤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洁净、高效的燃烧和发电、多联产、用煤制造液体燃料的第一步都是气化,我国应及早争取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大规模气化装置。(3)开展多联产技术的研究。煤气化生成的合成气用于生产液体燃料、化工产品和发电,并把这些过程优化耦合起来。  第二,开展解决液体燃料短缺问题的研究。它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开展常规及非常规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的高效开采。包括深层资源形成机理,多选回叠合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研究,海相、岩性和不整合底层圈闭油气藏形成规律,以及地物勘探新方法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等等。(2)加强煤基液体车用燃料的技术研究,液体燃料包括F-7合成燃料,甲醇和二甲醚,与此同时,要加强这类替代燃料在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3)展开大规模氢能系统的建立的研究。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展煤制氢技术的研究对于我国意义与前景重大。在多联气条件下,如何捕捉和利用CO2是实现煤的高效及近零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当前国际上煤利用技术研究的热点,我国有必要抓紧时间开展相关研究,为我国的煤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展开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53亿千瓦,10米高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5亿千瓦。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即太阳能集热器;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等。水的流动可产生能量,通过捕获水流动的能量发电,称为水电。小水电在我国是指总装机容量小于或等于5万千瓦的水电站。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种植物、人畜排泄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如薪柴、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林业加工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城市有机垃圾、工农业有机废水和其他野生植物等。整体来说,可再生能源是十分分散、能量密度很低的,尤其是生物质能,所以对它的应用不能照抄外国,必须结合我国广大小农经济的具体情况,原则上应是分散的能源分散用。譬如说,秸秆低耗能冷压缩成颗粒,用于广大农村的炊事,采暖和小城镇的小容量工业锅炉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方向。  第四,展开节能技术的研究。据有关机构研究,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我国为1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5倍、9倍、7倍和43倍。单位产品能耗方面,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方面,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公里油耗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0%。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方面,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  节能除了依靠技术进步以外,更重要的是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的“刚”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示范(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节能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同时由于缺乏鼓励节能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机制,多数企业融资困难,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难。针对工业部门能耗巨大的现实和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长的趋势,应着重加强重点部门和共性关键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2010年前,坚持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路线,大力推广现有成熟的、先进的节能技术,解决节能设备和产品的经济使用、高可靠性、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大规模应用达到普遍节能。2010年后,大力发展节能高新技术,在新型能源使用及转化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幅度挖掘节煤、节油和节电潜力。  第五,加强其他与能源相关的技术研究,如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探测、高效利用的研究。加强民用核能技术的研究,加强电网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等。  高校肩负发展重任  记者: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在能源科技发展中该怎样做?  倪维斗: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注重优化结构、创新体制、凝练目标、重点突破,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基本的人才支持和一大批创新性科技成果。在能源科技领域,高校要在国家的支持下,结合高等学校在能源领域的研究特色和长处,强化高校之间的合作,努力将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建设国际上具有一流水平的清洁能源、新能源和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实验研究的开发平台。保障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学科的融合,加强和整合现有的能源科技研究机构,建立具有强大技术集成能力的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任务其一是从事清洁能源技术和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其二是注重国家能源供应系统研究,研究不同发展选择路径对生产成本、进口替代的影响,重视人文、管理学科的相互结合。  第二,要吸引优秀人才,组织团队进行大项目攻关,保持精干和高效的科研管理队伍;积极争取国家在能源及相关领域下达的重大研究课题,提高科研的起点和质量,推动与国家大型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建立联合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及大型公司的交流合作。  第三,高校应突出高技术研究的特色,集中力量研究宏观思路,开展多学科交叉(如与交通、水利、土木行业的交叉)和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这是高校的优势所在。

发展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的重要意义采用冷热电联产分布能源系统,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想初步归纳为十个方面。一、 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在能源领域的必然选择。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燃气消费的比重不大,从科学用能,从有限的天然气发挥最大的效益来讲,应当将天然气用于冷热电联产,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二、 是中国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源结构要以煤为主体,虽然利用国内、国外的两类能源市场均可以增加燃气的消费量,但毕竟数量有限,在优化能源结构中要重视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尽可能把燃气用于终端消费,用于大中城市消费,这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需要。三、 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的必然途径。中国已经决定坚持把能源放在首位。过去由于缺油少气,城市空调、降温、采暖和热水供水有相当一部分依靠电力,造成全面的电力供不应求,特别是夏季。现在实现了“西气东输”和进口LNG,全国许多城市已有燃气供应,采用冷热电联供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和各种资源。四、 是中国环境革命的重要内容。中国长期以煤为主,城市里大量直接燃煤,造成严重的煤烟型污染,有天然气以后,应首先把城市里的采暖锅炉、工业窑炉和一切燃煤过程皆换下来,用燃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能源系统可以大大减轻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五、 是中国电力工业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中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倡导“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采用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为建立一个大电网与众多的分布式相结合的活电力系统创造条件。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发展是电力工业进行市场化、竞争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它将会促进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六、 是中国电力安全和调峰的实际需要。电力的广泛应用,它不仅是工业的重要动力,而且是人们不能须臾离开的东西,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供电,冷热电联产系统不仅可以节省空调、采暖、供应热水用电,平抑冬夏季负荷,还可以提供一部分电力,对于节约电力,弥补缺电压,具有重要作用。七、 是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替代是提供能源利用效率和电力需求测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过去缺少油气供应,空调、采暖、供热水不得不利用电力,入利用电力换取热能的设施都是不合理的,这样做虽然方便,但不符合资源有效利用原则,不符合经济条约原理。在没有天然气供应,又不允许用油的条件下,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现在一些地方有了天然气,就应当开展能源替代工作,用天然气冷热电联产去替代,这是节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八、 是天然气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有了天然气当怎么用?应当科学利用天然气,中国的天然气消费比重不大,更要注意合理利用。天然气应当用于居民生活,作为工业原料,用于冷热电联产,而不应简单的用于烧锅炉代煤,或用于纯发电,(继续沿袭过去的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搞大型燃气发电厂),当然又是为了满足照付不议的需求,暂时发展一些燃气电厂,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九、 是充分发挥电力和和天然气优点和经济性的途径。我国当前一些城市由于不合理的使用电力和天然气,造成了电力负荷夏高冬低,而天然气负荷夏低冬高,使电力和天然气装备都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平抑电力夏季高峰和天然气冬季高峰,发挥两者的有点和经济型的优点和经济性。十、 是建筑节能和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建筑耗能约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27%,建筑节能是整个节能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主要是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大力提倡修建节能建筑,使建筑物能减少能源消耗,二是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供应建筑物的空调、采暖及卫生热水等,提高能源系统的节能水平,三是采用节能节电的家用电器。所以采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确实存在许多优点,但前要设法解决四大问题:一是降低天然气的价格,天然气与电力的比价不合理,电价低廉,人们必然倾向使用电力器具。二是要研制冷热电联产装置的设备,主要是要研制新型的、低噪音、高效率的发电装置(如柴油机、燃气轮机等)。三是要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并入电网的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并作出有利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的政策法规。四是要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服务公司,可以承担设计、施工、运行、维护,这是因为冷热电联产装置要比电力空调、电锅炉等要复杂得多。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和薪柴为主,但存在着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地域差异显著等问题。分析表明,商品能源无法满足中国农村能源发展需求。我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供农村地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为促进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议采取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障碍,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多能互补开发农村能源,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关健词: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可再生能源引言农村能源是指农村地区的能源,包括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主要是当地的可再生能源)仁’〕。实际上,农村能源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发达,很少获得商品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当地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6年乡村人口总数达3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0%图,农村能源关系到全国1/2以上人口的生活用能供应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搞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中国农村能源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农村能源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2007年度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分析,研究了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截至2007年底,全国省柴节煤灶保有量5亿户,节能炉3471万户,节能炕2024万铺;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总数已经达到了2650万户;太阳热水器保有量达4300万米2,太阳灶保有量112万台;已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734处,建立了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示范点,为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l)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总t稳步增加与20。。年相比,2。。7年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1%,年均增长率为。%,低于全国同期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呈稳步增长态势(图1)。其中,商品能源增加了6%,年均增长率为7%;非商品能源增加了4%,年均增长率为4环。在农村居民生活用能费中,优质能源的增长速度较快。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消费增长速度最快,与2000年相比,2007年增长了5%,年均增长率为0%。其次为液化石油气和电力,分别增长了5%和0%,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和8%。而煤油消费呈负增长,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7%,年增长率为一2%(图2)。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正朝着商品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2)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秸秆和薪桨为主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3%,薪柴占10%,煤占08%,电力占47%,沼气占21%,液化石油气占71%(图3)。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为主,大部分用于炊事和取暖之用,优质能源比例低,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秸秆、薪柴容易获得,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造成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仍是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用能。

  • 索引序列
  •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
  •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题目
  •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