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选题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选题

范文网 下载

麦积山的行不?

余秋雨 的 《文化苦旅》这本书里有

敦煌莫高窟游记   文 / 西河居士 怀着对敦煌的憧憬与神往,在经历了茫茫戈壁的长途跋涉后,当我醒过神来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敦煌莫高窟面前,真想大声高喊:我来了。但是,出于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敬仰、也出于对如来佛祖的敬畏,我只能默默地、虔诚地审视着这颗点缀在茫茫大漠之中的人间明珠。  步入寺区,环顾一下,莫高窟周围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树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首先映入眼帘的“大牌坊”雄伟壮丽,气势不凡,坊额上“石室宝藏”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于右任先生题写。敦煌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以及艺术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敦,大也,煌,盛也。”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上下五层,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那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凿于公元366年,从隋至元,历代多有增建,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现保存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洞窟492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其中壁画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规模宏大、题材广泛、艺术精湛无与伦比。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窟中飞天壁画最为传神,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洞窟的佛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大小不一,最高的43。5米,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为泥质彩塑,神态各异。1900年发现了著名的藏经洞,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精品震惊天下,同时也开始了外国强盗抢偷洞窟文物的丑恶历史。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电影《敦煌》的放映,使得敦煌更加驰名,来此游览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外国游客专程前来观瞻。有一位学者看后感慨地说:“看了敦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现在,当魂牵梦绕的奢望终于变为现实的时候,面对无边大漠,面对苍凉遗址,万般感触涌上我的心头。我感慨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慨帝国列强的凌强欺压与野蛮掠夺,感慨辉煌的过去逝者如斯,感慨今日之中国正在谱写着新的华章! 敦煌莫高窟的导游词(转载)作者:李子栗子梨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游”的导游,我姓肖,大家叫我肖导好了。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具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 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 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 时光飞逝,我的讲解完毕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她不仅是游览名胜地 ,还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好,12点到这里来集合。我们到旅馆去吃中午饭。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

上面的不是五年级苏教版上的课文吗

我们今天来到著名的景点——莫高窟参观。莫高窟表面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只不过是山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窟窿,等到进去了才知道,里面可真是别有洞天。我们首先来到16——17窟,里面有三座佛像,中间最大的就是如来佛祖,他的两边站着两座佛像分别是他的两个徒弟。墙壁上有许多漂亮的壁画,让我觉得很惊讶,原来古人的画技这么高超啊!但是我又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壁画上人的脸是黑色的呢?导游解释说:壁画上人的脸本来是白色的,经过许多年的氧化作用,白色的颜料才变成了黑色。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洞窟。这个洞窟里有一座横卧着的佛像,他的眼睛半睁半闭。导游说这是他去世时的样子,表示他不是死了,而是睡着了,所以他又被称为“睡佛”。还有一个洞窟的墙壁上画着一幅连环画,讲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三个王子,其中的小王子就是佛祖。一天,三个王子骑着马去森林里游玩,路上碰到一只母老虎和七只小老虎。母老虎骨瘦如柴,没有奶水喂养小老虎,眼看着它们就要被饿死了。小王子就脱掉衣服让母老虎去吃他,可是母老虎没有力气。于是小王子就爬到山上,用竹子刺破自己的血管,并从山上跳了下来。小王子死了,母老虎吃了他,母老虎和小老虎都得救了。这就是佛祖“以身饲虎”的故事。这个故事太感人了,让我感受到了佛祖的大慈大悲。我最喜欢的还是“九层楼”。九层楼高大壮观,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楼房,它的里面是空心的,摆放着一尊巨大的佛像,脚掌的厚度比人还要高,他就是“弥勒佛”。导游说弥勒佛现在还是一个高僧,他是未来佛,等他成了佛,人世间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美好。多么令人期待啊,真希望他能早点成佛。参观结束了,莫高窟巨大的洞窟、佛像以及精美的壁画深深地打动了我。莫高窟是佛教文化艺术的瑰宝,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它!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佛教里讲造佛像是有功德的一者、消除宿业二者、增长福德三者、证得解脱,成就菩提详细还有种种功德利益

查一下资料,结合起来就行了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题目

敦煌莫高窟,将佛教在各个历史时期(从凉至元代)的“面貌”都立体地呈现出来。这种呈现,让这个时代的出家人、文化人、修行人,乃至普通的观光客,都能与古人们进行超越时间的对话,而反观当下的我们“处在哪里”。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沿革概述】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近代,人们通常称其为“千佛洞”。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死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炽热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敦煌莫高窟游记   文 / 西河居士 怀着对敦煌的憧憬与神往,在经历了茫茫戈壁的长途跋涉后,当我醒过神来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敦煌莫高窟面前,真想大声高喊:我来了。但是,出于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敬仰、也出于对如来佛祖的敬畏,我只能默默地、虔诚地审视着这颗点缀在茫茫大漠之中的人间明珠。  步入寺区,环顾一下,莫高窟周围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树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首先映入眼帘的“大牌坊”雄伟壮丽,气势不凡,坊额上“石室宝藏”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于右任先生题写。敦煌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以及艺术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敦,大也,煌,盛也。”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上下五层,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那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凿于公元366年,从隋至元,历代多有增建,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现保存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洞窟492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其中壁画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规模宏大、题材广泛、艺术精湛无与伦比。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窟中飞天壁画最为传神,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洞窟的佛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大小不一,最高的43。5米,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为泥质彩塑,神态各异。1900年发现了著名的藏经洞,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精品震惊天下,同时也开始了外国强盗抢偷洞窟文物的丑恶历史。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电影《敦煌》的放映,使得敦煌更加驰名,来此游览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外国游客专程前来观瞻。有一位学者看后感慨地说:“看了敦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现在,当魂牵梦绕的奢望终于变为现实的时候,面对无边大漠,面对苍凉遗址,万般感触涌上我的心头。我感慨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慨帝国列强的凌强欺压与野蛮掠夺,感慨辉煌的过去逝者如斯,感慨今日之中国正在谱写着新的华章! 敦煌莫高窟的导游词(转载)作者:李子栗子梨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游”的导游,我姓肖,大家叫我肖导好了。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具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 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 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 时光飞逝,我的讲解完毕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她不仅是游览名胜地 ,还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好,12点到这里来集合。我们到旅馆去吃中午饭。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 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并被列入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课文,题为《莫高窟》。外国的旅游者的评价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从市区至莫高窟约有25公里,汽车行驶约25分钟左右。莫高窟谷称千佛洞,这里并不是指有一个千个佛或一千个洞窟,佛语泛指有许许多多的佛和洞窟。在我国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动了,他老人家不知道这是矿物质在太阳照射下的光学反应,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以后人们陆续修建,历经东晋、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努力,先后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宫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沿革概述莫高窟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2000字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摘要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 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并被列入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课文,题为《莫高窟》。外国的旅游者的评价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从市区至莫高窟约有25公里,汽车行驶约25分钟左右。莫高窟谷称千佛洞,这里并不是指有一个千个佛或一千个洞窟,佛语泛指有许许多多的佛和洞窟。在我国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动了,他老人家不知道这是矿物质在太阳照射下的光学反应,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以后人们陆续修建,历经东晋、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努力,先后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宫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沿革概述莫高窟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

敦煌莫高窟,将佛教在各个历史时期(从凉至元代)的“面貌”都立体地呈现出来。这种呈现,让这个时代的出家人、文化人、修行人,乃至普通的观光客,都能与古人们进行超越时间的对话,而反观当下的我们“处在哪里”。

范文网 下载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佛教里讲造佛像是有功德的一者、消除宿业二者、增长福德三者、证得解脱,成就菩提详细还有种种功德利益

  • 索引序列
  •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选题
  •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
  •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题目
  •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2000字
  • 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